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智能电网技术课程思政体系探索与建设

作者: 马艺玮 严冬 黄健 邹密

新工科背景下智能电网技术课程思政体系探索与建设0

摘  要:课程思政建设是我国高等院校课程教学改革中的一项新型课题,而如何在工科专业课程教学建设中有机融入思政教育已成为亟待解决的新问题。为了有效提升新时期我国高校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育质量,研究分析当前课程思政建设中普遍存在的典型问题,结合智能电网技术课程专业知识特性,探索创建包含机制体系、知识体系、实施体系和质量评价体系四大模块为一体的智能电网技术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建设方案。实践结果表明智能电网技术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不仅有效提升新工科背景下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育质量,还能有效促进一流专业建设和全面推进电气类学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

关键词:新工科;智能电网技术;课程思政;专业课程;思政元素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5)01-0026-07

Abstract: Curriculum ideological-political construction is a new subject in the curriculum teaching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and how to organically integrate ideological-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he teaching construction of engineering courses has become a new problem to be solved urgently.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ultivation quality of smart gri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s in China'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period, the typical problems are firstly studied and analyzed, and combin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of smart grid technology course, a construction scheme of curriculum ideology-politics system of smart grid technology is explored and created by integrating four modules of mechanism system, knowledge system, implementation system and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The practic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construction scheme of curriculum ideology-politics system of smart grid technology not only effectively improves the of the education quality of smart gri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s in the new engineering discipline, but also effectively promotes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political construction level in the electrical disciplin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irst-class specialty.

Keywords: new engineering; Smart Grid Technology;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professional cours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课程思政建设是当前我国高等院校课程教学建设改革创新的一项新型课题和重要导向,尤其在当前国际社会意识形态变幻莫测、各种社会思潮观念立场观点纷争的大背景下,能科学有效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教育问题。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这为当前我国高校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2017年教育部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明确提出了“课程思政”实施要求,给出了充分发挥课程和科研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和完善育人机制等基本任务[2]。2020年教育部颁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并明确指出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和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课程育人作用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3-5]。因此,在工科类等各种专业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提升人才培育质量的重要途径[6-9]。

智能电网技术课程作为新工科专业中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2010年教育部批准设置的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新专业)所修读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10],是在当前世界能源与气候双重危机的大背景下,为主动应对国家电力产业升级变革与国家智能电网建设之急需而开设的,旨在培养电气类专业学生系统学习掌握未来智能化电网的各项关键技术及其理论知识。因此,根据作者多年在微电网技术和智能电网技术等先进理论技术研究、电气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根据新工科人才培养新要求以及课程思政育人新理念要求,从机制体系建设、知识体系建设、实施体系建设和质量评价体系建设四大核心模块出发,探索构建了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和谐统一的智能电网技术课程思政建设方案,提升智能电网技术专业课程的“价值、知识和能力”一体化协同育人功能,提高电气类专业学生的人才培育质量,成为重庆邮电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工科类专业学科教学育人示范课程,促进新工科电气类一流专业建设。

一  智能电网技术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智能电网技术课程思政建设是围绕新工科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育目标,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实现课程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二者有机统一,完成符合社会主义新时代要求的高校一流本科课程建设[11]。因此,智能电网技术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就是要根据专业课程特点将思政元素有机融于课程专业知识传授和综合素质能力培养之中,帮助本专业大学生成长为德才兼备式的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已广泛开展课程思政改革与建设,并取得了一系列的阶段性成果,但对于包含智能电网技术课程等新工科类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建设仍旧面临许多突出现实困境:①专业教学与思政教学“两张皮”问题,具体表现为专业课程教学习惯于侧重课程专业知识的传授,片面认为专业课程的专业知识教学才是“正事”,而且现有的专业课程教材中也无相应的思政教育知识元素,从而认为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关系不大,进而将专业育才与立德树人分割开来。究其根源,造成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两张皮”问题的主要原因首先是缺乏科学有效的组织机制来引领主导和支撑保障课程思政建设的有序开展和改进实施,难以鼓励促进和支持保障广大授课老师切实有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其次是课程教学老师对课程思政重视不足或存在一些认知误区,难以挖掘相应思政元素来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目标设定、内容编排和课堂教学策略等一系列教学实施过程。②“思政”制约“专学”问题,具体表现为个人思想政治观上缺乏内在动力,例如,部分老师在专业课程知识教学中生硬添加不恰当的思政元素,仅为敷衍应付课程思政教学任务,而部分学生则存在混文凭或不知专业技术知识所依附的价值伦理基础,进而导致学习上缺乏专业创新驱动力。③课程思政建设无序化问题,主要表现为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挖掘相对单一而不成体系,且思政元素在教学过程中随意性嵌入和碎片化融入,进而导致课程思政建设的无序化状态。

