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主探究模式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作者: 张海燕

摘 要:新课标对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提供了更多的指导和参考,帮助小学数学教师完善了教学模式,挖掘了教学活动的内涵,同时提高了辅助教学设备的使用效率。以自主探究模式为代表的新型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在文章中将会重点针对基于自主探究模式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同时针对数学教学的现状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系列具体可行的自主探究模式,从而为数学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自主探究模式;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2)47-0074-06

自主探究模式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度,并且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让学生去列任务清单,完成课堂实践探索活动,并且开展相应的巩固探究工作,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教师需要运用计算机、多媒体为学生营造相应的教学情境,并且将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布置适宜的任务,同时对自主探究的工作量进行把控。教师应当发挥在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并且师生一起进退,完善自主探究模式和具体的教学策略。

一、 在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过程中运用自主探究模式的必要性

(一)自主探究模式可以提高师生课堂互动交流频率

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活动会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课堂时间利用率的提高产生重要的影响。自主探究模式在应用的过程中会让学生的参与度更高,教师会及时地获取学生的探索情况并进行引导,给学生带来更多实质性的帮助。同时教师也更加尊重学生的自主权,以一个较为平等的态度去引导学生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运用已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来参与到解决自主探索任务的过程中去,进一步密切师生的交流互动。教师会获得第一手教学信息,了解学生动态,从而优化教学策略。学生会第一时间获得教师的指导,优化学习策略,加强和其他人的互动与交流活动。因此,该模式可以提高师生课堂互动交流的频率和效率。

(二)自主探究模式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如果数学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则更有可能提高其学习的效率,保障学生的实践得到更高效地利用,自主探究模式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需求,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系列情境进行深化,让学生可以认识到自主探究活动和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以一个相对轻松和平和的心态去看待数学知识的探究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自主探究模式也更加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活动环节设置、内容优化以及形式创新方面都有助于学生施展自己的才能。开展自主探究活动还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让学生的大脑和双手得到解放,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同学们的帮助下激发学习的欲望。

(三)开展自主探究模式探索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与能力

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相对僵化,教育方式落后,难以适应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而开展基于自主探究模式的数学教学策略探索工作,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使其创新教学的方法和内容,提高辅助教学器材、互联网教学资源、课外辅导材料的利用率。与学生交流和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了解和掌握许多教学的第一手情况,和学生一起完善自主探究模式,寻找更多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教师在对教学策略进行实践应用的过程中会有新的感悟,对下一阶段的教研活动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 自主探究模式的研究现状以及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

(一)任务清单设置不合理,学生探索缺乏方向性

运用自主探究模式开展数学教学活动,要求教师列出详细的任务清单,指导学生开展探索工作。但是部分教师的自主探索引导不到位,学生的探究缺乏方向性和主动性,学生在受领探索任务时不能进行很好地分工,导致任务缺乏主线,交叉混乱。部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较差,不能自己挑选探索方向,不能自己决定探索形式和环节,不能自己决定探索的主题和任务,自主学习成为在教师的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式学习,最终导致自主探究模式的运用活动效率较低。

(二)问题驱动式探索不深入,课下探索较少

在进行自主探究活动时,教师需要以问题为驱动,逐渐地引导学生开展深入的实践探究,还需要让学生提高课下时间的利用率。但是现阶段部分教师没有积极进行问题驱动式教学,没有将其和自主探索模式进行结合。在课下不重视指导和培养学生课下探索的习惯和自主探究的意识。教师在布置课下作业时以习题类作业为主。对一些测量任务、收集任务和讨论任务不重视,没有运用微信、QQ等即时通信软件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自主探究习惯培养过程中的问题。

(三)师生交流互动不密切,缺乏小组合作意识

小学数学教学的常见问题是师生交流的频率低,学生的合作意识差,课堂利用率较低,课堂时间利用率较低。在自主探究模式实践运用的过程中也是如此,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也不密切,课堂讨论课下合作的次数有限。教师在划分长期性的自主探索小组以及短期性的任务探索小组时不能根据学情及时地调整小组的人数和组成结构,导致自主探究的深度不足,学生之间的分工协作程度较低,所开展的部分合作式探索活动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

(四)没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展精准化教学探索

自主探究模式的研究应当是精准的和高效的数学教学活动,应当是深入的和有效的,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部分教师却并未做到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没有制定个性化的自主探究策略,对问卷调查、交流访谈、线上互动等教学互动形式没有做到高效运用。教师没有及时地了解每位学生的需求,不能及时地调整活动方案和计划,没有以确保知识教学的效率为目标。过度强调普适性的教学活动,不能根据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强弱情况、逻辑思维能力强弱情况、动手操作意识强弱情况开展自主探索指导活动。

