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题语境的初中英语语法教学实践研究

作者: 林海花

基于主题语境的初中英语语法教学实践研究0

作者简介:林海花(1981~),女,汉族,浙江杭州人,浙江外国语学院附属仁和中学,研究方向:初中英语。

摘 要:语法教学作为语言知识的一部分,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基础。语法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在主题语境下学习和内化,实现语法知识“形式—意义—使用”的统一,提高其实际运用能力。文章基于主题语境进行英语语法教学实践,提炼出语法教学三大特征:融入情境性、强调探究性和体验语用性;进而结合主题语境总结语法教学五要素:任务驱动、语法感知、规则探究、递进迁移和综合拓展,并结合具体教学课例进行阐述。

关键词:初中英语;主题语境;语法教学;三维动态语法观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2)50-0098-05

一、问题的提出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语法知识是“形式—意义—使用”的统一体,与语音、词汇、语篇和语用知识紧密相连,直接影响语言理解与表达的准确性和得体性。《课标》同时指出,主题具有联结和统领其他内容要素的作用,为语言学习和课程育人提供语境范畴。因此,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建立以语法运用为导向的“形式一意义—使用”三维动态语法观,引导学生在理解主题意义的基础上,认识到语法形式的选择取决于具体语境。

因此在一线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选择和设计既有层次又强调整合的不同类型的练习和活动,巩固所学语法知识,引导学生在语境中学会应用语法知识准确地理解他人和得体地表达自己。

然而笔者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发现,语法未基于主题语境进行教学实践。教师普遍存在脱离语境讲规则、语言素材不真实、语法练习操练多、学生实际负担重等现象。这不仅降低了学生语法学习的兴趣,也很难提高语法的实际运用能力。

二、基于主题语境的初中英语语法教学流程

《课标》提倡语法教学要以“形式—意义—使用”三维动态语法观为导向,据此,笔者认为语法教学应注重发展思维,表达情感,总结为三大特征。首先,融入情境性,在主题语境下呈现新知,在情境活动中感知语言。其次,强调探究性,引导学生合作内化,归纳总结规则。最后,体验语用性,理解他人表达,并得体表达自我。(图1)

根据语法教学课的以上特点和痛点,笔者基于实践,确定了基于主题语境的语法教学五要素:任务驱动、语法感知、规则探究、递进迁移和综合拓展。(图2)

任务驱动即为在主题语境下运用多模态教学输出活动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语法学习兴趣;语法感知就是在真实的主题语境中理解和感知目标语法,体会语法的表意功能;规则探究可为在主题情境活动中合作探究语法规则,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递进迁移就是指导学生完成主题语境下的综合语法任务,活化语法规则;综合拓展即为激发学生探究热情,拓展语言运用能力。

三、基于主题语境的初中英语语法教学实践

[文本解析]

文章以人教版《英语》九年级Unit 6 When was it invented? Grammar Focus为例(图3)。该单元的主题语境为人与社会,话题是古今中外的发明,语法目标是一般过去时被动语态的表达与运用。

在本单元Grammar Focus的表格中呈现了提及有关发明物的询问及回答的具体表达句型。

活动4a是句型转换,根据给出的一般过去时主动语态的句子转化成一般过去时被动语态的句子。活动4b是选词填空,要求学生根据句意选择正确的动词并判断出正确的语态进行填空。活动4c同样是选词填空,只是给出的是一段语篇,要求读懂语篇内容再用正确的动词形式进行填空。以上教材所提供的活动,虽然创设了一定的情境,在能力要求上也逐级提高,但是这三项语法活动的语境之间较为零散和独立,对提高学生灵活使用被动语态存在一定的欠缺。

基于主题语境的语法教学课应围绕单元主题,精心挑选和设计包含目标语法的教学任务,层层递进地推动课堂进程。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一)小荷才露尖尖角——语境指导任务,驱动学生兴趣

在主题语境下运用多模态教学输出核心任务,提升学生对目标语法的学习兴趣。多模态语篇包含对话、图片、问题、歌曲、视频游戏等,能够唤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的教学活动做好铺垫。

[教学片段]

在课堂导入部分,教师运用图片和视频引入了话题:

(播放Thomas Edison的发明视频与图片)

Q1: Do you know the man in the picture?

(He is Thomas Edison, an inventor. He invented the light bulb.)

Q2: Can you list some inventions that have changed our life?

(the car, the computer, the phone, the TV...)

Q3: Do you know who the car was invented by?

(The car was invented by Karl Benz.)

