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与实践

作者: 盛文兵 余黄合 王炜 黄雅亮 彭彩云*

摘  要:创新人才驱动政策指出,高等教育要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课程的考核评价对于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具有重要作用,既可以基于目标构建考核组成构件,还可以促进、激励学习者学习主动性。以湖南中医药大学有机化学课程为依托,课题组开展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与实践。通过重构创新性学习考核成绩组成构件、基于“两性一度”设置多维形成性评价因素、优化末考题型设计和加强实践培训途径与考核占比等方面的改革,着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知识综合分析运用能力、强化实验技能与实操能力,以及创新协作与服务社会能力。经过三年的实践,这种考核方式受到学生的认可和好评,能有效推进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该考核模式将逐步向全校其他课程推广,有力促进专业建设、学科建设,最终服务于创新人才的高效培养。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考核;有机化学课程;组成构件重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5)01-0142-04

Abstract: The policy of innovation-driven talents points out that higher education should be based on the overall strategy of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the unprecedented changes in the next century, and should train socialist builders and successors with all around development in morality, intelligence, physical fitness, aesthetics, and labor education. The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of course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achievement of the training goals of innovative talents, which can not only build the assessment component based on the objectives, but also promote and stimulate the learning initiative of learners. Based on Organic Chemistry course of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our group have carried out the reform and practice about the course assessment method of Organic Chemistry. In order to cultivate the abilities of innovative thinking, knowledg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the experimental skills, and innovation collaboration and service society, we have made some reform and practice by reconstructing innovative learning evaluation performance component, optimizing design of the final exam, strengthening the practice training way and examination of reform, and setting multidimensional formative evaluation factors based on knowledge with the characters of high level, innovation and challenging. After three years of practice, this assessment method has received high praise and recognition from students, and it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achievement of the goal of cultivating innovative talents. This assessment model will gradually be promoted to other courses throughout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which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professional and disciplinary development, and ultimately serving the efficient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Keywords: innovative talents; training objectives; course assessment; Organic Chemistry course; assessment factors adjusted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习近平强调,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高等教育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1]。要培养心怀“国之大者”,把握大势,敢于担当,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的创新型人才[2-3]。同时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4]。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建设,必须促进科教、人才和教育三者有机融合,凸显高质量发展主题[5],变革人才培养模式。

在这种形势下,高等学校要围绕创新人才培养主题,明确高等教育的目标定位,找准发力点。湖南中医药大学作为湖南省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校,学校长期坚持“德才兼备、知行结合、一专多能”人才培养目标,以努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能够引领支撑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卓越拔尖人才、拥有多学科背景的学术型、复合型高素质人才为己任,因此不断创新教学理念、模式和人才培养体系是全体教职人员的历史使命。有机化学课程作为医药类等相关专业不可或缺的专业基础课,是课程体系中连接基础课和专业课的重要环节,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桥梁作用,也是学生创新思维开启、培育创新学习方式的重要环节。课程考核是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牢固程度、学习能力的基本手段之一,考核结果在较大程度上能检验学生的创新性学习效果,对于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具有重要作用,既可以基于目标构建考核组成构件,还可以促进、激励学习者学习主动性。为达到有机化学教学、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题组与时俱进地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有机化学的考核评价的教学活动做出调整和改进,着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知识综合分析运用能力、强化实验技能与实操能力以及创新协作与服务社会能力,希望有力促进专业建设、学科建设,最终服务于创新人才的高效培养。

一  有机化学课程考核方式现状

传统课程考核成绩主要分为期末成绩和平时成绩两个方面,大部分课程采用7∶3的计分方式。期末成绩主要由闭卷考试而来,平时成绩主要来自考勤、作业情况[6]。这种考核方式存在许多不足:

第一,期末成绩占比过高。一门课程学完后,学生掌握程度的标准就是分数。期末考试成绩占比高,就意味着只要把期末考试考好就可以获得较高分数[7]。导致部分学生不注重平时系统学习和能力的提高,期末考试前进行突击复习,典型的“临时抱佛脚”现象,导致学生期末时选择直接背题、背重点,考完就忘,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很难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创新人才培养不应唯应试优劣,而在于是否掌握高效、创新、科学的学习方法。现行考核方式参照7∶3的方式,让学生误会为学习就是学会应试、掌握期末考试的套路,就可以获得不低的成绩,从而忽视了知识的系统性,忽略了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导致典型的高分低能现象。

第二,课程考核方式单一。课程学习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要指标,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是以书本理论知识为主要考核内容,实践与实操能力等不能有效考核,不能满足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而且,期末考试只注重结果而不注重过程,过于看重考试成绩,忽视了教学过程的重要性,导致学生教学反馈不能及时到位,老师也不能对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调整。这种考试方式其实是应试教育的延续,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提升,与培养综合能力的人才是不相适应的。

第三,平时成绩来源单一。平时成绩给分标准简单,通常把到课率作为主要标准[8],让学生认为只要到了课堂,就可以轻松获得平时成绩,从而导致了课堂上出现了大量的“低头族”、把教学课堂当成寝室的情况,甚至出现请人听课、请人签到的情况。因此有必要改变平时成绩的组成因素,综合多方面因素构建立体化的平时成绩体系。

第四,平时成绩考核缺乏“两性一度”[9]。有些课程避免了平时成绩组成因素的单一性,但是因素与能力培养关联不大,缺乏对目标达成的必要锻炼作用,不能体现知识的“高阶性”“创新性”以及“挑战度”[10]。简单的课堂考勤、课后练习以及参加小组学习出勤率等作为平时成绩的构成要素,让学生轻松获得了平时成绩,这不仅不能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反而让学生认为虽然把平时成绩分成了几块,但依然是换汤不换药,还是和学习方法的转变、能力的培养没有多大的关联,获得较高的平时成绩难度并不大,再次降低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助长了学生不学而获的思维意识。

二  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与实践

大学期间的学习必须体现出“两性一度”,创新型人才培养不是简单地依靠课堂45分钟可以完成的,主要依靠课堂的指引作用,必须让学生在课后学会文献查阅、软件使用、创新思维的培养以及眼界的开阔,课后学习要体现在知识的高阶性、创新性以及挑战度。我们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改革和实践。

第一,重构创新性学习考核成绩组成构件。能力培养重要的过程环节不能忽视,因此课程考核的成绩有哪些组成构件,必须根据培养目标严加判断,慎重选择。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加大平时成绩占比是十分重要的。有机化学的学习、分析、思维方式也是一个逐步构建的过程,突击学习和临阵磨枪是很难培养出好的分析思维能力的。课题组将期末成绩和平时成绩占比由7∶3变成5∶5,提高平时成绩的比例,减少临时突击应付考试的情况,使学生更加注重平时学习的效果。平时考核时注重学生道德情怀、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突出有机化学课程平时学习的创新性和挑战度。

第二,基于“两性一度”设置多维形成性评价因素。课题组OBE理念目标达成的要求,以及PBL、TBL等教学要求,同时体现学习知识的高阶性、创新性以及挑战度,对平时成绩的构成因素进行了多维立体化设计。平时成绩评定上除了采用比较常规的出勤、课后作业外,加入了PBL小组学习多因素评价、文献查阅分析整合及PPT汇报、线上自主学习等内容。这样才能够真正提高学生对学习过程的重视与主动参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提高分析、协作、展示等综合素质,还能够使老师比较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状态及学习效果,对学生的能力目标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价考核。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