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路径分析
作者: 李艳红摘 要:在教育事业迅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各界对教育教学越来越关注,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严格标准。传统的教育模式滞后于时代,弊端日益凸显。教师开始寻求新的教学路径,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基本目标,想方设法地调整教学思路,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目标。对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容忽略,难度系数相对偏高,是一个漫长和艰巨的过程。语文教师需要总结经验、反思教训,坚持多措并举和环环相扣,全面落实生本理念。选择契合学生主体诉求的教学对策,分步骤、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确保学生在教师的耳濡目染之下逐步掌握良好的语文学习对策,实现事半功倍和融会贯通。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2)40-0056-04
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小学语文教师还需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核心素养教学活动,逐步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良好的理解能力,让学生产生更多丰富的情感。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心素养对学生的成长成才以及教学改革都有重要影响。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分析学生的心智发展速度。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找出学生的共性问题,公正客观地评价学生的闪光点以及不足,进而探索出一条全新的教学路径,高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能够打破个人的思维束缚,真正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再停留于知识表面闭门造车和纸上谈兵。
一、 小学语文针对核心素养的教学现状
首先,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不足,缺乏一定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所采取的学习方式较为简单。教师没有整合多元化的教学模式积极打造有效课堂,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及提升,很少有教师会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以及兴趣爱好,组织开展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教学实践活动,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存在明显的脱节,学生无法在活跃民主的课堂氛围中自主学习新知识。其次,教师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关系比较僵化,存在明显的隔阂。教师还没有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往往扮演主导者的角色,忽略了对学生主体作用的分析以及发挥,导致学生闭门造车。最后,教师忽略了对核心素养专项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分析,筛选的教学内容比较枯燥、乏味和空洞,难以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和社会实践,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无从谈起。很少有教师会结合学生思想意识的转变要求灵活调整教学思路,借助多样化的教学对策高效处理各种重难点问题,最终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比较抵触,学习能力和学习质量持续下降。
二、 小学语文针对核心素养的教学意义
(一)有助于丰富语文课程内容
在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时,教师会聚焦课程重难点,将主要精力放在课堂教学上,充分凸显这一主阵地的舆论优势,逐步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学生的应用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最为关键,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尽管比较基础,但是任务非常繁重,教师需要耐心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组织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真正实现多措并举以及循序渐进,避免学生出现消极抵触情绪和负面心理。语文写作比较复杂,十分考验学生的谋篇布局能力以及语文核心素养。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词语以及汉字积累发展学生的智力,鼓励学生活学活用,自主判断,先完成比较简单的汉字识记和造句任务,然后适当提高教学难度,让学生自主完成小练笔。明确设置不同的写作主题,引导学生积极写作,将写作作为抒发个人情感的重要渠道,逐步形成一定的语文素养。在此基础上,教师还需要深入分析字体结构,扫清学生的认知障碍,让学生能够迅速学习语文知识,不再咬文嚼字。教材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参照,教师需要综合考量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学生的知识面,围绕教材组织基本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深入掌握学科学习的重点,享受基础语文知识学习的全过程,进而逐步提升个人的语文素养。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阅读与写作存在密切联系,两者分别代表知识输入和知识输出。在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时教师需要坚持正确的教育方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本,深度分析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比如在与学生共同阅读《落花生》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进行浅层次的阅读,合理划分段落,然后根据文章的精彩段落了解不同板块的核心思想。很多学生在刚开始时无从下手,教师需要耐心引导学生,让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完成学习任务,自主划分段落结构,总结每一个段落的核心知识,借此机会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核心素养,避免学生出现负面情绪。如果教学时间比较宽裕,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所遇到的各种思想阻碍,围绕种花生、收花生、长花生、议花生来理顺学生的阅读思路,让学生能够深度理解文章内容,学会利用多种阅读方式自觉完成阅读任务,深入把握阅读文本中的核心思想,了解其中的主题,进而对所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理解及认知。
(三)有助于丰富文化底蕴
在创新语文教学策略及手段时,教师以前期的课程教学标准目标为基础,针对性地组织教学活动,逐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学生对生字词的把握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在此前提下,学生还需要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基础能力和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重点,如果教师能够从这两点着手组织教学实践活动,就能够进一步丰富文化底蕴,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强化学生对多个文本知识的理解。古诗文和当前的议论文等文体有所区别,教师需要积极选择多种学习方式,鼓励学生主动转化个人的学习思路,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让学生能够结合阅读文本的作者背景以及当时所处的社会背景自主感悟,深入了解作者当时的写作灵感和心情,学会自由表达和大胆探索。
三、 小学语文针对核心素养的教学对策
