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教学法在“草地生态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赵学春 金宝成 李舟
[摘 要] 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利于现今“草地生态学”的课程教学和学生学习,为满足用人单位对高校草业科学专业人才要求,改革“草地生态学”的课程教学方式方法势在必行。采用项目教学法,通过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以项目为依托、实践为主线、能力为核心,融合知识学习、技能训练、学术科研整合等方式,阐明了项目教学法在贵州大学“草地生态学”课程中的操作和使用过程,充分挖掘和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动手的积极性,构建了“草地生态学”项目教学和项目实践的探究性教学体系,探索了“草地生态学”项目教学与科研互动的新方法、新途径。
[关键词] 项目教学法;草地生态学;课程教学;学生培养
[基金项目] 贵州省2022年高等学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基于贵州大学校园植物的《植物学》课程教学改革;贵州省第六批人才基地-草地生态畜牧业人才基地(RCJD2018-13);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贵州独山蜂糖李科技小院
[作者简介] 赵学春(1984—),男,山东菏泽人,博士,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草地生态研究;李 舟(1983—),男,甘肃兰州人,博士,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特聘教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牧草栽培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3)10-0157-04 [收稿日期] 2022-09-01
一、研究背景
“草地生态学”主要研究草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生物生产、动态、生态调控,并探索其实现高效、平衡和持续发展,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强等特点[1-2]。早期的“草地生态学”主要研究草地植物的演化、草地的分类、群落种间关系、生物多样性和草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等[3]。近年来,发展为研究草地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及与国民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等息息相关的重大问题[4-5]。目前,贵州大学“草地生态学”课程的教学模式主要是理论讲授和实验相结合的传统教学方式,但课程的概念多、交叉重叠,内容抽象、难于理解和记忆,给课程教学和学生学习带来诸多困难,削弱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理论联系实际和创新的能力,影响了教师课堂教学效果,与“草地生态学”的蓬勃发展不相适应,学生也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3,6]。因此,许多高校教师正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项目教学法便随之产生[7-8]。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任务而开展的教学活动[9]。核心是以项目为依托、实践为主线、能力为核心,融合知识学习、技能训练,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要求学生掌握实践操作技能[10-12]。一般流程为:信息搜索—方案设计—项目实施—成果展示—用户评价[9]。已在多个学科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也成为“草地生态学”常用的教学方法[12-16]。在项目教学法中,各小组的成员都有任务,教师设置了工作角色和操作情境,每个成员在完成项目任务时均有事可做且思想能够集中[17-18]。学生也可以随时进行讨论和请教老师,活跃了课堂气氛,拉进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是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在项目教学法下,每位成员都热衷于完成自己的任务,为小组争先创优,积极性相当高。课程的相关知识点由“学生提问、教师总结”等形式在实施过程中予以讲解,更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和掌握。项目教学法对培养专业和应用型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目前我校“草地生态学”项目教学的实施仍存在许多问题,影响了高效课堂和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实现。
二、“草地生态学”项目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项目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
由于受经济状况和校内实践教学经费的限制,“草地生态学”的实习实践相对较少,技术手段较为落后,仪器设备相对缺乏,导致“草地生态学”仍以理论教学为主,项目教学和实训的时间较少。目前草学类专业所采用的教材仍以1996年周寿荣主编的《草地生态学》为主,项目教学缺少最新的教材指导。实践教学的形式和内容较为匮乏,教师花费大量时间讲授的仍是基础知识和案例分析等内容,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完成项目设计和路演,项目教学法难以正常开展和实施,导致“草地生态学”项目教学成为依附理论教学的存在。
(二)项目教学难以顺利实施
“草地生态学”的项目教学法的首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的能力,突出授课教师的引导作用。在教师面对面的指导下,我校“草地生态学”的课堂教学,大多数学生基本可以按照教学要求,进行项目教学的草图勾勒和项目方案的设计。课下由于缺少授课教师的督促和引导,自制力过差和对教师依赖性强的同学,因不能与教师沟通和讨论,难以完成项目和延期的现象时有发生。大多时候由于学生学习能力弱或对项目不感兴趣,不愿意参与,容易给项目教学带来消极影响,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项目教学也难以实施下去。
(三)项目教学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草地生态学”项目教学的预期目标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传授专业知识,二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使学生能够可持续发展。但在“草地生态学”项目教学过程中,由于过多的课堂授课和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所培养的专业人才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授课教师由于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和课程体系的建构,忽略了学生专业能力、综合素养、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导致草业科学专业培养的人才缺少目前行业需求较多的草地群落调查、草畜平衡控制等方面的实操能力,背离了“草地生态学”项目教学人才培养的目标。
