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理念的新医科药学专业综合实验课程建设
作者: 葛利 蒋琼 颜健华 廖碧莲 杨华
摘 要:药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药学专业实验课程是理论课程的重要补充,通过实践过程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具备专业的意识、能力和素质。以广西大学药学专业为例,基于新医科交叉融合背景,将OBE理念应用到药学专业实验课程教学中,探讨药学专业综合性实验项目的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及模式、课程思政、考核及评价机制等方面的教学改革和实践,以期完善药学本科实验课程体系建设,提高广西大学药学专业教学质量,推动药学学科的发展,为培养符合国家标准、具备从事药学专业相关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奠定基础。
关键词:药学;综合实验;OBE教育理念;新医科;实验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02-0061-05
Abstract: Pharmacy is a highly practical subject, that requires a combination of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courses to develop students' professional awareness andskills. At Guangxi University, the pharmacy majorapplies the Outcome-Based Education (OBE) concept in the pharmacy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al curriculum based on a new medical science background. The curriculumfocuses on designing experimental content, teaching modes, and methods, introduc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improving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assessmentmechanisms. These reform practices contribute to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harmacy experimental curriculum system. Ultimately, these measures enhanced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the pharmacy major at Guangxi University, developed the pharmacy subject, and will create a foundation for training high-quality professionals who meet national standards in pharmacy-related work.
Keywords: pharmacy;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al curriculum; OBE concept; new medical science; experimental teaching reform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1],提出了我国医药健康事业新的奋斗目标,医学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作为连接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健康中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基础工程的“教育强国”的纽带,医学教育成为了“大国计、大民生、大学科”。2019年4月,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发布了“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重点强调“四新”建设,其中之一便是“新医科”。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指出“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为医学教育发展指明了新方向。
新医科建设旨在培养具备国际视野、本土情怀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医药类人才,以适应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同时,也强调了医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推动了医学教育的创新发展[2]。在新医科建设中,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应运而生。例如,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PBL)、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CBL)和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TBL)等教学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些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以及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教育理念是美国学者Spady倡导的一种以预期学习结果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通过教育过程所取得的预期能力。在OBE教育理念下,课程体系的设置、实施和评价都以逆向思维的方式进行,教师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学生需要具备的能力和技能,从而针对性地设计课程体系和评价方式,确保学生最终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3]。
2020版《药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明确了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具备药物发现与评价、药物制剂设计与制备、药品质量标准研究与质量控制、药品管理,以及药学服务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这一目标与OBE教育理念高度契合,强调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药学专业实验课程是药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药学复合创新性人才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将药学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通过实践过程培养学生专业意识、能力和素质。新发展阶段,药学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OBE理念和新医科赋予了医学教育新的特点,强调融合、创新、质量、发展。其中,融合是药学教育的重要方向之一。药学专业实验课程应注重跨学科的交叉融合,将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和天然药物化学等实验课有机结合,形成系统性的实验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应注重引入新的技术方法和思路,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创新实践,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竞争力。同时,质量是药学教育的核心,应注重实验教学质量的管理和控制,确保实验课程的目标明确、内容科学、过程严谨、评价客观,以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发展是药学教育的最终目标,注重学生在实验课程中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机会,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和潜力,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重提升。
