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教学对策
作者: 李寒凝摘要:互联网给人们带来了新的生活和学习方式,改变了以往的教育格局。互联网在教育领域的不断普及,为小学音乐智慧课堂的打造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小学音乐课堂中采用互联网技术,教师可以突破教学时间和教学空间的限制,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显著提升音乐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文章首先阐述了“互联网+教育”对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意义,其次探讨了小学音乐教学在“互联网+教育”下面临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效的解决对策,以期优化音乐课堂,帮助学生形成音乐素养。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小学音乐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71+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2)49-0001-06
近几年在互联网的影响下教育出现了全新的变化。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领域兴起了“互联网+教育”话题,改变了教育教学的发展方向,尤其是小学音乐教师,应当在教授学生音乐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艺术素养。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广大家长的关注。然而,大部分学生目前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只获得了少量知识,这也是小学音乐教学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小学音乐教师应当思考的重点。
一、 小学音乐教育在“互联网+教育”下面临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人们目前对小学音乐教育的关注点依然是“考试”,音乐不属于专业考试学科,所以教师和学生对其重视不足,也没有在小学教育中发挥音乐教育的实际作用。音乐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大多会根据自身的经验制定教学计划,只考虑了自身要求,却没有了解学生具体需求和认知情况,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此外,小学生需要学习大量内容,完成许多课后作业,而音乐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并未重视学生是否深入了解专业知识,导致学生仅掌握了浅层的音乐知识。所以,小学音乐教师并未在课堂教学中有效结合音乐知识和音乐课程,也没有凸显音乐课程和音乐教育的价值和内涵,自然难以取得理想的音乐教学效果。
(二)信息化应用力度不足
我国目前部分小学音乐教师毕业于高职院校或师范专业,缺乏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也没有掌握先进的教学设备,他们主要的信息化教学设备就是多媒体,部分音乐教师不懂得如何操作信息技术,也没有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对音乐教学效果造成了严重影响。此外,部分学校依然认为音乐课程可有可无,这严重影响了互联网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顺利实施,导致信息技术无法全面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学生无法享受到互联网带来的优势。
(三)信息化应用范围有限
我国在不断推进教育改革工作的同时,基础教育改革逐渐开始整合信息技术和专业课程,成为新的教育发展方向。然而,部分音乐教师对信息化教学并不熟悉,教师为提升课堂教学的正确率,大多会采用传统授课模式,忽略了应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或干脆不用。此外,小学生缺乏自我约束能力,部分音乐教师误认为应用信息技术会影响自身的主导地位,开展多媒体教学会出现喧宾夺主现象,难以维持课堂纪律。所以,一些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并不愿意大面积应用信息技术。
(四)对网络多媒体过于依赖
教师采用网络多媒体可以更便捷地开展音乐教学,然而,一些音乐教师对现有的网络多媒体资源过于依赖,在制定教学计划时,也没有结合本班学生具体情况。网络上有着丰富的教学资源,人们在网络互通的情况下可以共享各类资源,教师可以搜集网上的专业乐理知识和教学视频等,更加便于教师开展教学工作,且拓展了其教学参考资源。然而,对缺乏教学意识且对音乐学科并不重视的教师来说,他们会过度依赖互联网,例如教学与教材脱节,让学生听网络流行音乐;让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没有与学生进行互动等,此类教学模式会使音乐教学失去最初的意义,难以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二、 “互联网+教育”对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因为小学生受年龄限制,他们更倾向于学习自己感兴趣、喜欢的事物,所以,教师想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就应当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而不是只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实施板书式教学。教师在现代教学背景下应关注互联网的优势,在音乐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有机融合音乐和视频。如此,才能够提升音乐教学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在课堂教学中显著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促进音乐教学和信息技术的全面融合,提升音乐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有助于拓展音乐教学内容
小学音乐学科主要教授学生歌唱技能,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十分密切,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引入互联网教学资源,可以充分发挥出其他学科对小学音乐教学的辅助作用,达到传统音乐教学无法实现的效果。
音乐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渗透其他学科的内容,找到音乐教学和其他学科的艺术共鸣点,从而有机结合语文和美术等学科,帮助学生全面、多维度地体会各类音乐艺术,也可以有效拓展音乐教学内容。此外,教师也可以在音乐课堂中采用微课、慕课等方式开展信息化教学,引入相关教学视频,发挥其他学科课件的辅助作用,借助互联网技术开展更具深度和广度的音乐教学,采用碎片化的形式制作音乐教学视频,并在音乐课堂中全方位地讲解疑难点知识,从而拓展音乐教学资源。
(三)有助于教师实施分层教学
学生具有不同的接受能力,所以,教师应当重视分层教学,然而,在以往的授课模式下,教师难以顺利开展分层教学,此时,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互联网技术。例如教师在教授《浏阳河》这首作品时,可以让学在课堂中借助不同的形式唱一小段,在讲解完授课内容后,将教学视频发布到网络课程中,采用播放视频的形式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从而顺利开展分层教学。
(四)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对相应的音乐情境进行创设,如此,学生可以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进而更加投入音乐学习,同时,他们的情感素养也可以得到更好的陶冶,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素养。教师在音乐教学活动中,需要考虑学生具有怎样的兴趣爱好。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对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使学生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情感,进而从情感上产生共鸣。教师的音乐教学需要以此为基础,如此,可以促进音乐教学在日后的顺利开展。
