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传承策略探讨
作者: 朱颖芳摘 要:民族音乐作为我国优秀民族文化中的典型代表,不仅具有较高的传承价值,同时对我国现代音乐艺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初中音乐教学在素质教育发展背景下受到了应有的重视,为提升学生音乐核心素养,促进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应加强对初中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的传承与融入的研究。基于此,文章首先对民族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传承的意义以及传承现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进而结合现实情况具体探究了民族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传承策略。
关键词:民族音乐;初中;音乐教学;教学理念;方法;活动;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2)36-0007-05
一、 引言
初中音乐教学改革发展中,教学目标也在不断完善,不仅要对学生音乐基础知识进行教学,提升学生的音乐技能,同时也要培养学生较高的音乐核心素养。民族音乐在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丰富初中音乐教学内容、提高音乐教学的文化内涵等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阶段初中音乐教学中有关民族音乐的传承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对民族音乐传承的不重视、教学中有关民族音乐的融合相对有限以及音乐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不足等,严重阻碍了民族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传承。
二、 民族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传承的意义
(一)有利于丰富音乐教学内容
初中音乐教学中,需要应用大量的音乐素材作为教学内容来开展教学活动。传统的初中音乐教学内容主要是围绕统一的音乐教材来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然而,初中音乐教材中内容十分有限,随着素质教育发展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仅仅依靠音乐教材中的内容还远远无法满足学生发展以及教学活动开展的需求。通过民族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传承,可以为初中音乐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使得教学内容得以补充和完善。比如,在初中音乐鉴赏课的教学中,音乐教师可以走出教材的限制,结合当地民族文化特点,给学生收集整理有关的民族音乐,让学生在欣赏民族音乐的同时对当地民族文化有更深的理解;也可以借助于学生对当地文化的认知来促进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深度鉴赏。通过教学内容的丰富,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的素材,可以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与此同时,在民族音乐的不断融入下,也会涉及民族乐器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更多有关民族音乐文化的内容,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还实现了民族音乐文化在初中生群体中的传承,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全面提升学生音乐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一项重要教学目标,作为音乐教师也应该转变传统音乐教学的理念,能够意识到素质教育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从而能够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加强对学生音乐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视程度。民族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传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对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因为民族音乐中涉及大量民族文化以及民族精神,使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音乐演唱技巧,同时还能够在民族文化以及民族精神的熏陶和感染下,深刻地感受到民族音乐的魅力。并且在对民族音乐鉴赏的过程中,逐渐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在情感的引导下可以提升学生对音乐内涵的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此外,民族音乐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既可以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也促进学生借助音乐来传递自身的思想和情况,对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挖掘学生的音乐潜力都有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加强民族音乐的传承对促进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推动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阶段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发展的冲击下,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在发展和传承方面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民族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发展的精神动力,也是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的重要载体。学校的教育是进行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加强民族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传承,可以不断提升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深入理解,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传播与发展的意识,从小培养学生在民族文化传承方面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作为初中音乐教师也应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意识,看清教育的本质,能够在传播基础课程知识的同时,将民族文化传承作为自身的责任,通过民族音乐在教学中的融合,使学生能够加强对民族音乐的深入理解,提高学生民族音乐的鉴赏能力。与此同时,要让学生感受我国优秀民族音乐的传承价值,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从小培养学生民族意识,可以促进学生在未来的发展中运用所学知识更好地保护和发展民族音乐文化。由此可见,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加强民族音乐的传承可以有效推动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三、 民族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传承的现状
初中音乐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进行着不断的调整,具体包括对教学内容的丰富、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等。其中,对民族音乐的传承也是初中音乐教学改革中的一项内容,但是从初中音乐教学现状来看,有关民族音乐在初中教学中的传承还未能得到有效落实,具体问题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其一,初中音乐教师的教学理念相对陈旧,未能给予民族音乐传承以足够的重视。现阶段,部分初中音乐教学中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理念,只注重对学生进行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以及歌曲的歌唱技巧教学,而对有关音乐文化的渗透以及民族音乐的传承等则不够重视。关键在于音乐教师自身不具备民族音乐传承意识,没有认识到自身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培养和教育学生方面所承担的重要责任,没有认识到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与自身教育责任之间的关系。部分音乐教师认为民族音乐的传承是有关文化研究部门以及相关音乐艺术大师的问题,与自身无关,最终导致民族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得不到有效的传承。此外,音乐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中,依旧按照传统的知识技能灌输的形式进行,并没有强化学生在音乐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没有考虑学生音乐核心素养发展的需求,更没有认识到民族音乐对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导致音乐教师对民族音乐在教学中的传承不够重视。另外,由于教师的不重视,间接造成学生的民族音乐传承意识的缺失,部分学生相对流行音乐来说,对民族音乐缺乏兴趣。
