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探析
作者: 王恩元摘 要: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要素,其中包括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文化品格和思维品质。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将这些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目标,全面关注学生的成长需求,以确保他们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能够全面发展。教师需要关注英语教学过程,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趣味性。这可以通过设计富有创意和挑战性的课程活动、引入多媒体教学资源等方式实现。基于此,文章着重探究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教学策略,旨在为小学英语教学工作的高效推进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英语教学;核心素养;教学理念
英语不仅是一门语言,还可以发挥德育功能,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在英语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致力于渗透学科核心素养。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文化品格,助力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形成世界观、价值观和审美观。这意味着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充分挖掘所选材料背后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了解和尊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传统,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也应引导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积累经验、技巧和方法,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运用英语进行有效沟通,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等。
一、小学英语教学核心素养分析
英语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所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语言学习的认知与理解能力、语言知识的掌握能力、口语表达和语篇处理能力等。这些能力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石,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在小学阶段,英语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包括对不同文化的认识、尊重和包容,以及对自然和社会的关爱。
要真正实现培养英语核心素养这一目标,教育者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革新。传统教学过于关注学生的学科成绩,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个性化需求。为克服这一问题,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要求,优化教学方式。教师可以采用任务型教学法,通过实际生动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关注语言运用场景的创设,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使用英语。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对话等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并在实际应用中强化语篇处理能力。
二、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现状
(一)口语表达能力差
在当前小学英语教学中,大多数学校从三年级便开始学习英语,但学生的口语能力往往不尽如人意。这一现象的产生有多方面原因。第一,教材的操作性相对较差,适用性较弱。许多教材过于注重对语法知识和词汇的传授,忽视与实际生活场景相结合的口语练习,学生在实际交流中难以运用所学知识。第二,教师对学生口语教学的重视程度较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更加关注学生的英语成绩,忽略语言运用和交际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缺少口语练习的机会,进而影响了口语能力的提高。第三,当前的教学环境导致学生缺少口语交际的机会和平台。学校缺乏丰富的英语实践活动,如英语角、英语戏剧等,学生在课外缺乏与他人进行英语交流的机会,进一步限制了口语能力的发展。
(二)自主学习能力弱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部分教师过于关注提高学生的成绩,忽略了其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这种过分追求分数的教学方式,容易导致教师过分依赖知识传授或采用题海战术等传统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在大量重复性习题中渐渐失去学习兴趣。长此以往,学生很可能变得只关注如何在考试中取得高分,而缺乏对知识本身的热爱和兴趣。同时,由于过分依赖教师的教授和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能逐渐弱化,不利于其核心素养的提高。
(三)英语思维发展缓慢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许多学生习惯于将英语单词与其对应的中文意思联系起来,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英语思维的发展受到限制,过分依赖中文意义来理解和记忆英语单词,这会导致学生在遇到英语问题时,习惯采用中文思维来解决。长此以往,可能导致学生在某些情境下口语表达错误,影响其英语交际能力的提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文思维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英语思维的发展,使得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实现英语思维的突破。
(四)忽略语言背景教育
在英语教学中,部分教师忽略文化背景的渗透,只注重对单词、语法等基本知识的讲解。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英语学习只能依靠机械化记忆,无法真正领悟英语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以及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学习引导,导致学生英语学习受限。由于文化背景的缺失,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很难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场景联系起来,不利于其学科素养的提高。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教学策略
(一)深挖教材,拓展文化内容
在英语教学中,融入跨文化知识至关重要,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还能促进他们形成全球视野,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第一,挖掘教材内容中的跨文化知识点。教师在备课时应仔细分析教材,发掘其中蕴含的跨文化元素,如风俗习惯、历史文化、节庆活动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将这些元素融入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触到不同文化背景的信息。
第二,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探讨。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引导学生围绕跨文化知识进行交流。例如,学生可以通过讨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饮食文化、节日庆典等话题,了解并尊重各种文化差异,拓宽国际视野。
第三,引导学生利用英语学习展开跨文化交际。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英语角、语言交换活动等,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更多口语交流的机会,实际应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流,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并促使他们在实际交流中更深刻地体验和理解跨文化知识。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国际新闻、观看外语影视作品等,使学生在了解世界动态的同时,积累跨文化知识,这有助于学生形成全球化思维,增强跨文化意识。
