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国防科技企业的本科生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作者: 邓小龙 王玉杰 杨希祥[摘 要] 我国高等教育一直强调实习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通过加强实习实践教学改革与研究,提升实习效果,是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通过结合国防科技大学依托国防科技企业开展的航空航天专业本科生实习教学工作,构建了校企互补协同的实习教学课程,形成了多层次、多维度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了本科生实习的教学内容构建与组织实施教学方法。通过实习教学研究,推动了校企协同实习教学的贯通,强化了学生的主动探索性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构建了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升、职业规划为一体的多维度性、协同型、创新式本科生实习教育模式,促进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为我国本科生实习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 实习教学;本科生培养;国防科技企业
[基金项目] 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广义能源和马尔科夫决策的平流层浮空器区域驻留方法研究”(61903369);2019年度湖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项目“能力产出导向的空天专业研究生实践教学模式研究”(2019JGYB019)
[作者简介] 邓小龙(1984—),男,湖北荆门人,博士,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临近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与应用研究;王玉杰(1988—),男,河南周口人,博士,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先进飞行器导航与控制研究;杨希祥(1982—),男,河北衡水人,博士,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飞行器控制与试验评估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3)10-0001-04 [收稿日期] 2022-05-05
引言
我国的高等教育不断强调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这就要求在大学本科教育阶段,理论学习和实践实习共举,校内实践和校外实习并重,引入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延伸实践育人平台,强化教学实验、开展科学实践和实习实训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关于加强和规范普通本科高校实习管理工作的意见》等多份文件的印发,明确提出了高等院校要把实习教学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强实习教学改革与研究,提升实习效果,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1-3]。
实习教学是我国高等院校高素质综合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巩固其校内学习理论知识,并将所学理论知识与现场生产应用相衔接的纽带,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完善知识结构、提前适应社会以及后续择业与深造等方面均有重要影响,对于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4-6]。新时代催生的新一轮科技产业变革正迅速改变着传统的研发模式、生产模式和生活模式,对本科生的校外实习要求不再局限于常规动手能力的简单培养和书本理论知识的巩固延续,其更重要的要求是通过校外实习过程,充分提升学生的分析、设计、测试、归纳、交流、合作等综合能力[7]。在实习教学环节中,除了完善的实习保障体系、稳定高效的实习基地、优质的实习指导教师等硬件条件外,实习教学模式这个软件条件同样是影响实习教学成效的关键因素,在一定情况下,软件条件的影响甚至大于硬件条件[8]。校外实习教学模式较多,传统的实习教学模式主要包括分散实习、集体实习和顶岗实习等。近年来,教学研究人员又提出一些基于新理念的实习教学模式,如“顶岗与校内实习结合”“双承包”“弥散型”“准现场”等,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9-10]。
我国高等院校普遍要求基于现场条件开展本科生的实习实践,即开展现场实习。然而,此类实习教学模式方面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实习教学模式研究仍是大学生实习体系研究的薄弱之处。这一方面是由于实习教学活动通常依托于实习单位具体实施,高校教师参与度低,高校人员主要以高校辅助管理人员为主,相应的教学研究工作相对较少;另一方面,对于实习教学的考核闭环关注不够,教学环节未形成闭环,导致教学研究重视程度不够[11]。国防科技大学针对学校无军籍本科人才培养要求,主要依托国防科技企业开展无军籍本科生的实习实践教学活动。本文针对新时代航空航天专业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需求,结合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无军籍本科生的实习教学实践,在分析现有本科生实习教学存在问题的前提下,研究了新时代科技与产业背景下本科生实习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环节改革,为充分发挥国防科技企业的技术积累与研发生产优势,探索了本科生实习教学模式创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现行本科生实习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
依托校外机构的实习实践教学是我国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虽然国内高校都纷纷出台针对各专业的本科生校外实习教学的要求与实施方案,但是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其实践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高校对校外实习教学模式缺乏严格的教学管理和教学设计,参与度少,未投入有效的管理措施和足够的重视,对实施效果关注度不够。虽然有基本的实施方案和制度,但是落实和保障不充分,例如,没有健全的实习辅导教师队伍、没有稳定的实习教学基地、没有明确的实习课程体系、没有充足的组织保障手段等,在实习教学中相关的监管、考核、奖励机制不完善,难以评估实习教学的效果。
(二)实习指导教师配备不足
