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提高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作者: 秦思敏摘要:在高中语文的实际教学中,作文既是语言输出,和阅读所输入的信息并驾齐驱,又是对学生的语言综合素养进行衡量的重要标准,是学生语文学科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但是,高中语文的作文传统化教学中,暴露出一定弊端,影响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因此,语文教师需注重传统化教学理念的转变,分析作文教学中存有的问题,从而实现高中语文的作文教学有效性提高。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2)30-0017-04
新课程理念下,语文作文的教学中,教师需将新课程理念作为指导思想,促进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手段的创新,以促使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高。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中,作文属于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代表着学生写作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师在开展作文教学时,运用的教学模式不够恰当,就无法有效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再加上写作内容的开放性,增加了学生的写作难度,这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而且还会影响到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面对这种状况,语文教师就需通过多元化教学法,关注写作教学当中的实践性,以激发出学生自身写作思维的同时,促进读写的有效结合,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从而使学生对写作形成浓厚兴趣,充分掌握相关写作技巧,最终使学生的写作水平以及写作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一、 新课程下高中语文的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作文素材缺乏
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贯彻落实提供给学生许多的有效素材。但是,在高中阶段语文作文实际教学中,仍存有写作素材缺乏的现象。目前,高中语文的写作教材相对欠缺,在开展作文教学时,阅读与写作不协调,写作素材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之间的有效融合还亟须完善。第一,作文教材中欠缺专题训练的内容,专题训练和基础训练之间的结合不够紧密,而作文教材也没有注重学生写作的思维习惯。第二,作文教材中的内容有滞后性,在作文教材当中,更多是对一般的作文要素加以阐述,同时,作文教材中的差异性欠缺,作文的教材也没有指导学生对社会生活进行观察,且作文教材中的相关章节特征比较严格,在丰富、有序、深入、广泛等维度上缺乏创新。第三,作文教材太过于注重训练学生的写作方法,对各个层次的学生缺乏针对性训练,再加上部分范文与点评式作文教学,无法促进学生自身的写作能力提高,存有明显的应试作文的写作倾向,这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阅读积累,而且还会影响到学生自主写作。
(二)教学理念问题
语文教师在开展作文教学时,过于注重立意、审题、开头、过程与结尾的固定化作文方式,教师存有教学理念滞后的问题,或者是作文教学更多是进行阅读训练,而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相关作文素材。同时,语文教师没有给予学生充足且必要的表达机会,也没有指导学生组织开展多样化作文活动以及趣味性游戏,在语文作文的课堂教学中,与学生缺乏良好沟通,这就会对作文教学的效率与质量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如语文教师在学生完成作文写作时,评价以及批改的方式不合理,在批改学生作文时,不擅长给予学生引导与鼓励,且教师也没有给学生更加中肯的建议,在学生学习存有困惑的时候,欠缺必要的指导,这不仅会影响学生写作积极性的提高,而且还会影响学生收集名篇、记笔记的能力提高,从而影响学生的写作速度,并影响学生的写作水平与质量提高。
(三)教学内容问题
作文教学的内容需和学生的写作兴趣、写作水平、写作教学目标相契合。但是,部分语文教师在开展作文教学时,课堂的教学内容缺乏有序性及计划性。第一,语文作文的教学当中,过于注重热点现象与高考要求,没有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学习写作技巧,对学年、学段、学期的教学内容缺乏合理规划,作文题目与素材和学生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通常寄希望于一次的作文训练促进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第二,作文的教学内容通常集中于小说、散文、诗歌等各方面,与各种体裁的作文欠缺有效结合,这就会影响学生自身的写作水平提高。第三,语文作文的实际教学中,过于注重固定的作文以及作文“套路”的训练,这就使学生在实际写作时存有假大空的现象。同时,语文教师在开展作文教学时,随意性比较大,教学内容固化影响学生的个性化发挥,这不仅会影响学生自身的写作水平提高,而且还会影响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及其创新意识。
二、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策略
(一)写作资源库建设
