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导学,创新小学语文教学
作者: 仝爱静教学创新是近年来教学改革宏观形势下,中小学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跳出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构建新的教学方法,带动教学活动的发展进步,已经成为一大教育潮流。在教学创新中,利用微课进行教学,也成为不少教师研究的热点。微课这一教学方式,其实已经出现有些年头,但对于其教学功能和教学应用的研究,仍在持续。因为微课本身具有多方面的教学作用,也具有很多不同的运用形式。针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来说,基于微课导学,创新构建全新的语文教学模式,是一个值得尝试的路径。
一、微课的教学功能
微课是对英文Micro lecture的直接翻译,从微课的本质来讲,是一种以视频为载体的课程讲义。微课最早起源于美国某高中的两名化学教师,因为经常有学生缺课,为了让缺课的学生跟上学习,这两名化学教师将课堂教学过程,通过录像设备录制下来,然后剪辑成几分钟的简短视频,再将这些简短的视频发送给缺课的学生,让学生在课外通过这些视频,对错过的课程进行弥补学习,跟上学习的进度。后来,这种方式逐渐得到推广与发扬,并且逐渐形成一种专业化的教学手段。如今,微课已被开发出很多教学功能,不再局限于为缺课的学生补课。具体来说,微课的教学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预习功能。微课在内容上并没有明确的限制,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来设计微课的内容。从教学活动来说,微课具备了预习功能。教师在课前将一些基本的知识内容录制成视频,在课前就发送给学生,让学生观看微课视频,提前对课堂上要讲的基本知识形成认识,这样就起到了预习的作用,为课堂教学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2.讲义功能。在教学过程中,微课可以发挥讲义的功能。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教师需要根据提前做好的讲义,有条理、有顺序地对学生展开教学。传统的讲义多是纸质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板书的形式来呈现。而有了微课之后,教师就可通过微课来取代传统的讲义,同时基于多媒体展示微课,也可以取代传统的板书。这样,教师就可省去课堂上的板书书写时间,为教学活动提供更大的空间。
3.复习功能。微课的内容除了针对教学环节设计的各种内容之外,还可以从复习的角度着手,设计复习内容,对知识做出总结,然后融入微课。这样,学生在课后通过观看微课,就能对章节知识形成整体性、系统化的复习。
从教学层面来说,微课主要具备了预习、讲义和复习的功能。此外,微课还具备教学导入、内容拓展等功能。微课只是一种教学资源,或者是一种教学工具,具体的使用可以有不同的变化,从而表现出不同的功能。
二、微课导学
微课在具体的运用上有很多不同的形式,如利用微课构建翻转课堂或通过微课进行导学。不同的运用形式能让课堂教学呈现出不同的形态。所谓微课导学,就是利用微课来引导学生学习,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微课导学,是引导学生学习。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是由教师对学生展开知识讲解,利用口述和板书的形式,将课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微课导学则改变了这种知识传递的模式,它是以微课为载体,引导学生基于微课展开自主学习。这样,知识的传递过程就变成微课到学生,也就是学生主动从微课中挖掘知识,从而掌握知识。
2.教学活动得到延伸,覆盖课前与课后。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强调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由于缺乏明确的预习任务和复习材料,不少学生在预习和复习中没有明确的方向,教师需要多次引导学生,收效甚微。而通过微课导学,教师就可利用微课,在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阶段对学生形成引导,让教学活动切实覆盖到课前与课后,指导学生有效学习。
3.提升了教学趣味性,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微课导学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在微课内容的设计上,教师也可使用学生感兴趣的各类素材,这就让微课本身具备了很强的趣味性。通过有趣的微课来引导学生学习,自然也就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课程的学习之中。
三、利用微课导学创新小学语文教学的具体策略
利用微课导学对小学语文教学实现创新,不仅仅需要关注教学,还需要关注到一些额外的工作。具体来说,需要重点关注微课设计与导学应用两个主要方面。
1.微课设计。若要实施微课导学创新小学语文的教学活动,一个基本的前提就是要有微课。如果没有微课,微课导学就无法实施。微课的来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直接从互联网上搜集现成的微课,将其用到教学之中;另一种就是教师自主制作微课,然后用于教学。为了保障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自主设计微课更加合理。因为教学情况存在差异,网络上现成的微课不一定适合。教师要依据班级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微课,这样更加容易取得良好的效果。
对于微课的设计,教师应首先关注微课内容,结合教学使用的需求来确定,要明确微课是用在课前预习,还是课堂学习或是课堂复习,不同的用途,在内容设计上就要有所区别。其次,教师要关注微课内容的承载元素,要明确微课是以什么素材或形式来承载课本知识的,这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一般来说,教师应以具有趣味性的素材或生活化的素材,作为承载知识的载体,在这些素材中融入课本上的知识,设计具体的微课。最后,要控制微课的时长。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学习时长和侧重都不相同,因此微课的时长也需要进行控制。一般对于课前预习,微课时长不宜超过3分钟,只需要对主要知识简单涉及即可,不用太深入分析。而课堂导学的微课,因为需要融入充实的内容,时长一般控制在8~15分钟,10分钟左右最佳,不宜过长。对于课后复习的微课,要归纳知识要点,确保简明扼要,一般也应该控制在3分钟以内。
2.导学应用。在小学语文中的微课导学应用,需要结合微课本身的教学功能,从预习、学习和复习三个阶段来实现。对于课前预习,教师需要将设计好的预习微课提前发送到家长群或班级群,学生自主下载微课或由家长下载,在课前完成预习。而到了课堂学习的环节,教师可先对预习情况进行简单的总结,指出学生的问题,然后导入微课,让学生观看学习主体知识。在观看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适时暂停画面,对其中的重点知识加强讲解。学生完成观看后,教师对课文进行梳理,设置实践练习,指导学生当堂运用语文知识,加强掌握。最后,教师可利用微课指导学生课后复习,将课文中的知识要点归纳起来,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构建知识体系,让学生在课后通过微课对课文知识形成整体性的掌握。
总之,微课具有多方面的教学功能,在课前预习、课堂学习与课后复习三个阶段都能起到作用。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合理设计微课,并从这三个环节着手,对微课进行合理运用,发挥出微课的教学功能,有效引导学生学习。
(作者单位:江苏省睢宁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岳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