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专业型研究生培养方式探析

作者: 王卫国 赵建鹏 白文哲 王象鹏

摘  要:研究生教育是我国人才培养必不可少的教育发展策略,中医学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其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也十分重要。结合中医学专业的特点,简要分析中医学专业型研究生培养的特点与要求。认为中医学是一个综合性极强,涉及知识面广,专业分支多的专业,其培养重心应当主要集中在临床思维和实践、科研能力、职业素养这三个方面,针对中医学专业型研究生培养的现况,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增强临床教育,重视技能培训;完善培养评价体系,全方面多元化评价;重视人文教育,树立良好医德医风。

关键词:中医学;专业型研究生;中医教育;人才培养;临床思维;实践;临床科研;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01-0164-04

Abstract: Postgraduate education is an essential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for cultivating talents in China. As traditional medicine in Chin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ultivating professional postgraduates.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pecialty, this paper briefly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equirements of the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al graduate studen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t is believed tha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a highly comprehensive specialty with a wide range of knowledge and many professional branches, and its training focus should mainly focus on clinical thinking and practice,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and professional quality. In view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al graduate studen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rresponding reform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strengthen clinical education, attach importance to skill training; Improve the training evaluation system, Diversified evaluation in all aspects; Emphasize humanistic education and establish good medical ethics and style.

Key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ofessional graduate student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ducation; talent training; clinical thinking; practice; clinical research; humanistic literacy

人才培养是我国必不可少的教育发展策略。在国家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中,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是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作为其前置的硕士研究生培养则是顶尖人才培养的基础。只有夯实好基础,才能谈发展。在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发现问题,并不断地提出解决办法,从而为社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做出一份贡献,促进国家稳步发展。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我们在继承前人培养优秀中医人才方法的同时,也要寻找其中的不足并加以改进。全国各中医院校积极响应新时代潮流,扩大中医临床专业型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努力培养现代中医药人才,但由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式尚在探索之中,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尚无统一标准[1],这就促使各中医院校积极探寻合适的专业型研究生培养方式,努力完善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方法。基于以上实际意义,我们简要分析现代中医学培养专业型研究生的现状与面临的实际困难,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为促进中医学的发展贡献力量。

一  中医学专业型研究生培养的特点

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是培养高等人才的途径,也是为进一步培养博士打好基础。中医学是指以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研究人类生命活动中医学、健康与疾病转化规律及其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的综合性科学,是高等中医药院校核心主干专业。中医学作为中国传统医学,从公元前21世纪就开始萌芽,与人类社会共同进步,经过在历史长河中不断的磨砺、发展,累积了大量的专科理论和临床经验。随着近现代西方医学的涌入,西方医学的治疗方式也对中医学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是我们也从中汲取了新的知识,融会贯通了来自现代医学的新思想、新技术,中西医结合并重发展,促进了中医学的发展进步。中医学作为一个综合性强,分支学科多的专业,中医学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应当为各分支专业的学生量身定制针对性培养方案,以培养出具有高水平的中医学人才。同时,由于中医学专业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涉及知识面广,对动手能力要求高,并且与多学科交叉,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应当结合中医学的专业特色,对于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重心应当主要集中在临床思维和实践、科研能力、职业素养这三个方面[2-3],既要传授中医理论、中药、中医特色疗法等中医知识,又要不断学习现代医学的新知识,提高科研能力,中西结合发展,共同推进中医学的进步。

二  中医学专业型研究生培养的新要求

20世纪90年代末,医学的硕士与博士学位被重新命名,政府公布政策,正式更改为医学科学与医学专业学位,并针对这两个方面的主修内容与任务进行了区分[4],其中,医学科学学位的学习内容主要是科学研究与医学理论知识;医学专业学位主要学习内容为临床操作与技能,兼顾少量科学研究。现代研究生培养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出具有广且深的知识储备、专业的科研能力、扎实的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

中医学专业型研究生人才培养策略应当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根据学生的所修方向,为中医学专业型研究生量身定做合理的培养方案,要从临床思维和实践、科研能力、职业素养这几个方面全方位培养。让培养的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掌握专业技术,熟悉前沿知识,系统地阐述问题和解决问题,应用中医学术思想诊疗疾病,更好地将理论科学研究与临床技术能力相结合,培养全方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这样既能更好地传承中医学传统理论,弘扬中医药经典文化,又可以促进我国中医药医疗行业的进步与发展。

