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视域下创新应用型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作者: 陈静 彭金宝 盛钊君 李保琼 徐学涛 李辰

摘  要:该文基于新工科视域下制药工程专业的特点,探索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建立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以质量持续改进为保障的人才培养体系。以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全面启动“专业质量提升工程”,以专业工程认证为抓手,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按照用人产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制定培养方案,将创新、创造、创业能力作为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探索和创新制药专业学生教育发展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制药工程;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01-0051-04

Abstract: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engineering, the study was aimed to encourage students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various practical activitie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which coul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and cultivate innovative applied professionals. To establish a talent training system with the goal of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the core of training innovative ability and application ability, and the guarantee of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With the goal of cultivating innovative and applied talents,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improvement project" has been fully launched, and professional engineering certification has been taken as the starting point to integrat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to the whole process of talent training.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industrial talents, the training standards are formulated, and the innovation, creation and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were taken as important indexes to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The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mode of pharmaceutical studentsis explored and innovated, and the practical and innovative ability of students was improved as the orientation.

Keywords: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applied talents; innovation ability; training mode; talent training

我国于2016年加入国际工程教育《华盛顿协议》组织,作为正式成员之一,中国工程教育发展到提升内涵质量、攻坚创新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时期。为落实本科工程教育国家标准及有关要求,实现“以产出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持续改进为转变”的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2017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等文件,探索适应全球工程教育的中国人才培养模式,助力我国高等教育建设[1]。

制药工程是化学、生物学、药学及工程学等学科交叉渗透,解决药品规范化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工程和质量管理等共性问题的一门工科专业,是适应现代经济和医药产业发展需求而产生的[2]。据统计,截至2018年,全国共有286个制药工程本科专业办学点,年招生人数高达23 000余人,成为药学类专业中办学点最多、招生人数最多的一个专业,因此,对制药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有高的要求[3]。制药工程专业设立的目标是培养出能适应我国医药产业建设和发展的的制药类人才,要求学生具备较好的专业知识、创新能力及工程技术能力,并能胜任制药类相关企事业单位有关药物研发、实践等方面的工作。

《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指南》在“十三五”时期指导医药工业发展的专项规划提出,未来我国医药产业要增强产业创新能力、提高质量安全水平、推动绿色改造升级、提高国际化发展水平,以及拓展新领域发展新业态等任务[4]。因此,产业的升级、企业的需求和该专业大学生的个人发展等都对高校应用型本科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应紧密结合国家人才发展需要制定和实施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及人民对健康要求的提高,尤其是新冠病毒肆虐的特殊时期,对制药工程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要求。目前,大部分高校制定的制药工程专业培养的人才方案与各制药产业发展的契合度有待提高,不能很好满足制药行业的发展及其需求。各院校努力推进新工科建设,探索如何使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适应和满足中国产业的用人需求[5-6]。新工科建设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为特征,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由此对高等工程教育提出的新要求[7]。在新工科背景下,需要探索及优化制药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与市场契合度好、实践应用能力强、创新创造能力强,甚至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复合应用型制药工程专业人才。

一  制药工程专业发展现状分析

制药工程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实践教学是制药工程专业必修的关键环节。根据我国制药工程专业的特点,探索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我国的制药工程专业于1998年设立,1999年开始招生,是在各高校原来的化学化工、生物技术、药学等相关专业的基础上发展并具有学科交叉特点的新兴专业。各高校都充分意识到实践教学在制药工程人才培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相对于其他老牌的传统专业,该专业的积累和经验不足,需要与医药企业的支持与互动,暴露出问题和矛盾亟待解决[8]。目前,制药工程专业在实践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制药工程专业在实验项目和内容上,现有的实验课程大多偏重基础,以实验室阶段的基础操作为主,缺少中试与工程化训练的实验项目,并与生产实践联系的紧密度不够。

第二,各二级学科下的专业实验课程(药物合成实验、药物分析实验、药剂学实验等)较为独立,相互间的联系较少,综合性和整体性不强。常缺乏以同一研究对象为主线而贯穿于各实验课程中,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认知和综合实践能力。

