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概论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应用

作者: 张玉召 刘斌 张洪伟

高速铁路概论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应用0

摘  要:从高铁发展中所体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国家有关高铁发展的战略及政策、高铁领域的大国工匠案例和我国高铁重大建设成果案例四个方面深入挖掘高速铁路概论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将所挖掘的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内容,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工匠精神、职业素养和交通强国意识,切实做到教学与育人的有机统一,可为交通运输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速铁路概论;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大国工匠;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01-0172-04

Abstract: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contained in the course of "Introduction to High-speed Railway" from four aspects: the development of high-speed railway reflects the advantages of the socialist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national strategy and policy on high-speed railway development, the cases of craftsmen in the field of high-speed rail, and the cases of major achievement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speed rail in China. Through reasonable teaching design, this study integrates the excavat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to the teaching content, and imperceptitiously cultivates the students' feelings of home and country, craftsman spirit,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transportation power consciousness, so as to effectively achieve the organic unity of teaching and education. This study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transportation courses.

Keywords: Introduction to High-speed Railway;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xcavating of elements; great craftsman; instructional design

在高等教育中全面实施课程思政,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是构建“三全育人”和“五育并举”大格局的基本路径[1],专业教师在推进课程思政实施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如何做好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课程思政课堂教学的实施等方面是专业教师开展课程思政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3-4]。

交通运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铁路则被孙中山先生称为“交通之母”[5]。交通运输类专业,尤其是铁路运输相关专业更应做好课程思政建设与实施,为党和国家培养业务水平和政治素养兼优的高素质人才。相关高校也开展了一系列课程思政研究和实践工作,但仍存在思政元素挖掘不够充分、思政内容融入专业知识不够协调、课程思政教学方法不够多样等问题[6-7]。高铁是我国自主创新的一个成功范例,其发展过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而高速铁路概论作为传统铁路院校的一门特色课程,其教学内容具有新颖性和前沿性,深受学生喜爱。鉴于此,本文研究高速铁路概论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及应用的方法,以期进一步筑牢本门课程建设的“主站场”,同时也为其他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借鉴。

一  高速铁路概论课程教学概况

(一)  课程目的及内容

高速铁路概论是传统铁路院校及部分后续开设轨道交通专业的院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为交通运输类专业开设的入门级专业基础必修课程,也是为全校各专业开设的特色公选课。主要教学内容可分成国内外高铁发展概况、高铁的固定及移动设备设施、高铁运输组织及智能化、高铁环境保护及安全保障等模块。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国内外高铁发展历程、现状及规划、各子系统的技术设备及基本原理、高铁发展的前沿动态等内容,理解我国在高铁发展中的战略和政策,坚定制度自信,强化交通强国意识,培养工匠精神,滋养专业情怀,激发学生投身铁路事业的热情。

(二)  教学方法及手段

目前,各高校高速铁路概论课程除了采用传统的线下教学方法,还借助慕课、雨课堂等平台和手段开展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学,如西南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都在慕课平台开设了高速铁路概论线上共享课程。兰州交通大学以线下教学为主,线上教学基于SPOC平台,为学生提供一种课前预习、课外拓展和在线测试的方式;此外,还通过参观实习和虚拟实验加深学生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基于启发式、建构式、探讨式思想,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自主建构基础知识,结合案例式教学,使学生综合理解和全面掌握知识体系。

(三)  课程思政实施现状

作为工科专业,交通运输类专业课程常常偏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内容相对不足,同时,部分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尚缺乏清晰的认识和缺少提升课程思政能力的有效途径[8]。高速铁路概论课程思政建设及实施也存在类似的问题,目前思政元素挖掘仍不够深入和广泛,融入教学内容仍不够协调和全面[9]。

二  高速铁路概论课程思政元素挖掘

(一)  党和国家相关的战略及政策

高铁的建设及运营不仅可以更好地满足客运需求、拉近时空距离,更可以带动材料、制造、钢铁和旅游等众多产业的发展,还能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10]。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铁是我国装备制造的一张亮丽的名片”和“我国自主创新的一个成功范例就是高铁”。国家相关部门也制定和出台了多个战略和规划,为中国高铁发展指明方向和提供动力。充分挖掘和梳理党和国家关于高铁发展战略与政策中的思政元素并将其融入高速铁路概论课程中,能帮助学生树立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为交通强国建设作出贡献。所梳理的中国高铁发展战略及相关政策中的部分课程思政元素见表1。