智能电网技术课程作为主动应对绿色清洁电力产业升级变革挑战与国家智能电网研发建设等重大能源战略需求而开设的一门新兴特色专业课程,具有知识面广、学科交叉性大、新兴前沿技术多和综合性强等典型复杂特征,同时又具有理论和实践联系密切、工程实用性强的显著特点,故要求该专业大学生不仅需学习掌握未来智能化电网的各项关键技术及其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解决智能电网理论研究、技术发展及工程应用等实际问题的能力,还需学习掌握智能电网技术知识蕴含的内在价值伦理观,并能够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立场观点比较分析世界各国智能化电网概念及其关键技术的异同与优劣,激发学生科技兴国的使命担当、责任感和科学工匠精神。因此,研究开展智能电网技术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就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否则很容易陷入片面侧重专业课程知识的教学传授或课程思政教学“两张皮”等突出问题。开展智能电网技术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不仅有助于智能电网技术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示范课程成为新工科专业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课程思政的“主阵地”,以点带面式推动其他课程思政有序高效建设,而且有助于促进提升教师树立正确的课程思政育人理念和教学质量水平,立足新时代专业人才培育需求,不忘教育强国之初心,坚持立德树人为教育中心,着力培育集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学术导向正确一致的德才兼备式新时代高素质人才。

二  智能电网技术课程思政体系建设方案

(一)  机制体系建设

机制体系建设是保障我国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一种长效机制措施,因此提出构建如图1所示的包含课程思政建设管理体系、课程思政教学知识体系、课程思政教学实施体系和课程思政质量评价体系四大核心模块的智能电网技术课程思政建设机制体系,深入贯彻落实课程思政建设及其“三全育人”“八个相统一”等要求,切实实现我国高校新工科专业中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所需德才兼修型高级工科人才培育目标。

智能电网技术课程思政机制体系主要包括四大部分内容:①课程思政建设管理体系,包含了学院课程思政教学委员会、电气工程系专业负责人、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和课程思政教学督导共四个层面的课程思政管理体系(如图2所示),有效保障智能电网技术课程思政建设方案的正常实施与人才培育质量。②课程思政教学知识体系,主要包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等方面内容,遵循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等原则要求。③课程思政教学实施体系,由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教学产出等模块内容构成。④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分别从授课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产出效果两个维度重新设计建立一种新的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智能电网技术课程思政管理体系架构中各级的主要职责如下:

1)学院级课程思政教学委员会。负责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专业培养方案、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大纲和教学评价等标准的制定,并围绕课程思政育人开展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检查、抽查、督导与评估。

2)电气工程系专业负责人。制定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专业建设;分析本专业的社会需求与国内高校同类专业的建设状况;制定课程体系教学目标、教学大纲的评价体系,教学过程的实施监督及质量评价体系。

3)智能电网技术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编制与修订相关教学资源,即编制与修订凸显课程思政理念的教学大纲、具有课程思政特点的电子课件、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讲义与教材等,制定所授课程思政育人效果评价体系,收集相关数据并依据对课程思政育人效果进行评价。

4)课程思政教学督导组。由作风正派、治学严谨、教学能力突出的高级以上职称教师组成,督促课程思政教学过程及课程思政育人的持续改进。

(二)  知识体系建设

课程思政知识体系是智能电网技术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教学输入,遵循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等要求而构建一种集“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和谐统一”的智能电网技术课程思政教学知识体系。

1  教学目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