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P”式教学环节在中职英语模块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赵园园

“5P”式教学环节在中职英语模块教学中的应用0

[摘 要] 为了提高中职学校英语课堂的效率,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课程设计创新采用了以学生为中心、层层递进的“5P”式教学环节。将教学过程分为课前准备(prepare)、课中探求(pursue)、课中练习(practise)、课中掌握(possess)、课后呈现(perform)五个阶段,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将智慧课堂、超星学习通、平板电脑等信息化手段与教学策略有机融合,贯穿始终。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融合专业实践,体现课程思政。

[关键词] 混合式教学模式;课中探求;掌握;呈现

[作者简介] 赵园园(1984—),女,河北石家庄人,学士,石家庄电子信息学校信息管理部助理讲师,主要从事信息化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3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3)30-0145-04 [收稿日期] 2023-02-14

引言

英语是当前国际上较为常用的一种语言,是中职院校学生迈向国际化发展道路的通行证,培养掌握英语专业知识的技术人才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然而,大多数中职学生只顾埋头学技术,忽略了对英语的学习,导致就业时经常被优秀单位或外企拒之门外,因此,加强中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笔者创新研究了“5P”式教学环节,在中职英语模块教学中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

一、课程介绍及学情分析

笔者研究的课程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英语》基础模块(2)第七单元《科技与创新》,本单元话题内容新颖、趣味性强,学生很感兴趣。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融合信息技术手段,紧扣人才培养方案及专业课程新标准,以英语语言学习为主线,以电子商务专业为场域平台,以岗位技能为核心,以模拟表演运用语言为目的,安排了12学时的课程。本课程组的教学对象为中职二年级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从学习动机、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和身心特点等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相关的应对策略,同时对学生最喜欢的课堂活动方式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出以下结论(见图1)。

基于以上研究和分析,发现相较于传统的任务型授课方式和机械练习,学生更喜欢创设情境和做游戏的上课方式,所以在设置课程时应更加偏向采用学生喜欢的授课方式。本组课程采取了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首先对学生的性格进行了科学有效的分析,根据结果合理分组,把学生分成6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有性格内向、善于表达、性格活泼、基础扎实的学生。保证班级学生平均分配,让性格活泼善于表达的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性格内向、表达能力欠佳的学生,让组内合作更加充分、具体,把有限的课堂变为人人参与、人人思考的无限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依据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核心素养为主线,对英语课程进行了整合设计,中职英语课程共108学时,8个模块,本组课程研究内容为第6模块《科学与技术》,共12学时。根据中职英语新课程标准目标设置了单元教学目标和某课时的具体详细的教学目标。

二、设计理念与思路

(一)课程设计

本组课程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把课程思政融入课堂,让英语课程起到价值引领的育人功能。(1)语言技能:训练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的语言技能,促进学生职场语言沟通、思维差异感知、跨文化理解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2)核心素养:模拟专业场景,创设真实的工作情境,培养学生在实际中用英语介绍相关高科技产品的能力,就科技发明进行观点交流,区分积极与消极的观点,使学生感知科技对人类文明的推动及对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3)专业实践:融合专业实践,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介绍科技产品的功能、为不同客户推荐合适产品的能力,以及营销和服务意识,倡导积极面对科技进步。(4)课程思政:使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培养其科技强国意识、创新意识及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二)教学设计

本组教学设计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理念,采用任务驱动法、情境创设法,设计层层递进的“5P”教学环节。将教学实施过程分为课前准备(prepare)、课中探求(pursue)、课中练习(practise)、课中掌握(possess)、课后呈现(perform)五个阶段,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将智慧课堂、超星学习通、平板电脑等信息化手段与教学策略有机融合,贯穿始终。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融合专业实践,体现课程思政,发挥英语课程价值引领的育人功能。

三、教学实施过程

本组课程设置分为五个步骤,分别以字母“P”开头的单词来命名(见图2)。第一步,课前准备(prepare),学生通过学习教师布置的微课,通过翻转课堂的学习,完成相应的任务,初步对本节课的内容有所了解和感知。翻转课堂能够提升中职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不同,翻转课堂的主体由教师变为学生,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能够表达自身的观点,甚至直接向教师提出学习的需求及愿望[1]。第二步,课中探求(pursue),教师设置开放性问题,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共同寻找答案,进一步感知课堂主题,提升自学能力。第三步,课中练习(practise),采取任务型教学方法,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层层递进、由浅入深,掌握课堂重点内容,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第四步,课中掌握(possess),展开不同形式的活动,如思维导图、辩论赛、角色扮演等方式,创设真实的职场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突破知识难点,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感知文化差异。第五步,课后呈现(perform),通过录制视频、做讲解员等活动,让学生巩固本节课知识,对已构建的知识体系进行迁移,从而更好地衔接下节课内容。

