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教育实践教学研究热点与进展分析
作者: 郑琼 杨晓丽 王世进 夏雨霏
摘 要: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1998—2022年CSSCI引文数据库,借助CiteSpace,绘制我国高等教育实践教学研究现状、热点和演进特征的科学知识图谱。研究发现,该领域研究仍具较高关注度,但研究机构之间合作密度稀疏。研究内容呈现多元学科特征,从新工科延伸到新文科、课程思政和人工智能。研究热点集中在实践教学制度、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模式、评估与监督体系等方面。但现有研究多强调实践教学对人才培养的作用而缺乏对具体实现路径的系统分析,强调多维度、多层次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而缺乏对影响因素权重的研究,强调从学科特征出发改革实践教学模式而缺乏对各学科教学内容的比较和分类研究,这些为进一步构建满足教育现代化征程要求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高等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留下空间。
关键词:高等教育;实践教学;知识图谱;研究热点;演进特征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05-0012-05
Abstract: Based on the CSSCI citation database of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Network from 1998 to 2022, this paper draws scientific knowledge maps of the status quo, hot spots and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ractical educ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with CiteSpace. It is found that China's practical education still has a high level of attention, but the density of cooperation among research institutions is sparse. The research contents presen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disciplines, extending from new engineering to new liberal arts,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he research focuses on practical education system,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curriculum system, practical education model, evaluation and supervision system. However, most of the existing researches emphasize the role of practical education in talent training, but lack the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concrete realization path. They emphasize the multi-dimensional and multi-level construction of practical education system, but hardly study on the weight of influence factors. They emphasize on the reform of practical education model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scipline, but lack the comparis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contents in various disciplines. All these leave room for further construction of practical education system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education modernization and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Keywords: higher education; practical education; knowledge maps; research hotspots; evolutionary features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设专章,指出“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强调教育对接产业,教学注重实践与应用。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际生产能力和品质的实践环节[1],其在高校教育[2]、高职高专教育[3]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性得到普遍认可。现今,高等教育实践教学内涵有所拓展,意指在理论指导下,通过引导学习者的实践活动来传承实践知识,形成技能,发展实践能力,提高综合教学效果[4]。随着研究成果的积累,需要对相关文献进行归纳与分析,总结特征和规律,以期为我国高等教育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提供可实施的参考。鉴于此,本文借助CiteSpace软件,对文献、作者、研究机构及关键词等内容进行可视化分析,客观、全面地呈现出我国高等教育实践教学研究的现状、热点和进展。
一 数据来源及分析方法
本文以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为样本数据源,选择CSSCI数据库,以“实践教学”为主题,时间跨度设定为1998—2022年,检索文献,剔除访谈、年鉴、会议综述和基础教育等无效数据,最终获得5 172篇文献作为研究样本。通过CiteSpace连接强度分析可知各连接点之间互动强弱,通过热点词聚类分析可挖掘研究热点,通过关键词时区分析可揭示研究演进趋势[5]。本文采用CiteSpace 6.1.R2软件。数据处理并转换为能识别中文的编码模式,分别以Author、keyword、Institution作为分析对象,设定时间片阈值为50。
二 我国高等教育实践教学研究统计与分析
(一) 热度轨迹
我国高等教育实践教学研究始于1998年,年发文量22篇。十年缓慢增长后,发文量增长趋势更为直观,2011年达437篇。2020—2022年发文量保持较高水平,年均超200篇,表明学术界在该研究领域持续开展研究。研究呈现多元学科特征,集中于教育、基础医学、商业经济、计算机、语言、美术、法学、电气工程和建筑科学等学科。
(二) 高产作者分布
