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数学项目式学习的有效教学评价
作者: 赵晓晖摘 要:项目式学习是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的重要教学模式之一,被广泛应用到数学学科,而当今关于数学项目式学习的教学评价研究较少,无法满足一线教师开展项目式学习的教学评价需求。笔者为了能使项目式学习在教学中实现最大效益,有效指导数学教师开展项目式学习教学活动,分析了数学项目式学习的特征与有效教学评价的原则,将项目式学习的教育理念融入数学教学评价标准,重视多元主体评价,采用过程性与结果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融合项目式学习黄金标准,为设计适应数学项目式学习教学模式的评价标准体系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新课标;数学项目式学习;有效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2)51-0078-05
2022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数学课程标准),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的评价建议部分,明确提出要“以评促学、以评促教”,建立教—学—评的一体化机制,强化“怎么教”的具体指向。实际上,在数学课程标准出台之前,部分学校和教师就尝试进行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但落实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如教学与评价严重脱离;评价缺乏针对性;评价机制僵化,指标和形式单一;评价内容侧重知识、技能,忽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有效教学评价不仅评价教师的教学行为,更要评价教学后学生的具体进步,有效评价的核心是学生获得发展。
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learning,简称PBL)是学生广泛参与解决真实情境中的复杂问题,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方式,精心设计成果并制作产品,从而获得知识和技能,提升综合素质的一种系统性的学习模式。项目式学习作为西方的舶来品,最早从2002年开始,在北京师范大学开展项目式学习的研究和实践,至今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对项目式学习的教学评价研究仍较为薄弱,无法有效指导一线教师进行项目式学习和有效教学评价。正因为此,2022年版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义务教育阶段开展数学项目式学习的教学评价要求,内容包括:学生对真实情景中问题的理解;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的适切性;结果预测的合理性;关注解决问题的实施方案;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考、交流与创意表现;项目研究成果的质量。因此,文章基于有效教学评价理论,结合项目式学习教学模式的特征以及数学学科特点,分析了当前数学项目式学习教学活动现状并提出实现有效教学评价的具体途径,旨在促进项目式学习教学模式在数学学科中的良好实施。
一、 数学项目式教学的特征
数学项目式学习的教学用以数学学科为背景的问题驱动教学法,对复杂数学问题进行分析、解决,同时也是对数学项目发现、规划、实施,得出项目成果的过程。由于数学学科特有的内在逻辑性和抽象性,以及数学知识的难易程度不同,数学项目式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数学技能的操作水平,以及数学思想的形成层次,重视培养“三会”的核心素养,坚持数学学科育人。因此,数学项目式教学模式的设计、开展和实施需要“因地制宜”,充分结合数学项目式学习教学模式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三大特征。
(一)自主性
数学项目式学习教学鼓励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中获取数学知识与数学技能,学生自主学习是开展数学项目式学习教学的重要理念。数学项目式学习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发挥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调查、自主分析、自主解答,以及自主制作项目成果进行汇报,从而帮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与自主学习效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在数学项目式学习教学活动中的有效发展。数学项目式学习教学模式强调学生自身具有一定的自主性,有利于保证学生主动参与项目实施,保障数学项目能够顺利进行。因此,数学项目式学习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内容:第一,数学项目主题的选取一定要结合学生的个性、能力、兴趣、特长等内容,保证学生愿意参与并能够深度投入项目实施过程中,使学生探究数学项目不浮于表面,而是有一定深度的探究学习。第二,在项目开展的过程中,项目问题的发现、分析、实施过程,教师要给予一定的引导,尤其是在教学资源与学校资源的利用上,教师需要主动提供一些帮助。而且,项目实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引导学生做好规划、设计,过程中提醒学生调整、完善。第三,在数学项目完成后,充分利用校园资源展示项目成果,展现形式可以是海报展览、演讲汇报等,从而提高数学项目式学习的教学质量。
(二)合作性
数学项目式学习教学模式以数学项目为载体,以学生团队为单位,以自主探究为方法,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团队合作意识与集体探究能力,每个项目环节的完成都需要各个小组相互配合,整体项目的实现更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对学生而言,需要组与组之间做顶层规划,设计项目实施计划,把握项目进度,小组内部也需要互相商量,得出共同的意见,学生之间的团队领导与团队合作便决定了项目的进展与成败。对教师而言,恰当的引导要比代替学生决定更重要,也更有难度,但数学项目式学习教学活动实施的意义与价值,正是此过程中学生得到的进步和成长。也正因此,数学项目式学习只有在小组合作的方式下,由学生自主判断并得出结论,数学项目式学习的实施才会具有现实价值。数学项目式教学模式强调合作素养的重要性,重视培养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合作能力,而重视21世纪核心素养的合作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是项目式教学的显著特征。数学项目式学习教学模式正是一种学生内部组与组之间以及小组内部合作的学习模式,实际教学中,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与团队精神的形成成为数学项目式学习有效实施的关键。
(三)探究性
数学项目式教学是以数学项目为载体,以探究式教学为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在做中学,自主探索数学问题的学习过程。在数学项目探究过程中,学生要经历七个阶段,分别是:在主题背景下发现探究问题;在数学及其他学科领域内查询相关知识;在特定条件下选择恰当的方法;在规定时间内做好探究计划;在现有能力范围内开展解决行动;在项目完成后进行归纳反思;在整体复盘后做项目经验分享。这七个阶段对数学项目而言,还需注重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技能的训练、数学思想的形成,要在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主动获得。学生经历整个探究过程,也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有效途径。数学项目式教学有助于学生深入探究,实现深度学习。探究过程是在学生自身兴趣的驱动下,主动调动已有知识与技能,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究,探究活动在成功与失败的过程中,学生将不断进行反思,从而得出问题的答案。因此,数学项目式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引发学生的深度学习,有效促进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 有效教学评价的原则
