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阈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作者: 许兴武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有了新的要求。现阶段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不仅仅局限于提升学生的应试技巧,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也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为了让学生在提升学习能力的同时发展核心素养,教师要积极探索开展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有效途径,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2)44-0150-05
社会的不断发展使教育领域产生了新的变革。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革新,“立德树人”逐渐成为现阶段各学科教学活动的研究课题。思想政治作为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其教学方向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品行,为其顺利融入社会奠定良好的行为基础。基于这一教学目标,教师要积极探寻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有效性的教学路径,让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焕发新的魅力。
一、 现阶段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角色分工不合理
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活动大多围绕考试大纲开展,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往往通过灌输式的教学手段进行理论知识教学,忽略了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有效体现。长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使现阶段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氛围相对沉闷。受到这一现状的影响,学生对教学活动的热情逐渐降低,其参与课堂深度探究活动的主动性相对不足。
(二)理论教学脱离实践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课堂引入核心素养教学理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然而,在现阶段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完成课程教学目标,教师更注重提高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能力,忽略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严重影响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理论教学手段已无法适应现代教育理论的变革。
(三)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
高中思想政治为一项理论和实践并行的课程,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较高。受到先天条件和后天因素的影响,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习能力各不相同。相较于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高中思想政治更加系统性,其教学难度显著提升。基于这一教学变化,一部分综合能力高、学习主动性强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主动参与课堂探究从而加深学习印象而另一部分综合素质相对不足、学习缺乏主动性的学生则无法适应高中阶段的政治学习,导致学生之间的成绩差异显著拉开。
二、 开展核心素养视阈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重要性
(一)有效推进核心素养教学与思想政治学科相融合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以学生兴趣爱好、学习能力、思想品质等综合能力为培养目标的核心素养教学活动逐渐走入高中课堂。思想政治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在教会学生理论常识的同时对学生良好素养的形成也有着积极作用。开展核心素养视阈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为核心素养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提供了有利机会,有利于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目标更加完善。
(二)指明政治教学新方向
高中生的学习压力相对较大,传统的教学课堂大多围绕应试教育展开,教师在课堂通过重复的书面练习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不到提升。随着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引入,使原本单调的课堂活动更加活跃,学生通过参与课堂互动在巩固课本知识的同时其综合素养也逐步形成。
(三)提供核心素养教学的实施路径
随着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新教学理念的贯彻实施。为了推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深入改革,教师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在对新教学理念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创新教学手段,使核心素养教学与现有教学手段相互促进,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三、 核心素养视阈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一)学生的主体性原则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课程开展过程中,教材内容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然而,一些知识的获取需要建立在实践操作的基础上,学生在实践活动的进行中能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扎实地掌握相关理论常识。相较于理论知识教学,学生在实践互动中能够深化对已有知识的理解,也能够在探究的过程中对经验和方法进行总结,提高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现阶段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活动中教师占据了主体地位,教师讲解、学生接受的思想政治教学活动使学生参与学习意愿显著降低。为了让核心素养教学理念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落地生根,教师要结合思想政治学科知识涵盖性强的特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为了达到这一教学要求,教师可在课程开展前布置需要预习的内容以及可供学生思考的思想政治问题。这样一来,学生能在课余时间对相关知识进行积极探讨,从而培养其自主探究能力。
(二)自主探究性原则
为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核心素养,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时,要不断鼓励学生去探索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预习并学会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在实际教学中,探究性原则要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最大程度上去激发学生探究思想政治知识的欲望。此外,探究性原则也致力于去发掘学生的辩证思维,主张在实践互动中发展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缺乏探索过程的思想政治学习是机械而缺乏灵魂的,实践探究才能使学生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核心素质。对思想政治知识的探索能够使学生发现其在生活中的实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探究性原则在学生开展实践互动的过程中深化了学生对已有知识的理解与巩固,为学生今后的课程深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是其开展探究活动的基础,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当学生在对基础知识有了深刻理解后,能够更好地利用其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不断的探究与实践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提升,其对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深化。
四、 核心素养视阈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实现的途径
(一)提高认识,促进课堂角色互换