想要使语文作文的教学有效性得到切实提高,就需注重作文教学的资源库建设,也就是在传统的报纸、图书基础上,丰富与整理写作教学的资料。第一,促进作文教学的网络化资源平台构建,立足于作文教学的资源筛选前提下,降低检索作文资源的耗时,并注重优秀的写作资源储存,综合确定高中语文的作文素材积累范围。第二,注重对优秀的作文资源分类,在议论文、记叙文、散文明确划分的前提下,提供给学生丰富的优秀例文以及学生范文,及相关的学生随笔、丰富典故等,以满足学生参照、仿写、对比的写作需要。第三,语文教师需对相关作文资源把关,以促使学生掌握相关作文资源的同时,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收集以及阅读相关作文资源,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口语活动,促进其写作水平与能力提高,以满足学生的写作需求。
(二)教学体系完善
想要使语文作文的教学有效性得到切实提高,就需注重语文作文的教学体系完善,立足于学生的主体性,促进高中语文的作文教学质量与效率提高。第一,语文教师需注重学生参与写作的积极性提高,立足于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调动学生参与作文写作的兴趣,语文教师还需通过社会生活当中的热点现象以及学生有兴趣的写作话题,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参与到写作教学中,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作文创作。第二,消除学生对写作的畏难心理,促进作文教学活动的创新,例如,语文教师可引导学生丰富其生活体验,通过各种丰富的网络文学以及诗歌讨论会,以全新的角度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第三,对学生自身的阅读表达力进行培养,强化学生的书面语以及口语的联系,将日常生活当中的常用口语应用于作文教学。第四,注重作文想象力的训练,促进学生的情感丰富,以激发学生在写作中的现象意识,指导学生立足于已有的作文素材,实现想象力丰富,从而实现作文能力提高的同时,达到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目标。
(三)以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丰富的阅读以及生活阅历通常是学生获得充足写作素材的基础。在语文作文的具体教学中,大多数学生在写作时,通常会出现词不达意、言之无物的现象,对其原因分析,就是学生的生活阅读不足,缺乏足够的阅读量。鉴于此,语文作文的实际教学中,教师需引导学生认真地阅读语文教材当中文质兼具的优秀文章,并让学生积极地积累写文章中囊括的名言警句、名人事迹、优美片段等。同时,语文教师还应将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作为基础,指导学生延伸拓展,以增强学生自身的阅读积累。在写作教学当中,语文教师需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通过课外时间,多阅读些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作品,给予学生相应的阅读指导,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阅读习惯的同时,形成自觉的一种生命意识,从而使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获得相应的写作素材。另外,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还需依据学生的实际学情,制订课外的阅读计划,并布置给学生相应的阅读任务,将高中阶段的必读篇章推荐给学生,如《三国演义》《边城》《红楼梦》《呐喊》《雷雨》《女神》《家》等经典作品。在此基础上,语文教师可引导学生动笔,将阅读中的思考或者感悟记录下来,将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名言、诗句、成语、格言以及优美段落等摘抄到读书笔记上,以促使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教师还应定期地开展诗歌朗诵赛、读书汇报会、课外阅读大赛等多元化活动,引导学生交流或者展示其阅读的文章,鼓励学生积极表达其在阅读中的感悟以及思考,这不仅有助于学生自身的知识视野拓宽,而且还能使学生积累丰富、多元的写作素材,从而使学生在写作时有话可说、有情可表。
(四)系统训练
近些年,高考的作文要求均为“文体不限”,主要指议论文、记叙文、应用文、说明文、诗歌、散文、戏剧、小说等各种体裁都可以。想要使学生写出高质量的作文,就要求学生明确其写作的文体。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对作文文体进行学习时,需适当的融入学情,如高一的学生刚进入高中,其生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会产生许多感触,此时,语文教师在安排写作任务的时候,主要为记叙文。以“走进××中学”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写出观察的、经历的现象,以此对学生的观察、描写、叙事能力进行培养。对高二的学生,语文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习写议论文,怎样陈述观点、怎样举证构思、怎样评议以及驳议。而高三的学生,语文教师可立足于高一、高二的基础开展系统训练,促进学生写作的内容思辨性与逻辑性提高。例如,语文教师可以“那些日子”为题,引导学生讲解自己或者他人的故事,并对其他学生写的作文实施反思与改写。又或者以“我想握住你的手”为题,语文教师可引导学生准确且简洁的表达细节,并对细节进行打磨。经过系统训练,学生就能清晰的把握住各种文体,并依据给出的题目,明确自己的写作文体,从而实现高效写作。
(五)运用思维导图
近些年,思维导图在各学科的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语文教师也需明确思维导图对学生逻辑性培养的重要性,通过写作材料的分析,运用思维导图,找出材料当中的关键信息,以促使学生充分掌握材料分析的方法。学生也能通过思维导图的运用,理清自己写作的思路,以实现写作大纲的构建,而学生也能选择合适的素材填写自己的思维导图,以实现事半功倍的写作效果。以“文明的韧性”为例,语文教师可通过思维导图让学生明确其写作思路以及写作方向。在材料中提及了韧性的概念、中华文明变迁等,其要求立足于中国的语言艺术、历史变迁、文学艺术、思想文化的角度开展写作。此时,语文教师可依据相关要求,引导学生陈列思维导图,对中国的历史变迁过程的曲折以及文学艺术、思想文化的传承等进行分析,促进思维导图拓展,逐渐加入相关的素材,以促使学生依据自身的想法进行思维导图绘制。部分学生可立足于中国历史的变迁开展探讨,语文教师可指导学生积极思考中国历史发展中的转折点,重点叙述以及分析文明的韧性,而学生也能够融入名人名言或者是相关素材来充实写作内容。通过思维导图的运用,不仅有利于学生构建出写作的大致框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而且还能使学生在写作时,观点明确且论据充足,从而创作出高质量作文。