三  中医学专业型研究生培养的现况

近几年,由于医学生毕业后需要多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出于多方考虑,中医学专业型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同时进行,在研究生三年的培养中采用了一边进行理论学习、导师指导,一边让学生进入临床轮转,理论学习与临床轮转相结合,以临床轮转为主。研究生三年的学习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通科能力训练,学生需要在两年内,前往中医学各个专科进行轮转培训,培养中医临床工作能力,熟悉临床工作流程,掌握相关的西医基本技能,熟练掌握中西医基本临床操作。第二阶段,进行专科能力训练,在自己的科室中进行为期九个月的学习,掌握专科技能,进一步学习专科知识,为毕业后就业打好坚实的基础。同时学校会采用课堂集中授课、网上授课、名师讲座等多种方式完成必修课、专业课、选修课等的教学。重视名老中医药专家经验总结与传承,实行名医讲座,一对一门诊带教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加学生临床经验。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临床与科研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全方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中医学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应当是综合素质的培养,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临床与科研相结合方式教学,培养学生从临床、科研、人文三个方面综合发展。然而现在的培养方案中,在这三个方面的培养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

四  中医学专业型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  中医辨证思维差,临床实践经验不足

凌必时等[5]认为,中医人才培养应强化学生的中医辨病辨证能力与西医诊断识病能力,遵循中医自身的成长规律,充分借鉴传统的师承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许多毕业的中医学专业型研究生,对中西医基础的学习不够重视,忽视了基本功的学习,这就导致了基础不扎实,中医辨证论治能力与西医诊断识病能力差,门诊接诊不熟练,诊断与辨证含糊不清,不能独立正确地开处方,难以独立完成患者的治疗。

中医学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方法多采取临床教学的模式,但是在临床上,对患者的治疗常采用中西医综合治疗的方式,在临床教学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引导方式,难以让学生正确认识到中医的重要性,转而去学习西医知识,培养西医思维,加之学生从小接受的现代教育,认知特点、思维方式普遍偏向现代科学思维模式,对中国古代文化没有深入的认识,导致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处理现代医学科学体系与传统医学哲学体系之间的关系,中医思维建立困难,中西混淆,临床思维常以现代临床思维为主,中医思维为辅,导致了思维“西化”的现象出现。

由于医患关系紧张,部分医院科室规模较小,收治患者较少等多种原因,使得专业型研究生的临床能力教育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医院与带教老师谨慎起见,往往会减少研究生在规培学习阶段动手机会,更多是让学生跟随老师,在一边观摩、学习。学生不能亲自动手练习,实践经验不足,导致培养出的专业型研究生在日后工作中,出现不想动手,不敢动手,不会动手的现象。

(二)  临床科研水平较差,无法平衡临床与科研的学习

临床科研要从给病人治病的角度出发,来发现与提出临床诊断、治疗与康复中的问题,并予以解决。有研究发现[6],近年来中医学专业型研究生科研能力处于较低水平,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由于现今中医院校实行的双轨培养模式,大多数专业型研究生既要进行科室的轮转、临床规范化培养又要备考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研究生的时间都被这些繁重的任务给占用了,难以拿出充分的时间进行临床科研;第二,缺乏系统的科研培训指导以及部分导师对专业型研究生的科研能力的不重视,严重限制学生科研水平的提高;第三,招收的专业型研究生导师没有足够的科研能力,不能胜任教导学生、提高学生科研能力的任务;第四,部分医学院校及导师认为专业型研究生不需要高水平的科研能力,故而放松了对学生临床科研水平的教育。因此平衡好专业型研究生的临床与科研学习是中医学专业型研究生培养的重中之重。

(三)  忽视医学人文知识,人文素养较低

王卫国等[7]认为医学的组成应有医学科技与医学人文两大支柱,以对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现代医学模式,医学人文尤为重要,因为医学最终的评判标准已不再局限于技术,而是人的幸福指数。因此,人文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专业型研究生的人文教育是培养计划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良好的人文教育可以调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其医学职业道德,以创建更和谐的医患关系,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人文关怀,塑造友善和谐的医疗环境。

然而,在现代中医学院校的教育体系下,由于其对研究生的临床、科研能力的过度关注,疏忽了对学生的医学人文教育,人文教育匮乏。我国以应试教育为主,虽然考试中也有强调人文关怀,也有着医学伦理学的课程教学。但是,许多医学院校的人文教育也仅仅是课堂上随口的一句话或者是临床上老师的言传身教,医学伦理学也仅仅是作为选修课供学生学习,加之医学类考试缺乏对人文教育的专项考核,中医学类院校忽视了对学生人文教育,这就导致学生难以受到医学人文教育的熏陶,缺乏足够的人文素养培养。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