(四)项目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以往的“草地生态学”项目教学多以学习表现、课后作业和期末考试作为教学质量高低的依据。项目教学评价形式非常单一,主要采取“平时成绩+考试成绩”的方式,考试成绩通常由学生项目方案的实施和最后呈现的效果决定。由于学生自制力弱和授课教师不清楚学生的项目教学的课外实施过程,对项目教学过程掌握不够,缺少各个阶段的教学评测和信息反馈,导致项目教学评价体系反映的学生学习状态和实践创新能力失真。
因此笔者拟采用项目教学法,通过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以项目为依托、实践为主线、能力为核心,融合知识学习、技能训练、学术科研整合等方式,加强我校“草地生态学”教学与科研间的互动,充分挖掘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动手的积极性,构建“草地生态学”教学和项目实践的探究性教学体系,探索“草地生态学”教学与科研项目相结合的新方法和新途径。
三、“草地生态学”项目教学法实施
(一)团队合作模式学习项目教学模式构建
为充分发挥学生在项目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效果,构建了“草地生态学”项目教学模式:团队合作学习。构建流程见图1。
首先,由指导教师讲解项目教学的目的和定位,主要介绍概念、定义、项目实施流程和方法,然后学生自主选题,允许选择不同的题目。如“草地植物群落‘三度一量’的测定”的选题,可根据情况选择草坪、草地或农田杂草群落等。根据选题要求分组,每组5人,以“团队合作学习”模式收集、整理材料,研究和讨论项目目的,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团队成员应相互学习和配合,共同完成项目任务,共同对项目成果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其次,对项目结果进行讨论,讨论可以在项目小组内和小组间进行,保证每个小组成员均能独立完成项目的分析报告。最后,授课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团队合作学习的各个过程和项目分析报告进行综合评价,或通过“项目教学质量评价”的质量表进行定量评价。
(二)采用项目案例教学法讲授前沿动态成果
在讲授“草地生态学”的课程中,教师通过运用项目案例教学法展示“草地生态学”研究的最新应用和实践成果,让学生能够快速学习到该领域的研究动态和重点,激发学生对学习和学术研究的兴趣,掌握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如实施“草地植物化感作用和化感物质的研究”“贵州草地主要入侵植物种类及危害”和“草地生态学的研究前沿”等项目案例的讲授,通过将课程理论内容与学术研究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学习到“草地生态学”学科要研究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他们的科研兴趣和学术探索的积极性。同时提出科学问题,如让学生熟悉常见的加拿大一枝黄花、水葫芦、空心莲子草、一年蓬等入侵植物,讨论核桃、紫茎泽兰、香根草等具有化感作用的植物,督促学生去图书馆查阅书籍和文献,撰写项目实施流程和实施方案,动手操作和分析。
(三)结合地方特色和科研的项目教学法
通过项目法设计综合性、探究性的实验,让学生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或实地调查分析,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结合教师主持和参与课题,如“基于土壤击实试验的山羊牧道形成过程研究”“贵州喀斯特地区不同草地群落凋落物养分释放机制研究”“香根草在煤矸石山生态恢复过程中的营养生态学策略研究”等课题,设计“土壤理化性质与草坪踩踏道路形成的关系”“香根草植物的化感作用”和“草地凋落物的分解和元素释放”等实验内容,对踩踏道路的土壤理化性质、植物的化感作用和凋落物养分循环等展开研究,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同时,通过学校的本科生导师制,在二年级以后引导学生开展科研试验,使项目教学法在“草地生态学”教学中得到充分利用。
结语
通过教学实践,充分挖掘和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动手的积极性,构建了“草地生态学”项目教学和项目实践的探究性教学体系,探索了“草地生态学”项目教学与科研互动的新方法和新途径,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体现了高校“草地生态学”教学研究的内容和教育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周寿荣.草地生态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1-2.
[2]刘琳,孙飞达,张新全,等.草地生态学教学改革探索:以四川农业大学为例[J].草业科学,2016,33(6):1232-1239.
[3]祝廷成,梁存柱,王德利,等.21世纪初我国草地生态学研究展望[C]//.植被生态学学术研讨会暨侯学煜院士逝世10周年纪念会论文集.[出版者不详],2001:20-26.
[4]陈佐忠,王艳芬,汪诗平.面向新世纪的草地生态学研究[C]//.生态安全与生态建设:中国科协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2:214-218.
[5]贺金生.新时期草地生态学的机遇与挑战[C]//.中国植物学会八十五周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93-2018).[出版者不详],2018:42.
[6]周立业,朱铁霞,张永亮.《草地生态学》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内蒙古民族大学为例[J].草业科学,2013,30(2):310-313.
[7]邹新斌,肖霞.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比较研究[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2(11):180-181.
[8]郝思思.项目教学法应用研究:基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背景[J].新乡学院学报,2018,35(8):71-73.
[9]刘伟,刘春燕,许可为.项目教学法在《环境生态学》课程建设中的应用[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9(2):92-94.
[10]吴言.项目教学法[J].职业技术教育,2003,24(7):1.
[11]李庆武.项目教学法在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探讨[J].教育探索,2008(4):32-33.
[12]徐朔.项目教学法的内涵、教育追求和教学特征[J].职业技术教育,2008,29(28):5-7.
[13]栾志慧,丁录军,何晓冬,等.项目教学法在“生态学概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4,35(10):98-100.
[14]宋彦涛,乌云娜,王双蕾,等.项目教学法在生态学实验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7(3):183-184.
[15]樊水龙.项目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的比较研究[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3(5):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