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流体力学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作者: 辛立彪 李志强 田海平 马骥

高校流体力学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0

摘  要: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手段,建设高水平人才体系,必须抓好课程思政建设这一核心点。该文根据教师和学生在流体力学课程思政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立“深挖思政元素-丰富思政传授手段-健全思政考核体系”的流体力学课程思政建设思路。结合《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对理工类专业提出的课程思政指导方针,对课程思政资源库进行优化,通过不断丰富课程思政传授方法,着力提升学生课程思政参与度和接纳度,通过考核内容与评价方式的密切配合,健全课程思政考核体系,全方位挖掘学生潜力。通过上述举措丰富学生学识、增长学生见识、塑造学生品格,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新时代大学生。

关键词:流体力学;课程思政;思政元素;传授手段;思政考核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5)05-0185-04

Abstract: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n effective means to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ultivating morality and talents. To build a high-level talent system, it is necessary to focus on the core point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nstruction. Based on the problems that teachers and students face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process of Fluid Mechanics course, this paper establish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concept of "delving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enrich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methods, and improv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assessment system" for Fluid Mechanics course. Based on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guidance guidelines fo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ajors proposed in the "Guidelin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source library is optimized.By continuously enriching the teaching method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urriculum, we aim to enhance students' participation and acceptance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urriculum. By closely coordinating the assessment content and evaluation methods, we will improv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assessment system of the curriculum, and fully tap into the potential of students. Through the above measures, we aim to enrich students' knowledge, broaden their horizons, shape their character, and cultivate a new era of college students with both moral integrity and talent for the country and society.

Keywords: Fluid Mechanic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 teaching method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assessment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1]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017年2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2];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3];2020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4],上述文件提到: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要求,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全方位、系统化设计,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5](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了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并提出要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纲要》中针对理工类专业提出了具体指导方针,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要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与科学精神的培养相结合,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流体力学是太原理工大学核心专业课程,是面向安全工程、采矿、能源动力类、机械类和土木类等学科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课程,是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与大量工程实际问题联系密切,是学习相关专业课程和专业发展不可缺少的技术基础理论。

结合《纲要》要求,本文以安全工程专业为例,首先分析了教师在教学和学生在学习课程思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问题从思政元素、思政传授手段、思政考核体系三方面内容对流体力学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一  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

针对安全工程专业学生,就流体力学课程思政教学和学习过程开展全方位问卷调查,对问卷调查结果(图1)进行整理分析,发现目前流体力学在课程思政全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

(一)  课程思政资源库亟待升级,学生领悟度有限

课程思政元素集中于某章或者某节,各个章节分布不均。思政元素类型相对单一,以宣传传统文化、激发爱国热情为主,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科学思维方法训练等思政元素有待加强。只注重思政结论展示,未搭起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的桥梁,痕迹感重,有说教嫌疑,学生对思政元素的领悟停留在表面,未触及灵魂(图1(a))。

(二)  课程思政传授手段局限,学生参与度和接纳度有待提高

课程思政传授主要以课堂口述为主,思政传授手段单一。学生对思政内容处于被动接收状态,很难主动参与到思政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认为思政和自己无关,对思政讲授过程接纳度不高(图1(b))。

(三)  课程思政考核未成体系,学生潜力未得到充分挖掘

学生对课程思政的掌握多体现在主观方面,思政考核难以量化,考核效果不够直观。思政考核只体现于期末试卷,思政考核形式单一。思政考核内容停留于表面,忽视了学生能力挖掘和培养(图1(c))。

二  课程思政改革举措

针对上述流体力学课程思政中存在的三方面问题,遵循“元素挖掘→思政传授→思政考核”的设计思路(图2),按照“4+4+4”模式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了课程思政改革。另外,根据教师在教学过程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馈,不断优化流体力学课程思政全过程。

(一)  通过“搭框架+扩元素+重过程+强内容”四位一体构建法,优化课程思政资源库

1  搭建思政章框架

从流体力学专业课知识内容出发,重新梳理每章节课程内容,通过深入挖掘每一章节主要思政素材,找准思政切入点,合理分布不同思政元素所在位置,使不同章节能够针对性地实现各项思政育人目标。

2  扩充思政节元素

具体针对每一小节从深度和广度挖掘可讲授的思政元素,如在挖掘流体力学发展史时,具体阐述中国科学家钱学森[6]、郭永怀[7]、陆士嘉[8]等科学家做出的贡献,使学生了解何谓科学家精神,以此为其树立榜样;在学习静止液体作用在固体壁面总压力时,引入中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让学生计算潜水器下潜万米深度时表面受到的作用力,使学生不仅掌握了专业课知识,同时了解大国重器背后蕴含的科学原理,更使其认识中国科技进步之神速,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深厚情怀。

3  注重思政结合过程

充分展示专业知识和课程思政元素内在联系,使二者结合得浑然天成,避免生搬硬套,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实现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在讲授液体表面张力一节,引入我国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空间站演示“液桥”实验,使学生发现同样的实验在太空和地面进行会有截然不同的结果,以此解释“真理有其适用条件和范围”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启发学生秉持辩证思维看待问题。

4  强化思政内容更新

课程思政资源库并非一成不变,要根据教师和学生反馈,及时剔除反馈不佳的思政元素,增加反馈良好的思政元素。另外,随着时代进步、流体力学学科发展,还需对思政内容实时调整,动态更新。如疫情期间就新冠病毒感染是否应该佩戴口罩,如何正确佩戴口罩这一问题,利用流体力学软件模拟病毒流向,由此验证正确佩戴口罩的必要性,号召学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做好自我防护。

(二)  通过“课堂传授+实验探索+案例分享+科研融合”丰富课程思政传授手段,提升学生课程思政参与度和接纳度

1  课堂讲授

课堂讲授是课堂思政传授的主战场,以教师为主体,结合本专业学生问卷调查结果精心设计,从思政元素个数(图3(a))、切入形式(图3(b))、切入时间(图3(c))等细节入手,着力抹去痕迹感,拉近与学生距离。如思政元素在一节课中不能过于密集,容易招致学生反感,要避免为了引入思政而引入思政。又如单纯口述很难带动学生积极性,最好选择视频或者动图形式展现思政元素。再如应尽量控制在课程中间切入思政元素,学生接受效果最佳。

2  实验探索

通过创设流体力学相关问题情境,以学生为主导,邀请学生参与课堂实验,巧妙设置教具,直观地展示科学原理,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认识问题背后所蕴含的理论思维和方法论,激发学生思想碰撞和情感体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如学生在课堂分组制备非牛顿流体过程中,配比淀粉和水比例分别为1∶1、1∶2、1∶3、1∶4、1∶5,以确定何种比例效果最佳,训练学生科学思维。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