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提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探讨
作者: 艾继静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关于构建高效课堂的理论与实践也进入了关键时期,对小学英语教学而言,既是幸事,也是乐事。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性极强的学科,学好英语,不仅能够让学生获得一种技能,提高其个人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方式,使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具优势。那么,如何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让学生初步感受到这门语言的独特魅力俨然成为每个英语教师必须积极思考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2)46-0096-05
英语既是语言工具性学科,也是一门文化学科,它受语言学、文化学、心理学、教育学、交际学等多种学科观点的支撑与滋养。学好英语,已然成为教育界甚至社会各界的普遍共识,不会英语,失去的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或一项能力,更重要的是会让个人缺乏与人交流的自信,失去不同于汉语的思维形式,可见,学好英语极为重要。具体到学科教学中,相比于其他学科,英语学科不同之处在于它的语言性和文化性,语言性让英语学科变得有趣且难懂,文化性让其变得简单且深刻,对身心发展尚未完全成熟的小学生来说,活泼灵动、充满好奇的年纪正是学习一门语言的最佳阶段。英语课堂作为学生学习、学好英语的主要场所,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现状来看,英语课堂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现象,尤其是对学困生来说,英语之难“难于上青天”,再加上部分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的单一,导致英语课堂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要想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应以新课程标准为导向,结合小学生的学习心理,优化教法,指导学法,让英语课堂散发出语言的淡淡清香,提高英语课堂活力。
一、 新课标下提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应遵循的原则
(一)两主性
两主就是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学生作为学习主体,英语课程并不是灌输课程,教师不可以将一切包揽在身上。在对新单词、语法进行讲解和翻译练习等过程中,不能够一味地怕学生不能够理解通透,而将全部知识灌输给学生,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想象和思考能力,被迫地接受有关的英语知识。教师更需要运用灵活的模式将英语知识内容教授给学生,教师可以运用图片教学,让学生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到知识内容,设计出更实用的练习题,对英语知识内容进行巩固,灵活掌握英语知识内容,在提升学生自主能力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
(二)技巧性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很多句型多为功能性句型,需要学生达到会说、会听、会写。有很多句子,尤其是一些表示动作的、表示主观能动性的句子,教师可以用身体动作表达出句子的意思,而且使之更形象化、逼真化。肢体语言的运用,不仅仅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动静结合,使学生沉浸其中,有身临其境之感,而且使学生对句子意义的理解与把握、对句子的实际运用与掌握起到恰到好处的作用。
(三)趣味性
若是教师只是一味地运用灌输式英语教学模式,课堂就显得较为单调和乏味,学生会丧失对英语知识学习的兴趣。教师在英语知识的选取过程中,不但需要考虑到知识之间的衔接性,更需要重视学生所具备的接受能力,要求英语教学具有较强的趣味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课堂表演或情境教学,如唱歌、游戏、绕口令等。还可以让学生分别表演售货员和顾客,利用更多道具来创设情境,运用这些灵活的教学方法,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
二、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学观念落后
在目前小学英语教学中,还有很大一部分英语教师依靠传统英语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无法实现教育改革的意义。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根本目的是用来交流沟通,而传统英语教学观念中教师进行英语教学的目的是考试,学生也是为了考试而学习,以至于丧失了英语作为沟通手段的实际意义。与此同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只是机械麻木地练习发音、单词拼写,对英语结构、句式没有准确的认识,以至于学生只能依靠机械的记忆去完成英语作业,不能灵活使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长此以往,学生对英语学习丧失了兴趣,从而导致学生偏科情况出现。
(二)教学方式不够灵活
综合我国整个英语教学情况来看,英语教学模式过于单一,面对单一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的热情伴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降低,最终完全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甚至是抵触英语这一科目。而现在教育改革针对英语科目,要求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充分发挥英语作用,与别人进行交流,并且有效解决问题,同时尽量利用各种资源对英语进行学习。但是在实际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大多都是按照英语课本要求进行教学,没有什么别的新意,同时也无法有效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对小学整体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没有实际作用。
(三)忽略学生思维的培养工作
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与成长经历各不相同,教师需要对其进行差异化的教学,才能兼顾到不同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进而提升教学质量。受传统教育教学的影响,部分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忽略学生的主体身份,特别是刚刚接触一门语言的小学生,他们要同时学习汉语拼音与英文字母,极易混淆两者的读法,加之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只是一味地进行知识灌输,课堂内容仅仅是反复地跟读,被动地听从教师对内容进行翻译与解读,长此以往学生对老师产生了依赖心理,在后续的学习中,会丧失独立思考与分析内容的能力,阻碍思维能力的发展,这既不利于英语知识的学习,也影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对英语教学的发展造成不良效果。
(四)学生口语能力不够
对我国小学生而言,英语学习一星期只有几堂课程,相对而言,口语运用能力不够,比较缺乏语言应用环境,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学习语言,无法对所学内容进行应用,甚至还有一些教师过度在意学生对单词的掌握能力,忽略学生口语应用能力,认为学生只要掌握的词汇量够多,英语口语能力自然就能提高。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没有掌握好单词,甚至无法熟练应用英语技巧,致使学生思维固化,无法灵活转化英语文章中的内容,从而降低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三、 新课标下提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具体措施
