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与空调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作者: 欧阳新萍 刘妮

基金项目:2022上海市重点课程建设项目“空气调节工程”(ZK20220369);2021上海理工大学一流课程建设项目“空气调节工程”(X20

216068)

第一作者简介:欧阳新萍(1964-),男,汉族,江西萍乡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为换热器及强化传热。

*通信作者:刘妮(1975-),女,汉族,山东青岛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气体水合物蓄能,空调系统节能及优化。

DOI:10.19980/j.CN23-1593/G4.2024.06.029

摘  要:培养一流人才,既要高水平地传授专业知识,也要进行“立德树人”的全要素培养。课程思政教学是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途径。课程思政是时代要求,符合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思想,契合先进的教育理念,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教育文化的传承。课程思政题材内涵十分丰富,各类专业课程应挖掘出与课程内容紧密贴合的富有特色的思政元素。制冷与空调专业课程制冷设备和空气调节工程的思政元素聚焦于能源的现状及发展、全球气候变暖、“双碳”战略和“中国制造”等题材,达到良好的思政教学效果。课程思政教学也应探索先进的教学方式,以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程思政;立德树人;制冷与空调;制冷设备;空气调节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06-0123-04

Abstract: To cultivate first-class talents, it is necessary to impart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t a high level and to focus all elements of "cultivation of moral talent". Teaching in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s an important way to realize the education of "cultivation of moral talent".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s the requirement of the times, in line with Marxist educational philosophy, in line with advanced educational concepts, but also the inheritance of China's excellent traditional education culture. The connotation of theme of the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s very rich, and all kinds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should excavate the distinctive ideological elements that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ourse content. For refrigeration and air-conditioning engineering major, the ideological elements of the professional course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nd "Air-Conditioning Engineering" focu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nergy, global warming, "double carbon strategy", "Made in China" and other topics, and achieve goo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effects. Teaching in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should also explore advanced teaching methods to achieve satisfactory teaching results.

Keywords: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fostering virtue through education; refrigeration and air-conditioning;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ir-conditioning engineering

我们要培育一流学科、培养一流人才,除了创造高水平的科研、教学条件,进行高水平的科学知识传授以外,还应注重立德树人的全要素培养。

立德树人体现在六个方面。那就是坚定理想信念、爱党爱国、品德修养、增长知识、奋斗精神和综合素质。因此,我们要培养一流人才,应该在这六个方面下功夫,这样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流人才。

我所接触的学生中,有同学在上述六个方面或多或少存在差距,感觉在品德修养、奋斗精神和综合素质方面差距明显一些。比如有同学基本礼仪欠缺、为人处世方法欠妥、缺乏自律、缺乏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而体现焦虑,等等。

学校的思政课程是进行立德树人教育的主要力量。但由于课时有限,且部分学生对这种显性教育的认同性存在偏差,因此,专业课程加入立德树人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这也契合了全员育人的教育理念。专业课程的立德树人教育可以达到隐性教育的氛围,与思政课程实现互补、形成合力。

教育部2020年发布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通知[1],要求“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

课程思政的隐形教育,即通过各种潜在的方式将教育内容渗透进学生的头脑之中,并让其在心中慢慢沉淀,最终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业务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叠加,而是相互融合,即所谓的“溶盐入汤”,才能达到隐性教育的效果。

一  课程思政的相关研究

从哲学范畴看,课程思政是基于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思想提出的一种新课程建设观[2]。也有西方教育学者提出相关思想。赫尔巴特曾提出“教育性教学[3]”的思想,认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养德性,教学是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

我国古代社会的教育内容,就有《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等传授。尽管现在看来其中有部分内容并不恰当,但这也是先人在教育课程中设置的思想课,也意识到思想教育、人品教育对人的言行举止的规范、引领作用。蒋占峰等[4]认为:我国古代教育基本上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强调道德的涵养,这为我国课程思政建设奠定了一定的文化基础。

当前社会的规范,引领的准则有着当前社会的内涵。我们所设置的思政课程有重要意义且其包含的内容广泛。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借用古文提到了思政课的意义:“为学须先立志。志既立,则学问可次第着力。立志不定,终不济事。”要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实现个人价值同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思政课程的内涵时指出:思政课教学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涉及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涉及世界史、国际共运史,涉及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等等。这些论述为我们思政课程的设置、课程思政元素的提炼开拓了视野。