以小学英语牛津译林版四年级上册“Chinese festival”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回顾单元中涉及的节日庆典,如中国的春节、中秋节,英国的圣诞节、复活节等;学习新词汇:celebrate,festival,tradition,customs等,旨在丰富学生的词汇量。随后,教师可以组织跨文化知识讨论及交流。教师在教学中需深挖教材中的跨文化交流内容,以图片、音视频等方式展示节日庆典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教师可以灵活分组,每组分配几个启发性问题,如“你最喜欢哪个节日?为什么?”“你家如何庆祝这个节日?”“你知道其他国家的节日庆典吗?”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不仅回顾并深化了对所学节日的理解,还拓宽了学生的国际视野,促进了语言与文化知识的双重积累。
(二)关注课前预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在英语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充分考虑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等方面。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可以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教学策略,如引导学生预习、提升自主预习能力等。具体而言,教师应鼓励学生预先探索即将学习的课程内容,为学生提供预习导引,包括关键词汇、重点句型以及相关背景知识,帮助学生在课前建立起对课程内容的初步认识。教师还要关注学生自主预习能力的培养。通过指导学生制订合理的预习计划,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小学英语牛津译林版5年级下册“Around our city”的教学为例,学习该课前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预习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能听、说、读、写单词park,museum,cinema,library,zoo,bank,post office,hospital;能运用句型“Where is the ...?It’s near the ...”;能描述所学场所的位置关系等。教师要鼓励学生事先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引导学生在课前预习单词,尝试自己读、拼写,并在课文中找到新单词;尝试模仿单元句式、词汇,用英语描述并写下自己熟悉的一个地方,如学校、家附近的商场等,以便在课上交流和分享。
(三)开展深度教学,培育英语思维
小学英语教学在普及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教学过于表层化的现象。这种表层化通常表现为教学停留在对词汇和语法知识的掌握,而忽视英语学科的本质教学。为此,教师需深化教学活动,关注英语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开展真正意义上的英语教育。教师要科学地处理和挖掘教材的内容,充分分析教材中蕴含的思维因子。这包括关注教材的结构和体系,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英语认知体系。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教材中蕴含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和欣赏英语所代表的文化背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人文素养。教师还应注重英语思维的深化,瞄准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朝着逻辑性方向发展。这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组织不同形式的活动,如讨论、辩论、写作等,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以五年级下册“Chinese festivals”的教学为例,教师需在教授基本词汇、句式、语法之余,组织活动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在教学Spring Festival、 Mid-Autumn Festival、celebrate等词汇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分组,要求学生尝试用英语描述他们在节日中的亲身经历,如春节时贴对联、放鞭炮、包饺子等传统习俗;设计组内情景剧,主题为向外国友人介绍中国节日文化,并组织学生对设计的对话进行研判,避免以汉语思维影响英语的表达。
(四)创设教学情境,促进深度学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充分参与并积极合作,以达到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目标。通过设计各种实际情景和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逐渐形成英语思维,掌握更有效的语言应用策略。情境教学策略是提供英语交流机会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设计适合学生年龄、兴趣和认知水平的情境,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和富有挑战性。在情境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模拟、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形式,自然地使用英语进行交流和表达,从而加深对语言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及运用。值得注意的是,小学生的认知结构发展并非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通过主动地建构、发掘和整合知识,以形成自己的认知体系。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会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解决问题。
以五年级下册“Seeing the doctor”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为各小组创设教学情境,模拟到医院看病并用英语交流的情境,开始先由教师扮演医生,学生扮演患者,用英语进行对话,描述身体不适,医生提出建议。整个过程由教师主导,营造氛围,带动节奏,关注过程,指导学生合理应用doctor、fever、headache等词汇以及What’s the matter等句式。之后教师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要求学生分组练习,每组内学生轮流扮演医生和患者,进行情景对话练习。
四、结语
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它涵盖了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和文化意识等方面,对学生的综合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对核心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教师应不断学习和更新教学理念,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樊锦萍. 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 基础教育论坛,2023(11):59-61.
[2] 周敏.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实践:以译林版《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7 Chinese Festivals为例[J]. 教学月刊:小学版,2023(15):20-24.
[3] 苏倩倩. “以学定教”视角下小学英语教学策略分析[J]. 基础教育论坛,2023(09):52-53.
[4] 张祖光,岳志坚. 指向学科核心素养融合发展的小学英语教学探究[J]. 基础教育论坛,2023(08):75-77.
[5] 郭弋. 以互动模式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浅析[J]. 小学教学参考,2023(12):70-72.
[6] 张静.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英语差异化教学策略[J]. 科普童话,2023(17):64-66.
[7] 恽慧. 指向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高年级Funtime板块教学探究[J]. 小学教学研究,2023(12):83-85.
(责任编辑:张涵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