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语篇研读

作者: 顾晶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语篇研读0

[摘 要]语篇作为承载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表达主题意义的媒介,在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在语篇分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应明确语篇内涵、意义并结合具体教学案例,运用“What—Why—How”框架进行语篇研读。这样能更加清晰深入地理解语篇内容、探究主题意义,为教学目标的制订和教学活动的实施锚定方向。

[关键词]小学英语;主题意义;语篇研读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4)33-0054-03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英语新课标”)在课程内容中新增了“语篇”,与主题、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共同构成了英语课程内容六要素。在功能上,语篇“承载表达主题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文体素材”。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未能在教案或教学设计中呈现语篇研读环节;部分教师即使进行了语篇内容的分析,也只重点关注What层面,对Why和How泛泛而谈,避重就轻;还有一部分教师由于知识积累有限,在语篇研读时产生错误理解,导致误判。笔者针对一些教师在语篇研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译林版英语(三年级起点)教材,从What、Why、How三个层面对相关语篇内容进行深入剖析,挖掘语篇中隐藏的主题意义,为后续课堂教学打好基础。

一、内涵解读: 什么是语篇

语篇具有连贯性、目的性和情境性的特征。首先,连贯的语篇必须包含衔接成分,必须符合语义、语用和认知原则,句子与句子之间在概念上必须有联系,句子与句子的排列应符合逻辑。其次,有目的性的语篇一定是带有交际目的和沟通功能的,用来传达交际者的特定目的。最后,具有情境特征的语篇一定是在语境中可观察到的、具有一连串整体意义的语言。

有逻辑、有意义的句子排列组合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语篇类型。英语新课标按照一级(3~4年级)、二级(5~6年级)和三级(7~9年级)规定了语篇类型。不同语篇类型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彼此关联的。从表达方式上可分为书面语篇和口头语篇,从呈现形式上可分为连续性文本和非连续性文本,从文体风格上可分为文学语篇和非文学语篇,从语用体现上可分为正式语篇和非正式语篇。下面以译林版英语(三年级起点)教材六年级下册Unit 2 Good habits的Story time板块为例,从不同角度分析该语篇的类型(见表1)。

二、意义探寻: 为什么要开展语篇研读

1.学生准确表达的需要

多样化、多模态的语篇类型要求学生关注并能够在恰当的语境中正确使用语言。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从早期的教材、报纸、期刊、广播电视节目到现在的电子邮件、博客、电影、动画、绘本等,人们能获取的语言学习材料越来越丰富。相应地,人们的语言学习目的也发生着变化。比如,除了应付考试,还有旅游、娱乐、出国留学等目的,这些目的驱使人们广泛选取不同的语篇类型进行阅读。教师若能引导学生接触不同类型的语篇,就能使学生在今后的语篇学习中更为精准地理解和更为地道地表达语言所承载的主题意义。

2.教师有效教学的需要

传统教学中,教师过多关注语篇的词汇和语法知识,长久下来导致学生的思维固化,如果换一种语境,学生可能就不知道怎样选择恰当、具体的语篇去模仿运用了。因此,在平时的备课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研读语篇,把握好所教语篇的类型,挖掘语篇所蕴含的主题意义,从学以致用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模仿相关语篇并进行得体运用的能力。

3.理念亟待转变的需要

受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传统语言教学更多强调语言形式,多采用“语法—翻译”模式,注重词汇、句法和语法的学习。从素质教育的提出到核心素养理念的推进,一些学者和教师开始提倡基于功能主义语言学和交互主义语言学的语言观,认为语言意义大于语言形式,语言形式是为语言意义服务的,人类交流思想、情感和信息的核心在于语言意义。所以,教师要及时学习新理念、转变旧思想,意识到把握语言意义对学生语言学习的重要性。

三、实施路径: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小学英语语篇研读

英语新课标在“教学建议”第三点“深入开展语篇研读”中指出,教师在研读语篇时要解决三个基本问题,分别是What(主题和内容)、Why(传递的意义)以及How(文体特征、内容结构和语言特点)。在明晰语篇意义的基础上,笔者结合译林版英语(三年级起点)教材的典型语篇,借助“What—Why—How”框架进行语篇研读。

1.What: 理解语篇内容,感知主题语境

在对语篇进行分析时,需要知晓What所涵盖的两个要素:主题语境和内容信息。主题语境具体指代语篇的标题,或是话题范围、主题范畴;内容信息描述的是文本人物或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因此,教师首先应明晰所教语篇的主题语境是什么,然后才能进行主题内容的理解和主题意义的探究。

下面以译林版英语(三年级起点)教材五年级上册Unit 6 My e-friend 的Story time板块为例,从主题语境和内容信息两方面进行What层面的剖析(见表2)。

2.Why: 提炼育人价值,挖掘主题意义

英语新课标指出,不论口语语篇还是书面语篇都有其特定的交际目的或传递的主题意义,也就是作者或说话人的意图、情感态度或价值取向等。它如同人类大脑一样,是语篇分析框架的核心,相较主题语境和内容信息具有更为深刻的价值。因此,解析语篇主题意义需要从作者意图、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三个维度进行挖掘和提炼。

接下来,仍以五年级上册Unit 6 My e-friend 的Story time板块为例进行Why层面的解读(见表3)。该对话主要围绕Liu Tao和Wang Bing之间关于Wang Bing’s e-friend的讨论,展现了跨越国界的友谊和不同文化背景下学习与兴趣的交流。

3.How: 深化主题意义,识别组织特征

英语新课标对语篇How层面的解读给出了清晰的操作指引,以口语语篇的研读为例,指出教师不仅要关注其呈现形式,还要关注其语境的正式程度、语言表达方式及功能等。因此,教师应根据英语新课标的要求,从文体特征、内容结构、语言特点、语篇配图四个维度,深入分析语篇的主题意义,进一步理解其深层含义,并识别其结构和组织特征。

下面,还以五年级上册Unit 6 My e-friend 的Story time板块为例进行How层面的解读(见表4)。

总之,素养导向下的英语教学目标制订和教学活动实施都离不开对语篇的精准研读。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鼓励、引导学生多接触不同类型的语篇,在课堂上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把握语篇的主题语境、主题意义和组织特征。这不仅能深化学生对主题意义的理解,还能提升学生应用不同类型语篇进行有效交流的能力,促进学生的能力向素养转化。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3] 李辰诞.教学篇章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4] 王钟梅.基于语篇分析理论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证研究:以乌鲁木齐市某中学为例[D].重庆:西南大学,2023.

(责编 刘宇帆)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