实习教学的指导教师是高质量校外实习的重要保障,校外实习的性质决定了教学环节应当由校内指导教师和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共同协作完成。由于实习教学的异地属性、异教学环境属性和非常态化属性,高校在实习教学方面通常没有专门的课程教师,这是明显有别于校内教学的。同时,由于实习单位与高校在工作上存在差异,如果前期重视程度不够,高校教师缺少参与实习前的课程规划与课程建设环节,将导致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对实习课程的熟悉情况受限。此外,由于实习教学更注重实践、上岗等环节,小组式教学更符合教学要求,这也要求配备更多的实习指导教师,这对实习指导教师的组织架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无论是在实习指导教师的类型、教学准备、人数等方面,实习教学都面临着相应的难题。
(三)校企合作教学力度有待加强
实习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创新、交流等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塑造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育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实习教学一般以校外企业为基地开展,依托实习企业的设备条件、技术积累、人力资源等条件开展实践学习。但是,如果高校与企业在实践教学上的合作力度不强,缺乏稳定的实践基地环境,缺少综合双方情况的教学体系,将直接影响实习教学的组织管理及教学过程;同时,由于高校实习指导教师和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工作性质存在差异,可能存在课程模式协作共建环节的缺失,导致实习效果受到影响。
二、校企互补协同的无军籍本科生递进式实习教学课程设置
国防科技大学目前培养航空航天专业的无军籍本科生。在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学校将分2次共8周组织学生开展校外实习教学活动。在实施过程中,我校围绕学生成长需求,积极联合航天、航空、航发、兵器等航空航天国防科技企业,组织开展实习教学活动。在实习前期,通常会开展校内指导教师的遴选和培养,在此基础上由校内指导教师联合校外实习教师共同协商实习实践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此后,由校内指导教师带队前往相应的实习单位,并全程参与实习活动。
(一)面向差异化学生的实习目的构建
实习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开展教学工作的纲领,我校规定无军籍本科生其总的主要实习目的是强化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和锻炼。有别于校内课程均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实习课程的教学目的通常比较笼统,对于实习课程的指导性不强。实习课程的目的应考虑学生差异性需求。一方面,应考虑学生知识结构体系的差异,例如,我校本科生在二年级和三年级分2次完成8周的实习课程学习,不同年级学生的知识架构以及成长阶段均不相同,应在实习目的中加以体现;另一方面,应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化发展需求,研究型、应用型、管理型的学生应当有所侧重地得到锻炼。
(二)协同国防科技企业资源的实习课程规划
国防科技企业属于我国战略性高科技产业领域,肩负着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使命,代表了我国研发、设计、生产、应用的先进水平,拥有丰富的生产测试设备和专业人员条件。依托国防科技企业开展实习教学,协同企业文化、企业模式、企业要求等相关课程的规划,为本科生在实习和后续职业规划中提供良好的平台。
(三)面向综合能力培养的多要素课程内容设置
教学课程是开展校外实习教育的基础,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实习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强化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和锻炼。以航空航天工程专业本科生校外实习为例,在课程设置中综合考虑了国防科技企业的优势特点和现有的实习教学经验成果,针对大二、大三学生的知识体系架构和学习目标,基于分解的校外实习教学目的,联合国防科技企业共同设计递进式的教学体系,设置实习观摩、上岗操作、职业规划、精神塑造等多要素课程内容,优化不同年级课程配置方案。
三、多维度的无军籍本科生实习教学模式
(一)建立集中式与小组式的实习教学模式
目前,高校本科生校外实习教学模式以集中、集体式实习为主,主要按专业分团组形式在实习企业进行观摩、授课,但是,实习模式设计方面相对单一,所选择的实习模式与实习参与方匹配度低,学生实践综合能力培养的增长点单一。针对航空航天科技企业的业务特点,开展全流程多维度无军籍本科生实习教学模式研究。针对学生实习时间相对较长、实习企业底蕴深厚、校企专业契合度高等特点,构建集中式与小组式相结合的多维度教学模式。其中,集中式模式主要瞄准实习前的预备课程、实习观摩课程、职业规划课程、精神文化课程等,小组式模式则主要用于实习专题课程、实习研讨课程、实践操作课程、上岗实习课程等,这样既兼顾了课外实习的基本要求,也能充分调动学生、高校实习指导教师、企业实习指导教师等参与实习活动人员的积极性。
(二)形成高校实习指导教师与企业实习指导教师联合教学方法
实习指导教师是学生完成高质量校外实习、实现能力提升的根本保障,一般包括校内指导教师和实习单位指导教师。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实施中,容易形成某一方指导教师占主导,另一方指导教师参与度低的局面。通过对校外实习教学活动的全流程工作进行解析分析,结合分析实习目的和两类教师的工作特点,建立起以高校实习指导教师为教学模式抓纲,以企业实习教师为教学模式举目的联合教学方法。基于空天科学学院本科实习教学任务,在高校实习指导教师的引导下,以实习学生组成的实习小组为主体,企业部门技术骨干和企业实习指导教师共同协助,探索联合教学方法。
(三)构建从设计到评估的实习教学闭环回路机制
实习教学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其教学回路的开环,缺少校企指导教师联合的实习前期的策划和准备、后期的实习考核工作,不利于实习效果评估、实习教学改进。在校外实习教学中,应采用高校实习指导教师和企业实习指导教师的联合教学,结合实习目的和两类教师的工作特点,以高校实习指导教师为教学模式抓纲,以企业实习教师为教学模式举目,注重学生的需求反馈,实现实习教学从设计、授课、实践、评估的全闭环。
结语
本文基于国防科技大学依托国防科技企业开展的航空航天专业本科生暑期实习实践教学,通过对现行主要的实习教学方式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结合我校学生分阶段开展实习的实际情况,开展递进式实习教学课程设计。通过实习带队教师、工业部门教师的密切研讨,建立了多维度的本科生实习教学模式,提出了集中式与小组式结合、高校教师与企业教师协同、实习教学全闭环机制等思路,为我国高质量本科生实习教学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A/OL].(2018-10-18)[2022-03-01].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810/t20181017_351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