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探究

作者: 逄红梅 何心

摘  要:元宇宙作为多重数字技术的集大成者,是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技术演化变革、高质量发展、数智化转型的可能进路,有其内在科学性和价值性。但从辩证思维来看,元宇宙在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性发展同时,也会带来意识形态、道德伦理、技术成瘾等方面的问题。鉴于此,高校有必要从巩固主流意识形态权威、增强科技道德伦理建设、丰富现实精神世界应对元宇宙所带来的冲击与挑战,科学发挥元宇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元宇宙;虚拟空间;技术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05-0017-05

Abstract: As the master of multiple digital technologies, the meta-universe's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will promote the technological evolu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romote its overall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and meet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intelligence. Based on rational thinking, although the meta-universe mak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ppear a new quality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it will still bring some crises and challenges. Therefor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further consolidate the authority of mainstream ideology,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morality and ethics, enrich the realistic spiritual world, effectively cope with the impact and challenge brought by the meta-universe, and scientifically play the positive role of the meta-universe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etaverse; virtual spac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陈峰说:“数字化的本质是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汇聚优质教育资源、赋能教育教学”[1]。元宇宙作为“数字革命”的崭新成果,将借助于自身高沉浸、低延迟、多维度的技术优势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智化、具象化、轻捷化发展,使其在日益开放、复杂、多变的教育环境下拓展新空间、掌握新动能、建构新格局。但在展望未来发展的同时,仍要以理性思维权衡元宇宙所带来的利与弊,审慎应对伴随元宇宙而来的问题,以可行、可信的办法化解风险,助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质增效。

一  元宇宙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三重可能

元宇宙作为互联网的新一代技术聚合体,昭示着互联网的未来发展状态,其充分利用各种互联网前沿技术搭建一个与现实世界相互通、相平行、相映射的虚拟“现实”世界。VR、AR、MR等感知增强设备为元宇宙模拟现实世界的场景,物联网技术为元宇宙搭建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之间的桥梁,区块链的防篡改、可追溯、集体维护特征为虚实空间交换提供了安全保障[2],5G/6G技术为元宇宙提供网络传输支持,云计算技术为元宇宙提供数据储存与备份功能。高校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阵地,承担着铸魂育人、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果,要牢牢抓住前沿科学技术所孕育的时代机遇,利用元宇宙的技术势能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技术演化变革、促进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满足思想政治教育数智化转型需要,科学看待元宇宙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态势,助推思想引领与科技进步的有机结合。

(一)  元宇宙能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技术演化变革

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其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在互联网时代,数字智能技术已然打破传统教学技术的壁垒,成为重构教育要素、创新教育方法、影响教育形态及制约教育效果的新一代技术势能。因而利用元宇宙来丰富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手段有助于推动其技术演化变革。一方面,元宇宙“高沉浸”的内在机理造就全新教学体验。VR、AR、MR等感知增强设备作为元宇宙的构成要素,将借助数字媒介深度链接主体思维与数字化身,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塑抽象知识于具象化,帮助教育客体在新的教育关系中重建主体自觉,实现人机协同式发展,不断增强感知维度,达到浸入式教学的目的。例如在学习“红船精神”时,教育客体可透过数字全息技术以“第一人称”的视角“亲临”会场,感受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何种艰苦而又惊险的环境下进行的,从而真正意义上地去理解“红船精神”的内涵,理解党在建立之初的不易。另一方面,元宇宙“低延迟”的网络环境形成顺畅的教学模式。通过互联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代高校普遍应用的技术手段,但网络延迟高、传输容量低、资源开发弱等问题既打破了教育主体施教的连贯性,又影响了教育客体的获得感。而元宇宙时代将进一步提高5G/6G光网的覆盖率,通过互联网开展红色教育、模拟红色文化场景将不再频繁卡顿,思想政治教育的顺畅性也将大幅提高。

(二)  元宇宙能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国教育已由规模扩张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我们党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以高水平、高质量的标准发展意义非凡。因而通过引进现代化技术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质量是颇具必要性的。一方面,元宇宙有助于创新主客体交互模式,提高政治学科教学质量。教育主客体失衡是制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发展的桎梏。而元宇宙时代,信息获取渠道将进一步拓展,教育主体的绝对权威性逐步被打破。教育客体在接受信息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建构个人思想观点,实现由“被动接受”向“主动发声”的转变。教育主体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更多扮演“聆听者”,引导、配合教育客体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实现主体的客体化转变。同时,元宇宙也可通过VR、AR等技术,将教育客体的思想、情感转化为可视化图像。待意见分歧时,以足够的例证阐明观点,实现客体的主体化转变。另一方面,元宇宙有助于完善教育评价方式,提升评估质量。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既关涉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方向与发展思路,又是教育主体高质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推动力量与重要根据[2]。因此,利用元宇宙来开展教育评价则极大丰富了高校开展教育评价的方式手段与质量。

