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初中物理教学策略探究
作者: 许建晖摘 要:基于新课改背景下,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要求的提出,既为初中物理课程教学提供了明确方向,又对物理教学模式与方法的革新提供了科学方法论指导。鉴于此,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应尊重课堂教学规律与学生身心成长特点,重视文化渗透,革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情景,联系现实生活,让物理教育成为提高初中生文化素养的主要途径,让物理知识成为提高初中生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关键支撑,助推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初中;物理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2)41-0118-05
教育的真谛和任务在于见证鲜活生命的发展与成长,呵护灵魂使其日渐丰满。落实到我国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其以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教学目标,面向全体学生,将学生发展作为物理教学工作开展的根本,使学生在物理教学中能得到提升。身为物理教师,必须明确自身责任和义务,了解学生所需、所想,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堂教学,在教授学生物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强化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满足学生成长需求。
一、 学科核心素养含义
立足学科核心素养概念展开剖析,发展学生学科素养已然是当前教育变革的重点,而核心素养教育也要贯彻落实到学科教学中,不可停滞在概念与表面层次。在初中阶段,核心素养教育应呈现在各学科中,不同学科特性不同,学科核心素养也存在显著差异。针对初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初中生在学习物理知识和技能时形成的,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及自我发展需求的能力及必需品格,是中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内化知识,掌握物理课程内涵与规律的优秀品质,在科学素养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囊括以下几点内容:首先,物理观念。即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时形成与物理相关的观念,如认识自然在不断发展变化中的科学世界观,认识物理生活应用价值,了解物理在推动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中演绎的“领头羊”角色,能够理性、客观地把握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其次,科学思维。在物理知识学习中,学生应逐渐创建科学化思维模式,运用科学思维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比如,借助创建物理模型运用的思维方法研究抽象内容,依托科学推理与分析综合手段,掌握具有普遍意义和价值的物理规律,在面对事实时,敢于质疑,实践创新。再次,科学探究。在物理学习中,科学探究尤为重要,是初中生在遇到学习困惑和问题时自主参与实验设计与方案制定,根据探索研究获得信息结论的综合能力。唯有灵活使用科学探究方法,强化学生核心素养,才可巩固学生物理知识学习基础。最后,科学态度及责任。在物理教学开展中,学生要抓紧科学大手,掌握科学本质,客观理性看待真理,创建科学态度,强化社会责任感。
二、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初中物理教学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初中物理教学必要性
初中物理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要教授学生物理基础知识,还要使学生明白物理基础知识中的结构原理,通过对学生展开物理实验教学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还能培育学生拥有较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符合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人才培养需求,同时也符合学生自身今后发展的需要以及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初中物理教师应根据时代发展需求,在培育学生掌握扎实基础知识过程中,培育学生勇于担当、勇于创新的优秀品质,使学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能够顺利发展,为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二)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初中物理教学重要性
初中物理学科是一门探究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且物理知识和物理概念具有较强抽象性,并且初中物理教学活动的开展中,大多数知识需要以物理实践操作形式对学生进行讲解和教学,因此,学生在学习初中物理基础知识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程度的疑惑和困难。为此,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首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学习态度,在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使学生勇敢面对问题,勇于创新,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正确了解和认识物理知识,对学生今后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三、 学科核心素养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产生的积极影响
(一)教学观念方面
基于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教授学生物理知识和技能,又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强化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能力。在以往课堂教学中,物理教师只重视知识和技能的讲解,但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课堂教学关注点已悄然发生变化,物理教师要更加重视培养学生各项学习能力。因此,从特定角度而言,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使教师教学理念和思想发生了巨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物理教师应利用更多时间与精力协助学生形成正确科学思维,教会学生脚踏实地、认真谨慎、求真务实,对学生日后学习与成长十分有益。此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科学品质,优质人才既要具备扎实的知识与技能,又要拥有爱党、爱国情怀,这样才能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发展所需的接班人。
(二)教学内容方面
在传统物理知识教学中,部分学生表示课堂教学氛围单调,教学内容乏味无聊。新课改提出后,物理教师应在教材与现实生活中创建联系,激活学生学习欲望和兴趣,提升学生探索热情。实际教学中,教育内容设计尤为重要,教师在授课时要以重难点知识为核心,并做好导入与讲课工作。比如,在教授“光”知识时,教师要利用教学课件帮助学生认识电子显微镜、了解X射线等,帮助学生体会生活中光的具体应用。将同物理有关的生活内容转移到课堂中,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还能引导学生认知现实生活与物理知识存在的联系,以加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喜爱度,提高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三)教学手段方面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教师已经不只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更是教学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开展中,为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在教学手段和模式上也要进行积极变革。比如,在新时代下,伴随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信息技术已广泛运用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如微课、慕课等。在教学中应用信息化技术,有助于帮助学生领悟物理知识的精髓和奥妙,这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成效十分有益,有利于推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四、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学生文化素养培养