(一)关注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发展,引导学生学会质疑
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需要小学英语教师抓住学生的这一发展规律,有效地借助英语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鼓励学生探寻英语知识的内在意义,感受英语知识的重要性,使得学生英语思维不断塑造,进而提升学生的英语能力。所以,在小学英语教学实际中,需要英语教师利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质疑探索,从而发现英语知识的规律。
例如,在对《Unit 7 At school》这一课的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从家到学校的具体路线、自己乘坐的交通工具,然后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讨论一下假期和朋友出去玩,如何做一个路线规划。引导学生借助自己所学的英语知识进行对话设计,教师需要细心观察学生的表现情况,对学生进行鼓励,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发挥自己的自觉能动性,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对话表演,教师与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英语能力能够得到不断锻炼,并引导学生进行自觉探索,深入挖掘英语知识的内在价值,感受英语知识的重要意义,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能够把自己所学的英语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场景之中,不断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做一个科学铺垫。
(二)加强对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引导,关注学生英语知识实际使用
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中,需要引导学生正确地运用英语知识,锻炼学生的自觉探索能力,为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的发展做辅助。因此,需要小学英语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结合教学实际,为学生提供英语知识运用的空间,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仔细观察学生的实际表现,如有遇到不懂的地方,需要教师给予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使得学生的英语能力不断提升,为学生初中、高中阶段英语学习做一个科学铺垫。
例如,在教学《Unit 5 My friends》这一课时,需要学生学习基本的外貌描写单词和句式,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让学生小组成员之间借助自己所学的英语知识相互进行外貌描述。接下来,教师可以出示一组人物图片,让学生对这些人物进行外貌描述,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把自己所学的英语知识有效地利用起来。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黑板上画简笔画,让学生结合外貌去猜一猜画的是谁,借助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到英语课堂学习的趣味性,在小组学习过程中,使得学生能够感受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养成团结友爱、与人和谐相处的意识。在这一课的学习中,引导学生把自己所学的英语知识进行实际运用,使得学生的英语能力得到锻炼,为学生的良好发展提供有效的帮助。
(三)巧设问题,优化词汇教学
英语是一门语言类学科,而任何语言最基础的单位都是词汇。因此,词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提升词汇教学有效性,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词汇量,对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但小学阶段的学生英语知识基础薄弱,再加上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差,导致他们在英语词汇学习中存在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小学英语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征和思维方式,采取合适的词汇教学方法,调动学生词汇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词汇学习的效率和水平。比如,小学生有着较强的好奇心,对任何新兴事物都想一探究竟。为此,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则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年龄特征,通过巧设疑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更加高效地掌握英语词汇。
例如,在教学《Unit 4 Animals in the zoo》这一单元的词汇时,为了调动学生词汇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教师可以提出问题:“What animals are there in the zoo?”多数学生都有去动物园的经历,他们马上就会回答出各种动物的名称。然后教师可以在多媒体设备上展示这些动物以及这些动物的英文名称,让学生借助图片更好地去记忆这些动物的单词。接着教师可以继续提问“Which animal do you like best?”并要求学生利用英语回答,加深学生对动物单词的记忆。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一下自己最爱小动物的叫声、习性或经典动作等,营造出愉快的课堂氛围。
(四)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建立学生学习信心
想要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时不能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理念开展英语教学,而是要在英语知识讲解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课堂的小主人,教师要适应引导者的身份,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英语知识时自主对知识进行探究和分析,进而让学生更加自在放松地学习知识,而且没有教师的操控,学生在学习知识时心情也会更加愉悦,从而能够从英语知识的学习中感受到快乐,这样学生才能对学习英语知识更有信心。
例如,在教学《Unit 1 Colours》这一课时,这节内容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用英语说出每一个颜色对应的英语单词,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通过教材中“Lets do”这部分内容来学习“red红色、white白色、orange橘色、brown棕色”等关于颜色的单词。在学生掌握了颜色单词的发音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玩一个关于颜色的小游戏,学生A喊出口令,其他学生按照口令做出相应动作,比如,学生A喊出“White, white. Touch the ground.”的口令,那身上贴着相应颜色的学生就需要用手去触摸地面,学生A喊出“Orange, Orange. Stand up.”的口令,对应颜色的学生就需要立刻站起来。这样的教学方式更容易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互动学习中感受到学习英语知识的乐趣,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会感觉到英语知识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学,从而就对英语知识有了学习的信心,这也能促使教师的教学效率和质量有所提升。
(五)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