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导向创新初中化学教学的思考

作者: 陈庆

作者简介:陈庆(1992~),男,汉族,江苏苏州人,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金鸡湖学校,研究方向:化学教学。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知识、了解化学现象,在此过程中不断地提升其化学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学会对化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可以利用所学习的知识科学、准确地解释化学现象,并且利用掌握的化学知识科学地指导现实生活,为现实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文章探讨了基于核心素养导向创新初中化学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创新;新课改;化学现象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2)50-0108-05

在化学教学中,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是十分关键的,可以充分地表现出学生的化学内涵,也是学生必须要具备的一种品格。通过对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借助于化学知识处理生活问题,为现实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有着良好的应用价值。

一、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

当前,很多初中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低下,其认为各种化学反应与化学现象有着很大的理解难度。除此以外,很多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化学实验机会较少,这会影响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导致学生觉得化学学习十分枯燥乏味,在学习化学符号与相关知识时不知如何入手,面临较大的学习困难,长此以往就会严重削弱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致,使得学生产生厌学心理。除此以外,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化学素养的培养,不会基于学生的角度与层面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因此就会导致学生觉得化学学习十分枯燥乏味,影响到对学生化学素养的培养。

(二)灌输式教学模式的效率低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在一些化学教学中,部分教师会觉得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强,不能够凭借个人的理解与记忆对化学知识进行学习,因此会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很多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更多的是进行“一手包办”,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良好的发挥。而且,学生的主观意识没有得到增强,学生更多的是被动地接受相关知识。这样一来,课堂教学的手段就会十分单一,使得学生不能够充分地感受到化学学科的魅力,影响到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基于核心素养导向创新初中化学教学的意义

(一)有助于推动社会的持续发展

近些年来,我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社会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各个行业也需要具有更多优秀的高素质人才,高素质化学人才对相关行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所以,化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化学知识科学地指导实践,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一来,可以更好地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时代的蓬勃发展。

(二)有助于为现实生活提供便利

化学知识与人们的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涉及大量的理论知识,学生在发现学习规律、掌握学习方法与技巧的前提下,就能够发现这些知识之间存有的共同之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地进行研究,实现理论以及实践的有机融合,在此基础上,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利用化学知识指导实际生活,为现实生活提供便利。

三、基于核心素养导向创新初中化学教学的思考

(一)巧妙导入新课,营造良好氛围

1. 科学导入新课,增强探究能力

在学生对化学现象与化学知识建立较强探究意识的前提下,其才可以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化学课程的学习中。在浓厚学习兴趣的驱使下,学生可以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化学学习中,才可以更好地与教师以及其他同学进行良好的互动,使得化学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进而使得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所以,教师要科学地导入新课,合理地设计导入环节,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以及兴趣爱好科学地导入化学知识以及化学现象,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中往往会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一味地为学生介绍相关的知识。然而,课堂导入工作不到位,会影响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及时地反思个人的教学工作,科学地导入新课,充分发挥现有教学资源的作用,实现对教学导入环节的优化与完善。首先,明确教学的重难点,总结并且归纳相关的知识。除此以外,再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兴趣爱好等不断地创新与优化导入方法,合理地利用生活化的元素以及社会新闻事件,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讨论与学习,营造良好的化学课堂氛围,在此基础上更好地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

例如,在讲解“燃烧及其利用”时,教师要根据现实生活科学地导入新课,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为学生形象生动地展示现实生活中常见物体的燃烧过程,通过常见的生活现象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对相关问题进行探索:“请问同学们,你们认为物质燃烧会对现实生活产生哪些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呢?你们是否知道物质燃烧所需的基本条件呢?其中包括哪些呢?”然后,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言,提出个人的想法与见解,不断地优化教学氛围,顺利地导出相关的知识,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中,更加高效地学习化学知识。

2. 优化学习氛围,增强学习兴趣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十分关键,教师要引导学生灵活地运用化学知识,科学地解决现实问题。然而,很多化学知识都是十分抽象的,无法有效地增强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就会加大教学工作的难度。在此情况下,为了增强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教师要不断地优化与完善学习氛围,优化与创新教学模式。

例如,在组织开展“碳酸钙与稀硫酸发生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操作时,教师要实现对教材内容的创新与改革,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先要拿出一个烧杯,在其中加入适量的清水,并且取出一枚鸡蛋放入烧杯中,然后,再往其中注入适量的浓盐酸,另外,再滴一滴洗涤剂,引导学生细致地观察烧杯中的情况,可以看到鸡蛋会进行冒泡、上浮与下沉等,从而通过生动的现象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再为学生介绍相关的化学原理,即:鸡蛋壳的主要物质成分是碳酸钙,其和盐酸相遇以后会产生化学反应,并且会生成二氧化碳。因此,鸡蛋的表面会冒泡,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其化学核心素养。