在初中教学阶段,学生身心正处于发展时期,学生的感知能力和想象能力也正在逐步完善。但初中物理知识具备较强探究性和实践性,对初中学生来说存在一定学习难度,甚至部分学生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无法自主进行学习和实践,也无法深入了解物理基础知识所讲解的内涵,并且部分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重视学生物理知识的扎实掌握,忽视学生文化素养培养,导致学生无法领略初中物理教学内容和教学知识产生的魅力,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
(二)物理教学模式相对传统
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因物理知识具有一定探究性和实践性,教师仍采用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展开教学,注重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灌输,降低学生对物理知点学习兴趣与热情。学生在初中阶段还处于身心发展时期,教师采用灌输式教学手段,会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一定抵触情绪,进而导致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无法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学习效果,也无法在课堂中培育学生文化素养,这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
(三)物理教学不贴合生活实际
教师开展物理教学过程中,最容易忽略的一点是学生学习兴趣和发展特点,在初中教育阶段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还有待提升,在学习探究性和实践性较强的物理知识时,容易机械化地进行学习。并且,教师开展的物理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未紧密联系,学生无法将自身已学到的物理知识和相关实验手段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不利于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传统物理教学活动的开展,无法有效加强学生对物理基础知识的深刻了解和记忆,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进行物理教学和实践活动开展,还会打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物理知识的积极性与热情,从而与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背道而驰。
五、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初中物理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注重文化渗透,提升学生文化素养
在学科核心素养下,将文化融入物理教学,既能活跃课堂教育氛围,提升物理教学成效,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与欲望,提升学生综合文化素养。在实际教学开展中,物理教师要将文化渗透课堂教学各方面、各环节。第一,重视在新课教学中深入挖掘文化。例如,在讲解“声音的特性”知识内容时,借助视频展示古代编钟和相关音乐,使学生体会音律独有物理特点;借助民族乐器二胡,让学生探索影响二胡音调的各项因素,使其在欣赏中感受乐器声音,在感受中进行理性思考,了解声音物理特性。初中物理教育内容蕴含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要求物理教师立足跨学科视野进行挖掘与呈现。比如,在讲解“光”的现象相关知识时,物理教师可依托《墨经》涉及的“小孔成像”导入课堂教学内容;在讲解“磁”现象时,以《梦溪笔谈》地磁场现象引导出教学重点。第二,重视在习题练习中融入文化。如,在讲解“密度的测量”知识时,要求学生自主测量一块石器,而后引导学生在实际测量中掌握石器结构,进一步探究石器构成的物理条件和蕴含的文物价值,如此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基础上,还能受到文化感染,一举多得。实践可知,将文化元素融入物理习题中,有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而求知欲与好奇心还能强化学生求知求解的自主能动性,既能有效避免由于枯燥单调练习而形成的厌倦感,又能强化学生学习能力与理解能力,对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具有极大裨益。第三,重视在复习课程中建构文化。在复习与“机械能和内能”有关的物理知识时,教师应将神舟号作为情景原型,向学生讲解神舟号整体结构和升空、变轨与回收等运动情景,不但巩固了学生对相关重难点知识的掌握,还能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豪感,同时增强学生学习动力,从而为学生日后更好学习物理知识提供助力。
(二)革新教育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发展
自主性是人的根本属性,而自主性发展,强调可以有效管理自身学习与生活,了解与发现自我价值,充分挖掘内在潜力,应对复杂烦琐的环境,成就精彩人生,发展成有理想、有抱负、有品质的个体。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要想提高初中物理教学开展质量和水平,物理教师则要积极革新教学模式和手段,激励学生自主发展。首先,加强学生自主合作。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例如,在计算机教室讲解“太阳能”知识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独立探索“太阳能优点”,同时引导学生以“光电转换—太阳能电池”为主题,将小组作为单元探索太阳能利用方式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学生会借助互联网收集有关信息,汇总成研究报告。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对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进行系统监控,充分了解小组合作,掌握学生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给予正确指导,确保合作探究活动顺利开展。根据自主协作探究,不但能在师生、生生间创建良好的关系,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与掌握物理重难点知识。其次,激励学生探讨交流。在物理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中,学生展开讨论交流时,物理教师要重视科学安排与调控讨论节奏,切记“激化”矛盾,让学生始终保持在积极进取的状态中,切实将自我思维方式和方法技能应用在问题解决中,推动学生思维进一步发展。例如,在教授“光现象”知识时,物理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现实生活对“光现象”进行探讨,而后顺势切入“光具有哪些共同特征”等一系列问题,让学生相互讨论、沟通,得出各自结果。经过讨论互动,学生不但能明白彩虹颜色源于光的折射,阳光能给予人温暖是由于阳光中蕴含的“紫外线”,并且还能掌握探究问题、思考问题的有效方法。最后,重视整合评价反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自主合作与讨论交流后,物理教师要借助引导点拨的手段,要求学生对自身学习成果展开检验反馈,便于学生获得更多肯定和反思,继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例如,在讲解“家庭电路”知识时,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后,物理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点展开整合反思,并在恰当时机实施问题点拨,让学生从电器元件、插头和保险丝等构造方面进行总结,绘制控制方法与电路组成有关的电路图。在这一进程中,既能有效培养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又能强化其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