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微课的有效应用策略探究

作者: 吴俊斌

作者简介:吴俊斌(1984~),男,汉族,福建南平人,福建省南平剑津中学,研究方向:数学教学、教学管理及班级管理等。

摘 要:网络教学模式在生活中越来越普遍,课堂微课教学的应用受到很大的欢迎。对许多初中学生来说,数学学习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在不断寻找新的教学方式来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微课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融入微课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文章具体分析了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优势,以及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根据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问题,提出正确的微课使用方式,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关键词:微课;初中数学;应用探析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2)50-0072-05

一、引言

数学学科的教学本身就应该是多变的,因此教学方式也应该随着时代的变化进行优化,否则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来说都是没有促进作用的。微课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新型应用形式。微课的课程时间短,内容丰富,时间一般控制在5~10分钟内。教师可以以微课的方式教授学生重点的文化知识。初中数学的抽象性是不言而喻的,即使老师反复讲解,但还是有一些学生难以理解教学中的重难点。因此,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的优势,将其应用到数学的各个阶段,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数学能力。在微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图片等手段讲解数学的重点和难点,以简单生动的形式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最终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二、微课的起源与发展

微课虽然在我国许多学校的课堂中都有十分广泛的运用,并且还带来了非常显著的教学效果,但实际上微课并不是我国教育人员设计的,微课教学最早来源于美国,其在教学运用过程中指出了微课建设的几点关键步骤。第一点是一定要将课堂中的关键性概念进行归纳;第二点是对概念编制简短说明,时长控制在30秒以内;第三点是制作短视频影像资料;第四点是课后布置相应的探索性作业;第五点是整理影像资料以及将相关探索任务上传到课程管理系统。以上这五点就是美国在最初使用微课时指出的几点关键步骤,我国是在近些年才正式开始使用的,在2011年我国相关教授对微课进行了全新的改进,以学科的关键知识点作为微课活动的切入点,开发更具多元化、情景化的在线视频这一载体,强化对各项基础知识与核心教学环节的集成开发。现阶段我国的微课教学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总结,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

三、微课视频的特点

(一)微课时间短

微课的时间虽然较短,但是可以讲解非常多的知识内容。同时,它也是一门具体而专业的课程。与传统的初中数学课相比,微课可以将数学课本中的知识点系统地讲解出来,对教师来说减轻了教学工作任务。微课教学和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时间短是个非常大的优势。微课教学可以用最少的时间展示和分析知识,从而集中初中生听课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

(二)微课内容精

微课内容较精,内容比传统数学课程更加统一有序,专业化程度也较高。导入类型可以是一个因素、一个典型的案例分析或一个抽象概念。微课的时间短,内容丰富,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有很大帮助,它也可根据学生的需要做出教学内容的调整,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三)使用方便

一般来说,在课堂中使用微课的知识点是课堂教学内容的主体内容。微课视频指向明确,主要以短视频的形式,因此十分方便资源整合。微课资源具有视频教学案例的特征,可以随时在课堂上展示短视频,进行案例化教学,教学非常方便,对学生全方位的提高有很大好处,既可以促进教师教学专业成长,也能提高学生学业水平。

四、微课应用的意义

(一)有利于推动新课程改革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被十分广泛地运用在教学体系中,有效地改变了现有的教学形式,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数学学科中微课教学首先让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得到了提升,其次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也有了明显的改观,最后就是微课降低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学生的自学能力逐渐提升。

(二)有利于创新教学的模式

众所周知,传统的教学方式对现阶段的初中学生来说已经逐渐不适用了,特别是对数学这种考验学生思维能力的学科,微课教学方式的诞生打破了传统教学方式。在数学教学中微课可以利用图像、视频、声音、动画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在遇到很难用口头讲解的知识点时,微课也可以将理论知识进行直观的分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习能力得到了发展,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三)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效果

初中数学知识抽象,理论性和逻辑性强,导致学生认为数学很难学。课堂教学不仅枯燥乏味,而且长期如此,学生很难对数学产生兴趣。微课教学的应用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知数学知识的归纳和生成过程,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从数学知识中唤醒学习的乐趣,增强学生的自主性,提升教学效果。

(四)有利于学生进行预习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一定要进行课前的预习工作,不然在实际的课堂讲解中,很可能跟不上教师讲解的节奏。初中数学采用微课教学模式,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观看课堂视频,这样能得到更好的课堂预习效果,在后面教师进行正式的课堂讲解中,学生就可以较为轻松地跟上教师的节奏。

(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初中数学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学习难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并不能将课本中的所有知识点都进行讲解,并且课本外的知识拓展难度更大。而微课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对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可以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数学难题是学不完的,但是技巧和思维是可以掌握的,微课就是利用此特点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不断地探究解题的技巧和规范,并且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相对自由地选择学习时间,不需要在指定的教室或者时间进行学习,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五、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存有的不足

(一)微课的运用使课堂秩序混乱,降低课堂效率

虽然微课教学有十分明显的优势,但是如果教师没有科学的使用方式,对学生来说就不一定能提高学习效率,最为明显的就是大多数教师在使用微课教学时课堂秩序不能较好维持。微课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但学生人数较多,他们在课堂上表达自己观点的过程中,课堂秩序容易混乱,教师在授课时也会因此而十分困扰,这种情况往往会浪费很多课堂时间,微课教学的作用并没有得到提高。

