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幼儿园STEAM教育的实践路径分析
作者: 陈宁霞作者简介:陈宁霞(1977~),女,汉族,福建福安人,福建省直屏西幼儿园,研究方向:幼儿园教育。
摘 要: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当今教育的重点改革方向,基于此提出的STEAM教育理念在我国幼儿教育中已经获得初步的发展。STEAM教学即通过融合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而开展的教育活动,在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借助信息技术与STEAM教育理念融合对充分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优化幼儿教育管理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学前教育更应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在STEAM教育中融合各个学科的教育资源,充分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籍此让我国的幼儿教育更加多样化,推动我国学前教育信息化改革创新的进程。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2.0;幼儿园;STEAM教育;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2)42-0148-05
信息技术为现代教育带来巨大的转变,通过信息技术与素质教育充分融合能极大程度地提升教育质量,让学生获得综合能力上的提升。教育信息化2.0的提出标志着我国教育改革步入了全新的阶段,而学前教育作为我国的基础教育阶段,自然要充分融合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以往传统的教育观念,积极推进新技术与现代教育理念的融入,从而让教育信息化获得更深层次的发展。在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互联网技术、信息化移动设备、多媒体技术等各种全新的技术逐渐走进教学课堂之中,在给教育模式、教学内容改革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让我国的学前教育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其中STEAM教育理念在整合学科资源、对幼儿综合能力培养上作用巨大,两者融合能够有效推动幼儿园STEAM教育的深入开展,让我国的幼儿教育更加高效灵活。鉴于我国幼儿教育开展STEAM教育起步较晚,文章探索了STEAM教育的内涵与现状,基于此分析了如何在幼儿园STEAM教育中融入信息技术,从而在幼儿园教育阶段为高端人才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 教育信息化2.0与STEAM教育理念的内涵分析
(一)教育信息化2.0内涵
教育信息化2.0就是指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实现智能化教育。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教育发生了极大的转变,首先来讲是教育资源的转变,充分发挥现代互联网资源的优势,在教育过程中呈现知识之间的关系、智慧启迪等方面的内容,从而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提升。教育资源的丰富为STEAM教育开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教育资源的整合。其次为教学方式的改变,借助信息技术开发的各类教学方式十分丰富,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让幼儿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最后是教学理念的转变,信息化教育既要求教师转变以往机械式知识灌输的教学方式,也要积极转变自己的角色定位,通过信息技术实现自身的引导作用。
(二)STEAM教育理念分析
STEAM教育理念的兴起最早可以追溯到美苏争霸时期,从以自然科学教育为主到逐步融入艺术、工程思维的STEAM教育理念已经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现阶段的STEAM教育融合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以及数学等多门学科,其目的是通过学科融合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我国针对幼儿教育开展STEAM教育的研究起步较晚,结合STEAM教育理念的基本含义,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开展STEAM教育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为科学教育,帮助幼儿了解事物的本质以及产生原因,在这个过程中让幼儿初步认知自然规律,学会探索新事物的方法。其二为技术教育,技术教育就是引导幼儿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幼儿在遇到具体问题时知道怎么做,从而可以达成自己想要的目标。其三为工程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幼儿初步掌握利用工具与技巧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四为艺术教育,即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在艺术的熏陶之下初步形成人文素养。其五为数学教育,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从而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用所学知识。由此可见幼儿园STEAM教育就是希望幼儿在自主探索知识的基础上加以运用,教育内容也更加注重整合式教育,借此让幼儿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提高幼儿的整体素质与能力。
二、 我国幼儿园STEAM教育与信息技术融合的现状分析
(一)STEAM教育内容没有形成体系
现阶段幼儿园在开展STEAM教育的主题大多来自专门的机构、外文资料翻译以及自己的归纳总结,这些方式虽然将不同主题整合归纳,但在实际教育开展过程中却显得十分分散,导致STEAM教育活动缺乏深入性与连续性。在教育内容选择上,教师大多是根据班级主题活动拼凑内容,各类知识点未有效地联系在一起。除此之外,我国幼儿园STEAM教育内容缺乏本土化内容也是十分突出的问题,我国幼儿STEAM教育大多借鉴了国外的一些经验,导致有些STEAM教育活动并不适合国内幼儿的实际情况,由此导致STEAM教育效果不佳。
(二)教师结构不合理,信息化与STEAM素养较低
STEAM教育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不仅需要制订活动目标、合理选择教育内容,还要在STEAM教育开展过程中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这也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现阶段我国幼儿园教师结构并不合理,新老教师占比过高导致教师的信息化素养与STEAM素养不能满足STEAM教育活动的开展。
(三)STEAM教育评价模式过于单一
现阶段幼儿园STEAM教育的评价模式过于单一,首先,教师缺乏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教师仍是现阶段评价的主体,忽视了学生、家长的评价参与,评价方式也大多是以评价表格的形式呈现,缺乏评价的互动性。其次,教师不能主动展开过程性评价,在STEAM教育开展过程中,教师的时间与精力有限,导致他们缺乏自主的反思评价,由此导致STEAM教育开展质量迟迟达不到预期。
