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线上线下混融教学改革

作者: 蒋成爱 毛小云

“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线上线下混融教学改革0

[摘 要] 旨在全过程预防污染产生和减少资源能源消耗的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研究选修课“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教学中存在的学时短、教学内容涉及面广和实践性强等问题与需求,对线上和线下混融式教学改革与实践进行了探索。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将慕课、网络教学视频和课堂PPT讲授融为一体,对教学内容优化整合,嵌入了丰富的行业生产实际典型案例;贯彻“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指导”理念,强化了教学过程的实施和管理,并对未来课程教学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清洁生产;线上线下混融教学;循环经济;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 2020年度华南农业大学教改项目“‘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G20070)

[作者简介] 蒋成爱(1971—),女,湖南衡南人,博士,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环境化学和清洁生产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3)10-0065-04 [收稿日期] 2022-05-10

引言

20世纪以来,对自然资源的快速消耗和大量污染物的排放,极大地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到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甚至是整个人类的生存。在20世纪,人类共消耗了1 420亿吨石油、2 650亿吨煤、380亿吨铁、7.6亿吨铝和4.8亿吨铜等[1]。20世纪60年代开始,科学家们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并探讨可能的解决办法,《寂静的春天》和《增长的极限》等著作相继出版;在各国政府、联合国组织等近20年的共同努力下,提出“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以期解决环境资源问题和人类进步发展之间的矛盾,旨在预防污染产生和减少资源能源消耗的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我国在2003年和2009年开始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第十五条中规定:“应当将清洁生产技术和管理课程纳入有关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体系。”自此以后,“清洁生产”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在各大高校和职业学校陆续开设[2-10]。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实施后开始开设的,课程名称为“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作为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专业的选修课,目前该门课程还作为学院其他4个专业的跨专业选修课,都是24个学时。

一、“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线上教学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课程内容多,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但学时短,教学投入非常有限。该课程教学内容除了包括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相关知识点外,也涉及国家、省级和行业不断更新变化的法律法规、政策、条例和标准等内容;还会涉及不同行业的产品、生产工艺设备及废弃物回收利用及其行业发展动向,这些内容大多数不包含在教材中;其中生命周期评价、生态设计、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审核重点及目标的确定、物料平衡的核算、方案的提出和分析筛选等内容都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需要对实践案例研习后才能真正掌握[2,4-5,7-9]。环境污染的识别、监测和末端控制技术是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作为一门只有24学时理论课时的选修课,教学经费的投入也非常有限,申请的教改项目经费很少,不太可能请专业单位录制教学视频。如果教师线下在短时间内快速把教学内容讲完,那些知识很快会变成过眼云烟。

该课程内容会涉及各行各业的产品、生产工艺设备及废弃物回收利用和行业发展动向,作为环境科学专业的教师或者学生来说,这部分的基础相对薄弱,我们都更熟悉污染物的环境行为、监测、影响评价及其处理技术;但如果不深挖行业的产品和生产工艺设备,讲课时难免会有些空洞、流于表面,不利于实际清洁生产审核过程中发现企业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清洁生产方案,难以满足“清洁生产审核师”职业岗位人才需求[8]。

随着我国生态环境标准不断提升,经过多年强化治理的生态环境末端减排的潜力日益减少,所以代表源头预防、全过程防控的清洁生产工作,是实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产业基础,是推动绿色发展的基本动力[11]。2021年11月发布的《“十四五”全国清洁生产推行方案》指出,“十四五”期间突出抓好工业清洁生产,加快推行农业清洁生产,积极推进建筑业、服务业和交通运输业清洁生产等主要任务。因此,“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课程的高质量开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和推广从源头全过程防控污染产生及节约资源能源理念,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工作中,进行了“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线上线下混融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积极探索与实践。

二、“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线上线下混融式教学实践探索

(一)利用网络视频和慕课教学资源,优化教学内容,强化案例教学,实行“双线混融”式教学

当今网络信息化的大时代,互联网平台具有高度的开放性与巨大的信息量,可以方便地实现资源共享[12-13]。特别是这几年线上教学显示了它强大的优势。“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这门课程的教材有曲格平、彭晓春、谢武明、万端极、雷兆武、陈润羊、朱邦辉等教师分别组织编写的教材多本,它们各有特色和侧重点,在近几年的教学运行过程中,基于任课教师自身对这些教材的研读以及对课程内容的认识,结合国家相关政策,对整门课程教学内容的章节和知识点进行优化整合;“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目前还没有完整的网络教学资源,笔者选择了湖北工业大学万端极团队录制的6个“清洁生产”教学视频(每个30分钟左右)和郑州大学“资源材料与可持续发展”的部分慕课内容作为线上教学资源,结合教学内容精选了部分案例,具体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安排如表1所示,实现线上线下教学的双线混融[1,8,10]。