(一)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小学生的学习经验不足,人生阅历较少,知识应用能力有待提升,所采取的学习方法往往比较单一和僵化,因此在自主阅读多个文本时,往往会存在许多的思维局限。教师需要根据这一现实矛盾为学生推荐科学可行的学习方法,坚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育人观点,通过对学生闪光点和不足之处的有效分析及研究合理传授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逐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核心素养。在掌握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之后,学生就能够产生更多的学习能动性,获得深刻的感悟,享受语文学习的全过程,不再走马观花、一知半解。教师只需要扮演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对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进行标注和反复解答,带领学生主动摘抄优美句子和段落,组织开展详细阅读和粗略阅读活动,让学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实现高质量学习和独立探究。良好的学习方式以及行为习惯有助于学生获益终身,实现事半功倍,教师只需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密切跟踪学情,分析学生的思想动态。确保自身所传授的学习方法能够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更易于上手,进而保持良好的学习能动性和自信心。比如在与学生共同学习《金色的鱼钩》时,教师可以先留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自主预习,鼓励学生标注自己不认识的字以及句子,然后进行统一作答和自主识记,引导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分析文本的核心思想寻求答案。这种先学后教的教育模式能够转变学生的被动学习状态,避免学生成为知识的奴隶和容器,凸显学生的主体价值,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大部分学生能够保持平稳的心态以及高涨的学习热情,努力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掌握先进科学的学习方法,不再畏惧语文、抵触语文。
(二)组织开展现代化教学活动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无法一蹴而就。传统的教育模式导致一部分教师过于注重教师讲、学生听,出现了本末倒置的问题,黑板板书以及教材剖析所占用的时间比较多,教学方式单一僵化,严重打消了学生的参与能动性。在新媒体的大环境下,许多学校逐步优化教学环境,安装了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信息接收偏好灵活多样的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尽量避免单一机械的知识灌输,实现枯燥知识向生动课件的有效转化,确保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自主探索保持良好的学习积极性。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先前学习的文章内容自主迁移新旧知识,播放提前准备好的动画短片,减轻学生学习压力,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能够意识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猴王出世》时,教师可以挑选《西游记》中的精彩片段,让学生自主观看,深度理解文本的基本思想和内容,进而产生一定的熟悉感和代入感。从学生的视角来看,多媒体视频对学生的吸引力较大,大部分学生是信息时代的原住民,习惯了利用手机和电脑主动地与外界保持联系,获取知识、输入知识。教师能够以多媒体技术为支撑,积极组织现代化教学活动,就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眼球,打造实效课堂,践行生本理念。
(三)引导学生自主朗读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乎学生的学习基础以及课堂教学节奏,教师则可以结合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积极组织开展朗读活动,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做好准备。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将朗读作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借助朗读发展学生的智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开阔学生的眼界,避免学生局限于课堂和书本。整个教育过程相对比较复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朗读,深度剖析,深入感悟文本作者的真实情感,进而产生更多的情感共鸣和思维火花。有的教师会整合利用多种教学模式,全方位调动学生的朗读学习积极性,确保学生实现事半功倍和轻松上阵。为了避免学生一知半解,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大胆自信地表达个人的真实想法,围绕文本内容组织开展表演活动,让学生自行选择角色,自觉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开展唐诗朗读大会,让学生自主参与,提前准备好自己最拿手的一首唐诗,然后进行朗读,没有参加比赛的学生则可以担任评委,主动评价同班同学。这种循循善诱的教育模式有助于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价值。如果教学时间比较宽裕,教师还可以组织分角色朗读活动,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竞争的意识,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比如在与学生共同学习《将相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廉颇、蔺相如以及赵惠文王。确保学生在角色扮演以及自主对话的过程中深入感受以及学习廉颇的优秀品质,形成一定的爱国主义精神,真正做到知错就改。
(四)全面加强师生互动
为了全面创新教学模式,教师需要打造互动课堂,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实现对学生的层次化引导,更好地凸显循循善诱的教育价值。语文教师需要拉长战线,站在宏观的视角综合统筹主客观因素,深入剖析课堂互动教学的具体要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组织开展小学语文课堂实践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全面创新和升级合作探究模式,积极优化教学对策,为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发展以及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做好铺垫。在参与课外实践学习时,学生能够在教师的耳濡目染下认真思考、大胆总结,积极主动地参与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全面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比如在组织开展《开满鲜花的小路》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严格按照提问教学的具体要求,针对性的提升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有效性,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文本的基本理解自主回答,带着问题完成学习任务。大部分的学生回答积极性比较足,能够主动与其他同学和教师进行互动。学生的学习基础大有不同,思维方式、兴趣爱好、学习天赋有所区别,所接受的内容也不尽相同。教师可以结合教育现实情况积极探索全新的教学对策,确保学生能够集中精力自主学习,全面完成学习任务,不再停留在知识的表层。
(五)整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过程之中,我国迎来了新的教育阶段,其中“双减”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对素质教育的有效优化及升级再造。该政策以减负为核心,要求教师主动调整育人思路,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逐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现代化教学工具的整合利用非常有必要,有助于凸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积极作用和现实价值,教师需要创造性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借助趣味十足的音频、图片以及文字逐步优化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身心,全面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确保学生能够深度学习、大胆质疑,避免学生浅尝辄止和囫囵吞枣,夯实学生的语文知识基础,发展学生的语文专业能力。比如在讲解《太空生活趣事多》时,教师可以将多媒体作为重要的辅助教学工具,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全面生动客观地展现太空生活的精彩视频,然后设置问题,让学生自主分析太空生活和日常生活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大部分的学生能够带着问题深入细致地观察视频资料,在认真探讨的过程中各抒己见。有的学生会说在现实生活中苹果会直接下落,但是在太空中苹果很有可能直接飘浮在空中,呈现失重的状态,很多学生跃跃欲试,回答积极性较足。教师可以借此契机适当地引入学科知识,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活跃课堂气氛,为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水平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