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作者: 郭玉茹[摘 要]整合小学体育课程资源时,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深入研究课程资源种类、内容,做好整合处理,为学生提供更多适合的课程内容,以满足学科教学的实际需求。游戏、媒体、生活、人力、设施等资源,都属于课程资源开发的主要内容,教师要在搜集、整合、优化、归结等技术处理基础上,建立新的课程体系,为学科教学顺利展开创造良好条件。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 G6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33-0039-03
体育与健康课程有比较固定的教材,教师要灵活运用教材内容,并开辟其他的资源渠道,展开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整合,为学生提供更多训练机会,以满足学生健康成长的诉求。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参与者、组织者,肩负开发课程资源的重任,借助多种手段开发课程资源,符合学科教学要求。游戏资源、媒体资源、生活资源、人力资源、设施资源,都属于体育课程资源范畴。教师要做好教学调研,吸纳更多资源,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为学生顺利开展体育锻炼提供良好条件。
一、开发游戏资源,丰富体育教学内容
体育学科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学科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教师要有资源开发意识,借助多种渠道开展信息素材搜集,为学生提供更多适合的训练任务,以提升学生的锻炼品质。如体育游戏资源的合理应用,能够给体育课堂带来全新的教育契机。体育游戏形式众多,教师需要做好搜集和筛选处理,让更多适合的体育游戏进入学科教学之中,给学生提供更多锻炼的机会。教师通过教材、教辅、网络等渠道展开信息搜集或者向其他教师请教,都能够获得丰富的游戏信息。
体育游戏资源极为丰富。教师在具体开发时,要做好延伸设计,通过不同渠道展开信息搜集,让更多适合的游戏资源发挥其应有的助学作用。首先,教师要对教材中的游戏资源做整合处理,结合学生学习实际做推演,以带给学生全新的学习体验。教材中的游戏内容带有普适性特点,教师不妨做一些改进处理,这样可以生发更多的游戏内容。其次,教师可借助教辅材料展开游戏搜集。如教师结合学校实际以及校本课程的内容,推出一些适合的体育游戏,学生接受起来会比较容易。再次,教师利用网络搜集体育游戏,能够获得海量资源,但需要做出对应选择和优化处理。学生年龄段不同,对体育游戏有不同选择。教师要做好教学调查,以提升游戏的适配性。最后,请教有经验的教师或者请学生自主设计游戏,也能够获得一些有价值的游戏资源。学生是学习主体。围绕学生需要整合游戏资源,其适合性更高,训练效果也会更好。学生对体育游戏有特殊情结,自然会有一些探索和研究,有一些游戏实践积累是极为正常的。如果有需要,教师不妨组织学生进行集体研讨,让学生搜集展示一些自创的游戏,为体育教学提供有效的支持。
教师根据教学需要从不同角度展开信息搜集,为学生准备更多游戏内容,能够成功激发学生的训练热情。体育游戏带有运动属性,教师要做好对应设计,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运动中,这样可以获得显著训练效果。开发游戏资源有不同渠道,如果教师能够发动学生一起进行资源开发,其助学效果会更明显。
二、开发媒体资源,启动学生运动热情
媒体资源在体育学科中的应用极为广泛。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可借助网络媒体搜集相关信息,为学科教学注入丰富内容和充沛动力。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媒体,解读和展示运动要领、示范表演、播放比赛画面等,都能够给学生以感官的冲击。教师对媒体资源加以整合利用,与学科课程形成对接,能够产生充沛的训练动力。