(二)过度依赖微课,师生之间的交流减少,使课堂变得枯燥

微课教学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有非常不错的体验。但是微课教学终归只是一个辅助教学,并不能完全代替教师授课。而在现实的课堂实践中,微课与老师讲课的时间出现对等,甚至是大于数学教师授课的时间,这样的发展模式,弱化了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减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不利于师生关系的培养,也使得原本可以被灵活运用的微课,变得枯燥乏味,让学生对它逐渐失去了兴趣。

(三)学生的数学基础存在差异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数学基础知识难度不大,所以班级中每个学生的数学基础差异并不大。而到了初中以后,学习数学知识就很考验学生的数学基础。部分刚步入初中的学生缺少扎实的数学基础,不能跟上教学节奏,导致不能较好地学习数学知识。但也有一些学生的适应能力非常突出,面对新的环境、新的课本都可以很好地接纳。在初中班级中这两种学生很常见,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很难全面满足他们的需求。

(四)教学目标不清,没有留白

教师在利用微课授课时常常为了将更多的知识点融入其中,就会让微课兼顾许多主体,因此教学重点就会变得含糊不清,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不能全然明白课堂的主题,有时候上一段疑惑还没有弄清楚,又出现了新的问题。教师需要给学生留白,一些学习问题需要学生自行探究,并且教师应该将微课的主题打造成一个“目标”,让学生可以自己理清思路。

六、微课在数学教学课堂中的使用原则

(一)趣味性原则

微课在数学课堂中运用需要遵循的最为重要的原则之一就是趣味先导原则,微课在数学教学的使用过程中一般分为两个环节,最为重要的为课堂教学环节,除此之外还包括课外的辅导工作。课外教学多数是没有教师的管理和辅导的,基本由学生自主学习,因此在设计微课教学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就要注重趣味性的原则,在课外学习的过程中虽然没有教师的监督,但用微课视频依旧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特别是对一些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约束能力较差的学生,微课设计的趣味性一定更要多多关注。

(二)时间短原则

微课在短时间内可以播放完这是一个重要的条件,因此在设计微课课程时,一定要注重时间长短问题,一般不能超过十分钟。对初中学生来说,数学学习难度大,注意力集中时间虽然大多数可以延伸到二十分钟,但是前十分钟还是最为重要的。微课制作的目标之一就是将数学知识重点放在学生注意力集中的前十分钟里面。每一节的微课内容都需要有一个重点,切记不能片面地讲述知识点。教师需要将数学课本中的知识点进行划分,以难度的高低为标准进行排列。让学生可以由浅入深、从简到难地进行学习,在短时间内可以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

(三)注重完整的原则

传统课堂时间长,讲述的重点也多,而微课在短时间内讲述的重点较少。在设计微课时,教师一般会将课本中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进行划分,将划分下来较为零碎的知识点制作成微课。虽然微课中的知识点是完整的知识系统中的一部分,但还是要注重微课的完整性。现在不少学生在家里进行自主学习时,会采用微课的方式。学生没有丰富的学习经验,在学习中遇到的大多都是一些没有规律的问题,学习的时候需要借助资料进行,也因此微课在设计中一定要保证知识点的完整性,这样才能提供给学生进行独立学习时所需要的知识支持,给学生留下一个完整的知识印象。

(四)以学生为中心原则

课堂的重点一直都是学生,微课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的重要理念就是关注学生的感受。将学生作为服务中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微课的服务对象是学生,在设计过程中也应该主要围绕着学生,以课文为主要参考,使微课更加合理地辅助学生进行学习。即使学生只有碎片化的时间,也可以将其利用起来进行学习,学生不会因为观看次数过多而对微课产生反感。

七、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微课

(一)创建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

初中数学知识中的知识点比较多,难度也会提高许多,众多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都会产生枯燥感,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也会受到影响。对此,教师可以在情境导入环节中引入微课,使数学知识变得生动、不再乏味,学生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到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会被有效激发。

比如,在对《投影》一课展开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将闻名世界的日晷显示时刻影像制作成微课。教学时,教师可以先从生活中的一些投影现象开始,来导入此节课的教学内容。如,皮影戏、阳光照耀下事物的影像等。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积极分享生活经验,讲一讲他们所了解的由于阳光照射产生的影像。之后,教师再将学生引入投影的概念。此时,为了让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教师就可以创建教学情境,边为学生播放微课,边讲述情境内容:“古代并没有钟表,但古人有足够的智慧,可以利用太阳的照射来判断时刻。比如视频中播放的这个类似石盘的物体——日晷,它被收藏在北京故宫中,而且闻名世界。由‘晷面’‘晷针’两部分组成,原理就是依靠太阳光照射在‘晷针’上产生的投影变化,来判断时间的早晚。”这样就会为数学课增添许多有趣的色彩,有效改善数学知识的枯燥性,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就会集中。此时,教师再对投影知识进行具体剖析,就会使学生专心投入学习中,并促使学生去主动探究与太阳光线、投影面等有关的知识,有效提高学习效果。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