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诗歌意境赏析例谈

作者: 苟发玉

摘要:诗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瑰宝,既可以修身养性,又能陶冶情操,更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诗歌内容包含着十分丰富的诗歌意境,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赏析诗歌中的意境,有效地帮助学生从意境中领悟诗歌内容,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所以在日常教学中,就需要教师对诗歌意境赏析加以重视,突出学生在诗歌意境赏析当中的主体性,强调学生对诗歌意境的感悟,实现全方面提高学生对诗歌意境的赏析能力,优化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而且也能通过尝试写作,拓展学习,让学生感悟诗歌的魅力,从而更好地推动我国传统文化诗歌的传承与弘扬。文章主要围绕初中语文教学中诗歌意境赏析展开相关阐述。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诗歌;意境赏析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2)30-0005-04

一、 引言

在语文教学新课改的推动下,要求教师要更加重视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而诗歌作为初中语文教学体系中的一部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修身养性,陶冶情操。而且诗歌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对诗歌意境进行赏析,更有利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所以教师需要在原有诗歌教学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创新,做到从形象入手分析诗歌中描写的客观物象,抓住诗歌文眼感悟情感,体会诗歌意境,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启发联想和想象,通过大声朗读分析诗歌情境,化体验为创作,利用图画表现诗歌意境,实现视听融合借助音乐美化诗歌情境。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诗歌赏析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 从形象入手,分析诗歌中描写的客观物象

在初中语文教学诗歌意境赏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形象入手,分析诗歌中描写的客观物象,实现逐层分析诗歌当中所包含的意境。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门包含意境的学科,而客观是互相包含着作者自身感情的意象,与意境有所不同,但却与意境不可分割,意象与意境相互融合渗透才能构造出诗歌的境界和意境之美,而针对诗歌的意向来说却可以从诗歌中描写的客观物象中所体现出来,所以需要教师带领学生从诗歌的形象入手,分析诗歌中所描写的客观物象,逐字逐句的进行分析,了解作者描写时所抒发的心理情感。

例如诗歌《乡愁》中,作者余光中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意象来进行表现,将抽象的情绪进行物化,表达出作者的思乡之情。而在李清照《武陵春》一词中却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在李清照的诗词当中愁是载不动的,可在余光中的诗歌当中,只是用一张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来进行描述,通过正话反说的形式更加表达出了余光中浓烈的思乡之情。除此之外,在余光中整首诗歌当中,虽然没有一句直接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但却能在诗歌当中体会余光中浓浓的思乡之情以及爱国情怀,这正是当节课的教学目的。我们就可以通过对诗歌意境进行赏析来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意识,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从而更好地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在教学的展开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对诗歌中所描写的客观物象加以分析理解,还可以对作者的背景进行简单的分析,了解余光中的思乡之情是从何而来,思念的家乡又是何处。余光中和席慕蓉的祖籍都在大陆,也出生在大陆,长在大陆,后来才定居在台湾,而余光中更是在大陆生活了二十余年,祖国大陆不仅仅是余光中出生长大的地方,更属于余光中的精神寄托,在这种情绪的影响下,使得余光中在《乡愁》这首诗歌当中弥漫着对祖国大陆家乡的思念之情。

三、 抓住诗歌文眼,感悟情感体会诗歌意境

文眼是诗歌的灵魂,更是诗歌的核心。通过抓住文眼可以更好地感悟出作者通过诗歌描绘出的情感,体会诗歌中所蕴含的意境,以此提高教学效率。对目前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普遍缺少情感上的阅历,而诗歌就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赏析来感悟诗歌当中所包含着的情感,感悟诗歌中的魅力。每首诗歌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文眼,通过对诗歌阅读,紧抓关键词句,找出文眼,并围绕文眼展开赏析,并从中体会诗歌当中所传递的意境。

例如在《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首诗歌当中,是由中国第一代女性建筑学家林徽因所作,在展开诗歌教学赏析的过程当中,就可以带领学生对林徽因进行简单的分析了解,让学生对林徽因的写作背景有清楚的认知。有人猜测这首诗歌是林徽因为悼念徐志摩所作,也有人说这首诗歌是林徽因写给儿子的,来纪念儿子的出生。但无论事实如何,这首诗歌都传递了林徽因对爱的赞颂。在了解作者写作背景的基础上,再来鉴赏学习,就能帮助学生快速地抓住诗歌文眼。比如:“你是天真,庄严,是那夜夜的月圆。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爱”字更是统领全篇,用静态、动态相结合的方式来描写诗中意像,更是用轻松灵动的语句表达出了浓厚的对爱的赞颂。