(二)线上与线下混融教学过程实施和管理

教学视频和慕课上的相关教学内容缺乏相应的文字资料,而且速度都比较快,很难记笔记;第5、6、7章内容的主要教学方式是视频和慕课;为了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贯彻“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指导”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和管理中采取了如下措施:(1)线上内容根据教学安排大部分在课堂嵌入进来,个别的线上内容因为时间的关系可留到课下学生自己完成学习。(2)对于1~7章内容,针对视频和慕课内容出一些作业题,要求学生尽可能当堂完成,未完成的部分可以带回去再补充一次,然后再提交给教师评分,记为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15%,作业实际上也成为线上内容的笔记。(3)教师把视频和慕课案例的主要内容整理到相关章内容的PPT中,在收到学生作业后再发送给学生。(4)对于第8章《清洁生产审核与评价》,则要求学生分组选择一个跟自己专业相关的行业或感兴趣的行业,通过知网文献的查阅和专业行业网站的搜索,厘清这个行业的清洁生产标准、行业准入要求,清洁产品、清洁生产工艺、废弃物和余热的回收利用,并研读消化一个该行业的清洁生产审核报告的7个步骤的主要内容,做成PPT进行汇报,然后学生互相评分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占总成绩的20%。(5)请有较丰富清洁生产实际审核经验的专家或师兄师姐,进行一次线下或线上的经验交流。(6)第9章《循环经济与循环型社会》,在完成教学内容的同时,则主要引导学生养成适度消费和勤俭节约的理念和习惯、选择无废或少废的生活方式,并给出一些时间让大家分享自己的具体案例。(7)对于那些课堂上积极主动回答问题、提出问题、讨论时积极发言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平时成绩加分奖励。(8)清洁生产审核依据大量的国家法律法规、文件和标准,依托国家和广东省的清洁生产信息网,录屏制作的简易教学视频等资料则放在本校的在线教育综合平台的网络课程系统。(9)期末考试采取开卷的方式进行,涉及教师的PPT、视频和慕课的相关内容,也涉及学生自己分组汇报和专家分享的相关内容,除了涉及知识点的客观题,也需要学生对于这学期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如提出减轻塑料垃圾危害的可能办法等。

三、课程教学未来展望和努力方向

首先,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当堂完成作业,但作业量大也会引起部分学生的反感,学生多时老师批改作业的工作量也会大很多,这个问题希望能通过改变题目的方式,由简答题改为选择题或填空题,并借助一些小程序来解决。“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而环境科学或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其他课程中也很少涉及生产工艺等这些企业生产相关内容,所以希望能增加实习学时,让学生到企业进行几天的审核实训[2-5,7-9,10,14]。其次,目前作为跨专业的选修课,4个专业每年选修的人数在200人左右,希望将来作为全校公选课开出,成为环境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4-16]。因为清洁生产不单只是政府和咨询企事业单位从业人员的事情,而是涉及各行各业的企业各个部门;如果能使各行各业各部门的专业人才在各自负责的技术岗位开展清洁生产活动,就能从更深层次找出企业可进行清洁生产的环节,使全社会公民践行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理念,将大大提高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推广的效率[14]。

参考文献

[1]雷兆武,薛冰,王洪涛.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7:2-3.

[2]蔡征宇.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课程教学探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2):133-134.

[3]洪俊明.清洁生产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2014(2):55-57.

[4]李祝,皮科武,高林霞,等.清洁生产特色卓越工程师能力的培养[J].中国地质教育,2014(1):20-23.

[5]陈润羊.基于行动导向的“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教学改革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28(1):143-145.

[6]陈安伟.本科院校环境类专业开设《清洁生产》课程的必要性[J].科技创新导报,2016(16):153-154.

[7]高凡,刘云,王敬贤.“清洁生产”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6(5):131-132+135.

[8]石德智,刘元元,蒋琰.《清洁生产与清洁生产审核》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7(4):112-115.

[9]孙旭,丁克强,徐进,等.应用型高校清洁生产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9(11):181-182.

[10]朱邦辉,陈冉妮,潘琼.产教融合背景下《清洁生产审核》教材编写与实践[J].绿色科技,2021,23(9):276-278.

[11]宋丹娜,刘景洋,潘涔轩,等.新发展理念下改革和优化清洁生产工作的对策建议[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21(4):39-44.

[12]高娅,田凯茜,龙妍,等.高校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实施情况的调研分析[J].无线互联科技,2019(24):94-95+107.

[13]杨宇翔,黄继业,吴占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实施方案设计[J].课程教育研究,2015(2):3-4.

[14]晋梅,叶涛,邹琳玲.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清洁生产导论”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山东化工,2018,47(23):148-149+151.

[15]朱晓勤.《清洁生产》公共选修课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作用初探[J].中国科技信息,2010(12):289-291.

[16]刘春涛.通识教育视角下的“清洁生产”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3(14):93-94.

Online and Offline Mixed Teaching Reform in the Course of Cleaner Production and Circular Economy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