(四)STEAM教育形式程序化
现阶段我国幼儿园STEAM教育大多处于起步阶段,教师在开展STEAM教育时更多地倾向于集体教学的形式,这就导致STEAM教学课程的整体性与融合性受到影响,幼儿很难在活动中获得能力上的提升。除此之外,幼儿园STEAM教育程序化较为严重,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案的选择依赖STEAM课程,这就导致STEAM教育仍然是在教师的安排下开展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发现问题,幼儿也缺乏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无法通过自主探索获得能力上的提升,这也违背了STEAM教育放开创新的原则。
三、 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幼儿园STEAM教育实践分析
(一)借助信息技术推进幼儿园STEAM教育内容的整合
1. 借助互联网增强信息探索,丰富幼儿园STEAM教育资源
STEAM教育涉及的科目与知识点较多,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极强的知识敏感性。幼儿园教师面对STEAM教育的机遇与挑战,必须加强自己的信息检索、整理、筛选、总结的能力,借助丰富的知识储备来面对幼儿天马行空的课堂提问,在教学完成后也要积极开展教学反思,借此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的搜索变得更加便捷,互联网上诸如STEAM教育理念、教学开展模式、教师自身专业素质发展等各类STEAM教育资源十分丰富,幼儿教师在教研过程中需要借助网络资源来探索自身开展STEAM教育的渠道。除此之外,一些优秀的STEAM教育案例、STEAM活动方案也是幼儿教师可以借鉴并纳为己用的东西,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微课、公开课等形式把这些优秀的东西记录下来并与自身教育活动展开对比,如此才能不断完善幼儿园STEAM教育。幼儿园也要积极建设信息资源库,将STEAM教育资料与教师的经验总结记录到信息库中,教师在开展STEAM教育时也能做到有的放矢。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幼儿园构建的信息资源库,不断将其中的知识与经验内化,从而形成正确的跨学科教育观念,如此才能为幼儿园开展STEAM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搜集STEAM教育内容时要注重以下几点原则:其一,STEAM教育内容需要体现适宜性与前瞻性的原则。其中适宜性就是教师要基于幼儿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进行资源搜索。如果搜集而来的内容难度过大,幼儿没有能力顺利完成教育活动,那么幼儿则很容易丧失学习的兴趣,幼儿的能力发展也会受到限制。因此幼儿教师需要根据各个年龄段幼儿发展标准选择合适的内容,像在中班《认识农场动物》教育活动中,教师就可以搜集一些关于家禽与家畜特点的资料,帮助幼儿学习分类。除此之外,教育内容的搜集需要满足幼儿的学习兴趣,兴趣作为学习的驱动力,教师可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小动物、贴近生活的交通工具以及自然现象等内容,借助信息技术生动地呈献给幼儿。前瞻性原则就是教师搜集的教育内容要能够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教育内容的选择需要贴近实际生活,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促进幼儿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像科学活动《有趣的光》学习过程中,教师带着孩子们一起玩三棱镜,引导幼儿在玩中初步感受光的特点,进而再通过多媒体视频为幼儿展示多色光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借此提升幼儿对教育内容的探究兴趣。其二,教师搜集的教育内容需要尽可能丰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资源挖掘提供了便利,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幼儿呈现更加丰富的教学内容。通过对现阶段幼儿园STEAM教育内容进行分析可以得知,教师可以将教育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领域:首先是物理科学领域,幼儿的实际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像重力、温度、颜色、飞机、浮力等,教师需要借助信息技术让STEAM教育更具操作性,从而方便幼儿理解各类复杂的知识。其次为生命科学领域,该领域包含了动植物、微生物等,教师可以通过植物种植、小动物观察以及初步认识微观世界等内容培养幼儿探索自然的兴趣,帮助幼儿认识生命的神奇,从而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最后为地球科学领域,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很多奥秘,教师可以通过地球构造、地球上各类物质认知以及地球上各类自然灾害等内容帮助幼儿探索自然,从而激励幼儿形成自主探究意识。
2. 加强幼儿园教育资源整合
现阶段我国幼儿园教育资源分散且缺乏内在联系的现象仍然存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大部分STEAM教育资源来自国外文献搜集,另一方面是我国缺少完整的STEAM教材参考。因此现阶段幼儿园需要加强STEAM教育资源的分析与整合,从而加强各类教育内容之间的联系,为幼儿构建完整、可持续的STEAM教育活动。为此幼儿园可以成立专门的教研团队,借助信息技术将国内外STEAM教育资源进行深入分析,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继而深入分类整合,借此构建符合本土幼儿园STEAM教育的完整体系。
3. 借助信息化技术搜集本地化教育资源
虽然国外一些先进的STEAM教育经验能够为我国幼儿教育提供参考,但也从侧面导致我国幼儿园STEAM教育开展存在很多问题,教师往往会根据教育内容设计教育活动,也会有诸如课程内容不符合我国幼儿发展规律、教育内容不能满足幼儿发展需求等问题的出现。因此现阶段幼儿园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教研能力,将STEAM教育理念与我国幼儿教育充分结合起来,借助信息技术搜集更多具有本土特色的STEAM教育资源,加强对幼儿发展与表现能力的观察,从而促进我国幼儿园STEAM教育的质量提升。
(二)优化幼儿园教师结构,提高幼儿教师信息化与STEAM素养
1. 优化幼儿教师队伍结构
现阶段幼儿园教师队伍结构分布不够合理,尤其缺乏具有丰富教学经验与教学经历的中年教师,加之现阶段我国幼儿教育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年轻教师开始步入幼儿教师岗位,这些新手教师缺乏开展STEAM教育的经验。因此幼儿园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提高优秀教师的储备。幼儿园可以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吸引一批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以此为基础开展园内培训活动,促进幼儿园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除此之外,针对现阶段幼儿园聘任教师流动较大的情况,幼儿园需要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让教师能够全身心地投入教学研究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