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工程本科教育中思政教育的探索

作者: 张明金 张洪瑞 魏凯 李永乐

摘  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已建和在建的超大跨度桥梁越来越多,对桥梁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具备良好思想素养的人才更加紧缺。因此,提高专业技术的同时,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相结合,育成新一代“又红又专”的桥梁工程师刻不容缓。该文以桥梁工程本科教育为例,在当前桥梁工程本科教育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正反实例进行多维分析,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的,分析与厘清桥梁工程与思政教育的关系,着重以“学生维度”“教师维度”“社会维度”三个方面对思政教育在桥梁工程中的教育模式与理念进行探讨。最后,提炼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新型思政教学方案,确保在实施桥梁思政教育过程中能够做到有的放矢,提高课程的质量及课程的内涵,给知识和能力赋予正确的价值观取向,为培养新时代高素质高技术人才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桥梁工程;思政教育;工匠精神;多维分析;高素质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05-0173-04

Abstracts: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more and more large structures have emerged in terms of traffic roads. Since ancient times, China has been at the forefront of the world in terms of technology i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so it is urgent to improve professional technology while promoting the combin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to cultivate a new generation of engineers. In this paper, taking railway bridge and tunnel engineering as an example, based on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tatus of bridge engineering, combined wi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examples, multi-dimensional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Taking "cultivate morality and educate people" as the founda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ridge engineering and ideological education is analyzed and clarified, focusing on the three aspects of "student dimension", "teacher dimension" and "social dimension" to discuss the educational mode and concep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bridge engineering.Finally, this paper summarizes effective new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programs to ensure that in the proc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bridge engineering can be targeted,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connotation of the course, give knowledge and ability the correct value orientation, and lay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raining high-quality and technical talents in the new era.

Keywords: bridge engineering; ideological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raftsman spirit; multidimensional analysis; cultivation of highquality talents

教育强则国家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人才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而在人才培养当中,思政教育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我国的高等教育部门肩负着为社会主义培养接班人的历史重任。高等教育的主体是作为教育者的高校和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而最终受到影响的会是高校、学生、社会等多方。因此,高校作为一个教育主体,努力发展思政教育对于其自身、受教育者及社会都会产生积极影响和深远的意义。

高等教育的基础职能,就是在于立德树人,为国家培养高质量人才。所谓高质量,是指在具备强大的专业素养的同时,还要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传统的高等教育中,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两个系统是完全分离开来的,并没有辩证地思考过两者之间的联系,这与将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相结合是完全不同的。在世界飞速发展、物欲横流的二十一世纪,高校要想培养出具备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绝不能只是简单地开设公共政治课,而是应该思考如何将思政教育同时结合专业知识,真正将其合二为一,形成一个有机体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民族自豪感、行业认同感。因此,作为典型工科的桥梁工程教育更应该积极探索课程思政新的教学方式及方法。

一  桥梁工程中思政教育的意义

课程思政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教育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换言之,也就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进来。因此,可以从学生、教师、社会等多个维度对桥梁工程本科阶段的思政教育进行分析、探讨。

从学生角度而言,往大了讲,就是要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树立远大的理想与抱负,要为把祖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不懈追求的奋斗目标;从个人角度来说,就是要为之后不管是继续深造还是工作做好准备,奠定基础。

从教师角度而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曾是我们初为人师时所仰慕的一种伟大人格精神,成为有至高学问的良师、有至正修为的益友,成为引导价值、育化心灵的人民教师,就是我们孜孜以求的人生理想。

从社会角度而言,我国从交通大国迈向交通强国的步伐中,少不了国家战略的推进,伴随着国家的号召,我们也要积极的响应,为建设交通强国贡献一份力量。我们要“以史为鉴”,学习历史上的重大创新之举,坚定信仰,从工程中吸取经验,探寻真理[1]。比如,作为举世瞩目的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它不仅仅是中国由桥梁大国迈向桥梁强国的里程碑,也是一座代表人类与海洋和谐相处的丰碑[2]。桥梁工程师们坚定信念、不怕吃苦的精神正是本科阶段需要培养的素养,这也是在桥梁工程为什么要突出思政教育的意见所在。

