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嵌入对硕士研究生运营管理课程教与学的影响

作者: 韩丽萍 赵红梅 孙保华 徐德生 刘俊华 苏红梅

场景嵌入对硕士研究生运营管理课程教与学的影响 0

摘  要:在研究生专业课教育教学过程中嵌入适宜的场景,是“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更加关注学生学习体验和需求的教学模式尝试。研究生运营管理课程采用场景化教学模式,可以通过贯穿始终的运营管理虚拟仿真场景化案例设计、企业运营沙盘推演、辩论赛、大数据决策模拟、课程思政场景设计等解决学生对知识理解接受度低的问题;解决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带来的新管理模式的认知问题;解决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管工交叉、文理融合及创新过程中的认知壁垒问题;解决地方高校因缺乏大规模、频繁进出的社会实践实习基地带来的学生实践能力和高阶管理思维能力不强的问题。

关键词:场景化教学;研究生培养;运营管理;教学模式;学习体验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02-0123-04

Abstract: Embedding appropriate scene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postgraduate professional course is an attempt of teaching model that is "student-centred", highlights the subject status of students and pays more attention to students' learning experience and needs. The course of Operation Management for postgraduate adopts a scene-based teaching mode, which can solve the problem of students' low acceptance of knowledge understanding through the continuous operation management virtual simulation scene-based case design, enterprise operation sand table deduction, debate competition, big data decision simulation and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cene design. Meanwhile, it solves the cognitive problems of the new management mode brought about by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raditional industri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merging industries; it solves the cognitive barriers in the process of strengthen the sense of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 intersection of management and engineering, fusion of liberal arts and sciences and innovation; and it solves the problem of students' poor practical ability and high-level management thinking ability brought about by the lack of large-scale and frequent in and out the social practice bases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scene teaching; postgraduate training; operation management; teaching model; learning experience

受新冠感染疫情影响,从2020年春季学期开始全国高校不同程度地采取“停课不停学”的措施,部分高校在延期开学期间进行线上教学、线上实习等,按教学计划完成了教学任务。对内蒙古呼和浩特市4所高校245名研究生的调查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各高校招收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本科在学期间没有进行过在线授课的学生不足30%,大部分学生的专业课及实习环节均在线上进行。虽然授课教师以及教学单位全力以赴保障教学效果,但师生互动的课堂体验感差、试验操作等实践课程难以开展、学习主动性及学生个体差异等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良莠不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生阶段的教育教学。所以,在研究生专业课教育教学过程中嵌入适宜的场景,是“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更加关注学生学习体验和需求的教学模式尝试。

本文以内蒙古工业大学(简称“我校”)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运营管理课程为例,探讨场景嵌入对研究生学习运营管理课程学习效果的影响,以期弥补后疫情时代研究生在专业知识、构建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欠缺,提供研究生培养质量。

一  教学“痛点”问题及成因分析

运营管理是我校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学位专业课,是一门研究如何将各种资源要素组织成现实生产力,以便有效地创造出产品和服务的技术性、操作性、应用性较强的课程,也是近年来企业管理学科中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大量涌现且表现活跃的一个分支。通过本课程的教与学,学生能够综合运用运营管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及相关学科知识,发现、分析并解决社会组织在生产运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了解本学科领域的演进和前沿动态等。从多年的教学实践及学生、用人单位的调查反馈结课显示,工商管理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及课程教学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痛点”问题。

(一)  经济社会发展对管理类人才提出新要求

新经济新业态不断产生、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等对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提出新需求,迫切需要研究生教育教学面向地方经济主战场,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复合型、创新型管理人才培养转型。运营管理课程场景化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是满足产业发展对管理类人才需求的全新探索。

(二)  不同专业背景研究生对课程内容认知存在差异

对我校近5年来录取的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专业背景统计数据显示,仅有21%的学生本科阶段是学习工商管理专业的,有一定比例的学生来自财务管理、经济学以及工科各类专业。这意味着有80%左右的学生在本科阶段没有学习过运营管理,尚未接触过本课程涉及的基本概念及原理,导致不同本科专业背景研究生对课程内容认知存在差异,教师授课内容的广度、深度、前沿性及跨学科性不易掌控。