第三,验证性、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有待于进一步调整,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更好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及创新思维,但目前制药工程专业的验证性实验的比例较高,而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的比例较低。

第四,实习与实践基地的建设力度有待加强,校企合作的紧密性不够。制药工程是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培养的人才主要面向生物医药企业,在人才的培养过程,尤其是工业见习、工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均需要医药企业的支持和参与,但在校企合作和实习基地的建设与管理等方面尚存在不少问题,如学生的实习走形式或在实习过程中所接触的技术性操作不多,对工程性原理理解不深,重复的体力劳动较多等。

第五,实验教学模式与方法有待完善改进。匹配相应的实验室、实训中心、实习基地等硬件条件,实践指导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水平对实践教学效果起到直接作用,除了传统的讲授法,对于不同的实验项目、训练环节(如课程设计)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目标。对于使用大型仪器的分组实验,如何指导好同实验组学生间的分工协作,让每个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是值得实验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实验教学模式与方法应体现及落实OEB理念。

第六,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存在不合理性,主要体现在制药工程专任教师大多数为化学及药学博士学历背景,普遍重视基础理论研究。教师由于缺乏工程类背景,对工程知识应用与实践技能和能力较低,不能很好满足制药工程专业的教学和科研需求。此外,专任教师因为长期脱离医药企业一线工作,对临床药物实际生产的实践经验匮乏,教学上难以将相关的理论知识高效转化为学生解决制药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创新应用型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策略

根据当前制药工程专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基于新工科视域下制药工程专业的建设特点,结合《化工与制药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制药工程专业)》的相关规定并结合广东省江门市的经济及人才需求进行修订。新工科视域下创新应用型制药工程专业在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策略重点表现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与教材建设、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和学习效果评价方式等方面。

(一)  落实OBE理念,完善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五邑大学(以下简称“本校”)制药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立足华南地区,面向全国,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和医药健康行业发展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力度,以培养创新应用型制药人才为目标,并且能胜任技术与装备管理、生产管理与经营、药物与保健品研制开发等工作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与经营管理人才。对总目标进行层层细化,明确定位并紧密与课程相结合,分解成四个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包括以下四个方向:①具备数学、化学、药学、工程学及管理学等多项学科交叉的科学基础知识,掌握制药生产技术、工程设计、生产管理与经营的基本知识和理论。②了解国家关于制药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掌握药物生产装置、工艺流程及设备设计方法,具备研究、开发和设计药品新资源、新工艺的初步能力。③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健康的身心素质及有担当的社会责任感,具有一定的医药健康产业生产管理及经营管理能力。④具有良好的沟通与团队合作能力、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能够在医药健康及相关领域持续发展。

(二)  遵循工程认证教育理念,注重课程与教材建设

以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将课程资源建设作为本校制药工程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企业、行业合作,开发工学结合的理实一体化特色课程资源,实现专业的内涵发展。利用本校设立“校级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鼓励和指导任课老师积极申报课程教学改革项目。教学改革涵盖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和在各类课程中进行,包括公共课程、大类平台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实践课程、创新创业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和校企协同课程等。引导教师基于OBE理念的课程教学整体改革,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评价方法、教材及质量持续改进等。同时,鼓励和引导教师团队充分吸收制药工程领域重要科学研究成果,并观察工程教学规律加以总结,在有关制药工程教材内容及体系的改革上进行创新、突破。专任教师与企业、行业合作,编写出能够体现地方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能够支撑本校人才培养特色,在本专业或本校广泛使用,能在人才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甚至在教学实践中效果显著且得到同行认可的教材。此外,学院资料室及学校图书馆具有充足数量的与制药工程相关的中外图书、期刊、电子数据等各类资料,信息资源管理规范,面向全体师生开放。课程建设中,制药工程专业主要从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及基础科学等方面进行模块化建设。与工程专业认证通用标准比较,本专业课程比例符合要求。具体课程分类及其比例为:①工程及专业相关课程30.2%;②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21.5%;③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15.1%;④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33.2%。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