[教学分析]

笔者在此组织学生运用语法进行交际活动,引导和激励学生大胆而自然地尝试使用语言,实现交际的目的,在尝试使用语言的过程中提高自己运用语言的能力。学生在多模态教学输出过程中不断感受过去时被动语态的形式和意义,对目标语法有了初步体验。

(二)不畏浮云遮望眼——语境呈现语法,感知形式意义

语言学习者需要在语篇中接触、体验、学习和使用语言,将语法的形式、意义和功能联系起来,了解如何根据需要传达意义。教师可以根据主题语境,从教材内容中精选或改编涵盖目标语法的语篇,使学生在较为熟悉的语境中感知和体会目标语法的形式和意义。笔者选取了本单元Section A中3a的阅读语篇An Accidental Invention为例,引导学生在主题语篇的情境中理解文本,体会和感知语法。

[教学片段]

教师呈现了该篇文章的第一段,此段内容介绍了茶是如何在偶然间被发明的以及它的历史,其中包含了很多过去式被动语态的句子。(图4)

教师首先运用过去式被动语态的特殊疑问句形式进行提问,让学生了解茶的悠久历史。

T: When was tea first drunk?

(It was first drunk about 5,000 years ago.)

然后教师进行进一步引导,让学生快速自主阅读语篇后,针对该语篇进行自主提问。于是有了以下的产出(图5):

S1: Who was tea first discovered by?

(It was first discovered by Shen Nong)

S2: How was tea invented by accident?

[教学分析]

教师依托主题语境,以介绍茶的发明为语篇载体,通过教师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感知目标语法;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关注目标语法的形式,感悟语法规则以及进一步内化语法知识。

(三)探究规则成方圆——突出学生主体,探究语法规则

让学生在感知、初步认知语言材料之后,把语法形式放在可理解的语境中学习,有助于知识的输入和输出。教师根据Grammar Focus所提供的主题情境进行整合,改编包含较多目标语法的语篇内容,让学生通过四人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以下任务。

[教学片段(图6)]

首先让学生圈画出其中的目标语法形式。接着再对包含目标语法的句子进行对话的创编,并且以问答形式在班内进行展示。

Who was the telephone invented by?

(It was invented by Alexander Graham Bell.)

When was Bell born?

(In 1847.)

Was the telephone invented in 1879?

(No, it wasn’t. It was invented in 1876.)

接着,对目标语法进行探讨、发现以及进一步归纳被动语态的构成规则。

被动语态由“助动词be+及物动词的过去分词”构成。助动词be有人称、数和事态的变化。以动词ask为例,将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被动语态的肯定式和一般过去时被动语态的肯定式、否定式及疑问式列表如下(表1)。

[教学分析]

依托本单元中外发明的主题,教师选用关于Alexander Graham Bell发明电话的文本材料。先要求学生将一般过去时的被动语态圈画出来,接着对圈画出来包含一般过去时被动语态的句子进行对话创编,该活动充分利用了课堂交互性的特点,为学生创造了合作学习的机会,同时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实现目标语法的迁移。

(四)为有源头活水来——“梯形”内化语法,迁移语法知识

学生头脑里的语法需要一步一步地学,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学,随着学习的经历不断完善。为了帮助学生在真实语境中准确、熟练地运用语法规则,对事物进行描述、叙述或说明,教师精心设计及整合不同类型的练习资料,让学生完成从句型到篇章的语法训练,为学生完成后续语篇输出搭建支架。

[教学片段一]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找自己身边有趣的小发明以及发明者、发明时间、用途或如何发明的,完成表格的填写。

InventionInventorTimeBe used for

ZipperWhitcomb JudsonIn 1893Be used on almost everywhere

Zipper was invented by Whitcomb Judson.

It was invented in 1893.

It was used on shoes, trousers, dresses, bags...

在句型操练熟悉以后,教师布置了相关主题语篇的语法填空练习。让学生根据所给单词的正确形式填空。

George worked in a restaurant. One day, a customer came in. He ordered a plate of fried potatoes. When the potatoes __________(serve), he said they __________(cut) too thick and __________(send) them back to the kitchen. George thought the customer was too strict, so he was very angry. He cut the potatoes really, really thin, and then they __________(cook) for a long time until they were crispy. And lots of salt __________(put)on them so they were really salty. He thought the customer wouldn’t like them. Instead, the chips tasted delicious and the customer wanted to ask for more.

(参考答案:were served, were cut, sent, were cooked, was put)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