(三)  对不同研究方向学生科研能力影响存在差异

我校工商管理学科硕士研究生分为企业管理、财务管理与会计学、技术经济与管理和物流与供应链管理4个方向培养,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希望能够构建并完善因学科方向而异的课程修习要求及灵活的学习政策,期望借助课程学习的契机,促进课堂学术讨论,在辩论中激发学术兴趣、明晰研究主题、促进科研能力。显然,常规化的课程教学作用较为隐没,课程教学成效不够显著。

(四)  单一交互形式较难考核和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

相较于本科生的课程教学,研究生课程教学往往更注重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容易被忽视。人们潜意识中认为,研究生较本科生更具有学习自主性、自律性和主动性,更强调“自学”。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惯性思维使许多研究生自主意识不强,需要通过启发学生自我学习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动机指引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与学的交互是实现学生学习投入的重要保障,要从较单一的师生交互向生生交互、学习内容交互、社会环境交互、交互场景预设等方面扩展教学场景,提高学生学习行为投入度、认知投入度与情感投入度,全面考核和培养研究生高阶思维能力。

二  场景嵌入运营管理课程拟解决的问题

虽然我校工商管理学科硕士研究生多门专业课中以沙盘模拟、情景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式进行了场景化实践探索,内蒙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创新发展研究基地、内蒙古管理现代化研究中心、内蒙古制造资源应用研究中心、内蒙古创新方法研究中心、内蒙古互联网经济研究中心、内蒙古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研究中心和内蒙古管理学会等相关研究基地为运营管理课程教学科教融合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但以下几个关键问题仍需进一步研究实践,提升运营管理课程教与学的效果,提高工商管理学科人才培养质量。

(一)  课程内容中缺少贯穿始终的场景化设计

课程教学中缺少贯穿始终的场景化内容设计,学生对知识理解接受度低,需要进行企业运营沙盘推演、运营管理虚拟仿真案例、辩论赛、大数据决策模拟等场景化课堂教学升级。

(二)  缺少新兴产业和新业态新商业模式运营管理内容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带来的新管理模式,需要进行结合场景化的教材与案例内容改革及教学方式变革。

(三)  学生的认知壁垒和学习兴趣需要恰当情境嵌入

思政进课堂、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管工交叉、文理融合及创新过程中的学生认知存在壁垒,需要通过视觉化、立体化场景教学深度嵌入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效果。

(四)  学生对企业运营管理的体验感及高阶思维能力仍需提升

地方高校缺乏大规模、频繁进出的社会实践实习基地,许多企业基于对商业秘密的保护不愿提供工商管理关键岗位的实习和参观,需要场景化教育改革增加学生对企业运营管理的体验感,提升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型管理人才。

三  场景嵌入运营管理课程的主要思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推动产教、科教融合,国家陆续出台了系列政策文件和重要举措。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中,明确提出“健全产教融合的办学体制机制,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

为响应教育部推进新文科建设精神,主动对接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我校工商管理学科在学校“坚持创新、特色、内涵、区域、开放的发展理念,努力建设国内知名、民族地区一流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发展思路指引下,积极探索工商管理类课程“三模块+四课堂”相互支撑、层次递进的场景化教学模式,构建更加富有成效的产学研协同育人体系,助力区域产业发展,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为了有效推进产教科教融合场景化育人体系的建设,工商管理学科已经探索了部分课程的场景化教学,但专业课程教学中尚未形成贯穿始终的系统化场景内容设计,基于现实场景管理问题的学生实践能力亟需提升;需要通过场景化的课程体系设置打破思政进课堂、管工交叉、文理融合过程中的学生认知壁垒;区域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融合发展带来了众多管理新问题也需要场景化教学弥补教材内容的滞后问题;地区经济社会中长期发展战略更需要探索场景化教学模式培养创新型、复合型管理人才,促进地方经济转型升级。

本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新文科建设宣言等为指导,从工商管理学科人才培养目标出发,通过研究分析区域产业发展对运营管理人才的需求,以及西部地方高校工商管理学科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特点,系统梳理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场景化教学主要内容,从“课程培养、资源融合、支撑产业”三模块构建场景化教学模式,通过“一课堂的课内教学、二课堂的校内创新创业实践、三课堂的校企融合实践、四课堂的党建引领育人育才”四层次推进实施。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