(五)信息技术手段使用效率较低,部分教师存在依赖性

计算机多媒体的普及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效率,让自主探索更有针对性和系统性,但是现阶段部分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时存在一些错误的操作,甚至存在依赖心理,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使用多媒体和计算机。教师在导入环节播放导入视频,在教学环节长时间播放理论讲解视频,在总结环节播放相应的总结性视频,展示PPT和图片集,看似使得课堂教学的内容更加充实,实则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得到彰显。教师用于讲解的时间更少,同时课堂的互动性更差,虽然预留了部分讨论时间,但是教师不能充分地激发学生的热情,自主探索水平较低。教师所收集的视频、音频、图片资源不能结合学情进行高效运用。

三、 基于自主探究模式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一)合理设置学习任务单,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向性

在开展自主探究模式探索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尊重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主体地位,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来推荐相应的自主探究的方法和任务。数学教师要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生活经验、知识基础来开展相应的学习任务单的构建工作,提高对课本知识的学习效率以及对实用技能的使用效率。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精心设计、自主学习来开展自主探究活动主题选择工作,趣味游戏形式和环节的完善工作,将更多的金点子和新想法进行透露,在获得教师的认可以后进行尝试。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主动性,又能够提高数学自主探究活动的容错率。在此基础上教师会将学生的相关需求整理成任务清单分发给学生,突出了学生的核心需求和主体地位,使得自学指导工作更加深入和高效,学生自学活动的启发性、探究性、层次性也更加明显。学习更有目标和方向,也就更容易取得积极的成果。师生共同努力构建自主探究式的课堂,鼓励学生勇敢的提出自己的学习需求,将自己认为适合向他人推荐的学习任务进行添加,从而达到群策群力提高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性的目标。

(二)积极开展问题教学活动,提高自主探究效率

数学教师在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以后可以设置相应的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提高知识学习以及自主探究的效率。数学教师可以从现实生活中取材,选择现实生活中的某些情境来进行导入,同时设置具体的学习问题来引导学生的预习活动和课堂探究活动,帮助学生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力,在自主探究模式的帮助下逐渐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在设置问题情境时要考虑到学生的理解水平、接受能力、学习基础等诸多方面的内容,还要不断地鼓励学生迎难而上,和其他同学进行密切的沟通交流和合作,共同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力和意识。学生在学习关于循环小数除法相关的内容时理解的难度较大。在进行一些计算活动时,运用原有的知识和技能无法得到正确的答案,此时教师可以适当地先布置一些难度较低的问题让学生开展计算活动,待学生完成任务解答以后再布置较难的数学问题:如计算226÷33的值。学生发现最终的答案仿佛是取之不尽的,这时候原有的求知欲望就会被调动起来,教师趁机讲解一些关于循环小数的知识以及求解的窍门,让学生得到进一步的锻炼。此时数学问题教学活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数学教师将数学知识生活化、问题化,不断地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数学教师在设计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要控制难度,按照最近发展区间理论进行问题体系的构建活动,以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提高为目标来进行实践探索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鼓励学生开展课下探索活动,培养自主探究习惯

小学生要将数学知识进行实践运用,但是课堂环境相对较为狭小,学生难以大展拳脚进行数学知识的迁移运用以及自主探究活动。因此,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利用更多的课下时间来开展一定的知识实践运用活动,探讨更多数学学习的技巧和方法,从而达到培养自主探究习惯以及核心素养的目标。这时教师需要布置一定的实践探究任务让学生去认领,可以以个人为单位,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任务的探索活动。例如,教师在完成关于圆的面积公式以及周长公式讲解活动以后,可以布置一些测量任务,让学生自己收集测量工具来开展测量活动,可以是操场的面积及周长,也可以是花坛的面积及周长,或者是行道树的直径和周长。在讲解三角形的相关知识以后,可以让学生寻找生活中与三角形相关的物品,测量三边的长度以及具体的角度。在完成折线统计图、柱状统计图、圆形统计图等图像的讲解任务以后让学生进行一定的社会调研活动。数学教师应当对学生课下探索活动具体的开展情况进行调研,了解更多的详情给予指导和帮助,利用信息技术设备进行在线指导,无疑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自主探究习惯培养的效率。总之,这些课下探索活动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学生更容易将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开展实践运用活动,使得自主探究模式的渗透更加的科学和高效。与此同时,自主探究的效益也在逐渐地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统计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动手实践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良好的自主探究习惯得以被培养。

(四)开展交流互动活动,提高自主探究的深度

数学教师在带领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活动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帮助学生积极学习,另一方面要让学生进行交流。从而培养良好的自主探究习惯,解决实践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为了提高师生之间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动效率,教师可以运用一些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设备来加强指导和交流,帮助学生探讨更加丰富的自主探究的形式和内容。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成相应的互动小组,对各个小组的讨论情况以及分享的情况进行观察和指导,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提高学生课下时间的利用率,让学生在交流和分享的过程中可以展现自己的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的成果,共同提高思维能力,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和学习经验。学生可以将自己在自主探究过程中所设计的手工作业,所形成的解题过程,以及所发现的生活知识和现象进行更好的交流。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教师也便于开展相应的反馈工作,从而密切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得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索工作更加地完善。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