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专业思政一体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 刘辉 孔杰 徐畅 孙卫红 吕辰 王强 吴琳琳 姚晓悦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专业思政一体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0

摘  要:新时代背景下,对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有效融合专业思政教育,推动一流专业建设,是当下高校工科专业的主要任务之一。为实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专业思政一体化建设,作者首先系统阐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专业思政一体化建设的必要性,然后在剖析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毕业要求及专业思政的内涵基础上,以中国计量大学安全工程为例,从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整体角度进行顶层设计,将思政目标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毕业要求相融合,建立专业思政指标体系,并对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模式,构建专业思政课程支撑矩阵,实现教学设计中全面融入专业思政,从而在顶层设计和具体操作中实现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在非技术层面素质和能力的支撑要求。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思政;一体化;安全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5)04-0105-06

Abstract: It is one of the main issues of engineering majors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nowadays to carry out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and strengthe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the major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first-class majors in line with China engineering education accreditation standards. The necessity for the integration construction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professional accreditation and profess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was systematically elaborated. Based on analyzing the graduation requirements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accreditation standards and the connotation of profess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he safety engineering of China Jiliang University was taken as an example. The overall top-level design was carried ou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 professional talent cultivation system, and a profess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ndex system was established by combin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objectives with the graduation requirements of the accreditation standards. In addition, the profess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support matrix was constructed against the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model to realize the comprehensive integration of profess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teaching design. The requirements for talent cultivation in non-technical level quality and ability of the safety engineering profession were realized as a whole.

Keywords: engineering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profess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egrated system; safety engineering

我国高等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方向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我国新时代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首要问题,也是重大问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因此,思政教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2018年6月,时任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课程改革亮点频出,推出了一大批线上线下精品课程,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学科思政的体系正在形成”[1]。并强调“加强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十分重要,要把它提升到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制度层面来认识”。这是我国教育主管部门首次正式提出“专业思政”一词,为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指出了新方向,也意味着专业思政理念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制度层面的一项共识[2]。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3],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学生价值观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实现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融合,形成协同效应。

我国从2006年开始全面系统化试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这一举措至今依然是我国新工科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手段。2016年6月,我国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成为国际本科工程学位权威互认协议的正式成员;到2017年底,全国198所高校的846个工科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志着我国工程教育迈入全球“第一方阵”。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以下简称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是SC(Student Centering)、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和CQI(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其通用标准包括学生、培养目标、毕业要求等7个要素内容[4],其中“毕业要求”是对学生毕业时应该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养的具体描述,应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涉及内容除了工程专业领域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还涵盖与复杂工程背景相关的工程与可持续发展、伦理和职业规范以及个人和团队等方面的能力与素质要求。

无论是人才培养理念的转变还是人才培养目标的提升,最终均要落实到各个专业具体的课程和教学环节中达成。2022年11月,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发布“关于印发《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解读及使用指南(2022版)》通告”,修订了《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解读及使用指南(2022版)》,明确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5],要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该指南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与《指导纲要》基本一致,为高校工科专业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专业思政一体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培养高质量的人才,要以“德”育“人”,以“业”育“才”“德”“业”融合,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协同育人,实现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位一体、同频共振[6]。

安全是维系社会健康发展的永恒主题[7]。伴随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与推进,安全生产与管理需要有先进的理念来引领,未来将实现信息化乃至智能化[8],国家和社会对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学生仅仅学好专业理论知识还不能适应与满足现代社会和企业的需求,政治素养、社会责任、科学精神等职业素质的培养必不可少。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尤其是教育部发布《指导纲要》之后,安全工程专业作为高校工科类专业,对课程思政育人的探索也在不断深入,形成了诸多建设成果和实践经验[7-9],在理论阐释、内涵分析、实施路径和机制保障等方面也取得了一些理论成果[10-11]。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未能从专业单位层面系统思考和建设专业思政教育体系、与工程认证标准融合不深或者没有体现OBE理念等。

要从专业层面系统融入思政教育,其工作必然覆盖各门专业课以及各个教学环节,这就需要专业负责人及任课教师思考并梳理课程思政目标与课程知识教育目标的关系。对于工程认证专业,还需要明确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与专业思政的内涵和关联。显然,在思政教育实施过程中,要系统进行专业思政和工程教育认证建设,做好顶层设计尤其重要。基于此,笔者以中国计量大学安全工程专业为例,就专业认证和专业思政两者的内涵、联系及育人体系的融合提出了一些想法,尝试建立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专业思政教育的一体化模式,期望能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工程教育认证的内涵和外延,为新时代的专业思政教育及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探索新路径、新方法。

一  专业认证与专业思政一体化的必要性

(一)  专业认证与专业思政一体化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2018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其中文件第9条明确提出强化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推动高校全面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做好整体设计等内容[12]。文件强化了教师立德树人意识,厘清了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的关系,同时对专业和课程有机融合思政教育提了要求。结合之后《指导纲要》等文件的出台,可以看出,专业思政已成为新时代高校高质量推进课程思政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之一。安全工程专业作为一个有特色的工科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其发展的契机和必由之路。新时代安全工程专业建设的改革路径既要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又要与国家质量标准、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和《指导纲要》要求相符合。在工程教育过程中不仅要传授学生专业知识,更要塑造学生的品德修养、价值追求和精神品格[13]。

(二)  专业认证与专业思政一体化是教育理念发展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专业思政体现了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从专业整体角度实现有机融合,是落实总书记论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首要问题的重要途径,对保证人才培养政治方向、回答好总书记论述人才培养首要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指导纲要》要求高校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解决好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贴标签”“两张皮”问题。专业思政站在专业的角度确立思政目标,将培育精神信仰和塑造完善人格等内容有机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从专业整体出发实施体系化、规范化思政教育。

《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要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不断提升学生的课程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3],这一要求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所遵循的学生中心(SC)、产出导向(OBE)和持续改进(CQI)三大核心理念一致。专业认证通过三大核心理念引导专业建设与改革,将思政教育融入教育教学体系,在传授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家国情怀、使命担当、工匠精神及职业素养,实现知识、能力和素养三位一体,其教育教学理念与专业思政对学生价值观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的要求也大体一致。

2019年,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组织修订了标准使用指南,强化了立德树人有关要求,并组织修订《工程教育认证自评报告指导书(2020版)》,也是从该版次开始,增加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并就实施过程作了具体说明。如针对“学生”环节,要求专业说明如何开展立德树人教育,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师资队伍”环节,要求说明“鼓励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坚持立德树人,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和改革的制度和措施”。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