四、 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启发联想和想象

多媒体教学设备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在现代教育当中被广泛使用,深受广大师生所喜爱。它不仅可以有效地取代教师书写板书的时间,还可以起到拓展教学资源、丰富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作用,让学生的注意力能始终集中于课堂之上。对学生来说,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可以使学生从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中跳脱出来,满足学生自己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爱上学习。尤其是对语文诗歌赏析教学来说,其本身就存在大量的诗歌意境,学生生活阅历以及情感经历又十分薄弱,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可以有效地攻克学生的这一弱点。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根据诗歌当中所描绘的客观意象,利用图片、视频以及音乐的方式来创造教学情境,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使学生通过了解作者的写作情景来切身实地的感受诗歌当中所包含的意境,从而完成当节课的教学目标。所以教师要加强对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效率,发挥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诗歌《天净沙·秋思》当中,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带领学生对诗歌中所描绘的客观物象进行分析,“枯萎的枝蔓,黄昏时的乌鸦,古老而又荒凉的道路,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将这些客观物象进行整合,勾勒出一幅无限凄凉悲苦的场景,史诗歌当中的空间就能有所呈现,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让学生针对这一幅画面来猜测“断肠人”的所思所感。让学生能站在“断肠人”的角度上进行思考,以此来感悟作者在诗歌当中所包含的意境。

五、 通过大声朗读,分析诗歌情境

朗读是感受诗歌意境的有效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学生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对诗歌内容进行感悟,帮助学生感悟诗歌中所包含的感情,并从中分析诗歌中所包含的意境,以此来完成当节课的学习内容。首先我们同样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来配备音乐,或者收集优秀的朗读视频让学生闭着眼睛聆听,先感受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然后再进行朗读,以此来实现带着感情朗读诗歌。但是教师在选择音乐时需要对音乐的氛围加以控制,结合诗歌内容选择意境相符的音乐,以音乐张扬外放的情感来带动学生感悟诗歌意境。例如《沁园春雪》这首诗中,首先教师就可以结合诗歌意境选取气势宏博,既要体现出革命的豪情又要符合诗歌的情绪,如班得瑞的《仙境》《迷雾森林》《微风山谷》等钢琴曲都可以作为学生朗读的配乐。其次,在朗读的过程当中也要明确理解其中词句的意思,“须晴日”在诗歌中可以作为“等到”的含义,“分外妖娆”是指“美好娇艳”的意思,只有在了解词句含义的基础上再进行朗读,才能更好地表达出诗歌的恢宏豪迈的势气和诗人对祖国山河的满腔热爱之情,感受诗人满怀雄心抱负和坚定信心的信念,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意识,使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并投身于祖国的建设当中,激发学生的雄心壮志。

六、 化体验为创作,利用图画表现诗歌意境

教师可以借助诗歌来让学生化体验为创作,以诗歌当中所描写的客观物象为核心,利用图画来表现诗歌中所包含的意境,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对原有传统诗歌教学形式的有效创新,还可以起到丰富教学内容、活跃教学氛围、实现多样化教学方式的作用,全面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使学生能在多样化的教学当中积极地展开学习,以此来提高对诗歌意境的赏析能力,语文核心素养也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

例如在《天净沙·秋思》这一首诗歌当中,诗人用极其简短的语句以多种景物并置的方式共同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中,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教师就可以在当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根据诗歌当中所描绘的客观物象,根据枯藤、老树、昏鸦、小桥、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等信息用画笔描绘出秋郊夕照图。并在学生创作完成之后,让学生根据创作内容来进行简单的描述,以此来导入到本节课的意境教学中,使学生能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作者的诗歌当中所传递的意境。通过化体验为创作的教学方式不仅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整体的语文诗歌教学效率得到提升,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诗歌意境赏析技巧,提高学生的诗歌赏析能力。

