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视角下创新初中政治教学方法的探析
作者: 杨新摘 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针对教学的实际要求进行创新,能够实现对学生的良好培养,并且也有利于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初中阶段的政治课程是开展学校德育的重要阵地,因此教师要重视抓住关键时期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要重视使用创新的方式,创新出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并且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面对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在立德树人理念的引导下,要充分发挥政治学科的优势,实现对学生德育的有效培养,结合创新手段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有效地改变当前初中政治学科德育陷入困境的实际情况,以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
关键词:德育视角;创新教学方法;初中政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2)29-0120-06
德育视角下的初中政治教学进行创新的主要目的是希望通过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创新,充分地发挥初中政治课程的德育功能,更好地提升初中政治学科的教育价值,进而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在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的过程中需要针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充分的分析并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保障初中政治学习的育人价值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发展是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只有了解当前时代发展对学生培养的实际需要,结合自身的能力,通过对教学中各个影响因素的创新,实现初中政治教学方法的创新。任何一个学科都是具有育人功能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学习到学科的相关知识,同时学生也能受到这一学科的德育,不同学科所体现的具体德育内容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在政治教学中要想发挥德育功能,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以更好地发挥其德育功能。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仅是给学生提供更多具有典型性的案例分析,同时还要借助教学内容的德育因素使用创新的教学方式,充分吸引学生的目光,实现对学生的德育培养,进而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合格的接班人才。
一、 德育视角下初中政治教学进行创新的重要性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初中政治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重视为学生传输政治相关知识,同时还要发挥政治学科的德育功能,因此必须要针对当前所使用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能够确保为学生提供具有德育价值的政治内容,并且采用分工合作或者资源共享的方式,使学生的知识学习内容得到丰富,进而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并且教学方法较为死板,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政治学习只是让学生接触了知识内容并没有发挥其德育功能,因此在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下,这种方式已经难以适用于当前的实际发展需要,难以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所以还需要结合创新的方式丰富教学方式,使其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为学生提供典型性的教学内容,充分发挥政治学科的德育功能,同时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在现阶段的发展中,受到社会环境变化的影响,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迫在眉睫,必须要发挥政治学科的德育功能,结合创新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能够在政治学习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二、 现阶段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的弱化
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整体环境出现了很大改变,随之而来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再加上受到应试教育的不利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方面的有效培养迫在眉睫。在初中的政治教学中,因为使用的教学方式比较陈旧,没有重视到政治学科德育功能的发挥,因此存在着德育功能弱化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学生的主体地位缺失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过于重视教师的主导地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所采用的方式并没有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只是采用了比较严厉的说服教育,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极度忽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难以得到发挥,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并且也不能激发对政治学科的兴趣,并且使用这种方式的教育,经常会出现学生不服从或者说不认同教师教育的现象。因此,会对教学或者是教师产生比较消极的抵抗情绪,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十分不利,并且在这种状态下成长的学生,他们的思想道德方面的发展可能会受到阻碍。除此之外,因为初中也有升学压力,所以学校也会忽略政治课的地位,并且忽视其德育功能的发挥,导致实际效果会受到影响。
(二)德育目标不具备针对性
在初中阶段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时,首先需要制定明确的教育目标,这也为后期实施教育手段提供了前提指导,但是通过对当前教育目标制定中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不难发现存在着德育目标抽象的问题,并且在制定德育内容时,经常使用简单的方式,以及一些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差甚远的内容。因此,德育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现了脱节的现象,并且德育目标的制定也不具备针对性和实效性,这种问题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个体需要,在接受德育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状态,并且所接受到的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有着很大的差距,也让学生在接受德育过程中感受到矛盾或者是疑惑不解,这样很容易对学生的道德价值观的树立造成不利影响,很可能出现混乱的问题。因此在接受德育时,学生反而会对这种说教方式产生严重的反感,这样也会让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降低。因此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功能难以发挥,具体的德育手段也难以落到实处。
(三)德育实践方式死板,采用的教学形式单一
对学生而言,能够接受学习的主要动力在于是否对学习对象产生兴趣,所以在初中政治教学中进行德育工作时因为不具备创新性,过于应付德育教学目标,所以德育效果并不明显,再加上使用的方式以教条化为主,不具备灵活性,没有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并且在接受德育过程中学生没有参与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也不够充分。在接受德育时,学生难以将这些知识与自身的行为进行有效结合,所以学生在接受德育时仅限于理论知识,难以将这些理论知识转化到自身行为上,这也体现出传统德育的不足,并且这种传统方式也会让学生感受到政治课程的无趣,因为政治课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一些社会现象的解读,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教会学生如何进行人际交往,并且在初中阶段开展政治课程也是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的一种主要方式,能够在这一阶段通过有效的方式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社会的发展,以及其中存在一些行为的影响,这为学生日后发展以及在步入社会后的生活都提供了保障。但是因为实践方式的死板,再加上教学方式的单一,并不能将政治学科的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
