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融合案例教学法教学模式探究
作者: 刘正东 林晓松 苑春苗 赵浩然
摘 要: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根据安全法学实际的授课、教学特点。结合翻转课堂、案例教学法的相关教学手段,该文提出较为全面的教学改革手段。教学改革主要体现在学生在接受知识时的“关口前移”、课程知识讲授方法的变更、优化的课程评价体系。基于“翻转课堂+案例教学法”教学模式下的安全法学教学改革探究能够丰富学生的法律常识,引领学生自主探究关于《安全生产法》的内涵和外延,拓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工作能力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安全法学;翻转课堂;案例教学;教学改革;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08-0129-04
Abstract: In order to fully implement the teaching concept of moral education,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lecture and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of Safty Law. Combined with the relevant teaching methods of flipped classroom and case teaching method, the article proposes a more comprehensive teaching reform method. The main features of the teaching reform are the "forward shift" of students' knowledge, the change of course knowledge teaching method, and the optimized course evaluation system. The teaching reform of Safety Law based on "flipped classroom + case teaching method" can enrich students' general legal knowledge and lead them to explore the connotation and extension of "Safety Production Law" independently and expand students'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t will help students to work in the future.
Keywords: Safety Law; flipped classroom; case teaching; teaching reform; teaching design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人才的全方位培养又是教育的核心目标[1]。安全科学与工程是适应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衍生出的新兴学科。伴随着安全科学与工程的发展,国家整体安全观和个人安全观在整个安全体系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以下简称“《安全生产法》”)是国家对各行各业提出的安全生产准则,在安全科学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安全法学是一门将《安全生产法》讲授给安全工程专业学生的课程。安全法学课程的设立是培养一名知法、懂法、守法的安全人不可或缺的一环。但是,目前的教学手段存在着一些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本文将通过“翻转课堂+案例教学法”的相关教学手段,弥补传统安全法学的教学弊端。旨在为安全工程专业其他相关课程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提供一些帮助。
一 课程教学定位
安全法学属法学研究内容的一个分支,其法律基础是《安全生产法》。并且安全法学是东北大学安全工程专业本科教学过程中重要学位课之一,其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国内外安全生产相关法律的立法过程及其发展,国家、各级地方政府和行业内的标准等。课程建设目标在于培养学生识别、分析并解决工程实践中复杂的安全问题,针对安全生产事故的敏感性和使用《安全生产法》的规范性,培养学生能够敢于并正确的履行安全主体责任。
二 传统教学模式弊端及对策思考
(一) 学时安排不合理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安全法学的授课学时一般为32学时。其学时难以满足学生学习法学类课程的需求。
全面考量安全法学课程性质及教学目标,应适当增加安全法学课程授课学时。应当优化调整课时分配比例,形成“理论+应用”的学时分配体系。利用一部分的学时用于讨论、应用学时。讨论、应用学时对于学生充分理解《安全生产法》相关内容和深刻理解其法律内涵至关重要。通过学时的合理优化分配,可使学生对《安全生产法》产生自己的见解,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自身的法律体系。
(二) 课程评价体系不合理
传统教学的考核方式往往倾向于考试,难以对学生形成过程性评价,且不能全面地考量学生对《安全生产法》的理解程度及掌握程度[2]。安全法学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理论知识较多的课程,应当在课程评估体系中加入理论应用的考核指标,形成“过程性评价+理论应用+期末考试(结课论文)”的课程评估体系[3],并且在期末考试的侧重点应放在学生对《安全生产法》的理解及应用到实际的案例当中,另外应摒弃机械性的法律条文的复述性试题。
通过建立此评估体系,能够帮助教师系统性地考核学生对《安全生产法》的掌握程度。并且也可使授课教师摸清自己的教学方式是否有成效。此评估体系不仅仅是对学生的考核,也是对授课教师的检验,是一种较为科学和系统的评估体系。
(三) 授课模式过于传统、单一
传统教学的侧重点在于教师的讲授(板书+PPT),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被动地接受课堂内容[4]。导致课堂气氛较为枯燥,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学生较难跟着授课教师的思路去考虑问题。而安全法学与安全工程专业其他主要课程(安全科学技术)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并且安全法学课程具有内容多、理论性强、内容单调且不易理解的授课特点,如若课上学生不能跟着授课教师的思路考虑问题,就会造成学生不能真正地学到东西,只是机械地记忆法律条文,而难以深刻地理解法律内涵。