二  桥梁工程思政教育的发展与现状

近年来,随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在桥梁工程建设上的投入越来越大,为了满足桥梁的各种用途,桥梁的体量、结构及施工环境等各个方面都在不断地出现新的难题。这就使得在桥梁的建设过程中,无论是设计难度还是施工难度都是直线上升,不仅如此,现代桥梁对安全性和舒适性也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这就需要保证桥梁工作者们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素质,还要有极强的责任感和良好的价值观,从而使得整个工程的建设工作从头到尾都能够严格地按照要求来进行,避免安全事故发生和安全隐患的存在。

我国高等教育起步较晚,之前的教育重点均是放在富国强兵、发展科技等领域,虽然思政教育在高等教育中从未缺席,但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作为教学任务、形式主义的方式存在,高校在思政教育中很少考虑思政教育的内容是否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是否能让学生内化于心、是否能真正打动学生的内心从而让他们从中受益。再加上,在中国多数以研究为主的高校里,大多数高校教师的精力更多地投入到科研项目、职工评级、论文的撰写和发表上,当然,作为一所为中国创新事业研发而设立的大学来说,这些一定是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大学作为育人树德的摇篮,为党和国家培养具备工匠精神工程师的职责同样不可忽视[3]。

近年来,随着对思政教育的越来越重视,课程思政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提出,将能够帮助高校更加精确有效地提高课程质量及课程内涵,给知识和能力赋予正确的价值观取向,为培养新时代高素质高技术人才奠定理论基础。

三  课程思政的教育模式

(一)  学生维度

学生作为传统教学模式中最核心、最根本的对象,不管任何时候都是重要的一环。因此,要搞好思政课程在桥梁工程中的教育,首先就要从学生维度下功夫。近年来,因为新冠感染疫情的关系,大多数高校都开发了线上教学的新模式,经过一年线上教学实验,线上教育确实有很多可取之处,资源同步、信息共享等等。但反过来,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以分辨如此多驳杂的信息,因此,站在学生的角度,网上资源海量,如何识别真正有用的精品课程成了学生线上学习的重要一环。而线上教育中,也不能忽略课程思政的开展,老师应该帮助学生筛选真正具有专业价值,同时也具有正确思想导向的资料,帮助学生能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价值观,帮助学生建立信念感。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成为了大多数高校教学的主要上课模型,作为学生应该在老师的带领下,具备主人翁精神,学习上自我施压,思想上积极向上[4-7]。学生查找资料的时候可以筛选网上大量的资源,寻找自己需要的专业知识,教师应该在线下积极帮助其甄别有用的信息,并建立起系统体系。同时,教师也要进行课题攻关,将中国近年来的大国工程、伟大桥梁工程奇迹介绍给学生,增强学生的信念感与民族自豪感,使得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学生对于未来工作环境的陌生与不了解,都会减少对于本专业的认同感,因此需要增强学生对于桥梁工程专业未来工作的熟悉感,培养其对本专业的兴趣。同时,要考虑到重大工程的严肃性,强调责任感。教师可以多介绍实际工程及因为工程师、现场施工人员等疏忽而出现的事故,以反面教材的形式警醒学生,以严肃的态度教育学生面对重大工程需庄重与认真。

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道路中,需要经历毕业设计的磨砺与锻炼。但从实际情况看,本科生毕业设计大都缺乏实际工程的真实性。多数桥梁工程的本科毕业设计均是导师直接指定,并且每年变化不大,而导致学生缺乏选题的责任感与参与感。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从毕业设计的角度入手,严格要求学生,多选取实际工程为背景的题目做为本科毕业设计,让其直接或间接参与到实际工程中,提高学生的参与感与真实感,这样能够真正让学生提前感受到工程的严肃性,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还能与实际工程相结合,提高毕业设计的“含金量”。

(二)  教师维度

以学生为核心是作为传统教育模式的经典理念,但加上思政教育这个关键词后,教师就会变成同样不可或缺的主角之一。作为教导者、引领者,自身的政治品德、政治导向需要严格把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身教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7]”这是思政教育能够起到实效的重点。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