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自主学习、交际沟通能力与学业表现的影响研究

作者: 梁斌 易金翠 夏倩

研究生自主学习、交际沟通能力与学业表现的影响研究0

摘  要:硕士研究生阶段十分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要求学习者保持积极的学习心态,做到学习自律,以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然而,硕士研究生的学习意愿、学习自律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该文主要研究硕士研究生交际沟通能力、自主学习共同对学业的影响。研究发现,硕士研究生的交际沟通能力对自主学习具有促进作用,强化硕士研究生的努力程度,进而提升学业成就,特别是在学习团队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研究还发现,研究生参与社会实践有助于强化自主学习意愿。因此,研究生教育应当培养学生的交际沟通能力、增加学生社会实践和优化研究生学业评价,从而提高研究生教育的质量。

关键词:自主学习;交际沟通;研究生教育;学业水平;学习成绩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05-0043-06

Abstract: At the postgraduate stage, independentlearning is highly emphasized, and learners are required to maintain a positive learning attitude and achieve self-discipline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expected learning goals. However, the learning willingness and self-discipline of postgraduate students are easily affected by various factors.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influence of communication ability and independent learning on the academic performance of postgraduates. The research found that the communication ability of the postgraduate students can promote independent learning, strengthen the effort degree of the postgraduate students, and then improve their academic achievements, especially in the learning team. In addition, the study also found that postgraduate participating in social practice can help strengthen their willingness to learn independently. Therefore, postgraduate education should cultivate students' communicative ability, increase students' social practice and optimize their academic evaluation, so a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

Keywords: independent learning; communication; postgraduate education; academic level; academic performance

研究生阶段,学生需要在本科所学知识的基础上,从两个方向扩充自己的专业知识。一是拓展知识的深度,加深其对事物、现象内在规律和原理的认知;二是拓宽知识的领域,从而实现与其他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这意味着学生在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任务十分艰巨和繁重,他们除了按照高校的教学安排学习相关知识,还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拟订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开展自主学习,从而保证其掌握的专业知识能够满足社会需要。

一  自主学习的研究现状

鉴于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国内外学者从理论方面对自主学习进行了大量研究。从自主学习目的来看,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基于知识的有用性或者个人兴趣,进而自主地学习知识,其特点表现为学习者学习的能动性和自觉性,而不是在外界压力或要求下的被动学习。

从学习的过程来看,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及使用的学习材料具有控制权。从学习者的认知和行为来看,学习者在元认知、动机、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 其学习就是自主的。但是,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学生接受高校的正式教育通常需要学习规定的课程,限制了学生选择的自由,学习者难以做到完全自主。鉴于高校学生的自主学习并非能够做到完全自主,社会认知学派的Zimmerman根据学习者对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学习监控的控制程度,对自主学习进行细分:当学生在这几方面均能做到完全控制时,则是充分自主。反之则是完全不自主的,即他主学习。

总体上看,我国研究生教育在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及使用的学习材料等方面,既有他主的部分,也有自主的部分。我国学者邹云龙认为,自主学习与他主学习并非针锋相对,两种观念具有强烈的观念互补性,较少表现为互替。当然,具体到每一个学生,他主学习与自主学习的占比存在一定的差异。当自主学习与他主学习并存时,自主学习还是他主学习效果更好?国内外学者研究表明,自主学习与学习成绩是一种复杂关系,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能够获得更高的学分。

二  自主学习的理论分析

(一)  自主学习与学业表现的内在关系

Ablard和Lipschultz的研究表明,自主学习与学习成绩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首先,学生入学时并不完全处在同一起跑线上,特别是在研究生阶段,研究生新生在实践经验、知识结构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从社会实践经验来看,大部分硕士研究生新生是刚毕业的应届本科生,实践经验相对较少;其他小部分新生拥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从知识结构看,大部分新生所读专业与本科相同,专业知识储备充足;也有少数新生来自其他专业,报读专业的知识储备不足。当研究生新生在实践经验、知识结构方面存在差异时,这将影响其在读研期间的学业表现。按照加涅的学习层级理论,学习是一个连续性过程,从最低级学习获得的能力将为更高一级能力奠定基础,前一阶段知识储备不足将影响后一阶段的学习效果,甚至给学生带来学习压力,产生学习倦怠现象。为了及时弥补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储备的不足,这就需要学生制定专门的学习计划,开展自主学习。在这种情形下,自主学习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确保期考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而是为了弥补知识结构的缺陷。因此,开展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成绩优异。其次,部分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可能是基于自己的兴趣而深入钻研某一学术问题,而这些学术问题可能与考试内容并不紧密,这也是导致自主学习与学习成绩不相关的重要原因。