(四)德育评价方式落后,不能发挥激励作用
对学生进行德育评价,是针对学生的行为以及思想上的认识做出评价的重要方式,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有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同时能够规范自身的行为。因此,在进行德育评价过程中,通常会发挥德育评价的激励性,给予学生一定的奖励,让学生有足够的动力,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完善自身的道德行为,但是因为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评价时,经常会以学生的分数作为标准,并且根据分数的高低对学生的品行进行判断,这一现象的出现,对这一阶段学生的德育十分不利,不能因为学生的分数而否定了其他行为,在新时代的发展中,分数只是能够反映学生知识能力的一部分内容,并不能成为反映学生道德素质和修养的重要内容。因此这一现象的出现,也使政治的德育功能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并且以分数定高低的方式也让一些成绩优秀的学生一直受到表扬,成绩较差的学生没有得到鼓励,所以这也体现了教学中的一种不公平,教学和德育都是面对全体学生的,要发挥其激励作用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奖励,促使不同阶段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进步,但是这种评价制度不仅降低了中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对一部分学生而言也是一种打击,很可能让这部分学生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使政治学科的德育功能被弱化。
三、 初中政治教学德育弱化的主要原因
(一)重视文化素养,忽视综合素养
在政治学习中学生能够具备扎实的文化素养是很重要的内容,但是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诸多不利之处,在传统教学中受到考试制度的影响,教师在进行教学中往往过于重视对学生科学文化素养的培育。因此,并没有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在综合素养中包括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人文素养等方面的内容。只有在对学生进行培养过程中具备正确的人才观,才能促进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随着当前社会环境的复杂,出现了很多青少年犯罪的案例,这也提醒我们,在教学工作中,不仅要重视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育,同时还要结合学科优势,对学生进行德育培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能够在生活和学习中约束自身的行为,但是因为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也让学校和家庭对学生的学习成果更为关注,没有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此,也使当前政治教学中德育功能逐渐被弱化。
(二)在学校指导思想上弱化了政治学科的地位
初中阶段政治课的开展与时事政治是相互补充的,并且实施政治的填充也是能够使初中阶段政治课做到与时俱新,让学生的学习内容与生活不脱节的重要方式,同时,在开展德育工作时能够与教学工作形成有效配合,进而确保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得到良好的发挥,但是在现阶段的发展中,很多学校并没有重视到政治课程开展的内容,并且存在部分学校挤压政治教学课时的现象,这也使得政治课的学科地位被削弱,因此其实际的德育功能也会受到影响。
(三)政治教学形式单一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初中的政治课的教学形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并且针对当前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也进行了创新,但是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创新性不足,在进行授课过程中还是以教师讲述式为主,课程内容也是根据教师的备课材料进行,学生依然处于被动地位,并且教师准备的教学内容丰富性不足,难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为学生准备的案例不具备典型性,难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引导。所以对学生而言,这些方式都是不能帮助其将理论知识升级到行为约束,所以开展教学时,政治学科的德育功能发挥依然受到限制,德育的开展对教育学工作而言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只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在教学中教师才能顺利教学,学生才能跟着教师的思路走,给予教师足够的尊重,并且在进行德育时不能进行简单的说教,而是需要通过不同形式的教学方式,以提供更多丰富学习内容为基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才能实现政治学科德育功能的发挥。
(四)教师在教学思想认识上存在偏差
当前使用的考试制度,对教师而言,面临着很大的教学压力,在对学生进行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对知识的传授,并没有重视学科德育功能的发挥,因此这也说明教师的思想认识存在偏差,在教学工作中不能重视到政治学科的德育功能的重要性,在这样具有偏差理念的指导下,开展教学工作时过于追求学生的分数,并没有重视对学生道德能力方面的培养,这也使得学生在政治学习中难以接受思想道德教育。
四、 德育视角下初中政治教学方法的创新策略
(一)创新应用资源
1. 充分应用教材资源
在开展政治教学时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其德育功能,必须要重视教学方式的创新,因此在创新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应用资源方面的创新。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能够带给政治教学的资源越来越丰富,这对教师而言是一种创新的契机,只有抓住机会,根据当前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政治学科中对学生德育培养的实际要求,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所以首先应该对教材资源进行充分的使用,教材资源是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指导,其中的内容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体现。所以在进行创新过程中,更应该对教材资源进行创新,以此为切入点,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充分了解,选择适合的教学方式,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选择具有创新性的方式与教材内容进行有效结合,然后进行实践,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还需要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对教材进行灵活使用,并且针对教材中存在的有利资源进行及时搜集和分析,与学生一起进行探讨,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体现了对教材资源的充分利用,同时也是一种创新方式,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研究,有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并且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同时,这种教学方式也打破了传统说教教育的弊端。
2. 精心选择课外资源
因为教材资源对学生而言是重要的引导,但是其中的内容并不够丰富,并且因为政治学科是与时事政治有密切联系的学科,所以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如果只使用教材资源,很可能会出现学生的学习与实际情况脱节的问题,会让学生道德价值观在树立过程中出现混乱的问题,因此还需要教师对课外资源进行精心选择,通过选择一些具有典型性的案例,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共同分析,这样才能给政治教学提供更丰富的内容,同时也会使教学变得更立体,更有支撑。所以必须要重视对课堂资源进行拓展,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外资源,再进行课外资源的选择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内容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且选择的内容能否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这些也是决定初中政治教学课堂是否有效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这也对政治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并通过谈话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进而选择与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相符的课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