其二,民族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融合相对有限,严重阻碍了民族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传承。从现阶段初中音乐教学情况来看,民族音乐的传承主要是让民族音乐融入初中音乐教学中,通过深入融合使学生在学习基础音乐知识的同时,不断接受民族音乐的熏陶,并在对民族音乐鉴赏、了解与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感受民族音乐的价值和魅力。然而,部分初中音乐教师并不注重民族音乐在音乐教学中的融入,没有针对民族音乐传承的需求合理地创新教学方法。虽然部分音乐教师也在教学活动中融入了部分民族音乐,但是由于融入的方法过于单一和刻板,最终的教学效果相对较差,不能使学生对民族音乐产生热爱,也达不到提升学生民族音乐传承意识的效果。因此,根据初中音乐教学改革的需求以及民族音乐传承发展的需要,初中音乐教师应该加强对教学中民族音乐的融入,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使民族音乐与初中音乐教学能够深度融合。
其三,初中音乐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有限。要想实现民族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有效传承和发展,需要初中音乐教师能够有扎实的民族文化功底、较高的民族文化素养,才能够在教学内容上挖掘出与民族音乐有关的元素,并合理地进行民族音乐在教学中的融合。通过给学生讲解有关民族音乐的文化背景,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为民族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传承提供保障。但是,目前部分初中音乐教师的文化素养还远远达不到民族音乐传承发展的要求,比如,部分初中音乐教师自身对民族音乐的了解有限,很难给学生进行民族音乐鉴赏的指导,也无法满足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学习的需求。为此,初中音乐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
四、 民族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传承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转变教学理念,加强对民族音乐传承的重视
初中音乐教学中要进行教学理念的更新和转变,需要认识到民族音乐在教学中进行传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加强对民族音乐传承的重视。因此,初中音乐教师要对教学改革对初中音乐教学提出的要求进行全面了解,能够提高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对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了解民族音乐对学生音乐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作用。在加强对民族音乐传承的重视方面,首先,要从思想上对民族音乐传承的重要性有准确的认知,并将民族音乐的传承作为初中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其次,要加大对学生思想上的引导力度,使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民族音乐传承意识,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民族音乐教学活动,提高民族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传承的效果。最后,相关教育部门也要为初中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的传承给予足够的支持,比如,加强对初中音乐教材的改革,在教材中融入更多民族音乐内容,或者结合教材内容编制初中民族音乐教材,为教师更好地开展民族音乐教学提供专业指导,保障民族音乐的传承效果。
(二)创新教学模式,注重民族音乐在教学中的融合
民族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传承主要依托民族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融合,因此,音乐教师需要加强对民族音乐与教学融合方面的研究,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民族音乐在教学中传承的效果。
其一,组织学生进行民族音乐鉴赏。鉴赏课是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初中音乐教师在进行民族音乐的传承过程中,可以通过开展民族音乐的鉴赏课,强化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深度鉴赏,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民族音乐的魅力,对促进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历程中,流传下来很多优秀的民族歌曲,在不同的民族音乐中传递着不同民族的情感和民族精神,也蕴含丰富的民族风俗和文化。在初中音乐教材中也有大量经典的民族音乐,音乐教师可以加以甄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民族音乐鉴赏素材。例如,在进行《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这首民族音乐的鉴赏教学时,音乐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介绍这首彝族民歌的创作背景,以及这首民族歌曲中所蕴含的浓郁的民族风俗和情感,使学生在对相关创作背景的了解下感受淳朴的民风和民情,对提高学生对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具有重要的意义。然后音乐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经典的民歌《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进行鉴赏,这首经典民族歌曲是用琵琶进行演奏,音乐教师可以亲自用琵琶进行弹奏,让学生可以现场感受民族音乐在民族乐器的演奏下所产生的独特魅力。此外,音乐教师也可以尝试用古筝等乐器进行演奏,让学生鉴赏不同乐器演奏下的差异性。音乐教师还要注重给予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音乐鉴赏氛围,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探讨交流空间,不仅能够提高学生民族音乐鉴赏兴趣,还能够提高民族音乐鉴赏教学的质量。
其二,举办丰富的民族音乐活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为学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活动,以此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理解,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从而有效实现民族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传承。在以往的初中音乐教学中,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严重影响,学生除了在课堂上中规中矩地学习有关音乐知识外,在课下基本没有机会参与任何有关音乐的活动,并不利于现阶段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在“双减”政策的实施下,学生的课余时间变得丰富。音乐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以及民族音乐传承的需求,给学生定期组织开展有关民族音乐活动,比如,民族音乐歌唱比赛、民族歌舞表演比赛以及民族乐器比赛等,鼓励学生积极踊跃地参与。例如,在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所有的歌曲都是与西北民歌有关的内容,如《黄河水手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等,音乐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互联网自主收集整理更多的西北民歌,并选择自己喜欢的练习,参与民歌演唱比赛,在此过程中,要求学生对西北民歌的特点以及蕴含的民族情感和民族风俗文化等进行了解。
其三,讲解歌曲相关的民族文化。民族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传承也就是民族文化的传承,音乐教师要注重在教学过程中,挖掘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要素,并适当地给学生进行民族文化的渗透,促进学生对民族歌曲背后的民族文化的深入了解,进而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内涵的感知。例如,在进行《正月十五那一天》这首民歌的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相关的创作背景和民族文化,这是一首藏族的民歌,而藏族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具有较强的民族文化特色,通过对民族文化的渗透,使学生能够对我国的少数民族有深入的了解。同时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教学设备,给学生播放有关的民族音乐文化的资料和视频等。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采取分组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主进行有关民族音乐文化的收集和整理,让学生在收集整理以及交流的过程中了解民族音乐的创作背景以及民族音乐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