尽管自主学习与期考成绩之间并不必然相关,但是开展自主学习对于硕士新生而言仍然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有助于强化研究生的努力程度,改善他们的知识结构。无论是弥补专业知识的不足,还是基于兴趣而进行知识扩展,这都会导致研究生更加努力,如增加学习的时间,加大阅读的数量,最终实现学习者的自我发展和自我提升;二是有助于培养学习者自我学习管理的能力,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基于上述分析,可以作出以下假定:自主学习与他主学习互补的情形下,研究生开展自主学习可以强化他们学习的努力程度,改善自身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但是,鉴于研究生自主学习的目的不同,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期考成绩优秀。

(二)  自主学习的障碍

齐莫曼将自主学习分为三个阶段:前瞻阶段、表现阶段和自我反思阶段。其中,前瞻阶段主要是分析学习任务,设定学习目标,制定目标实施方案。学习目标确立的过程,也是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个人信念展现的过程;表现阶段,学习者执行学习计划,同时监控和管理学习进度,包括实施时间管理、寻求帮助、自我观察、自我控制和任务策略,确保学习目标任务的完成;自我反思阶段,主要评估任务完成情况,并对成功或失败进行归因,归因形成的结论将对后续阶段的学习过程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董奇认为,自主学习包括三方面自我管理:学习活动的事先计划、学习过程的监察评价和学习活动事后修正以达到学习目标。从上面自主学习的过程可以看出,自主学习的制定与实施效果容易受到个人认知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以及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1  学习者认知存在不足

学习者开展自主学习的一个主要理由是基于知识的有用性,他们基于知识的有用性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具体到实施细节,学习者需要考虑以下问题:将来我能从事什么职业?学习哪些知识和技能能给我的职业发展带来帮助?然而,调查发现,社会实践较少、跨专业的研究生新生,他们不熟悉本专业的职业发展前景,不清楚从事该职业应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甚至相当部分学生在这方面还存在一定的误解,这将导致他们制定的自主学习计划存在较多的问题,甚至出现一些不切合实际的想法。因此,这种认知上的偏差直接影响他们对学习内容、学习难度的选择,进而影响学习的努力程度和学习效果。

2  学习过程出现障碍

自主学习不仅强调自学者对学习拥有自主控制权,更是强调学习者对学习的坚持。然而,由于研究生阶段所学知识较为深奥,学习过程中容易遇到难以理解的知识和内容。当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这些学习障碍而得不到及时解决时,容易产生懈怠情绪,影响自主学习目标的实现。调查发现,硕士研究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经常遇到知识理解不透或理解错误等问题,当他们文献查阅能力又较弱时,这将给他们带来挫折感,进而影响自主学习的可持续性。

3  外部环境形成诱惑

互联网时代,学生既可以通过网络来汲取各种知识,也可以利用网络进行娱乐消遣。鉴于研究生的心智已经发展成熟,学校和研究生导师对学生的监管也变得相对宽松。在缺乏严格监管的背景下,个别研究生容易受到网络游戏、网络影视的影响而疏远学业,放弃自主学习计划,特别是容易放弃那些需要学生掌握而又不包含在考试之中的知识。如本专业的研究动态和研究前沿等与专业相关的知识,这将影响自主学习的效果和研究生教育质量。

(三)  交际沟通能力与自主学习的交互效应

1  交际沟通能力对自主学习效果的调节作用

按照齐莫曼的自主学习理论,学习者制定学习计划、学习过程中寻求帮助、自我反思阶段都会涉及学习者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信息传递与信息沟通。教师是作为学习者知识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通过与学习者进行交流对话,协助学习者实现知识的建构。但是,对于不同学习者而言,他们在交际沟通能力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将影响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协作和对话。因此,自主学习的效果将因学习者的交际沟通能力而有所变化。

1)交际沟通修正学生认知。从建构主义的视角来看,学习包括同化和顺应两种过程。同化是指学习者将外部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是知识数量的扩充;顺应是指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因外部信息刺激而发生改变,是知识结构改变的过程。无论是同化过程还是顺应过程,都需要借助来自外部环境的信息来实现。在研究生教育阶段,研究生导师、任课教师、学习伙伴是研究生在校期间交流沟通较多的人,交流过程中生成的信息容易对研究生形成同化效应或顺应效应。因此,其一言一行都可能对研究生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产生影响,甚至影响到研究生的职业选择。当研究生的交际沟通能力强时,其与导师、任课教师、学习伙伴接触的时间就越多,获得的信息量也越大。通常来讲,这些信息将有助于帮助硕士研究生认清未来发展的道路,明确当前需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这为进一步优化和完善自主学习计划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从而保证自主学习的效果和自主学习的信心。此外,如果硕士研究生导师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给予学生鼓励和期许,还能强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自主学习计划的认真执行,减少网络游戏、网络影视对他们的诱惑。反之,如果硕士研究生的交际沟通能力较弱,将不利于自主学习计划的优化和执行。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