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公共管理类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模式研究

作者: 卢新海 陈月娇* 李文珺

摘  要:党的二十大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以及结合教育部“双一流专业”计划提出培养具有引领未来发展能力的各类卓越人才的目标,赋予创新创业教育和一流专业建设新的科学内涵和发展方向。抓住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契机,探寻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模式与路径,是高教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任务。该文在创新创业视域和公共管理类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背景下,探讨两者互促互进的内在逻辑,提出面向创新创业教育的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思路和模式选择,以期为公共管理学科一流本科专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思路和参考。

关键词:一流专业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公共管理学科;教育改革;教育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5)01-0043-04

Abstract: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took the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strategy as the fundamental and strategic support for comprehensively building a modern socialist country, and combined with the "Double First-class Majors" plan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put forward the goal of cultivating all kinds of outstanding talents with the ability to lea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giving new scientific connotation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to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first-class majors. It is an important task in the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to seize the opportunity of constructing first-class undergraduate majors and explore the construction mode and path of first-class undergraduate majors oriented by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irst-class undergraduate major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nherent logic of their mutual promotion and advancement, and proposes ideas and mode choic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first-class undergraduate majors i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The aim of the study is to provide ideas and reference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first-class undergraduate major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Keywords: first-class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Public Management discipline; education reform;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持续动力。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的战略目标,2022年党的二十大再次强调“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因此,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成为了高等教育改革的必要一环。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正在向高质量内涵式的发展方向转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的到来赋予了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新的内涵和使命。近年来,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逐步完善,2010年教育部出台《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1],要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2012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的通知[2],要求加大实践教学比重,改进实践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创业实践,增强创业教育教学的开放性、互动性和实效性;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3],进一步彰显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使得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在国家和政府的推动下蓬勃发展;2017年教育部出台《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4],规定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社会实践活动等可折算成学分,体现了创新创业教育在学分制中的必要性和有效性;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又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5],进一步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深入发展。

2019年教育部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6],将其作为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和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举措和落脚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大学生成为了当前高校创建一流本科教育的重要任务。本科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根基,一流本科学生的培养不仅需要一流的课堂教学,还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为学生塑造品质、启迪智慧、培养技能,在提供优质教育的同时引导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同时,由于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加大,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创新型人才需求的挑战,高校亟需在专业教育中加大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才能有效提升大学生综合能力,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应对走入社会的挑战和压力。因此,我国高校可以通过加强顶层设计、调整资源配置、坚持共生原则等方面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质量[7]。

本研究的主要对象为公共管理学科所包括的相关本科专业。公共管理是一门治国理政的学科,旨在为国家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培养复合型高级人才,对于“善政良治”具有直接、密切而深刻的影响,其专业培养路径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更需体现新时代国家发展的需求。因此,分析创新创业教育与公共管理类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内在逻辑,探讨面向创新创业教育的公共管理类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思路和模式选择,以期为高校公共管理学科发挥创新创业教育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中的促进作用提供参考。

一  创新创业教育与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内在逻辑

(一)  创新创业教育助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

1  有助于课程体系的重构优化

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实际是以真实研究为引导,将课程内容与现实需求相结合,通过课程群建设和情景式学习把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渗入到专业知识的讲授中。同时,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将创新创业能力纳入课程标准设置中,在校政企等多方协同下拟定教学计划,强化学生合作意识、创新能力和其他应用性能力的培养。因此,传统课程体系模式将不再适应创新创业要求下的人才培养,重构课程体系势在必行。此外由多方共同设置课程体系,可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寻求突破当前人才培养的瓶颈,实现人才培养方案与当前就业的一致性和衔接性。

2  有助于实践教学水平的提升

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对于构建具有实际性的实践教学新体系,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大有裨益。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活动与赛事,可加强校内实践活动的开展、促进学校学院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中心等,组织学生创业团队入驻,提升学生创业能力。此外,在教学内容的改革方面,能够根据创新创业的要求突破课程内容的封闭性,强化教学内容改革的应用性与灵活性。因此,教学内容将得到不同程度的改革,有利于推动本科专业的实践性建设。

3  有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创新创业实践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影响甚多,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对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的高标准与严要求的再次强调。师风师德建设一直以来都是本科专业建设的重要一环,在创新创业大背景下,更加强化了对教师能力与素养的资格要求。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一流专业建设强调教学、研究与实训的统一与融合,教师在教学一线不断探索实验教学法、研究性学习、案例教学和浸入式创业学习等多种教育教学方法[8],将实质性推动一流本科专业的建设。

(二)  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发展

1  促进创新创业专业知识模块化构建

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背景下,高校应该更清楚认识到教学内容更新的重要性,促使教师将陈旧、传统的知识更新换代。公共管理类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中需要用现代观念组织教学,深刻把握学科发展脉络与方向,将学科前沿内容及时更新引入到教学体系中。例如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应当结合社会现实需求,把新理论、新方法和新的学习模式引进课堂,体现出创新点与创新性。此外,理论教学应加大实践和案例教学,例如行政管理专业,需要做好专业发展的同时促进创新创业专业知识模块化的积极构建。

2  推动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

公共管理类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要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这一关键要素落实到实践教学平台中,利用好校内校外各类实践平台和实习基地,构建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公共管理专业课程中,需要建立可落实可执行的实践教学体系,优化教师队伍建设,在跨学科新型机制下培养公共管理类人才。与此同时,要以行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充分衔接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等优质资源,搭建“科教结合、产学院融合、校政企合作”的协同育人平台,推动创新创业育人实践平台和协同机制的建设。

3  实现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闭环控制

一流本科建设为实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闭环控制系统提供了思路与机会。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需要形成闭环控制,这是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在闭环控制模式下的“输出和反馈单元”[9]。同时,可通过改进和完善课程考核方式,助推创新创业能力的评价反馈[10]。在平时作业、课堂表现中可适当融入创新创业能力的要素,除此之外,在课程考查中可将创新创业能力考核以开放题目的形式纳入,通过试卷分析,科学评判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达成度,总结经验和不足,有利于在后续教学中有重点和有区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三)  创新创业教育与一流本科专业融合的意义

公共管理属于人文社科类重要学科之一,结合国家加快新文科建设的背景,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一流专业建设紧密结合,能够促进“双创”教育多维度、深层次地融入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有助于从根本上推动公共管理类一流本科专业可持续发展。

1  在推动教学工作上

有助于将创新创业理念、实践案例融入教学,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使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有助于将专业领域的前沿知识和政策新动向引入课堂中,充实教学内容,使学生及时了解专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和现实需求。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