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提升”与“五重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

作者: 张珺 王光超 吴光梅 罗宏远

“三提升”与“五重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0

摘  要: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是电子商务专业必修课程,是在学生掌握基本的管理经济学理论、运筹学方法和编程能力后,开设的一门针对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与实施问题的专业课程。针对新文科建设和“十四五”期间对电商人才实践能力、专业化程度等新要求,以及本课程学生存在的教学痛点,该文以提升育人效果为总体目标,聚焦提升实践能力、高阶思维能力和学习内驱力的“三提升”教学效果提升目标,实施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资源、思政育人体系、教学评价机制的“五重构”教学改革方案,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育人效果提升;教学内容重构;BOPPPS教学模式;思政育人;教学评价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5)01-0038-05

Abstract: E-commerce Logistics Management is a compulsory course for e-commerce majors. It is a major course aimed at logistics management and implementation issues in the e-commerce environment, after students have grasped the basic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 theory, operations research methods and programming skills. In response to the new requirements for the practical ability and specialization of e-commerce talents in the Context of New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and the 14th Five-Year Plan, as well as the teaching pain points, this study aims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education as the over all goal. It focuses on the "three improvements" teaching effect goals, including practical ability, higher-order thinking ability and learning drive, and implements the "five reconstructions" teaching reform solution, including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ode, teaching resourc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ystem, teaching evaluation mechanism. Finally, this course has achieved a great teaching effect.

Keywords: E-commerce Logistics Management; education effect improvement; teaching contentre construction; BOPPPS teaching mod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ching evaluation mechanism

当前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对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提出更新更大需求。电子商务作为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预计到2025年从业人员将达到7 000万人[1]。同时,电子商务专业是典型的新文科专业,结合教育部对新文科“工管融合、文理交叉”建设要求[2],以及“十四五”期间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对电商人才实践能力、专业化程度等新要求[3]。物流是实现电子商务的重要环节和基本保障[4]。当前我国物流产业正朝着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推动跨境电商、社区团购、农村电商等新兴电商业态发展,促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使电子商务在助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方面发挥重要力量。有必要对当前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使其适应新兴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人才培养需求。另外,近年来教育部发布一系列提高本科课程质量的文件,强调提升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5],有必要在教学改革中突出课程的高阶性,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和研究能力。

因此,本文针对“新文科”建设和“十四五”期间对电商人才实践能力、专业化程度等新要求,以及本课程学生目前存在的三大教学痛点,聚焦提升学生实践能力、高阶思维能力和学习内驱力的“三提升”教学效果提升目标,实施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资源、思政育人体系和教学评价机制的“五重构”教学改革方案,培养学生掌握电子商务基本理论方法,解决电商物流管理实际问题,熟悉电商物流最新前沿热点,最终成为具有爱国主义情感和富有使命担当精神的物流工匠。

一  基于“三提升”的“五重构”教学改革思路

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是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商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电子商务类教学质量标准》中规划的12门核心课程之一[6]。在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中,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是在学生学习了管理学、经济学、管理运筹学、电子商务概论和Python语言程序设计等课程,掌握了基本的管理经济学理论、运筹学方法和编程能力后,开设的一门针对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与实施问题的专业课程。本课程的目标:①知识目标,能掌握仓储、运输、配送等相关理论方法,解决储位分配、库存管理、拣货优化和网络规划等物流管理问题,了解电商物流前沿进展。②能力目标,能运用数学建模和编程软件等解决物流管理复杂问题。③育人目标,具备电商环境下从事物流行业职业的基本素养,具有爱国主义情感和富有使命担当精神。当前,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课程教学目前存在如下三方面教学痛点,阻碍了教学目标达成。

(一)  综合实践应用能力不足

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要求学生能解决电商物流企业面临的实际管理问题。但该门课程同时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涉及到如库存、订单拣选、联合运输和末端配送等新的专业术语和概念;涉及如经济订货批量法、关联规则算法、最短路径法和种子算法等新方法。学生在课堂上需要花费较长时间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方法,然后通过算例进行相关方法练习。但单纯进行理论讲解和算例练习仅能让学生掌握某一单一方法在单一场景中的应用。而电商物流企业中的实际问题往往是相关联的,例如需同时进行选址决策和配送线路规划,才能得到物流网络规划方案。因此有必要进行教学内容重构和教学资源重构,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应用能力。