开发媒体信息时,教师要对媒体助学功能做具体分析,以发挥媒体的实际功效。媒体主要包括展示媒体、网络媒体等,教师在具体应用时,要针对媒体的具体功能做设计。展示媒体主要作用是对运动情况做直观展示,如通过多媒体、电子白板,展示运动比赛情况,对动作要领做直观分解展示,给学生提供学习模仿的机会。而网络媒体既可以给教师提供信息搜集的机会,也能够为学生搭建互动交流的平台。在体育学科教学时,教师对媒体手段做整合处理,能有效发挥媒体的助学功效。教师利用网络展开信息搜集,这是最常见的教学方式,也是备课过程中重要的信息来源。如果能够引导学生参与信息搜集活动,其调动效果更值得期待。学生对网络应用最为关注,教师抓住学生的学习心理展开任务布设,让学生在网络上搜集喜欢的运动形式,或者体育游戏,并展开主动学习,有助于提升学生运动的积极性,提升教学效率。
教师对媒体手段做整合应用,能够为学科教学带来更多便利。学科教学应用媒体早已成为常态,教师需要作出理性选择,让媒体资源发挥应有的作用。媒体在体育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有一定局限性,教师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多推出一些信息搜集和信息共享任务,为学科教学提供更多支持。
三、开发生活资源,实现课内外对接
学生对生活中的体育现象比较熟悉,如传统体育项目、生活体育训练等都能够让他们产生兴趣。如果教师能够发动学生参与生活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其效果会更为突出。学生对生活体育内容感觉更亲切。教师结合学生的感知体验设计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运动的机会,势必带给学生心理冲击。体育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能够促进课内课外的对接和融合,满足更多学生的运动需要。
教师对体育学科教学资源做整合处理时,要对学生生活运动情况进行充分了解,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资源的价值。学生生活中有不少运动形式,教师不妨展开观察、征询、调查,广泛搜集体育资源,为学科教学注入活力。如教师课间到教室内观察,搜集学生的运动形式。有的学生自创了一些游戏,包括竞猜活动、角力活动等。教师对这些资源进行整合处理,使之成为学科教学资源。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深入生活,搜集民间一些体育活动,引导学生展开对接处理,利用生活材料做替代操作,能够带来更多的启迪。如踩高跷这项活动带有一定危险性,教师做改进,让学生借助一些木棍做成贴地面的“高跷”。学生对这样的活动很有热情,必然会产生不错的效果。为广泛搜集运动资源,教师可设计调查任务,要求学生深入家庭、社区,通过观察和询问等形式,对传统运动、生活锻炼形式做搜集。学生都能够主动行动起来,并在课堂展示时对生活中普遍进行的运动形式做重点推介。如广场舞是当下最有代表性的群众运动形式,学生在观察和推介这项运动时,还学习了一些基本动作,在课堂上做展示。教师对学生调查表现给予积极评价,对教学方案做对应改进,让所有学生都能够顺利进入运动环节。
教师组织学生深入生活之中展开信息搜集,为学科教学带来鲜活的素材支持。特别是传统体育运动的介入,为学科运动创造了契机。学生对生活中的体育运动有特殊参与兴趣,教师适时引入生活运动资源,能够给学科教学注入充沛动力,也能带给学生有益的启迪。
四、开发人力资源,优化学科教学环境
人力资源是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体育学科教学需要协调的工作有很多。教师要对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评价、教学设施、教学场地、教学协调等多种内容做出评估,以便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案设计不仅要有教研组的集体研究,还要有学校主管领导的审查,教学执行环节需要其他学科教师的支持。如果能够邀请一些有特长的社区人员或者学生家长进入体育课堂,与学生展开互动,那么就能够给学科教学带来一些帮助。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也是教学活动的服务者,不仅要关注学科教学设计和组织,还要对相关制约因素进行分析,以提升教学适配性。如篮球联赛活动,教师请班主任和部分科任教师参与其中,协助组织比赛活动,对学生进行管理,以确保比赛的顺利开展。特别是安全管理方面,是放在第一位的。为此,教师可邀请学校领导做指导,对整个活动做宏观掌握。篮球联赛都是利用课外活动展开的,涉及的学生众多。