(二)  高铁发展所体现的我国制度优势

1  中国共产党集中领导

高铁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和土地等资源,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可以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将各种资源统一优化配置,快速实现高铁技术的引进、吸收、再创新,打造先进全面的技术体系和生产平台,统筹安排各条线路的建设进度和各种装备的发展时序。

2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中国铁路在发展中始终坚持“人民铁路为人民”的理念,高铁同样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构建舒适快捷的客运服务体系和高效集约的货运物流体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因此,高铁发展能够得到人民的大力支持,包括路内人员的艰苦奋斗和勇于创新,以及路外人员的通力配合和无私奉献。

3  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决定了高铁发展也必然以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最大化为目的,为高铁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同时,党和国家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国高铁发展也是坚持自主创新发展,培养了一大批铁路创新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推动了高铁快速发展。

(三)  高铁建设及运营中的大国工匠案例

1  陈忠祥:铁路桥梁大国工匠

陈忠祥是全国铁路系统唯一的桥隧工首席技师,数十年如一日从事桥隧检测工作,尤其在宝兰高铁开通前,带领团队逐米敲击检测全线156公里的隧道,并对近万个桥梁支座逐一精细检测;总结出一套高效可靠的桥隧检测方法,取得研发成果17项,培养出技师、高级技师100余名,荣获“火车头奖章”等众多荣誉,是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成就的杰出代表。

2  宁允展:高铁首席研磨师

宁允展为中车首席技能专家,扎根生产一线30多年,坚持“用匠心雕琢精品,用技能报效祖国”的理念,刻苦钻研技术,辛勤磨练技艺,破解生产难题,研发“风动砂轮纯手工研磨操作法”等绝招绝技和先进操作方法10多项,获国家专利近20项,相关成果的应用每年为企业节约创效数百万元,曾获“大国工匠”等多项荣誉。

3  张华:大国高铁修车匠

张华从事动车组检修、调试工作,靠着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品质,从一名中专毕业生成长为大国工匠,荣获“全国铁路工匠”等众多荣誉称号。在业内首创高铁车辆单元级调试检修新模式,大幅提高作业效率;带领团队攻克30余项关键部件核心技术,突破一系列国内外技术壁垒,获20余项国家专利。

通过将一个个大国工匠案例引入到高速铁路概论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继承和弘扬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和职业道德,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

(四)  我国高铁发展重大成果案例

1  京沪高速铁路

京沪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通道的关键组成部分,连接着北京和上海两座特大城市,大幅缩短了沿线区域的时空距离。京沪高铁全长1 318 km,于2011年6月30日建成投产,在当时创造了一次建成里程最长、线路标准最高、运行速度最快的世界纪录,形成了350 km/h高速铁路基础设施、移动设备、列控系统、运输组织、经营管理标准体系和成套技术,是中国高铁的标杆和典范。

2  雄安站

雄安站于2020年12月投入使用,是京雄城际上的一座高铁枢纽站。基于智能化、绿色化、站城一体化设计理念,在建设高架候车大厅、站台、到发线、出站厅和配套商业等主体部分的基础上,设置了智能化全地下牵引变电所、智能停车场、智慧安防系统等设施,并配套了光伏发电、智能大脑管理、智能能源管理和结构健康监测等软硬件系统,以保障车站智能、绿色运行。

3  复兴号动车组

复兴号动车组于2017年投入使用,已研发生产了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R400、CR300、CR200等谱系化产品,形成了适应不同速度范围、不同环境条件的动车组标准体系、生产和运维技术和科技创新平台,为中国高铁走出去、中国制造业升级、中国铁路运营成本降低提供了强大助力。目前,运营速度达400 km/h的CR450的研发也已取得关键突破,带动了动车组技术的进一步升级。

将相关重大成果案例引入到教学内容不仅可结合案例式教学使学生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还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其投入高铁事业的热情。

三  高速铁路概论课程思政元素应用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