张素红等[5]对部分高校的学生所关注的思政元素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排列前三位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自豪感”“爱国主义及其时代要求”,这对课程思政元素的提炼有一定启示作用。

胡艳鑫等[6]介绍了专业课传热学的课程思政元素的提取要点。传热学中有著名的傅里叶定律。讲述该定律时,引入傅里叶与拉格朗日的学术之争的故事,表述了傅里叶勇于创新、勇于质疑的科学精神,引导学生能够以质疑、争辩等主动学习的方式掌握课程知识。

于丽敏等[7]对新能源材料概论课程的思政内容进行了设计,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人类生活的相关性,进一步认识到人类社会与化学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相关问题的社会责任感和决策能力。

张英等[8]在机械原理的课程教学中,通过讲述机械工业、制造业及机械原理领域的发展现状,让学生感受我国在全球机械、智能制造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存在的差距,增强国家和民族自豪感,同时,唤醒学生的危机意识,激发其爱国热情和实践动力。

冯薇等[9]在知识产权管理课程的教学中,通过案例教学融入课程思政元素。这些案例涉及到“学术道德”“自主创新”“科学伦理”等与大学生思想道德相关的内容,隐性地引导学生遵从学术道德、注重创新,培养批判性思考精神。

郭玉琼[10]在提炼医学院校中的课程思政元素时,按课程类别来设置不同的目标:专业基础课引导学生“求美”,注重提升包含人文修养在内的综合素养;专业桥梁课引导学生“求真”,培养探索内在本质的能力;专业课引导学生“求善”,培养医者仁心的素养;专业实践课则侧重职业道德。

由此可见,无论是理工科还是文科课程,都有各具特色的思政元素可以挖掘。以上学者所挖掘的丰富的思政题材,为其他课程的思政教育提供了思路和借鉴。笔者从事多年的制冷与空调专业课程的教学,在专业课程制冷设备和空气调节工程课程中进行了思政教学实践。

二  制冷设备和空气调节工程的课程思政实践

上海理工大学的制冷与空调专业归属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专业基础课程与能源和动力密切相关。因此,能源、动力、“双碳”战略、环境保护方面的题材是重要的课程思政元素。此外,我国制冷和空调行业的规模世界第一,也有许多思政元素可提炼。

制冷设备和空气调节工程两门课程关联性很高,既有部分相通的学习内容,也有各具特色的章节内容。因此,两门课程的思政内容也有部分相通之处和部分特色内容。

制冷设备课程学习各种制冷与空调装置,以及其中包含的各种设备、制冷系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计算方法。制冷系统和制冷装置包括:氨制冷系统、氟利昂制冷系统;机房和库房、制冰与冰库、空调、冰箱、冷柜,预冷、快速冻结与冷藏运输装置。主要设备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管道、节流机构、分液器、干燥器和过滤器、泵等。

空气调节工程课程学习空调系统及设备的原理、运行调节、设计计算等知识;了解空调系统的发展历史和发展前景。具体包括湿空气的物理性质、冷(热)湿负荷的计算方法、各种类型的空气调节系统的特点、运行调节和空气热湿处理方法。

(一)  课程思政题材

1  课程概论部分

我国是制冷与空调设备的制造大国。2021年全球空调产量1.85亿台,中国产量为1.54亿台,占据83.2%的份额;冰箱9 000万台,其中6 000万台出口。但我国还不能完全说是制冷与空调设备的制造强国,因为对于其中所使用的新型制冷剂、高端压缩机等的研发、制造来说,中国制冷企业还存在一些差距。

在上制冷设备和空气调节工程课程概论部分时,阐述了我国制冷空调行业发展的历程、背景及目前位居世界第一的规模,潜移默化地让学生领悟到现阶段中国体制的优越性,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品德。同时让学生了解目前制冷空调行业存在的短板,鼓励学生努力学习,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今后进入制冷空调行业后能解决存在的技术差距,使我国成为制冷强国。这样,学生会产生专业的自豪感、祖国的自豪感,并感受到了肩上的责任,学习目的更明确、学习动力更强。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