教师组织部分学生成立管理小组,具体负责比赛各环节的组织。为确保比赛顺利推进,教师可以建立专门的网络交互平台,及时通报相关情况,便于做远程控制。为提升联赛水平,教师邀请部分家长参与进来,以激发学生参与竞赛的热情。学生有了良好的比赛环境,在比赛过程中自然信心满满,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再如亲子运动,教师与学生家长联系,推出一些亲子运动,让学生在家长协助下展开体育锻炼。因为学生运动兴趣不同,而且家庭条件、家长认知方面都存在差异,所以教师没有统一布置亲子活动任务,而是与家长协商,让家长做具体安排。教师则从运动提示、信息管理等方面给予建议。因为有家长的直接参与,为这些运动提供了更多保障,学生参与运动的主动性更高,其训练效果也会更好。
教师通过多种途径展开教学设计并协调各方面力量给予学生运动支持。学校领导、班主任、科任教师以及家长的参与,都给篮球联赛带来了正面的影响,确保运动顺利展开。学生对这些教学资源都比较敏感,自然能够产生强烈的运动意愿。学生对篮球联赛有较高关注度,也会在生活中形成打篮球的习惯,特别是家长的介入,给比赛带来更多助力,对全面提升学生身心素养有积极影响。
五、开发设施资源,提升教学实践效率
体育学科教学需要场地和器材的支持,教师对这些资源展开整合利用,能够带来更多训练契机。学校场地和器材是客观因素,而且是比较固定的,不能在短时间内改善。教师不妨在器材方面做出一些探索,开发利用可替代的体育器材,为体育教学提供助力。如果能够让学生进入替代器材的开发活动中,势必会对学生形成更多触动,教学效果会更为突出。教师还可以对周边社会体育设施进行调查,为学科教学提供一定的资源辅助。
学校场地条件有限,如何借助社会资源开展体育教学,这是教师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如篮球场地和足球场地的开发,由于学校周边有公共体育场,在组织体育比赛和训练时,教师可与相关部门协调,将学生带到体育场进行运动。体育场的场地条件更优越,教师适时增加一些长跑训练内容,能让学生有更多锻炼的机会。一些学校周边有公园,公园里的一些运动器材可供使用。教师将学生带到这些地方做运动训练,也能够带给学生更多体育锻炼的机会。有些学生家庭里也有一些运动器材。教师鼓励学生将这些器材带到学校,为体育教学提供辅助资源,让学生有了更多锻炼的机会。如羽毛球拍,学校中的数量不足。教师可让学生从家里带球拍来学校,与同学一起运动,从而达到更好的运动效果。学生家庭和社区中都有一些体育锻炼的器材,这是最值得关注的运动因素。家庭运动器材、小区运动场地的利用率都非常低,这是对资源的浪费。教师针对这些情况,及时做出运动布设和组织,让学生合理利用体育资源展开训练,这不仅能够强健学生的体魄,还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成长也有积极作用。运动是强身健体的最佳选择,与学生的健康人生有直接关联。教师要做好教学设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教师做好协调工作,创造适合的训练机会,能给学生带来更多训练契机。特别是让学生自行开发运动器材,这是比较有可操作性的。学生家庭中的运动器材大多闲置,教师做好综合调配,给学生提供更多运动机会,这无疑是一举多得的举措。家长对此给予大力支持,也能确保体育教学顺利开展。开发社会设施资源,教师需要有开拓意识,组织学生展开深入的社会调查,发现更多运动契机,并引导学生在主动性训练中增强身心素质。
体育课程资源内容极为丰富,教师需要有整合、吸纳、利用的意识,借助多种信息渠道展开教学资源的开发,以带给学生全新的学习体验。游戏资源是学生的最爱,媒体资源有更高的利用价值,生活和人力资源能为学科注入丰富内容,设施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够满足学生的锻炼需要。教师从不同角度展开思考,借助多种手段展开资源整合与利用,为学生带来更多训练机会,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身心健康指数。
[ 参 考 文 献 ]
[1] 张艳丽.小学体育教学课程资源的开发途径[J].小学生(中旬刊),2021(6):47.
[2] 戴桂梅.体育课程资源的多元开发[J].小学教学参考,2020(21):80-81.
[3] 曹艳.小学体育新课程资源的创意开发[J].教育艺术,2019(10):17.
(责编 韦於坊 杜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