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路上拒绝窥视

作者: 李玉琴 白凌晓

 成长的路上拒绝窥视0

近日,网上曝出广东某小学实行正、副班主任“入班办公”制。初看到“入班办公”几个字,我瞬间想到了自己的学生年代。那时候,我的班主任总是在科任教师上课时,悄无声息地站在教室外面,透过窗户往里窥视。学生偶然往外张望,与班主任四目相对,便吓得魂飞魄散,赶紧转过身做正襟危坐状,但心情再也不能平静,紧张不安感席卷而来。

多年过去,我回想起那令人恐惧的眼神,依然会感到不寒而栗。如今,这种“窥视”现象并没有销声匿迹,甚至还翻新了,变成了班主任“入班办公”。

对于班主任“入班办公”,我虽然表示理解,却不敢苟同。我认为,此举是窥视的“升级版”,看似是在维持课堂纪律,保证学生的安全,实则对建立班主任与学生、科任教师三方和谐的关系极为不利。

首先,班主任“入班办公”损害了正常的师生关系,给学生带来了消极的心理暗示,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

班主任“入班办公”看似是为了学生好,然而,学生不会领情,因为此举向学生释放了一个不尊重、不信任他们的信号。师生之间最重要的关系就是互相尊重、互相信任。

事实证明,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有充分信任学生,为学生创造和睦、宽松的环境,学生才会信任教师,把教师当作朋友,向教师敞开心扉,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孔子所说的“亲其师,信其道”也正是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当学生信任教师,才会与教师亲近,才会把教师的教育铭记在心,如此,教师也无须“入班办公”。更何况,学生的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后脑勺的眼神会给他们造成无形的心理压力。他们表面坐得端端正正,实则如坐针毡。谁都不会希望自己做什么事,后面都有一双犀利的眼睛牢牢地盯着自己。

学生归根结底还是孩子,在成长的路上,他们需要释放天性,需要在不断地试错中成熟。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不可能每分钟都高度集中,偶尔困乏,做小动作,甚至有时扰乱课堂都实属正常,课间疯狂跑跳、与同学产生摩擦矛盾也是每个人学生年代都经历过的。当出现这些问题时,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解决,学生得到积极正面的教育,就会自觉地纠正自己的行为,从而得到不断进步。

班主任“入班办公”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监控,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一举一动,学生被长时间“窥视”,没有自由活动的空间,会造成恶性循环。没有教师监管的时候,他们会呈现两种人格:一部分学生唯唯诺诺,谨小慎微,上课坐得端端正正,下课循规蹈矩,表现出“乖学生”的模样。另一部分学生则会在高压下变本加厉,更加逆反和张狂,与教师的关系高度紧张。这两种极端心理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甚至会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班主任与学生如何相处,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教育的成败。我们不能强制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时刻都正襟危坐,而要真正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关注学生,激发学生的内在力量。比如,上完课,教师不要慌着赶紧离开教室,或是上课前,教师提前走进教室,询问一下学生是否听懂,给学生答疑解惑,观察学生课间的活动,与学生聊聊天,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一个拥抱,一个抚摸,一个微笑,一个善意的提醒,或是和学生一起做游戏,一起劳动,都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减少学生的紧张和焦虑情绪。这种“课间入班”比“入班办公”更科学,更人性化,学生更需要。

其次,班主任“入班办公”限制了科任教师的发展,阻碍了科任教师的成长之路。

教书育人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因此,每一个科任教师都应参与到学生的教育中来,而不是只有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教育。班主任为何“入班办公”?主要是因为担心学生不遵守科任教师的课堂纪律。班主任“入班办公”既是对学生的不信任,更是对科任教师立德树人责任的包办。班主任担心科任教师管理不好课堂,出了事情还要请班主任去处理,给自己带来更多的麻烦,干脆防患于未然,先入为主,自己亲自坐镇,管理课堂纪律。殊不知,这样做,不仅让科任教师感到不自在,更滋长了有些不负责任的科任教师的错误想法:教育学生就是班主任的事,科任教师只负责学科教学。

科任教师不仅仅要教好书,也需要提高自身的教育艺术,做德艺双馨、学生佩服的教师。科任教师如果不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艺术,不能很好地与学生沟通,学生自然就不敬重自己。实际上,一个连课堂纪律都不能保证的教师绝不是一个好教师,学科教学也难有成效。

科任教师要想不断成长,就需要优化教育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艺术,彰显教育智慧,施展人格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备课不仅是备教材,更多的应该是备学生,掌握学情,把握学生心理。教师如果对所教班级的学情了如指掌,做好充分预设,课堂就会更精彩,就会吸引更多的学生。如果教师上课绘声绘色,抑扬顿挫,掌握好课堂节奏,关注每一个学生,学生的注意力在学习上,就不会扰乱课堂,也就不需要班主任在教室“坐镇”了。

教书育人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遇到比较严重的突发情况时,科任教师可以请班主任帮助处理,遇到小问题时,则由科任教师自行处理。一个优秀的科任教师是不会当教育的“甩手掌柜”的。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师生之间相互了解,这样的科任教师既能得到更多学生的爱戴,又能得到锻炼与成长,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最后,班主任“入班办公”损害了班主任的身心健康。班主任不仅要处理很多班级事务,对学生进行教育,还要担任学科教学,需要完成备教辅改研等教学常规工作。教育教学是脑力劳动,班主任有时连上几节课,也需要在办公室休息和思考,但因学校规定 “入班办公”,就只能每天在嘈杂的环境下连轴转,不仅对自己的学科教学不利,也可能因不能适当休息,导致压力过大。每天“窥视”学生,班主任在给学生造成心理负担的同时,自己的心理也正悄悄地向病态化发展。这样的“警察老师”既伤害了学生,也折磨着班主任,严重影响了教师的形象。

所以,我呼吁:请停止“入班办公”吧!

(作者单位:李玉琴,湖北省襄阳市海容小学;白凌晓,湖北省襄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