3. 加强课堂交流,提升学习效率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真正地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积极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心理状态,在此基础上,才可以更好地获得学生的信任,使得学生可以更加积极、主动地跟着老师的进度进行高效学习,更加高效、认真地完成学习任务,这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得学生可以及时地将个人的想法告知教师,可以在面对化学难题时及时地向教师进行请教,从而使得学习氛围变得更加融洽、更加轻松,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升,使得师生之间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密切、更加及时。

例如,在学习“空气的成分”时,教师要借助于思维导图展示相关的知识,创设良好的师生交流氛围,并且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思路、根据相关的顺序制作思维导图,并且进行讲述,培养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使其可以更好地学习相关的知识。不仅如此,教师也要利用该方式帮助学生科学地梳理相关的知识点,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突破重难点知识,更加高效地学习,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升其思维能力。

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加密切,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学习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围绕着“空气的成分”开展交流与学习活动,使得学生之间更好地沟通、帮助与合作,更加高效地学习相关的知识点,并且设计化学实验,对“空气中包含氧气”这一结论进行验证。各个小组的成员集思广益,共同研究,有的小组指出可以借助于“铜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氧化铜”的实验对“空气中包含氧气(O2)”这个结论进行验证。小组开展实验讨论活动,把铜放在空气中进行加热,然后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观察是否会生成黑色粉末,并且,基于2Cu+O2△2CuO的化学方程式进行验证。除此以外,有的小组提出红磷在空气中点燃会产生五氧化二磷,通过该实验对“空气中包含氧气”进行验证。另外,再依据4P+5O2点燃2P2O5进行验证,之后,教师再做出综合性的分析与总结,加强对学生小组学习活动的点评,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相关的知识点。

(二)奠定良好基础,优化学习方法

1. 夯实化学基础,深挖学生潜能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基础的培养是十分关键的,所以,教师要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进而为化学知识的灵活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要帮助学生深刻地了解化学概念,掌握化学现象,明确化学原理。另外,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动态变化性,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把握情况。假如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步入误区,教师就要及时地纠正,使得学生可以走出误区。假如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教师就要为其传授科学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技巧,帮助学生更加扎实地学习化学知识。

例如,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化学方程式是十分重要的。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要科学地向学生提出问题,从而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使得学生可以正确、规范地书写化学方程式。除此以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方程式进行默写,使得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与复习所学的方程式。而且,教师要明确地指出化学反应,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准确地写出化学方程式,基于此提升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2. 创新学习方法,增强自学能力

核心素养背景下,化学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得学生可以认真地学习并且把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归纳法、分类法与论证法等方式对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创新学习方法,增强其自学能力。

例如,在学习“金属与盐”的内容时,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实验操作。比如,可以在盛有盐酸的烧杯中分别加入锌片、铁片与铝片,并且对化学反应情况进行观察,了解发生的化学现象,并且指导学生做好记录工作,对相关的化学原理进行归纳并且总结,写出对应的方程式,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了解到锌、铁、铝和盐酸分别发生化学反应的异同点,了解这几种金属分别具有的化学性质。而且,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前阶段做好预习工作,组织学生认真地完成实验操作,记录相关的化学知识和实验的过程。在课后阶段,教师要为学生布置作业,对学生的记录情况进行认真的检查,组织学生认真地完成复习任务。在学生复习的过程中要进行查缺补漏,更好地解决问题,弥补不足。

(三)优化教学手段,培养化学素养

1. 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创新思维

在初中学生的发展过程中,创新思维是十分关键的。在学生有着大胆质疑、积极创新想法的前提下,才可以更加积极地研究与探讨相关的知识,把握知识的内涵,教师要组织开展合作小组学习活动,使得学生在良好的互动中得到能力的培养与素质的提升。但是,目前很多教师组织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形式单一,内容也比较单一,往往都是教师提供题干,然后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最终努力获得相关的知识。然而,学生的学习停留在浅层阶段,无法深刻地了解相关的知识,对知识内涵的把握不足。因此,教师要实现对合作教学模式、内容的不断优化与创新,要准确地理解与把握师生之间存在的重要关系,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认真地研究与实践,进而更好地挖掘学生的潜能,提升教学质量。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要巧妙地进行教学留白,在为学生介绍相关的概念与实验操作时,教师要组织学生分析与研究结论,使得学生大胆地进行质疑,提出问题,并且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使得学生可以发散个人的思维,在小组学习中大胆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与见解,提出个人的想法,指出解题的方法与思路,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想象能力。其次,再进行对比分析,加强交流与互动,实现思维上的碰撞。最后,教师要加强总结与归纳,使得学生的学习态度变得更加积极、更加主动。

例如,在学习“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相关知识时,教师首先要为学生介绍人体元素组成的相关知识,然后再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探讨的问题是:微量元素会对人体产生哪些影响呢?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可以采用哪些措施补充碘与氟呢?然后,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与探讨,进而使其可以了解元素和人体健康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并且分享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饮食习惯,进行良好的互动,并且要结合相关的知识制订科学的饮食计划,在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同时可以更好地推动身体的健康发展,发挥良好的应用价值。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