七、 实现视听融合,借助音乐美化诗歌情境

语文是一门具有意境的学科,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通过展开语文诗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在赏析诗歌意境的过程当中领悟情感,帮助学生合理地处理情绪上的变化,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以及人生导向,使学生在诗歌意境赏析过程中有所成长。通过实现视听融合的方式来借助音乐美化诗歌情境,不仅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还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使学生能够带着兴趣展开学习,以此来实现初中语文诗歌教学效率的提升,使学生能够更加快速地掌握诗歌赏析能力。而音乐与诗歌有所不同,如果说诗歌当中所表达的意境是含蓄的,委婉的,那么音乐当中所包含的意境就是奔放且张扬的,可以借助音乐来让学生深入地感受诗歌当中所包含的意境,能够更深层地了解作者在诗歌意境当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例如在诗歌《乡愁》当中,教师就可以通过选取与诗歌意境相符合的音乐。同时在这一节课当中,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欣赏音乐《七子之歌》来进一步感受作者余光中浓烈的思乡之情。同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来进行拓展学习,让学生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来理解余光中的思乡之情是从何来,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使学生能够进一步的展开学习,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诗歌当中所表达的意境。

八、 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强化诗歌情感体验

虽然当前阶段对初中学生来说正是快速成长的黄金时期,学生在飞速成长的同时,也在快速地接受外界的知识,但是学生的价值观以及情感认知仍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学校教师能够借助诗歌教学,通过对诗歌意境进行赏析,并做到在赏析过程中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来强化学生在诗歌当中的情感体验,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悟诗歌当中所包含着的意境,并以此为基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例如,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节课当中,教师可以首先带领学生对诗歌内容进行朗读,同时借助课程导入与学生展开教学互动,让学生积极讨论在生活、学习当中遇到的挫折。并以此为基础对诗歌内容展开朗读,感受诗歌当中所传递的意境,并对诗歌内容进行分析,感受意境当中所传递的人生哲理。而且还可以通过拓展学习,让学生了解作者普希金如何让生活所欺骗的,并学习普希金阔达开朗的人生态度。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借助诗歌内容来进行提问,以问题来激发学生对诗歌情境进行思考,使学生能够进一步体验诗歌当中所传递的情感,并站在作者的角度思考作者想要传递的人生哲理。以此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观,使学生能够以乐观、豁达的态度面对困难。

九、 尝试写作,拓展学习能力感悟诗歌魅力

以写作方式来展开拓展学习也是初中语文诗歌意境教学的主要教学策略之一,可以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当中感悟诗歌魅力,拓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站在作者的角度思考诗歌当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诗歌意境。在上文中也曾简单提起过,目前初中阶段的学生普遍缺乏情感上的认知,使得学生对诗歌很难实现有效理解。而通过从写作入手,让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构建学生与作者沟通的桥梁,使学生在原有诗歌的基础上展开续写练习,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诗歌意境赏析能力。

例如语文教学《我看》这一篇诗歌,作者穆旦以浓烈的抒情性表达了对自然、对爱的赞美。而通过在这一节课中展开写作拓展,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自然喜爱以及对爱的歌颂与赞美,让学生能在自然中感悟并寻找生命的真谛。诗歌全篇以描述自然风景表达出了作者对自然生活向往,教师也可以以此为核心让学生围绕自然为主题进行诗歌创作。不仅需要在创作过程当中体现出对自然闲适生活的向往,还要在书写格式当中注意写作韵律,并模仿诗歌的构成,以此来达到在诗歌赏析的过程中,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以歌颂为主题来让学生以诗歌体裁进行创作,让学生体验在诗歌当中抒发对事物的喜爱之情并感受诗歌的意境,以此来达到提高学生赏析能力的作用。

十、 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的不断推动下,原有的教学观念也发生了一定的转变,更加重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而对初中语文教学来说,诗歌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十分浓厚的语文意境,可以通过对意境展开赏析来学习诗歌,感悟诗歌背后的文化内涵,并且诗歌还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对诗歌进行赏析,积极地展开拓展学习模仿诗歌体系进行写作,更是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所以需要教师对初中语文诗歌教学加以重视,充分利用各项教学设备以及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落实诗歌意境赏析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良好的诗歌赏析技巧,提高学生的诗歌赏析能力,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梁金凤.初中语文教学中诗歌意境欣赏研究[J].甘肃教育,2020(9):150.

[2]何凤军.初中语文教学中诗歌意境欣赏探究[J].甘肃教育,2019(17):142.

[3]李英.合作中走入意境意境里领悟诗歌:论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实施策略[J].考试周刊,2018(A2):42,75.

[4]陈荣.诗情画意需真言意相融为本:诗歌教学的几点感悟[J].新课程导学,2018(15):24.

[5]华漪清.读意象·品意境·悟意趣: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例谈[J].教师,2012(21):75-76.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