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教师课堂话语冗余现象:危害、原因及治理

作者: 刘兴波

摘  要:部分高校思政课教师存在课堂话语冗余现象,这带来一系列危害,主要为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听课走神易疲劳,教师只讲自身熟悉的内容,教学方式依赖单一讲授模式,课堂互动环节减少或缺乏,影响高校思政课授课实效。造成高校思政课教师课堂话语冗余现象的原因较为复杂,主要有教师担忧学生对授课内容听不懂不理解反复地讲;教师备课准备不充分对熟悉内容重复地讲;思政课程的理论性被假想为晦涩理论需重复灌输;教师剧场式主角自我需求的满足;学生的课堂互动需求被忽视甚至被压缩;课堂话语冗余问题容易受到忽视甚至被作为教学优点等。要杜绝或减少教师话语冗余现象,需要做到,教师要认真研究学情,了解新一代大学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教学过程适当地加入学习效果反馈环节;教师课程准备要具体细心,做到内容充分环环相扣;充分相信年轻一代大学生的学习素质和问题理解能力;满足学生互动需求,让学生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适当地学习新教学技术提升教学能力。如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吸引力和教学效果将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教师;话语冗余;危害;治理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01-0073-05

Abstract: There is a discourse redundancy phenomenon in some class, which brings a series of harm, mainly for: reducing teaching efficiency, distracting students fatigue, only teaching familiar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depends on a single teaching mode, reducing classroom interaction, affecting the ideological course effec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reasons for the phenomenon of redundancy in class are as complicated as: worrying that the students do not understand the teaching content; poor preparing before class; the theory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s supposed to be repeated in class;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teachers' satisfaction. The students' interactive needs are neglected; and the problem of redundancy in classroom discourse is easy to be taken as a teaching advantage. In order to eliminate or reduce the redundancy, teachers need to understand the cognitive characteristics and learning rulers of the new generation students, manage the teaching process, prepare the curriculum carefully, fully interlink the content, fully believe the learning quality of the young gener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Teachers also meet the interactive needs of students and learn the new teaching technology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ability. Therefore, the attraction and teaching eff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ill be improved to a higher level.

Key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eacher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discourse redundancy; harm; governance

近年来,党和国家日益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获得了较多的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1]”在总书记的擘画和指示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取得重要进展。但在这一过程中,在取得主要进展和巨大进步的前提下思想政治理论课仍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提升和加以改进,其中之一就是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存在话语冗余现象。

一  高校思政课教师课堂话语冗余现象及危害

“冗”具有多余、烦琐的意思,根据权威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冗余”是“多余不必要的”[2]意思。顾名思义,课堂话语冗余就是在课堂授课过程中存在较多的多余的和不必要的话语;如果只存在偶尔和少量的多余话语,还谈不上话语冗余;一般在课堂上多余的和不必要的话语积累到一定的量,已经到了啰嗦和冲击课堂授课重要内容的时候,则可以称为话语冗余了。尽管话语冗余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的表现,但在文献中发现研究话语冗余的并不多,除了个别仅仅是研究冗余话语的表现形式和语用分析外,存在的只有零星研究小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冗余和对外汉语教学语言冗余现象的文章。这说明,研究者长期以来忽视了课堂话语冗余这一现象并未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作为一种现象,教师话语冗余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也当然存在;但长期以来,高校思政课教师课堂话语冗余现象被忽略,原因固然复杂,可能对此现象认识不到位或觉得无伤大雅,或是没有意识到话语冗余是个问题。高校思政课教师课堂话语冗余的表现就是忽视学情、课程内容、实际情况从而在授课过程中重复、啰嗦、反复地讲,这里包括授课内容语句的重复、教师语言习惯的重复等,容易给学生造成一种思想政治理论课枯燥、呱噪的错觉。总的来看,高校思政课教师课堂话语冗余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会造成影响,带来系列危害,主要如下。

第一,高校思政课教师课堂话语冗余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从学校课程教学过程来看,课堂时间长度一般都是固定的,教材内容也是经过科学论证的;特别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及体系,都是党和国家相关教育部门、专家、一线思政课教师经过若干次研讨论证的权威教材。一般来说,根据教学计划,课程内容应该逐步推进;但在话语冗余的干扰下,课程内容的推进明显受到阻滞,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经常听到思政课教师或学生反应,课程进度缓慢或存在“讲不完学不完”的心理负担和实际情况;归其原因,就是部分教师课堂话语冗余造成了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当然,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涉及到很多因素,既有学生课前不预习或预习不充分的问题,也有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话语冗余只是其中之一。比如,在进行讨论法教学时,“在许多情况下,教师在某些学生的盛赞之下,不自觉地就在讨论中占据了优势地位。[3]”在这种优势下,教师会不自觉地滔滔不绝,其中夹杂着不断地重复,从而忽略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究兴趣。