项目式教学模式作为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模式,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如何通过教学评价彰显其科学性与有效性,已成为当今研究项目式学习的重要内容。
教学评价是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有效的教学评价可以指导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优化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有效教学评价的开展,离不开有效教学原则,只有遵守有效教学评价原则,才能科学、合理地实现有效教学评价。有效教学评价原则作为教学评价的重要规律,主要体现在评价观念、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评价主体等方面。
(一)有效渗透教育观念
教学评价作为衡量教学实施效果的手段,不仅影响着数学项目式学习教学活动的实施情况,而且影响着数学项目式学习教学活动开展的科学程度。它影响着数学项目式学习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以及数学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教学目标的评价是教学评价过程的关键内容之一,而数学项目式教学目标取决于不同的教育理念,有效教学需要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功能,督促教师与学生始终统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才能实现数学项目式教学的预期目标,如学生数学学习知识、数学学科技能、数学学科思想、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探究学习能力,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等重要知识、能力与情感目标。因此,数学项目式学习教学评价理念要始终围绕“学生中心”教育理念,只有将二者相结合,才能设计出有效的数学项目式学习教学评价标准。
(二)设计具体评价指标
有效的教学评价标准要将宏观的评价理论与微观的评价指标相结合,只有设计出既能符合教学评价规律,又能指导一线教师具体实践的评价标准体系,才能够真正提高数学项目式教学的质量。在一线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缺乏具体评价指标,难以充分落实数学项目式教学的目标,以及难以指导数学教师改进数学项目式教学过程,无法实现评标标准对数学项目式教学的精准性反馈和有效评价。另外,在评价标准制定的过程中,自上而下的理论推导方式往往导致评价标准与数学项目实践脱离,无法有效指导数学教师开展数学项目式教学活动。但自下而上的采用实证方法,获取实践数据得到的评价标准才具备有效落实数学项目式教学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才是符合学校本土要求的评价标准。因此,评价标准的设计要将宏观的评价理论、要求与微观的实施条件、内容相结合,才能设计出有效的评价标准体系。
(三)充分整合评价方法
数学项目式教学是在真实情景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传统的结果性评价已无法满足项目式学习的要求,必须充分整合教学活动过程与活动结果进行评价,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两种评价方式,并采集学生活动的详细记录以及自主活动中的丰富表现作为评价依据,才能实现数学项目式学习教学评价的有效性与和科学性。2022年版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提出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关键能力的培养与正确价值观的形成。那么,数学教师在实施数学项目式教学活动时,也应该注重每节课学生学习情况的记录,才能使教学评价更科学、更有效,更具指导意义。
(四)发挥多元主体评价的作用
教学评价的方式类别丰富,不同方式也充分体现了不同主体的不同角度。有效的教学评价应该充分发挥各个评价主体的作用,例如学校领导、外聘专家、教学管理者、教师、学生等,从多角度、多层面,用丰富的证据进行评价。对不同主体的不同立场、不同侧重点的评价差异,有效的教学评价还应该实现信息共享,让每一个主体真正了解数学项目,从而做出有一定水平、质量的评价。例如教学管理者主要为了监管教师教学、收集证据,教师主要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收集反馈。因此,有效的教学评价不仅要调动数学项目式教学中的各个主体,还应实现项目实施各个环节信息的共享,使各个评价主体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真实反馈,这样才能发挥数学项目式教学实施的最大价值,才能真正实现数学项目式教学的有效评价。
三、 数学项目式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部分,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环境与设施等方面。数学项目式学习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有较大差异,所以优化教学评价方式也是十分必要的。
(一)教学评价理念不符合项目式学习观
数学项目式教学模式主张学生在项目实施中进步与成长,重视学生的获得与过程中的进步,只有与数学项目式教学理念相符合的教学评价理念,才能适应数学项目式学习的理念要求。当前,大部分学校仍采用统一的评价方式,使教育管理部门方便采集并得出结果,从而使得学校在开展项目式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难以找到与项目式教学模式相匹配的评价方式,仍采用传统“奖勤罚懒”的教学评价,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传统的评价观念无法与项目式教学模式相统一,需要结合项目式教学模式的教育观,改变原有以奖惩为目的的评价理念,树立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终身学习意识等目标的发展性评价观念。
(二)教学评价方式与主体难以变革
以教师为主体的结果性评价方式是我国的传统评价方式,教师成为评价的唯一主体,知识和技能也成为评价的主要内容。项目式教学模式提倡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要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培养知识、技能、价值观,这与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存在差异,需要对传统教学评价方式与主体进行变革。但目前教学评价所提倡的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要求教师对每个学生在学习的各个阶段都进行评价,具体工作量比传统教学增加很多,大部分学校都难以有效落实,过程性评价也流于形式。甚至个别学校将课程冠以“项目式学习”的名称,仍然采用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相结合的传统方式,作为学生的综合评价结果。另外,在评价主体方面,由于各个主体的角色不同,往往只能提供一部分的评价,无法在项目式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评价,容易造成评价结果的片面性。因此,数学项目式教学需要过程性与结果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也需要多主体、多阶段的具体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