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下的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实践研究

作者: 李枝

摘 要:进入高中阶段,在新课程背景下,化学课程的课程容量、知识难度、教学方法都出现了变化,不少学生存在不适应的问题,一些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因为不适应更是成绩不断下降,丧失学习的信心。为了改变现状,引入大单元教学理念,加强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势在必行。文章基于这一现实问题,首先介绍了大单元教学的概念和特点,针对初高中化学学习的差异性分析了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的必要性;随后调查了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现状和成因,并基于现状提出了大单元教学下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的四条路径和五个建议。希望通过探索形成化学大单元教学有效模式,助力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工作的开展,为学生的发展保驾护航。

关键词:大单元教学下;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2)44-0125-05

一直以来,高中化学、初中化学两个学段的衔接教学是一个难点,直接关系到了高中生化学学习效率。所谓“衔接”,即推动初高中两个学段教学实现平稳过渡,保障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衔接”不仅是教学内容的衔接,也需要教师不断去完善自身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习惯、兴趣、能力等多方面实现提升,更好地适应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

一、 大单元教学的概念和特点

(一)大单元教学的概念

“大单元教学”是近几年来教育界提出一种新颖的教学理念,主要是依托某一个大的主题或任务,将学科知识再次分析、整合、重组以及挖掘,设计出主题学习、专题模块等。作为一种科学的教学设计理念,大单元教学其实涵盖了多种课型,是教育工作者对学科统筹规划的结果。有了这一前期的教学设计,后期则需要教师按照既定的教学思想,将大单元教学真正落实在课堂上,发挥独特的教育优势。

(二)大单元教学的特点

基于“大单元教学”的内涵和目标,我们认为这一教学模式的特征如下:

第一,系统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求教师能够站在整个单元的角度上,对学科知识点进行规划和教学设计,同时依据学科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说是对教学的一种“再建构”。

第二,整体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求教师在教学以前需要做一系列的准备工作,要在系统分析学科知识的前提下,去组合、构建新的单元,依托这些新的单元来设计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目标。

二、 衔接教学的必要性:初高中化学学习存在差异性

由于初高中化学学习存在差异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两个阶段的衔接教学。具体如下:

(一)初高中化学在教学要求和目标上存在差异

初中阶段,学校第一次开设化学课程,可以说主是针对学习者进行启蒙教育,帮助学生打基础。在教学目标上,主要是传授学生化学课的知识,要求学生了解即可,并不没有过高的要求。在能力培养目标上,要求学生能够树立形象思维,去理解、掌握知识并应用知识去解决问题,更多时候主要是基于直观、具体的现象引导学习者形成化学的思维,理解化学的概念。

到了高中,对学习者的要求比较高,在基础知识教学的基础上,要求他们要具备一定的自主性学习能力,能够灵活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是对学习者更高层次的要求。此时,教师的化学教学不仅要传授学科知识,让学生备战高考,更是要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奠定基础,为学生今后的深入专业学习做好准备。而且,这一阶段的化学学习,不仅要求掌握大量的学科知识,更要求高中生树立一种系统思维,引导学生敢于提出“为什么”,并在探索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科素养,主动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初高中化学学习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存在差异

初中阶段,教师主要是依据教材开展授课,此时大多数的教学内容都是教材上的知识点,教师并不会拓展很多。到了高中阶段,学生需要系统化学习化学知识。而且,由于知识量增加,部分知识点会与初中阶段重叠。受教学时间限制,教师对重叠的知识只进行简单概述,重点讲授新的知识点。然而,由于不同学生学习水平不同,每一个人适用的学习方法也不同,这要求教师采取更加灵活的教学方法,并且要注重引导学生高效自学。

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不少高中的知识点其实在初中都学过,但是初中阶段的要求比较低,到了高中阶段则有更高的要求。不少高中教师缺乏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了解,以为学生学过,教学的时候会简单处理或要求学生自主复习,这对班级中部分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困难。而且,初中阶段化学知识简单、知识点少,学生多是在教师主导下听课,通过记忆模仿的学习基本能够达到学习目标。可是,到了高中,教材变化、知识点多、难度大、学生本身学习任务重,很多精讲课老师要求学生自学,部分学生学习能力不足,这种变化更是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所以教师要注重两个阶段的衔接教学。

三、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现状和成因

初中、高中阶段都开设了化学学科,通过该课程旨在传授学生学科知识和技能,为学生今后的进一步专业学习奠定基础。然而,受多种因素影响,初高中化学学习存在不衔接的问题,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具体现状如下:

(一)学生方面

进入高中,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甚至不少学生是跨区域求学的,这就导致学生的化学学习水平是参差不齐的,比如有的学生更喜欢自主去学习,有的学生则习惯了教师的灌输式教学。有的学生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多是靠机械式背诵,初中知识简单可能还有效果,到了高中化学学科知识难度和知识量增加,这一学习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情况,这为学生带来了学习的压力。而且,高中因为升学的压力,不少学生更加重视考试成绩,一旦成绩退步则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导致他们在化学学习过程中更加焦虑,长此以往易失去自信心,不利于个人发展。

(二)教师方面

部分高中老师是没有初中教学经历的,也可能不会专门去进行两个阶段教材的对比和课程标准研究,并不清楚化学学科知识初中阶段学生都学习了什么、学习得如何。到了高中阶段,有的教师可以说是照本宣科,这就导致部分知识点的教学可能与初中教学脱节,学生在部分知识方面基础本就不足,教师如果不着重教学,则会使得他们难以掌握化学知识。而且,有些高中教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缺乏重视,课下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也欠缺,这也导致高中化学教学衔接效果不理想。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出现以上问题,有以下方面原因:

