设计“独具匠心”,效果“立竿见影”
作者: 李奕致
摘 要:数学作业的设计不仅关系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内化,更关乎他们对数学能力的掌握。传统的作业设计过于模式化,导致学生对作业有着较为明显的抵触心理。基于此,文章展开对作业设计优化策略的探究。
关键词:数学;作业设计;优化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2)29-0070-06
新课改对数学作业的设计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摆脱以往死板、单一的书面作业形式,加强对趣味型、阅读型、实践型作业的设计,使学生在巩固所学的同时掌握数学学习的关键能力,从而得到综合性的发展。
一、 初中数学作业创新设计的发展方向概述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当前的教学背景下开展数学教学工作,教师给学生设计趣味化的数学作业已经成为一个比较突出的难题。一方面,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和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贴合学生的学习需要设计作业,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另一方面,给学生群体设计作业,也需要教师展开理性分析,有些教师普遍喜欢给学生设计游戏化的作业,用娱乐性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但也有很多教师不太热衷于给学生设计这种作业,认为过度娱乐化也有可能造成学生学习方面的压力。综合分析,教师为学生布置数学作业时可以把握住以下几个关键的方向。当教师能够让作业朝着这几个方向发展时,后续开展数学教学工作也更容易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数学作业简单化
双减政策推行以后,教师首先要认识到今天的教学背景下给学生设计作业不能以教师的教学需要为中心,有些学生在完成比较有难度的作业时,会感受到特别大的压力。所以设计作业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感受,学生才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如果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状态有足够清晰的把握,教师会发现学生在处理简单作业时,能够表现得比较出色;相反,教师给学生设计的作业稍有难度时,学生也容易被教师布置的作业难倒,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所以在教学中给学生设计相对简单的数学作业,应该是下一阶段教学深入发展的最佳方向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此处所说的作业简单化设计并不是指作业的题目难度变简单,而是教师的设计方式尽可能简单直白。用明了的方式给学生布置作业,更容易获得学生的认同,也更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快乐。至于教师普遍关心的作业难度的问题,教师认为适当布置难度比较低的数学作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但也不能只顾着培养学生学习信心而忽略学生真实的学习需要。此外,必须明确有难度的作业往往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所以应该把握有难度和简单设计两个主要方向。
(二)数学作业开放化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深入推进,设计开放型的数学作业也成为数学教师群体必须关注的一个作业发展方向。过去,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可能是比较单薄的、封闭式的。按照常规的教学逻辑,教师会先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一系列的数学问题,请学生自主感知知识难度,当学生在课上把知识学会了以后,教师就会给学生布置剩余的数学作业,请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完成。综合分析不难发现,学生在整个学习和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学生自主研究数学问题、自主思考数学知识、自主完成数学作业,有利于提升教学效率。不过,新的教学背景下,教师认为这种教学方法逐渐变得不再适用,新课改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有些比较有难度的问题,教师可以用开放化的方式展开设计,让学生在更灵活的空间里共同思考数学问题,敞开了分析数学知识。更有利于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要,也更加符合今天这个时代学生的学习认知。
(三)数学作业趣味化
给初中阶段的学生设计数学作业,教师必须充分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意愿的问题,下一阶段给学生设计作业时,教师应该朝着趣味化的方向发展,比如可以在作业中融入更多趣味性的元素,就像很多数学教师喜欢用游戏引导学生完成课后巩固练习一样。教师在作业中融入娱乐性明显的元素,或者直接把游戏融入学生的作业体系之中,有利于减轻教师的教学引导负担。无形之中,学生自己就会觉得这样的学习过程特别有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值得一提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适合用有趣或者游戏性的方式设计,有一些严肃的数学知识,教师还是要按照传统的方法或者用其他的创新设计策略展开思考,精心布置。关于具体的作业设计方法,会在下文中具体论述,希望可以给更多教师提供一点参考。
(四)数学作业有效化
给学生布置作业,还应该注意作业设计的有效发展,为学生布置作业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复习课上所学知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会更多的数学解题方法,让学生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处理有难度的数学问题。短期来看,这种教学思路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提高个人成绩;长期来看,这种思路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学习的有限时间内扎实掌握数学知识,培育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注意作业设计的有效化特点,应该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都特别关注的问题。
朝着有效化的方向发展,教师可以结合分层化的作业设计,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差异化的作业。这样一来,所有学生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进步。
二、 初中数学作业设计过程中面临的困境