安全法学课程应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目前的现代化资源,形成多元化的授课方式,引导学生将所学应用到实际中去,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
(四) 大班授课模式
传统教学的规模一般较大,通常可达到100~200人同时上课。但是授课教师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完全顾及所有学生的学习状态,并且安全法学课程属偏文科课程,但是学习本课程的学生一般为理科生,更多地需要授课教师的引导[5]。授课人数过多,导致授课教师不能给予每个同学充分的引导,不能顾及那些自制力差和喜欢上课开小差的同学。
安全法学课程性质促使本课程应形成小班授课的模式,促使老师因材施教,以学生兴趣为引线,循序渐进达到课程目标。并且小班授课模式可促使教师能够满足大部分同学的需求,从而提高安全法学的授课质量[6]。
三 教学设计
(一) 翻转课堂模式简介
翻转课堂是将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进行翻转调换,其实质是将传授知识和内化知识进行合理的翻转,较传统的教学模式有了较大的革新。并且主要教学环节和教师、学生角色和其他主要元素也有了较大的变化。其变化见表1。
(二) 案例教学法
安全法学是一门理论结合实际的课程,事故的预防、方案可行性分析,以及事故的调查、救援、定责、追责和赔偿都要求生产安全人员熟练地掌握《安全生产法》,也就要求安全生产人员学好安全法学这门课程。案例教学法完美契合了安全法学的课程特点,使《安全生产法》贯穿于整个事件、案例的全过程。其主要步骤分为课前准备、课上讨论、课堂展示和总结四个阶段[7]。
(三) 翻转课堂融合案例教学法教学设计
目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国内使用较多的是张金磊等[8]提出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但是此模型未能融合案例教学法,并且其提出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型多用于偏理工科类课程,而安全法学属偏文法学类课程,故在具体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时应当做出相应的改变。基于此类情况,本文将构造一种适用于与安全法学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其具体模式如图1所示。
安全法学的课程特点,决定着在进行案例选择和教学设计上都应该存在实践性,并且能够运用所学实际解决生产实际中的生产安全问题,其具体步骤设计见表2。
基于图1和表2构造的安全法学翻转课堂融合案例教学的教学模型,结合相关教学实际情况和教学经验,对安全法学教学进行革新,其教学活动主要分为课前、课上两个阶段。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的课上、课后两个阶段,真正做到了关口前移。并且该种教学模式能够完全地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学生在课程中的参与感,注重学生的主观感受和知识的消化,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安全生产法》理解,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升安全法学的教学质量。
1 课前阶段
学生应通过教师提前布置或者提供的视频进行课前预习,课前的教学视频可由授课教师通过目前较为主流的中国大学MOOC、超星尔雅平台等在线课程平台进行筛选,或者由授课教师自行录制。授课教师在筛选优质课程时,应考虑在线课程是否能够满足安全法学课程的育人目标,并且也应该考虑东北大学安全法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同时,视频时长、课堂趣味性、授课教师的授课方式,以及授课教师是否能够紧抓课程重点都应该成为筛选课程的考虑因素。相较于授课教师选用在线课程而言,授课教师自行录制相应的教学视频更加具有针对性,容易满足学院制定的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的要求,并且更容易满足本班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同时,授课教师自行录制视频可有助于提升授课教师的教学技术,并且授课教师应当在每节课结尾发布相应的习题,习题应当由授课教师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进行发布,不应该采用网络现有的习题发布,防止学生在习题发布前就知道答案,影响教学效率。
学生在学习教师提供的教学视频时,应做好课堂笔记,并且应该有自己的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总结自己困惑。在每节课后通过课程讨论区、QQ群或者微信群的方式进行提问。这样方便授课教师了解学生在线学习情况,也可以让授课教师提前掌握课堂讲授重点,提升授课效率。
在上课授课前授课教师应提前一定的时间准备好课上所需要的案例,通过QQ群或者微信群等方式告知学生提前做好准备。授课教师在告知学生案例的同时,应将案例提前了解清楚,补充好案例细节并且应当交代学生案例分析重、难点和从哪几个方向入手。
对于案例的选取应当具有教育性、实践性、广泛性。不仅仅局限于学院的研究方向,其事故类型和案例行业应包含矿山、交通、火灾和危化品等。并且案例应具有典型性,典型的案例才会让学生形成深刻的记忆,并且学生在查阅相关资料时,典型性的案例也会让学生的查找更加容易。
2 课上阶段
安全法学课上阶段应充分融合案例教学法的案例进课堂和翻转课堂的最大化利用课前时间的教学特点,延伸课上学习时间,最大化地提高知识内化的效率。授课教师应充分利用课上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团队协作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完成知识内化过程,所以在安全法学上课阶段应存在教师给出实际案例(准备阶段),案例模拟、学生独立思考案例内涵(独立思考),团队协作思考案例发生过程(结合《安全生产法》),小组代表给出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结果展示)和授课教师评价(总结)五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