1. 高中阶段化学学习知识容量、难度增加

在前面对初高中化学教学内容和目标的分析中,我们发现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学更凸显启蒙性和基础性,这一阶段的学科知识传授多是基础知识,学生需要掌握的多是学科常识,且知识之间的联系较少,学生理解和掌握起来比较容易。到了高中阶段,学科增多,化学课程在知识的容量和难度上也增加,此时学生如果没有很好的基础和学习能力,是无法及时跟上教学节奏的,也不能真正消化吸收课堂的知识,这些导致高中生在学习中出现不少问题。

2. 高中教师缺乏教学衔接意识和灵活性

高中阶段,有些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是不了解的,特别是不少学生初中阶段化学基础薄弱,一些知识点初中阶段缺乏深入讲解,高中只按照既定教学计划开展教学工作,这自然导致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而且,有的教师缺乏衔接意识,未做到因材施教。

3. 初高中学习方式存在不同

初高中化学知识特点是不同的,这导致学生学习方式也存在不同。

初中阶段,知识基础、简单。学生多采取记忆型的方法,可以说只要机械记忆,也能够学习好化学。初中生在学习方式上,更加依赖教师的教学。到了高中阶段,化学知识难度增加,而且知识之间的纵、横向联系比较紧密,需要学生理解、运用,对学生综合素质要求高。如果不转变教学及学习方式,自然导致教学衔接效果不理想。

四、 大单元教学下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的路径

大单元教学背景下,教师如何整合初中、高中阶段的知识,实现衔接教学呢?基于化学学科的知识特点,笔者认为可以从化学概念、化学反应规律、化学计算以及化学实验四个层面入手。

(一)从化学概念出发进行衔接教学

在初中、高中阶段的化学教学中,概念学习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概念具有很强的抽象性,也是我们教学的一个难点。在概念教学上,初中阶段涉及的化学概念比较简单,学生理解即可,在课标上也是要求能够记忆、理解。在高中阶段,化学概念数量增多,更加抽象,难于记忆,衔接教学的重点是基于以往的知识帮助学生去理解概念,然后记忆。在衔接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教材之中难以理解的概念整合在一起,按照专题的形式进行大单元衔接教学,特别是对基础不足的学生可以进行分层次教学,补充学习过的知识,辅助学生去理解新的概念。

(二)从化学反应规律出发进行衔接教学

在初中阶段,四大反应类型、盐类知识是学生学习的重点,也是反应规律的核心知识。在其中,又以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及规律比较难理解。教师发现,反应级别多定义在分子上,教学这一模块知识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各类反应的简单规律,自己书写化学方程式。进入高中阶段,教师又传授了学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规律,比如氧化还原反应及规律、物质的检验、非金属活动性强弱、盐类水解、离子概念及共存、电离平衡等。其中,氧化还原反应及规律、离子反应方程式、离子放电顺序及规律等难度比较大,不少学生很容易与初中阶段学习到的四大反应类型混淆,这不利于高中教学工作的开展。因此,在衔接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整合这些化学反应规律开展大单元教学,梳理这些知识点,补充学生的盲点区,如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相互反应及规律等。通过这样的衔接教学,我们就可以帮助学生实现初高中知识的有效衔接,提高他们的化学学习效果。

(三)从化学计算出发进行衔接教学

化学计算是化学课程的一个重要构成,涉及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有关溶液的计算等内容。这一模块知识,在教学目标上主要是要求学生掌握化学方程式,能够利用比例关系掌握计算的原理和方法;在计算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格式书写和程序进行解题。到了高中阶段,化学计算内容也有所增加,比如混合物的计算、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计算、多步化学反应等。在计算方面,涉及的知识点更加复杂,对学生的计算能力要求比较高。在计算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极值法、比例关系计算法、守恒法、差量法、关系式法等。在衔接教学的过程中,要求教师能够设计大单元教学,整合化学计算的知识点,并进行化学知识的适当延伸,从而引导学生进入更高一级的计算,在处理复杂的计算问题时能够得心应手,并注意去总结化学计算的技巧。

(四)从化学实验出发进行衔接教学

实验教学是化学课程的一大重点,初中、高中阶段的实验是不同的。前者主要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基本操作、简单探究,后者则是教师引导学生在实验中进行观察、记录、操作。高中的实验则比较复杂,要求学生参与结果的分析处理、实验方案的设计等。简单来说,初中实验多简单验证和定性,高中阶段则为验证、探究、设计和定量的尝试。所以,在从化学实验出发进行衔接教学,设计大单元教学方案时,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参与实验,在实验中获得学科素养的发展。

五、 大单元教学下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的实施对策

为了切实提高中学化学课程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素养,笔者认为在教学中要加强衔接教学,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开展。

(一)做好教材研究,设置学习单元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教师依托课程标准加强教材的研究,才能更好地了解初高中化学的知识内容和特点,进而去设置学习单元,为之后的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奠定基础。比如开展高一化学教学之前,教师需要研究初中的教材,指导这一阶段化学的教学要求,进而去找到两个学段教学衔接点。特别是高中时期,做好教材研究,才能适当为学生补充化学知识点,拓宽及延伸化学概念以及规律,如此在帮助学生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还能进一步辅助新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