(二)  高阶研究思维构建少

布鲁姆将思维划分为6个层级,分别是识记、领会、应用、分析、综合与评价,其中普遍将分析、综合与评价定义为高阶思维能力[7]。以往教学过程更注重学生的识记、领会和应用能力,而忽略了分析、综合与评价的高阶思维能力。有必要进一步挖掘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课程中重要知识点的高阶思维训练元素,重构高阶教学内容,如以学科前沿问题、复杂综合问题等为导向,开展项目式、探究式教学,提升学生分析、综合与评价等高阶思维能力。

(三)  学习内驱力不足

以往课堂讲授型教学模式一般先集中进行知识点讲授,然后采用算例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未能“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有必要进行教学模式重构,加强教学互动,实时掌握教学效果;进行思政育人体系重构,加强课堂人文关怀;进行教学评价机制重构,采用科学反馈评价机制实现以评促学,提升学生学习内驱力。

总的来说,本门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如图1所示,针对教学过程中发现的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不足、高阶思维构建少、学习内驱力不足等痛点,采用“五重构”改革思路,分别进行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模式、思政育人体系和教学评价机制重构,以其达到“三提升”教学效果,即提升学生综合实践应用能力、高阶思维能力和学习内驱力。

二  “五重构”教学改革与创新

(一)  “一体两翼三阶次”教学内容重构

为提升学生综合实践应用能力和高阶思维能力,进行“一体两翼三阶次”教学内容重构。如图2所示,以提升育人效果为主体,依托京东物流、菜鸟网络等企业实践案例和电商物流管理相关的国家级科研课题,重构“初阶—中阶—高阶”三阶次教学内容。将原先按照仓储、运输、配送等物流功能模块划分的教学内容,重构为“基本概念、原理与方法”初阶教学内容、“实验项目教学”中阶教学内容和“前沿专题和虚拟仿真”高阶教学内容。

初阶教学内容,结合企业实践案例,重点介绍电子商务仓储管理、运输管理和配送管理相关理论和方法。中阶教学内容,则以电商物流企业实践中通常遇到的仓储管理问题和物流网络规划问题为主题,设计两个综合实验项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实验项目,提升综合实践能力和高阶思维能力;高阶教学阶段,分为前沿专题和虚拟仿真两部分:①前沿专题部分,结合教学团队主持的国家科研课题,挖掘电商物流当前学科前沿热点问题,设置智能仓储管理和配送干扰管理两个专题内容,通过探究式教学法提升学生高阶思维能力;②虚拟仿真部分,通过仓储管理和配送决策虚拟仿真实验,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学生实操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多维度融合教学资源重构

在对三阶次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和重构的同时,有必要对各阶次教学资源进行重构。

1  科学前沿与本土产业实践相融合

打造形式多样的科学前沿专题和本土企业案例教学资源,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本土企业自信和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学生高阶思维。例如,通过探究式教学方法进行智能仓储系统前沿专题学习,提升学生高阶思维能力;通过丰田汽车配件的日本—武汉—欧洲“海铁联运”之旅案例,了解中欧班列对“一带一路”的重要作用。

2  小组实验项目与虚拟仿真相融合

采用项目式教学方式,完成“仓储管理中的储位分配和订单拣货”和“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规划与设计”两个小组实验项目,培养学生建模、分析和求解能力,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采用虚拟仿真实验方式,完成“新零售生鲜配送作业管理实践”和“电商小件商品快速拣货决策虚拟仿真实验”,通过实操方式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学生高阶思维能力。

(三)  BOPPPS教学模式重构

BOPPPS教学模式包括导入、学习目标、前测、互动式教学、后测和总结六个阶段[8]。在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借助智慧教室、华师云课堂和微助教等信息化教学手段,采用BOPPPS教学模式,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有机统一。以学生为中心,采取多样化教学互动方式,关注学生学习效果反馈,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1  夯实课前阶段“导入、学习目标和前测”环节

课前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重点的关键阶段。在进行导入时,采用本土化企业实践案例、新闻报道、互动提问等多样化导入形式,自然引入本节课程学习目标和重点。同时通过课程前测,准确掌握学生的知识基础,以及时调整课程教学计划进度。

2  丰富课中阶段“交互式教学”环节

课中采取多样化互动式教学,能全面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依托学校智慧教室,实现课堂教学的深度互动。例如,采用微助教的“随机点答”功能调动学生思维;采用云课堂的“课堂测试”功能对学情进行实时诊断;采用智慧教室联动屏幕组织学生完成“小组讨论与小组展示”,有助于学生深度参与课堂学习。

3  巩固课后阶段“后测和总结”环节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