作者共引频次代表其学术相关性,图1包括615位作者及284条作者间连线,较大节点的作者在该领域具有突出作用。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王鉴和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丁金昌影响最大,作出奠基性贡献。北京大学郭建如、湖南大学柳礼泉和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黄进从不同角度拓展了研究,而高新、曾永卫、张洪田、袁剑波、张敏和李辉等学者的影响也很大。
发文量多的学者起引领作用,其学术成果可成为了解该领域思想与观点的重要渠道[6]。由表1可知,吉林大学陈兵发文最多,《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与模拟法庭实践教学》被引频次最高,探索“学校-实务部门共同培养”和“国内-海外联合培养”实践教学模式。其次是王鉴,《课堂研究引论》主张主客位研究法、课堂观察法、深描解释法、教学案例研究法以揭示教学现象、把握教学规律。陈坤探讨红色文化与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间的内在关联与耦合。黄进主张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学习指导、推进教学方法与考试方法改革以探索卓越法律人才培养。高新倡导模拟企业生产实况构建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产品生产为基础、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环境。高闰青提出高等学校、地方政府和中小学(幼儿园)联合“三位一体”协同的教师教育培养新机制。张洪田从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及保障措施着手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郭建如发现地方本科院校课程设置应用实践、教学行为学以致用、实践教学资源和实习考评发生显著变化。柳礼泉认为基地教育、社会实践、案例教学、阅读实践、校园文化和研究实践等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形式可达到全方位、立体化教育教学效果。程孝良主张联合协作、分段贯通、学科交叉式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导师队伍、学科专业、课程教材和实践教学创新体系。
表2中文献被引频次均超150次,构成我国高教实践教学研究最重要的知识基础。《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影响最大,其界定实践能力由基本生活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学习思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职业活动实践能力等要素构成。《我国本科工程教育实践教学问题与原因探析》从实践教学目标、教学体系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条件和师资队伍系统梳理本科工程教育实践教学中的问题。《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将实践教学环节分为常规环节和培养高阶应用人才的高层次环节。《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实践教学体系》指出要整合实践教学内容,改革实践教学模式,理顺实践教学管理体制,建立质量保障和评估体系。《借鉴国外经验强化应用型本科教育实践教学》提出建设具备知识能力和工程经验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校内外实践教学场所、建立实践教学制度、完善评价体系以强化实践教学效果。《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思考》强调理论教学是实践教学前提,而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延伸与补充。《加强高校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推进实践教学制度建设、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实践教学经费投入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整合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实践教学模式、理顺实践教学管理体制、建立科学合理评估和质量保障体系以强化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的内涵与外延》归纳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为实践教学形式。《实践教学与学科竞赛相结合,促进创新人才培养》主张以学科竞赛为载体,搭建学生创新平台和开设跨学科、多平台综合设计性实验。《论高校实践教学目标》认为传承实践知识、提升实践理性、优化实践策略、生成实践智慧构成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国外大学的实践教学及其启示》比较以通才教育为主的美国和专才教育模式的德国工科大学实践教学环节之后,倡导注重产学研合作,培养懂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实践教学理论研究的几个角度》从“整体性、分层分类、比较研究”视角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及制度设计。
(三) 研究机构分布
研究机构为研究领域注入活力,图2选出282个机构及其之间的24条连线,而表3展示了研究领域内发文量前10的机构。
最早开始该领域研究的机构为湖南大学,武汉大学以14篇文献位居榜首,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工程学院和浙江大学等机构发文量均达10篇。合作组织中最多的节点有6个,分别是湖南工程学院、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北京联合大学与清华大学,但机构之间合作密度整体稀疏。研究机构呈多元化特征,既包括武汉大学等著名学府,也有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等“双非”机构,丰富了领域内的研究内容和研究范式。
三 我国高等教育实践教学研究的内容版图与演进特征
(一) 关键词分析
关键词是文献主题的高度凝练,关键词出现频次反映其在共现网络中的重要程度[7]。图3含429个节点,1 147条连线,勾勒出该领域基本研究面貌。首先,按节点大小寻找关键节点以揭示研究背景,“人才培养”“教学改革”“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校企合作”很显眼。其次,散落四周的小节点代表研究前沿与研究热点,“创新”“实践能力”“教学方法”“思政课”和“应用型”反映该领域知识发展结构与演变情况。研读中心议题文献后发现,从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和结构性改革、校企合作、课程体系科学设计与改革、课程思政与思想教育建设、监督制度与评价体系等多维度系统构建高教实践教学模式是近年来的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