当前的数学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给学生讲解数学知识,利用课堂或者课余时间为学生分析数学问题,教师其实还面临着一些难以忽略的困境。比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师设计的巧妙性之间明显存在关联,但是如何把握住这种关联,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为教师需要克服的第一个难题。笔者将自己平时实践教学总结出来的问题分享出来,希望可以给教师们提供帮助,也提醒诸位教师,如果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这些问题,必须及时反思个人的作业设计方向和方法,用精益求精的思路追求卓越设计,为学生创建快乐学习的新空间。
(一)面临过多作业,学生压力较大
首先,学生和教师共同面临的一个难题是,初中阶段学生每天的作业是很多的,和很多教师沟通的过程中,笔者了解到,绝大多数数学教师只会从个人学科出发,为学生设计数学作业,而且也尽量给学生减轻负担。比如,刻意准备一些比较简单的基础问题,请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作答,在教师看来,学生只要课堂上认真听讲,只需要花费20分钟左右的时间就能够完成。但是,教师有可能会忽略一个更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学生的课堂听课质量并没有教师想象的那么理想化,有些学生在一节课的时间内,能够学会的知识非常之有限。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应该针对这个问题更细致地思考作业设计的策略。
再比如,初中生还面临着多个学科作业同时完成的负担,初中和小学最大的不一样就是学生接触的科目大大增多,有时候历史教师、政治教师等副科教师也会给学生布置作业,假如每位教师都把作业的总时长控制在半小时以内,所有学科加起来,学生要应对的作业量也超过了三个小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让学生的作业负担愈发突出,所以,数学教师可以灵活处理每天的作业设计任务。
(二)面临难点作业,学生缺乏能力
数学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给学生布置常规的数学作业,为了保证基本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教师绝对不会只给学生布置比较简单的作业,而是要用颇有难度的作业激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这种思路是必要的,但是这种思路也给教师的教学创新带来了极大的难题。一方面,教师想要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感悟数学知识,提升课后教学的趣味性;另一方面,教师还特别希望用具有挑战性的作业引领学生取得可持续的进步。每解决一道有难度的数学问题,学生都能够学有所获。必须要让学生自愿地接受一个个难题的挑战,为了在难题和趣味之间取得平衡,教师须展开更加细致的设计。
教师必须要明白,面对比较困难的数学作业,绝大多数学生都是缺乏兴趣的,和学生沟通的过程中,教师就了解到有些学生完成数学作业时总是优先处理那些比较简单的基础数学题。而比较有难度的题目,尽管教师只给他们设计了一两道难点题,学生也还是非常被动,不愿意主动完成,必须等到教师公布答案以后,学生才愿意深入思考这些题目。这会给常规的课后教学带来很多麻烦,假如所有的学生都是这样的想法,那么教师设计课后难题的初衷设想就被打乱了,下一阶段设计课后作业时,教师尤其要针对难点部分进行设计,最好是让学生轻松解决有难度的数学问题。
(三)面临单一作业,学生缺乏兴趣
长期的数学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给学生布置数学作业确实难以在形式或内容上创新,其实,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也没有想象中复杂,虽然有部分问题存在难度,但是教师只要鼓励学生多做题、多思考,还是可以保证学生基本的学习质量的。这就让很多数学教师在创新过程中不愿意动脑思考。以至于面临单一的作业,学生缺乏完成的兴趣。在教师看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完全可以给学生设计更加有趣的作业,让学生平时面临的数学题目活泛起来。比如,利用好今天的信息技术,给学生设计带有创新色彩的线上数学作业,就是一种不错的设计方法,让学生结合线上作业完成,深入探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也能够让学生在这种新颖的模式里深入思考数学问题的内涵。综合来看,新课改背景下,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等多种教学手段的演变和创新发展,教师给学生设计作业已经可以利用多种元素,不必执拗于原有的教学条件。
三、 初中数学作业设计过程中值得借鉴的策略分析
随着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的进步和发展,越来越多的数学教师会在作业创新方面投入思考,给学生布置有趣的数学作业,还要让学生在这种作业中获得有效的知识信息,回顾课堂上教师讲解过的重难点内容,需要教师本人具备极其出色的教学引导能力,也要求教师应该围绕着特定的教学方向展开教学,文章接下来就分析教师在实践教学工作中探索出来的高质量的教学策略,希望给教师们提供一些帮助,也希望为学生设计更加优秀的作业内容。
(一)设计趣味型数学作业——让学生“乐于学习”
教师要努力摆脱以往机械练习或题海战术的作业形式,围绕初中生发展的总体情况,科学设计趣味型的数学作业,让以往枯燥、沉闷的作业变得“活”起来,进一步提升他们对课后作业的兴趣,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课后作业中,让学生“乐于学习”,从而更加主动、高效率地建构作业,这样才能不断优化作业的“质”。
例如,在学完“有理数的乘方”这节内容时,教师以故事的形式给学生布置了一项作业。师:从前有个数学家,费尽心思找到一个商人想和他做笔生意,数学家是这样说的:“我打算在本月的30天之内每天给你10万元,但是有一个要求,这30天内必须给我回扣,回扣的规则是第一天给我1块钱,第二天给我2块钱,第三天要给我4块钱,往后的每一天回扣的钱数都必须是前一天的两倍。如果你对我所提的要求没有意见,那咱们就签下合同。”商人听了他的话非常高兴,于是爽快地答应下来,请你替商人算一算这样做到底是赚还是亏。故事形式的作业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后学生纷纷对其展开思考,有的学生继续往后算商人每天需要给的回扣,第四天需要给8块,第五天的回扣是16块……到了第30天需要给数学家229=536870912元,而数学家给的是100000×30=3000000元,这样算下来商人还亏了5亿多,这笔生意万万谈不得。再如,针对“概率”的问题,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趣味性的作业,师:“假如说你去逛商场了,前面有三扇门,里面有一扇门后面停着一辆小汽车,如果有谁猜对就可以把汽车开走。老师猜的是1号门后面有车,现在有人把其他两扇门后没有汽车的门直接打开,如果3号门里面没有车,那么请你思考下,你会选择2号门吗?”这个问题仅仅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同时也需要学生运用“概率”的知识来分析。
像上面这种趣味性比较强的数学作业一定会引起学生的关注和质疑,使学生带着好奇去学习有关“有理数乘方”“概率”方面的知识,在对故事进行分析、对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可以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让学生自觉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运用能力,另一方面还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作业的乐趣,使他们对数学作业的态度变成“我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