第二,高校思政课教师课堂话语冗余容易导致大学生心理疲劳听课走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4]。因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将青少年培养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广大的思政课教师也是兢兢业业,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也是逐年提升,获得了党和国家、广大大学生的认可和高度评价。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于重点和必要的内容多次强调是获得认可的,但如果思政课教师对部分内容出现反复的絮叨有时候并不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一是当前大学生课程多、学习任务重,部分大学生上课时本身就很疲乏,二是部分大学生也会感觉思政课翻来覆去就是教师反复强调的那些内容从而认为自己已经很熟悉,故在听课时会放松并加强心理疲劳。如此的反复就会导致大学生听课走神,从而漏听反而不是那么冗余的知识点和实际上的重要内容。要讲好一堂“金课”式的思政课避免“水课”式的思政课,就需要教师注意话语冗余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增加话语魅力,将大学生从心理疲劳状态中拉出来进入认真听课状态。

第三,高校思政课教师课堂话语冗余容易导致教师只讲授自身熟悉的内容。高校思政课教师如果没有意识到自身授课过程中话语冗余问题,或意识到存在话语冗余但不认为是太大的问题,或者是意识到话语冗余但不愿意做出矫正,最后的结果是课堂话语冗余问题会一直存在,最坏的结果是话语冗余问题会变得越来越严重。在话语冗余的呈现中存在一个现象,就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喜欢和善于讲授自身熟悉的内容,可能的原因是在长期的思想政治理论授课过程中,教师对部分教材章节或部分内容曾有过精心备课,并在授课过程中逐步完善;因此,教师在讲授到本部分时,会不自觉地对此部分进行大篇幅地话语描述,在知识点或理论重点、难点问题时,会自然地重复再重复,由此就产生了话语冗余问题。有时候话语冗余在得到容忍的情况下,话语冗余又强化了高校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过程中着重讲授自己熟悉的内容的情况。特别是在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团队分工教学的情况下,每位教师只负责少量专题或部分内容的教学,在授课过程中更容易出现话语冗余现象;每位教师都认为自身负责的内容重要或更具重要意义,从而在轮到自身授课时,话语冗余和熟悉内容之间不断地重复相互印证。

第四,高校思政课教师话语冗余容易导致课堂教学方式主要依赖“讲授”方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和创新的经验表明,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如小组合作教学、任务驱动教学、对分分层教学和讨论式教学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向学生讲清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5] ”可以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展示法和调研法等教学方法,还可以采取实地调研报告交流、人物采访课堂回放、专家课堂报告等教学方法。但现实是,部分高校思政课教师在课堂上采取的复合教学方式有限,更多的是采用传统讲授法,即便中间夹杂讨论教学法等,也是较少的仅做点缀之用。这样做的好处是给了教师更多的讲授和发挥时间,坏处是学生被动接受和思考的时间偏少。假设课堂教学效果好,学生反应及时,教师受到学生的鼓励就会自然地出现多讲再讲;如果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反应冷淡,教师更可能会重复讲,目的是让学生听清、听懂,这都是话语冗余的不良后果。

第五,高校思政课教师课堂话语冗余容易导致课堂互动环节减少或缺乏。首先,教师课堂话语冗余,已经把知识点、重难点反复地讲过几遍,如此,学生就会失去探究的欲望,认为只要死记硬背就可以了。比如说,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中,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价值规律、货币资本、共产主义的必然性等知识点在理解起来是存在一定难度的;如果学生不认真地思考,仅仅是囫囵吞枣就全方位地接受,基础是不扎实的,用马克思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历史和现实社会现象的时候就会出现问题了。其次,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尽管在授课过程中也注意互动,但更多的是通过传统提问的方式,并在提问过后没有对回答进行及时的点评;反而在部分内容上自由发挥太多,讲些与课程要求内容无关的小故事,这就进一步延伸了教师的话语时长。在移动信息互联发展的情况下,如果不深入研究学情不带情感讲故事,是难以吸引新时代年轻大学生的。再次,部分大学生课上关注手机信息和新闻的“低头率”增多,全程认真听课“抬头率”的减少,对于在课堂上存在话语冗余问题的部分教师来说是一个警醒,提示课程应该采用更为吸引年轻人的教学方式。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