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校学员自主学习动力内涵与测量研究

作者: 张静 刘晓娣 胡昊 赵亚范

军校学员自主学习动力内涵与测量研究0

摘  要:自主学习是学习者管理自己学习行为的现代学习方法。在高等教育质量改革和军校新型军事人才培养需求的推动下,军校学员要求具有更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力。面对军队人才培养这一重大需求,如何评价军校学员的学习动力,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该文首先界定军校学员自主学习动力的内涵和要素;然后基于CCSS测量工具,构建军校学员自主学习动力测量模型和测试题项;最后利用某军校学员的测量结果验证模型的有效性,为自主学习动力水平的测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教育质量;自主学习动力;内涵;测量模型;CCSS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01-0068-05

Abstract: Autonomous learning is a modern learning method for learners to manage their own learning behavior. Driven by the transform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demand of new military talents in the army, higher autonomous leaning ability and motivation are required for military cadets. For the badly need of the talents for the army, how to evaluate learning motivation is an important research topic. In this paper, the connotation and constituent elements are firstly studied. And then measuring model and questions are structured based on CCSS. Finally, the validity of the model is proved by using the measurement results of the cadets in one military academy, thus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the measurement of the motivation level of learning autonomy.

Keywords: educational quality; autonomous learning; connotation; measuring model; CCSS

习近平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全面实施人才强军的战略号令,指明“大力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1]的培养目标。在新形势下,军队院校必须着力内涵式发展,提升教育质量。当前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三大理念是:学生中心、结果导向和持续改进[2]。这三大理念的根本落脚点在于学员自主学习动力的建立与提升。军校学员作为未来现代化军事斗争的中坚力量,其学习动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军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队伍的建设质量。面对国家、军队这一重大需求,如何评价军校学员的学习动力,如何发现问题,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成为军校高教研究者亟需解决的问题。

大学生学情调查是当前国内外研究教育质量的有效工具,由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主持的“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China College Student Survey,简称CCSS)”[3]在充分吸收国内外前沿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学情调查的视角研究大学生的学习投入度,这为军校大学生自主学习动力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工具。为此,本文尝试从学理层面开展 “自主学习动力”概念研究,并利用CCSS调查工具,构建了自主学习动力测量模型和测试题项,实现对军校学员学习动力的有效测量。

一  研究军校学员自主学习动力的背景

(一)  中国高等教育的“质量改革”对军校学员自主学习的新要求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揭开了新的篇章。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发展[4]。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质量是核心。2016年中国首次发布《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2018年教育部又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这些文件都鲜明表现出中国政府对高等教育质量的高度关注和方向引导。教育质量改革是个完整而复杂的概念,其中“质量”是方向和目标,“改革”是方法和途径。大学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主体和对象,大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水平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体现,也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基石。基于此视角,高等教育的质量改革必然落脚于“以学为本”上: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转义,也是现代教育本质的集中表现[5]。

在此大背景下,作为国家军事人才培养使命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军队院校,在培养过程中更加注重学员综合素养的训练,这就对学员的自主学习性提出更高的要求。概括起来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科技快速发展要求学员拥有更快速的自主学习能力。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的社会经济形态发生巨大的变化,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中心的当代科技革命正在蓬勃兴起,标志着人类正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知识经济社会过渡。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信息的传播速度、广度、规模达到空前的水平。在这种时代下,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多,知识老化的速度加快,而拥有更快速的学习能力,成为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一种必备能力。

二是“以学为本”理念要求学员拥有更深度的自主学习能力。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社会发展的需求紧密结合。19世纪,拥有读写能力就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公民。而20世纪,基础教育的三要素“阅读”“写作”“计算”变得必不可少[6]。未来人才所需要的关键能力可以综合为七种:批判性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跨界合作与以身作则的领导力、灵活性与适应性、主动进取与开创精神、有效的口头与书面沟通能力、评估与分析信息精神、好奇心与想象力。这些能力与素养不是传统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所能实现的,而是建立在学员深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基础上的。

(二)  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下的军校发展对学员自主学习的新要求

强军之道,要在得人。人才是推动我军高质量发展、赢得军事竞争和未来战争主动的关键因素[7]。军校学员的学习是军人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地方高校的学生相比,军校学员不仅要完成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学习,还要接受体能训练、军事技能考核等特色化任务的培养,因此培养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一是要求培养学员多元化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传统学习中,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一般是指自主学习书本知识的能力,但在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的要求下,军校学员不仅要具备自主学习科学文化课的能力,还要具备自主学习思想道德、团结协作、军事体能、战事研究和装备应用等知识,这要求学员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具备多元化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是培养军校学员“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的需要。