三、 小学音乐教育在“互联网+教育”下的实施原则
根据小学音乐目前的教学情况来说,教师想要以互联网为载体打造信息化课堂,就应当遵守如下教学原则:
(一)因材施教原则
小学音乐教师想要在实际课堂中采用互联网技术开展信息化教学,就应当严格遵守因材施教原则。互联网属于教学辅助技术之一,应用该技术是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入地学习和理解音乐知识。所以,教师应结合此类教育需求,在应用互联网技术前,首先应当全面分析音乐知识内容,保证应用互联网技术能够更好地表达和展现音乐知识,提升学生音乐学习的全面性和科学性,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帮助他们形成音乐素养。
(二)以生为本原则
教师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开展信息化教学最应当关注的就是以生为本原则。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应当明确应用互联网技术、打造信息化课堂的目的是便于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知识。所以,教师在实际课堂中应当了解学生实际认知和学习情况,并以此为依据,设计重难点教学任务。
(三)寓教于乐原则
教师在信息化小学音乐教学中,应当严格遵守寓教于乐原则,这关系着教师能否有效运用互联网技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开展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信息化教学,可以显著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同时,教师还应当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全面感受音乐魅力,使他们日后可以更主动、更积极地学习音乐知识,从而形成良好的音乐素质。
四、 小学音乐教育在“互联网+教育”下的有效实施策略
(一)采用信息化教学提升学习预习效率
教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想要优化实际教学效果,首先应当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动作用。教师在这期间可以提前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初步了解需要学习的内容。如此,在音乐学习中,学生就可以做到与教师同步,获得理想的预习效果。教师在这期间应当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预习效率。例如在学习《法国号》作品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熟悉这首歌曲,并掌握其创作背景等音乐知识,然后在本节课中引入铜管乐器,这也是学生需要学习的重点,教师可以提前将有关铜管乐器的内容添加到微课中。并在微信公众号中上传做好的微课,学生可以在预习时下载观看,从而指导他们的预习。此外,教师在后续课堂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遇到的预习问题,大家合力解决。此外,教师在引导和讲解的过程中,应当密切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在课堂教学中全面落实因材施教原则,尽量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出信息化教学的重要作用。
(二)采用信息技术打造积极课堂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对小学生,兴趣是学生主要的学习动力来源,学生在愉快、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可以更高效的学习。与主课课堂相比,音乐课堂更具趣味性,然而大部分学生十分畏惧音乐鉴赏课,认为音乐鉴赏难度较大,且缺乏生动的课堂气氛。在学唱歌曲时,大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对自己不自信,所以不敢唱,也对课堂气氛造成了严重影响。教师想要解决此类问题,可以发挥互联网的优势,让学生观看有趣、生动的音乐视频和小游戏,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例如教师在教授《寻找生活中的声音》这一内容时,可以组织学生体会声音,思考大家平时会接触到哪些声音,然后查找互联网中的各类音频材料,让学生一边听一遍猜想声音的来源,并阐述内心的想法。此类游戏可以显著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教师可以准备生活中常见的雨声、海浪声和写字声等,学生很快可以猜到答案。最后教师可以总结这就是声音,给人带来的感受是不同的,可能是欢快的、可能是悲伤的,希望大家可以全面体会各类作品中蕴藏的情感,共同感受音乐的魅力。
(三)采用信息技术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师在以往的音乐教学中大多会先进行教唱,然后让学生跟唱,此类模式不利于教师对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了解,也难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小学音乐教师在实际课堂中应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自主探索体会音乐魅力。教师可以采用信息技术打造不同的教学情境,在音乐情境中引导学生展现自我。例如教师可以在多媒体教室让学生完成一些音乐表演活动。
例如教师在教授《听听我创造的声音》这一内容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构建一个声音演奏会,让学生搜集一些常用的物品,开展不同节奏声音的模仿演奏活动。教师可以将纸壳、瓷杯和笔等提前准备好的物品发放给学生,让他们聆听多媒体中播放的叮叮叮的示范声音,然后教师可以用铁块敲击瓷杯,发出同样的声响。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分别开展声音实验,尝试组合不同的声音,打造出自己满意的声音,并展示到“音乐会”中。在此类合作创作活动中,学生虽然可能会创造出不悦耳的声音,但是却能够体会到声音的魅力,从而充分培养自身的创造意识。这也说明了学生在多媒体情境中可以更便捷、积极的学习。
(四)采用信息技术强化学生音乐鉴赏技能
最重要的音乐教学任务之一就是教授学生如何鉴赏音乐,音乐鉴赏属于一项长期工作,小学生难免会感到困难。然而,小学音乐教师不仅应将培养学生的高水平音乐鉴赏技能作为目标,而且应当引导学生深入感受音乐中蕴藏的情感,体会音乐的力量。
所以,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认知和兴趣爱好,逐渐引导他们鉴赏教材中的各类音乐。例如在教授《音乐中的动物》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观看多媒体中他们熟悉的《熊出没》等动画片中的音乐,让他们阐述此类歌词中蕴藏的内涵,并介绍此类歌曲的特点。逐渐引导学生由分析此类歌曲到分析书本内容。
(五)采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师素养
小学音乐教师在实际课堂中只有有限的教学时间。所以,教师在开展日常教学工作的同时,应当重视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如此才可以更顺利地开展课堂教学。小学音乐教师在互联网时代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同时,应不断提升自身信息化素养,因为信息化素养是教师顺利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前提,可以便于教师开展更活泼、生动的教学工作。例如在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首曲目时,教师如果只是将其作为一首音乐作品,就无法帮助学生体会到其中蕴藏的民族气魄。所以,教师应当有效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观看百万雄师过大江的画面,以加深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并引导学生在后续歌唱中融入自己的感受,明确作品的核心和精髓,从而冲击他们的心灵,开阔视野。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雄壮和悲观的作品曲调的感受,也可以给他们带来更多震撼,让他们知晓音乐学习的重要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