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引领,提升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性

作者: 施意

策略引领,提升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性0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普及,社会也逐渐认识到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性,小学音乐作为素质教育教学课程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音乐教师是音乐知识的重要传导者,在音乐教学中,应采取适当的策略,就现有的音乐教学方式进行优化,以取得更为有效的音乐课堂教学效果,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基础音乐知识,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一、巧用动画,调动学生情绪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对动画片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就可通过优秀的动画片调动学生的情绪,在吸引学生目光的同时,联合动画片主题曲改变学生对音乐教学的印象,使课堂学习氛围得到改善,起到强化教学效果的目的。动画片在内容上会与歌曲有所重合,学生在观看动画片的过程中,可以加深对歌词的理解,更准确地掌握歌词的内涵。以此为基础,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学习,就能使教学有效性得到强化。此外,动画片的特征较为明显,有助于调动学生的情绪,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热爱地球妈妈》这首歌时,教师可先借助网络找到有关保护地球的动画片,在教学的过程中,先让学生观看动画片,继而借助其中草地、天空等元素来辅助开展《热爱地球妈妈》的教学活动。这首歌表达的感情比较深厚,也更能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更迫切地想了解这首歌的具体内容,这就为后续保护地球妈妈相关内容的引入做好了铺垫。然后,在吟唱《热爱地球妈妈》时,学生也能借助动画,更好地理解歌曲表达的感情,更为准确地掌握歌词的意义,使学生明白地球妈妈所遭受的痛苦,进而在歌曲中融入学生对地球妈妈的感激之情,由情绪带动学生学习,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开展音乐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正确理解动画片所发挥的作用,借助学生对动画片感兴趣的特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引入动画片并通过动画片的情绪推动作用,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而由情感带动学生学习,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二、游戏互动,吸引学生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这也是造成传统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进行音乐教学时,教师可针对学生的特点,以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音乐,吸引学生的兴趣,充分照顾学生的心理,激起学生对游戏的探索,进而在游戏的过程中,感受音乐课堂的魅力所在,消除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抵触心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游戏互动环节的设计应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形式来确定,游戏开展的形式可通过划分小组的方式来优化游戏效果,提升学生课堂体验。

例如,在教学《我的朋友Do Re Mi》这首歌曲时,教师在正常的教学活动后,学生已对这首歌曲有了简单的认识,并且已经初步掌握Do、Re、Mi三个音符。为了强化教学效果,教师可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游戏活动,以更深刻地认识Do、Re、Mi三个音符。教师可将学生分成三组,分别带上Do、Re、Mi三个音符的头饰,然后教师弹奏音乐,当弹奏到某个音符时,佩戴这一音符头饰的学生要立刻从人群中跳出来,并强调自己是什么音符,与有着相同音符头饰的学生站在一起。通过这一游戏,可以促使学生在熟练演唱这首歌的同时,也能更准确且深刻地理解这首歌曲的内涵,掌握这首歌的旋律和歌词,强化教学效果。

在进行音乐教学时,教师应适时利用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通过合理的游戏设计,提高学生对音乐课堂的参与程度,借助游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丰富教学过程,使学生的课堂体验更美好,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师生互换,提高学生认知

在传统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直以知识传递者的身份进行教学活动,与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心理隔阂,不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对此,教师应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积极转变教学思维,利用新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音乐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师生角色互换就是很好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开展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转变身份成为教师,教师则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发问。学生站在讲台上,体验讲课的趣味,促使他们对一些音乐知识的认识更为深刻,也能让学生更快速地掌握音乐知识。

例如,在教学《金孔雀轻轻跳》这首歌时,教师可先播放音乐,让学生借助歌词,在脑海中构建“金孔雀”的基本特征,然后借助多媒体平台,播放这首歌的动画片,促使学生掌握歌曲中所描述的金孔雀的具体形象,并初步掌握这首歌的旋律。在这之后,教师可通过弹奏的方式引导学生跟着音律吟唱这首歌,使学生能够更全面地掌握这首歌。在完成以上铺垫后,教师可引导学生上台,以“小老师”的身份进行领唱,并向其他学生讲解这首歌的学习感受,同时讲解自己对这首歌曲的音律和歌词的认识,使学生更准确地掌握《金孔雀轻轻跳》这首歌,进而达到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进行角色的互换,会更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改善。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基本情况,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角色互换,引导更多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并充分融入音乐所带来的美妙氛围,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切实的改善。

四、趣味练习,活跃学生思维

在传统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完成课堂授课后,往往采取抽检的方式来检验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这种方式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在长时间的教学过程中会略显单调,并且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这不利于音乐课堂教学效果的改善。对此,教师应积极转变课堂教学思维,在课后适当增设一些趣味练习项目,强化音乐课堂中的一些教学内容,使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仅使学生思维得到活跃和发散,同时也避免了单调的教学方式引起学生的厌烦心理,能够更直接地对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检验。

例如,在教学《翅膀飞吧,飞吧》这首歌时,这首歌整体教学难度比较大,不仅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呼吸和发声,也要熟悉基本的简谱,才能保证后续的曲谱教学取得应有的效果。但课堂教学时间比较短,一节课的时间仅仅能够进行一些基本知识的讲解,学生全面掌握相关音乐知识的可能性较低,若是课后不加以练习,势必会导致这一课的教学有效性无法保证。对此,教师可布置一些课后趣味练习内容,通过家长配合录视频的方式鼓励学生进行练习,学生为取得更好的成绩,也必然会多次对这首歌进行演唱练习,而后选择效果最好的视频发给教师。这种方式无形中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学生的多次练习也能更准确地掌握演唱技巧和方法,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有效策略。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课堂时间比较短暂,所取得的课堂教学效果也非常有限,教师应积极利用课后时间,合理布置一些课后趣味练习活动,联合家长一起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巩固和强化,以起到活跃学生思维的作用,进一步引领学生达到深度学习音乐知识的目的。

总之,小学是非常关键的教育阶段,在当前素质教育理念的要求下,教师应重视音乐教学活动,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开展音乐教学的具体方式上,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恰当的策略对学生加以引导,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进而使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得到切实的提升与改善。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岳舒)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