二是要求培养学员导向性明确的自主学习能力。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中明确指出,军校就是“为国兴军服务”,军校要“立德树人”“为战育人”,指向性非常明确。从应用角度出发,战争需要什么,军校教育就应讲什么,但军校教员的讲出,并不代表军校学员的学会,例如军政素养、战场感知、战事谋略和带兵能力的培养均依靠学员的“学与悟”。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员为战向战的自主学习意识,并基于内部准则的理解,派生出外部提高备战打仗的学习能力,进而决定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外在行动。这种导向性鲜明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为国兴军服务”的需要。

综上所述,基于国家和军队发展大背景,军校要培养出满足国防需求的高素质军事人才,就必须立足于教学质量治理,从根本上驱动学员处于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即促进学员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动力。因此研究学员自主学习动力的内涵和测量是一个提升学习效能的深层次问题。

二  自主学习动力的内涵界定

“学习动力”这一概念最早是由苏联教育学家姆.阿.达尼洛夫等在《教学论》一书中提出的[8]。学习动力可以从不同角度研究:从系统角度研究,学习动力是推动学习不断前进,激励学习行为持久并达到预定目标的学习作用力[9];从非智力因素角度研究,学习动力是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气质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所起的动力作用[10]。

学员是一种极具复杂性的职业,学员自主学习也是一种复杂性的学习活动。这种复杂性的活动背后有着各种动力要素主导和影响着学员的自主学习,比如学员自身因素、教育教学因素、学校环境因素和教育制度因素等等。不少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来界定学员自主学习动力。常见的有学员自主学习的内生动力和外生动力、认知动力和非认知动力、直接动力和间接动力。也有学者将其分为主动力、次动力和助动力,以及物质动力、精神动力、信息动力、和谐动力和制度动力等等[11-13]。

上述这种划分方式存在一定的合理性,对学员自主学习动力的理解有着积极意义,但也存在着两个方面的局限性:一是主要从动力来源、动力性质或动力层次角度出发进行划分,没有考虑学员自主主体的地位;二是主要从产生学习力量的角度出发划分,没有考虑自主学习动力的外在教学行为表现。因此学员自主学习动力应从学员作为学习主体出发,结合学员自主学习的特性及自主学习的外在行为特点,将学员自主学习动力划分为内在动力、组织动力和社会动力。

学员自主学习的内生动力是由学员的理想、需要、兴趣和意志等自我动因激发的促进学员自发产生学习动机的内在力量。由于学员个体的需要既有发展性需要,也有生存性需要,因此这种自我动力既包括内在精神因素产生的主动力量,也包括外在利益驱动的被动力量。但无论如何,内在动力是学员自主学习的主体动力。

学员自主学习的组织动力是由学员所在学校课堂的教育环境、教育过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等外在因素激发的促进学员自主学习的力量。教育环境和教育过程属于组织管理方面的动力因素,而师生互动是学员自主学习的重要因素,它既包括了老师和学生的互动,也包括了学生与学生的互动,良好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对学员自主学习动力的激发可以产生正向因子,因此生师互动是组织动力的关键因素。

学员自主学习的社会动力是指军校、社会大环境下对学员自主学习产生的影响和助推力[14]。它具有宏观性、隐形性,对学员自主学习不产生直接动力,是潜移默化的作用力。比如,军校的文化氛围,军校的校风、学风、考风、教风,以及教育思想、校园文化、师德建设等,都与学员的学习氛围息息相关。一个良好的军营学习文化,可以培养学员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倡导良好的学习风气,创新营院文化,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可以为学员营造舒心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对于军校,不仅要加强硬件条件建设,更应该加强文化领域建设,为学员营造自主学习的外在环境。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给出自主学习动力的内涵是:自主学习动力是学员在思想内在因素、外在诱发因素的指引下自主产生学习的需要、愿望或者形成自我发展的意识,转化为主动学习的动机和情感,并以积极的学习态度呈现,针对合理的学习目标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最终达到学习水平的持续提升。这里的内在因素实际上就是内生动力,外在诱发因素可以是组织动力,也可以是社会动力,因此组织动力和社会动力本质上都是外生动力。为了研究方便,我们把组织动力称为外生动力,社会动力称为内外联合动力。

三  自主学习动力的测量

概念内涵的变化推动新的问题产生:如何测量学员的自主学习动力水平?哪些过程性指标能够有效切实反映出学员的自主学习动力?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完善学员自主学习测量工具。

(一)  自主学习动力测量工具

本文的测量工具来源于清华大学研究团队开发的CCSS2020测量工具[15-17]。CCSS虽可测量大学生学习投入的程度,但鉴于军队院校在培养目标和岗位任职方面与地方高校存在差异性,采用CCSS测量军校学员的学习状况会存在一定的偏差;此外CCSS是用来测量大学生学习投入和反映高校教育质量的工具,从学员自主学习动力内涵的界定上看,大学生学习投入与其存在概念上的同质性和异质性。因此,针对军队院校封闭化、军事化的管理特点,我们在研究军校学员自主学习动力问题时,借鉴CCSS问卷调查中的部分问题,对指标和题项进行重构。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