1. 转变思想,重视学科育人价值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课堂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日益提高,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成为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活动新的发展趋势。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现阶段高中教学活动大多围绕提升学生应试技巧开展,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缺乏深入研究。基于这一教学现状,高中教师必须重新审视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要作用,从思想上和行动上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实现学科的双重教育功效。例如,部编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课主要讲述了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近代中国腐朽不堪、支离破碎的社会背景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社会经济蓬勃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现实生活进行对比,让学生了解中国梦是人民的梦。学生在对不同社会生活的比较与分析中,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其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教师是教学活动能否成功开展的重要因素,其对学科的正确态度决定了学生学习的正确方向。新课改对学科教学任务有了新的定义,教师要从自身出发,积极转变教学观念,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在深入研究学科育人价值的基础上合理安排教学活动。
2. 以身作则,给予正向积极引导
受到年龄条件的影响,高中阶段的学生思想活动起伏较大,缺乏必要的辨析能力,其自身行为极易出现偏差。作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要导师,班主任的身教言传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为了让高中生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活动中形成正确的核心素养,教师要从自身出发严格约束自身的言行举止,以此引导学生的行为与思想。此外,班主任也可以结合生活中的模范人物,将其作为教学范例,通过介绍其生平经历使其能影响更多学生,让每个学生能有自己想要学习的目标,在不断努力与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如部编版《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单元主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和实践中认识社会历史的真谛,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从生活实践出发,以榜样的力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性格品质。例如,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无数英雄人物挺身而出,面对传染性强的新型冠状病毒迎难而上,直面生死。在开展单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选取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的抗疫先进事迹作为典范,让学生从中获得人生感悟,树立正确的“三观”。
高中生核心素养的形成离不开榜样的正向激励,为了在学习和生活中给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导向,教师可以以榜样人物的先进事迹为教学素材,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
3. 角色互换,重视学生情感体验
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使教育领域发生了新的变革,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活动也发生了新的变化。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革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感体验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这一教学改革的出现使得教师与学生在课堂的角色扮演重新受到审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使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参与到课堂互动中,需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在依托课堂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参与实践,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如部编版《做个明白的劳动者》这一课时主要讲述了劳动者权利义务与维权途径。教师可在课堂以“正在上学的年满十六周岁的高中生是不是劳动者,为什么?”为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然后由教师总结:此题中学生虽然达到法定就业标准但没有用人单位,也没有固定收入,因此不是劳动者。学生也通过对劳动者的定义进行分析得出正确结论,其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加深。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活动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更值得教育者关注。为了真正做到还课于学生,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将生活场景与教学活动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
(二)激活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1. 问题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
高中生的猎奇心理相对较重,相较于单调乏味的教育内容,充满趣味性的问答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教师要结合这一心理特征,在教学活动中按照教学内容巧妙发问,引导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进一步开展思想政治学习。值得注意的是,高中生的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不尽相同,在进行问题设置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性格特征和实际解题能力进行问题难度设置。随着问题式教学情境的创立,学生在情境中带着问题进行探索研究,能够明确其学习目的并激发其进一步学习的热情。如部编版《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一课主要讲述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新中国确立的必然性。为了让学生能够主动聚焦课堂教学,教师可以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为素材,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在朗诵结束后,教师提出“同学们,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分享,使学生在互动交流中读懂诗词的情感内涵,也加深了其对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必然性的了解。
2. 游戏教学,激活学生参与热情
高中生活泼好动,相较于缺乏活力的板书教学,将游戏化的教学活动引入到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应试教育背景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课堂气氛沉闷,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够得到较快提升,教师往往采用重复练习的方式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游戏活动能够帮助学生缓解紧张的学习气氛,将游戏教学引入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有助于进一步激发课堂活力,引导学生回归课堂主题。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收获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能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其核心素养也能得到有效发展。如部编版《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主要讲述了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的有关法律,主张通过居民正确行使管理权力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高中生在生活中用到法律法规的机会相对较少。为了能够让学生了解民主自治的具体含义,教师可以围绕班级管理,开展“班级管理靠大家”的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充当不同的管理者并通过民主讨论的方式制定班级管理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