(六)融入社会现象
目前,高考作文的命题方向愈来愈趋向于社会现象、社会时事、社会热点,具有显著的现实性,写作的体裁主要为议论文。依据该状况,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时,可开展讨论,选择相应的主题或者社会现象,指导学生分析或组织辩论赛,并在作文教学前,准备相应的材料,开展课堂讨论或者辩论。经过师生、生生进行社会现象分析,明确写作的方向,从而实现学生的写作思路开拓。语文教师在开展作文教学时活动是必要的,教师可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促使学生学会写作,主要是将观察方法、素材积累的方法、材料表现主题的运用方法等渗透给学生,以促进学生自身的写作水平提高。例如,语文教师可将“一带一路”的有关内容融入作文教学中,可先让学生在课前准备与“一带一路”有关的资料,通过互联网查阅有关数据与内容,以促使学生充分了解到与“一带一路”有关的知识。同时,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语文教师还能引导学生探讨“一带一路”对中国的经济以及对外贸易造成的影响,并指导学生积极思考经济的发展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以促使学生主动关注时事,促进学生的眼界拓宽以及见闻丰富。另外,在语文作文的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经济发展的利弊”为议题,组织开展辩论赛,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依据议题选择辩论方向与内容,通过网络搜集有关资料。通过该活动,不仅能促进学生的写作思路开拓,而且还能使学生由抵触写作的心情中解脱出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散,让学生思考其在写作过程中,怎样运用素材,站在客观实际的角度,对经济发展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进行探讨,需确保论点鲜明以及论据有说服力,以促使学生的写作水平与质量得到显著提高,从而使学生再次遇到类似材料或主题时,能够准确地把握写作方向。
(七)评价方式优化
作文评价是开展写作教学的组成部分,传统的作文评价主要是通过打分与简单评语形成,在评价时,更多是以教师为主,而忽视了学生的参与感,该评价方式通常会影响学生自身的写作水平提升。高中语文的新课标当中明确提出,作文教学的评价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素质提高。依据该要求,语文教师在进行作文评价的时候,需明确学生写作中的问题,对问题的类型及原因等实施诊断,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鉴于此,语文教师需构建一套科学、健全的作文评价体系,首先,需遵循激励、公平、针对性的原则,对学生的作文实施客观、全面的评价,提出学生写作中的问题,而非简单带过。同时,语文教师在评价时,需注重激励性语言的运用,以激发学生自身的写作兴趣。其次,语文教师需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除了教师评价,还需以此为基础,积极参与评价过程,通过小组评价、自我评价等多种模式,让学生参与到具体评价中,并充分了解到自己写作过程中的不足,学会借鉴其他学生的写作优点,从而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提升。
三、 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的作文教学中,教师需注重新课程理念的贯彻落实,依据其教学要求,促进作文的教学体系完善,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促进写作素材的丰富,从而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与积极性的同时,促进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高虹娣.关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5):87.
[2]卓宏庆.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与对策[J].课外语文,2020(10):134,136.
[3]何平.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究[J].少年写作,2021(11):33.
[4]邓云霞.关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究[J].文渊:高中版,2019(7):547.
[5]何海燕.关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9(35):120.
[6]赵福生.新课程高中作文教学现状及对应策略研究[C]∥2018年4月教育向导学术研讨会,2018.
[7]封敏.关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究[J].中学生作文指导,2020(3):41.
[8]胡方.关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20(6):196.
作者简介:秦思敏(1986~),女,汉族,黑龙江齐齐哈尔人,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一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