四、教学实施效果

(一)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得到提升

1.学生职场语言沟通能力增强。通过一段时间的“5P”式模块学习,学生在英语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上有了显著的提高,特定职场情境下的语言沟通能力较之前有了很大的进步。

2.学生思维差异感知能力增强。在英语学习与运用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方式,了解了口头交流与书面交流的特点,感知了不同文化背景下思维方式的多样性,理解了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学会了从不同视角观察和认识世界,对事物进行合理评判的能力明显增强。

3.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他们能够根据自身语言学习的特点,制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努力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语言学习能力。

(二)企业和社会评价认可度高

教学效果的评价也是中职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教师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可以更加科学全面地对信息化背景下中职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进行分析。教师可以采用个人评价和小组评价的方式,让学生对自身的英语学习效果进行评价[2]。

另外,为了解本模块课程设置的企业认可度和家长及社会对本课程的评价,本组成员专门走访了校企合作单位——众彧商贸有限公司,及时准确地对实习生进行量化评价,得到了以下数据(见图3)。

五、课程的创新与特色

课前通过翻转课堂学习,搭建学习框架。课中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自主获取新知识;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层层递进、由浅入深,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通过思维导图、辩论赛、角色扮演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课后通过自主呈现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技能的迁移能力。整个模块的设计有两条主线(见图4),在训练英语听、说、读、写模块教学中,自然融入思政元素。明线是提升语言技能体系,暗线是科技强国课程思政体系。同时,本课程组深入探索与完善了对学生的评价体系,形成了具体量化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标准,以及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评价、实习单位评价的多维度评价制度。深入探索了对学生的增值性评价。给每个学生设置一份成长档案,翔实地记录每个阶段学习状态、学习习惯、学习策略、学习成绩的变化,得出数据。关注学生个体,尊重个体差异、优化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促进全员发展。

六、线上教学

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实施在线教学。时刻保持学校与家庭的紧密联系,随时与学生互动,及时、有效、合理地对学生的表现做出评价。网络式教学平台为混合式教学模式提供了平台支持,利用移动终端(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获取网络教学资源进行学习是一种方便高效的学习模式。超星学习通平台可以通过后台数据分析及反馈,以图表、数字、文字的形式直观地展现学生的学习时长、学习过程和各项学习结果[3]。采取的具体措施如下:(1)课前发布学习任务。在超星学习通平台发布教学视频或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观看微课,完成讨论、阅读相应文献资料等教学任务。(2)课中开展直播授课。在超星学习通平台发布PPT,教师直播授课,并开展相应的主题讨论、抢答、测验等课堂活动,随时检测学生完成情况,及时给予评价。(3)课后讨论答疑。课后布置作业、发布任务,以教师团队为单位,为学生在线答疑。用学习通在手机端录制微课,开展翻转课堂专项讲解、在线答疑。

参考文献

[1]钟少芳.基于信息技术的中职英语翻转课堂教学分析[J].英语广场,2022(25):133-136.

[2]方娟.信息化背景下中职英语主题式课堂教学的探索[J].英语广场,2021(16):131-133.

[3]陈燕青.中职英语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的应用[J].教育科学论坛,2020(30):65-68.

“5P Type” Teaching Step in Vocational English Module Teaching

ZHAO Yuan-yua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Department, Shijiazhuang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chool, Shijiazhuang, Hebei 050899,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English classroom in vocational school, change the teacher-centered teaching mode, “5P” teaching mode is adopted. The teaching process is divided into five stages: prepare before class, pursue, practise, possess in class, and perform after class. The online and offline mixed teaching mode which integrates smart classroom, Superstar learning app, and tablet PC. The whole teaching process focuses on students’ English language skills, improving students’ core quality, integrating professional practice, reflecting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Key words: mixed teaching mode; class pursue; possess; perform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