首先,元宇宙能使全过程考核成为现实。通过对数据的编排,元宇宙将持续追踪学生的发展状态,定期、定量评估学生的思想状态与行为轨迹,进而全面、客观地记录教育客体的成长过程[3],避免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阶段性成果衡量教育客体思想动态的现象发生。其次,元宇宙能使个性化评价成为可能。通过对个人成长档案的持续追踪,元宇宙能够谱画出个体与群体间的“差异图谱”,并在分析差异的过程中,发现潜在的、深层的关系与规律,进而对个体的发展作出较为准确的估量与预测,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同时又极大促进个性化发展,最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三)  元宇宙能满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智化转型需要

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智化转型既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又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应有之义。

一方面,元宇宙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智化转型提供更贴切的方案。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自身而言,数智化发展的过程就是善用数字智能技术科学施教的过程。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数字技术开展工作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的常见图景。但受当前发展水平的限制,5G/6G光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工作尚处于研发与探索阶段,并未形成具体的实施方案。而元宇宙作为互联网的未来域场,将以更成熟可靠的技术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数字智能技术的融合提供实质方案,使复杂问题简单化,全领域、全方位、全过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推动其完成数智化转型,实现现代化发展。另一方面,元宇宙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智化转型提供全新选择。与现实世界的发展不同,元宇宙致力于虚拟世界的研发与探索。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以虚拟的方式模拟现实问题则会更加满足高校青年的猎奇心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提升高校青年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同时,以虚拟现实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也使传统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数字气息”,拓宽其发展途径,进而更高质量地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  元宇宙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审思

元宇宙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确能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全新的生机与活力。但以辩证思维来看,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存在着两面性。正如马克思所说:“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4]。因而,在探究元宇宙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发展可能性的同时,也不可忽视负面效应。

(一)  意识形态问题

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上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5]。而元宇宙作为协助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技术产品,其空间内部不难发现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相符的成分。一方面,元宇宙空间为“数字殖民”思想提供场域。当前,元宇宙尚处于研发与实践阶段,而在研发与实践过程中,技术持有者的思想无疑是要体现在技术产品中的。元宇宙作为西方国家率先研发的技术产品,其空间内存在一定的“数字殖民”迹象。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试图独占元宇宙技术领域,通过数字病毒投放、技术密钥出口等方式,打着数字自由、数字民主等口号,在信息交流过程中大量“窃取”高校青年的身份特征、行为特征、生理特征,并通过对数据的分析设置负面舆论议题,营销所谓的“普世价值”,使高校青年产生群体情绪极端化的倾向,进而不断消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降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另一方面,元宇宙空间易滋生“民族虚无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由于元宇宙空间缺乏现实世界的具体特征,实质性的运行系统还需高校青年以“造物主”的身份建构。而高校青年尚处于人生发展阶段的“拔节育穗”期,并未形成稳定的价值观念体系,对元宇宙空间内琳琅满目的信息内容并不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因此,历史虚无主义与民族虚无主义由此设置文明陷阱,宣称元宇宙空间为人类世界的“乌托邦”与“理想国”,片面强调元宇宙的相对独立性,忽视元宇宙的虚拟性,企图通过高强度的感官刺激,淡化高校青年关于历史、文化、民族精神等方面的记忆,致使其对党和国家产生感情疏离和理想分异的负面情绪,乃至危及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安全。

(二)  道德伦理问题

道德伦理不仅是社会规章制度的重要补充,也是衡量是非曲直的重要价值标准。而元宇宙在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后,将造成一定伦理道德问题。一方面,元宇宙淡化高校青年的真实交往。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6]。在以往的交往形式中,横向与纵向交往是高校青年普遍的交往方式,所谓横向交往是指与同学或同一层次的个体交往,纵向是指与老师或上下级之间的交往。但在元宇宙空间内,这两种交往形式不再是心灵之间的温暖传递和意义共享,而是转变为冰冷的字符串之间的相互转换[7]。高校利用元宇宙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互动交流,以及由互动交流产生的情感育人、谈心谈话育人等传统育人价值将进一步被字符串的转换替代,进而不断产生交往异化的现象,养成孤僻、冷漠、排斥的道德情感,降低现实世界的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元宇宙阻碍高校青年的社会化进程。人作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离不开社会生活中的角色定位。而在元宇宙空间内,高校青年摆脱了现实社会中法律、道德、伦理的约束,使“肉身”获得相较于现实世界更加“自由”的体验。这意味着高校青年的道德伦理素养将随着元宇宙的不断发展而逐渐淡化。高校青年在使用元宇宙的过程中将无法判断自身虚拟行为的正当性,进而产生模糊现实与虚拟边界的现象,阻碍其社会化发展。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