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在场”的小学语文学业测试命题革新
作者: 王维
考试一方面是对学生素养水平的评定,另一方面是为改进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与帮助,“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是学业评价中的两个重要主体。那么,在2022年版课标理念引导下,小学语文学业测试命题革新,应如何站在“两个主体”的视角与立场,考虑主体因素如何影响命题的形成与理解,提升试题功能,实现试题价值的最大化,赋能“教—学—评”一体化呢?
一、革新阅读题型:测评实践化,彰显“主体在场”的素养立意
1.多维融合,结构化梳理,建构新经验
篇幅短小的寓言常成为三年级文学类阅读测评的文本,设题时,通常有选择题与主观题。
例如来自三年级期末试卷寓言主题阅读《截竿入城》《不怕被嘲笑的鱼鹰》(扫描文末二维码查阅)的选择题与简答题。
选择题:阅读完《截竿入城》一文后,小夏帮鲁国人想出了入城的最好办法,是( )。
A B C D
简答题:小夏写了日记梳理阅读感受。请你根据寓言内容,把阅读日记写完整。
在寓言主题阅读的试题命制中,笔者革新题型,增设了选择题“小夏帮鲁国人想出了入城的最好办法是( )”。此题图文结合丰富阅读媒介,以深度阅读推动问题探究,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以“小夏”的角色帮鲁国人解决问题,在实践认知的基础上既建构新经验,又理解老汉的自作聪明以及鲁国人的盲目听从。
简答题更是改头换面,大胆创新,以表格的形式整合两篇寓言故事,以阅读日记为情境和试题载体,以梳理阅读感受为任务,完成寓言故事主人公、关键情节与寓意的梳理。不仅考查学生整体感知、提取信息、理解阐释、推断探究、作出评价的阅读与鉴赏能力,更是直指寓言教学的核心——认识角色、了解情节、理解寓意。在此基础上,试题呼应2022年版课标提出的“梳理与探究”这一实践活动,在解决问题中引导学生将聚沙式的言语转化为结构化的方法策略,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自觉运用方法策略去完成新任务、解决新问题,建构新经验,充分体现试题对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追求。
循迹教材,三年级下册明确提出“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的单元语文要素;提出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故事中的道理;鼓励学生读寓言打开寓言宝库的大门。可见,试题与教材保持了显性的关联,做到了教考衔接;表格两栏相辅相成,互为示范,渗透梳理方法,有助于学生举一反三,现学现用,试题因此发挥其“教—学—评”一体化的理念。
2.赓续迭代,着眼关键能力,提升思维品质
“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意思。”“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这是第二学段非常重要的关键能力之一,也是衡量学生阅读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如何科学设题,革新题型,赋能“教—学—评”一体化,彰显主体在场?笔者持续推进、迭代发展思维导图式的题型命制,发挥试题引子作用,引领教师在阅读力、思维力的培养中坚持刻意练习,习得能力。如:
(1)选择式思维导图,发现规律,促方法习得:三年级阅读文本 《让座》(扫描文末二维码查阅)试卷简答题:
文章写了哪些内容呢?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排列下面各项,将序号写在方格中。
A.“我”决定要按时吃饭
B.“我”乘车去学芭蕾舞
C.“我”被两个女士指责
D.“我”向妈妈请教疑问
(2)补充式思维导图,由扶到放,促迁移运用:三年级阅读文本《寄来寄去的蚂蚁》(扫描文末二维码查阅)试卷简答题:
根据故事内容,照样子将故事情节补充完整。
(3)开放式思维导图,综合运用,促深度阅读:三年级阅读文本《生活在电的包围之中》(扫描文末二维码查阅)试卷简答题:
文章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自然界里到处有电”?照样子填一填。
(4)梳理式思维导图,梳理统整,促有证据表达:四年级阅读文本《拇指姑娘(节选)》(扫描文末二维码查阅)试卷简答题:
童话故事有哪些特点呢?请结合《拇指姑娘(节选)》,根据提示借助思维导图进行梳理。
(5)逆向式思维导图,由简入丰,促思维创造性:四年级阅读文本《桑桑(节选)》(扫描文末二维码查阅)试卷简答题:
小天用“做鸽笼”和“做渔网”来概括短文中的两件事,但他还想把两件事说具体,体现出桑桑的与众不同,请你根据提示改一改。
如果能加上用什么做,结果如何,那就更好了。
做鸽笼→ 做鸽笼,
做渔网→ 做渔网,
整体感知与概括能力是第二学段阅读的关键能力,也是常规考点。考点常考常新,思维导图从选择式到补充式、梳理式、逆向式、开放式,旨在体现学段关键能力的螺旋上升,促使教师加强对学生思维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的培养。
3.关联生活,思考探究,学以致用
2022年版课标在“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教学提示中指出:“评价应注重学生在真实生活情境中语言运用的实际表现,围绕个人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中阅读与交流的实际任务,评价学生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能力。”
如四年级期末试卷的这道题:
小天读了《飞向蓝天的恐龙》(四下),想继续探究恐龙的奥秘,收集了以下资料。请和他一起阅读,一起完成探究题。
(1)选择题:阅读“资料袋”(扫描文末二维码查阅),小天能了解到的内容是( )。
A.演变成鸟类的过程
B.恐龙化石的考古
C.恐龙蛋的修复过程
D.恐龙灭绝的原因
(2)探究题:小
天想从第1题的选项中选择一个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并到厦门科技馆相应展区尝试解决问题。请帮他完成探究计划。
“寻龙记”——恐龙探究计划
这道题精要之处在于将课文学习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与探究性学习融会贯通,将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相连,实现试题与教材的深层次关联。设题上,将选择题与探究题两种题型相配套,体现试题(任务)的对象、目的与要求,选择资料袋+海报,体现课内、课外阅读与跨媒介阅读,资讯丰富;厦门科技馆特展紧扣学生生活,完成“‘寻龙记’——恐龙探究计划”,任务明确,阅读、搜集信息、探究解决问题等融为一体,有效引导学生调动既有知识和资源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三个探究问题环环相扣,从会提问到会寻找方法解决问题,增强了测评的多样性,突显了测评与日常教学的融合,彰显强有力的评价导向。
二、革新习作题型:强化创意表达,彰显“主体在场”的独特体验
小夏参观科技馆时,看到一则资料:2024年6月2日,嫦娥六号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小夏忍不住想:月球的那一边会有什么秘密呢?如果我也能去月球,到月球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请以《奇妙的月球之旅》为题目,展开想象写一写。要求:1.故事的主人公叫“小夏”。2.把“发生什么奇妙的事”写清楚,学着用上有新鲜感的词语。3.习作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与校名。
2022年版课标第二学段对“表达与交流”这一实践活动提出的要求是“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上述习作题目秉持这一学段要求,从学生的立场出发,以当下时事热点“嫦娥六号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为背景,以“如果我也能去月球,到月球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为题面,以“展开想象写一写”为习作要求,强调学生在习作中以“小夏”的眼光和立场去思考、去想象、去表达。试题材料有一定限制却又制而不掣,具有自由度、多元性、创造性,旨在将学生视为习作主体释放其情感的活力,激发其想象、思考与语言表达的创造力。在考查功能上力求从应试转向应用,加强“人”与“文”的内在联系,引导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应从“为习作而习作”“为考试而习作”,走向应用化习作,加强功能性习作的指导。
责任编辑 郝 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