一 药学专业实验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长期以来,高校药学专业教育体系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验证灌输式教学等问题,这种模式难以提高学生的融会贯通知识的能力,无法培养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以广西大学药学专业为例,在广泛调研及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比国内各高校药学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发现药学专业实验课程,尤其是综合性实验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
(一) 课程内容缺乏整体性
目前,广西大学(简称“我校”)药学专业实验教学所采用的教材为四川大学出版社的《新编药学实验教程》(2019年版)。该教材涵盖药学各门专业核心实验课程的实验内容,涉及学科多、领域广、内容经典有弹性,有利于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实验技术和操作技能,激发学生综合设计、创新思维和能力。根据我校药学专业的办学定位及特色,我们选取了其中涉及药学基础实验、专业综合实验、创新实验项目等实验教学内容。然而,仍存在部分实验项目的内容分散、方法重复、类型相同等问题,有待进一步整合和改进。
例如,药剂学实验中的“乙酰水杨酸片的制备”、药物分析实验中的“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含量测定”“药物中特殊杂质的检查”“两种复方解热镇痛药的含量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用于阿司匹林肠溶片中游离水杨酸检查和阿司匹林含量测定”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复方阿司匹林中三种有效成分及游离水杨酸”项目,均涉及阿司匹林的含量测定、游离水杨酸的检查内容,实验内容相互关联。药剂学实验注重的片剂的制备,同时又涉及一些质量检查内容,药物分析实验是根据《中国药典》的规定项进行质量分析。显然,多个项目实验内容、方法存在重复,且分散在两门实验课程中。因此,为了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有必要进行选择、优化、整合为综合性实验项目。
又如:药理学实验中的“实验动物的捉持和给药法”“实验动物的性别鉴别、编号和处死法”“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肝脏功能状态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和“肾脏功能状态对药物作用的影响”等实验项目,都是涉及实验小鼠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可以将这些实验内容融合为一项综合性实验。通过改进,实验内容的综合性、连贯性、整体性更强,有利于让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教学过程更大限度地融会贯通专业知识,同时满足多样化专业人才培养需求[5]。这样的改进措施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学习,同时提高学生对药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 课程内容与产业需求脱节
在健康中国战略及新医科背景下,高等医学教育呈现出交叉融合的特点,旨在培养具有复合创新性的人才。目前,部分实验项目仍采用1977年版、2000年版的《中国药典》方法,《中国药典》(2020版)中的相关检查项和方法已经更新,实验内容却未能及时改进和更新,导致教学内容与产业需求脱节,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此外,随着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实验内容的先进性及与实际需求的结合程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如果不能紧跟行业和学科发展方向,可能会导致学生在毕业时无法满足就业市场需求,综合性实验教学无法充分发挥培养学生专业综合能力的功能,从而影响学生的职业定位、发展及规划[6]。因此,为了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需要不断更新和改进实验内容,以适应行业和学科的发展需求。
(三) 学生主动性欠缺
为了提高药学综合性实验教学的效果和目的,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充分掌握实验原理、思路及操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探索性的学习,完成相关实验任务,同时激发自己的专业兴趣,发掘并培养自身的综合专业能力。然而,由于学生的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在进行分组实验时,普遍存在对组员的依赖性。如果一组同学过多,前期任务未合理分配,分工不明确,会导致组员被动参与多、实践过程中独立性差、合作能力弱。因此,学生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实际操作等方面的独立性普遍不强,缺乏独立实践能力及创新思维培养,难以达到综合性实验教学的效果和目的。
(四) 教学理念及模式落后
药学本科教学过程中,理论课程长期被置于首要位置,实验教学往往处于从属和被动地位,导致学生对实验课程的忽视。药学专业综合性实验内容具有专业性强、涉及的知识点多的特点,对学生的应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高。在综合性实验课前,学生未能以“任务和问题”为导向,做好实验预习工作,这使其在实验过程中难以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做不到学以致用。
另一方面,实验教学过程仍然以灌输式教学为主,以“教”实验为中心,注重对理论知识的验证。指导教师机械地将实验目的、原理、步骤、操作方法等内容进行讲解和罗列,往往使学生只能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过程,忽视培养其创新意识及科研思维。此外,实验课程的考核方式依赖于实验报告,学生的实验报告仅限于实验讲义,缺乏多样性和创新性。因此,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二 主要改革举措
(一) 优化与整合实验内容
药学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化学、生物学、医学等多个领域。药学类教学质量是培养优秀药学人才的关键,而实验教材的优化和整合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为了提高药学实验教学质量,根据国家对药学人才培养的要求,对现有教材的实验内容进行修订、改进、优化和整合,侧重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关注教材内容的更新和现代化,根据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技术进展,删除已经过时和落后的内容,增加新的实验技术和方法,注重实验教材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实验项目之间的衔接和连贯性,确保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掌握药学知识和技能,以便学生全面了解药学领域的发展趋势,适应当前药学领域的发展和需求。
例如,①将实验教材中碎片化、分散和重复的实验内容进行优化和整合。将药剂学和药物分析实验中涉及阿司匹林的多个实验项目内容进行优化,去除重复的实验内容,整合成为“乙酰水杨酸肠溶片的制备、含量测定及质量检查”。②将药理学实验项目中的“实验动物的捉持和给药法”“实验动物的性别鉴别、编号和处死法”“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肝脏功能状态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和“肾脏功能状态对药物作用的影响”等多个实验项目内容,整合成为“给药途径、器官功能状态对药物作用的影响”。③将药剂学实验中的“5%维生素C注射液处方及工艺设计”“5%维生素C注射液的制备”、药物分析实验中“维生素B1含量测定方法的验证”“维生素C中铁、铜离子的检查”的实验内容进行优化,整合为“5%维生素C注射液的处方制备、含量测定及质量分析”。④将药物化学实验中的“二甲双胍的制备”、药剂学实验中的“片剂的制备”“微丸的制备”“微型胶囊的制备”,以及药理学实验中“药物对兔血压的影响”进行整合,形成“二甲双胍的合成、剂型设计及药理活性”,以全面体现药物从原料到产品的临床应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