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新文科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与实践探索

作者: 欧阳静 李秀芹 杨秀丽 惠珊

面向新文科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与实践探索0

摘  要:为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与新科技交叉融合,与教育体系创新融合,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关注社会层面的反馈评价。该文围绕构建“以本为本”的创新创业目标教育体系,优化“内外协同”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体系,组建“内引外联”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支持体系,创建“问题导向”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保障体系,构建“分类分级”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等方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和实践探索。

关键词:医科院校;新文科;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文管类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09-0054-05

Abstract: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promote the cross-integration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with new technologies, the innovative integration with the education system, and the deep integration with talent training,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feedback and evaluation at the social level.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a "people-oriente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ystem, optimizes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ordinati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ystem, and sets up a "internal introduction and external communicati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teacher support system. The establishment of a "problem-oriente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work guarantee system, the construction of a "classified and grade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evaluation system and other aspects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ystem and practical exploration.

Keywords: medical college; new liberal ar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Administration major

新文科之“新”旨在突破原有传统的文科思维和文科模式的多学科交叉互构,国家提出新文科建设战略的整全性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也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多维度应然角色塑造提供了具有时代属性的标签打造。本文重点探讨面向新文科的创新创业教育新体系建设实践,以期构建可操作、易推广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及其实施路径与方法[1],提高专业类院校特别是医科类院校的新文科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人才,服务于地方区域创新驱动发展。

一  新文科与创新创业教育

文科是一门综合学科,包括文学、哲学、历史等多学科。2018年,教育部宣布推进新文科建设,以实现文科创新升级。2020年,教育部发布《新文科建设宣言》,旨在培养知识复合和学科融合型人才,实现多学科交叉融合[2]。新文科建设成为了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战略之一。

2010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明确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国家发展需要的教学理念和模式[3]。2021年,教育部高教司提出将“双创”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健全高校“双创”教育教学体系和实践平台,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全国各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成为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及新文科学科建设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引领者和践行者,正在探索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新路径。

二  新文科建设与创新创业教育交叉融合

“双创”教育和“四新”学科的深度融合过程中,各自表现出不同的形式和特点。新文科偏重于理论阐释和逻辑推演,但也存在缺乏实操性、短期效果不明显等弊端。然而,在新时代背景下,新文科具有的战略能力、创新能力、融合能力和发展能力,为解决当代关键问题与理论创新提供了思路。因此,如何实现新时期创新创业文科人才培养成为“双创”背景下新文科专业教育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

新文科和创新创业教育都有“新”字,均以“创新”为价值内核。“新”不仅指与旧和老不同,更多指从传统文科建设中创新出来的新理念、新体系、新标准和新专业等一系列创新。“创新创业”不仅是指相对于散和杂而言的“新”,更多指的是系统创新,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传承创新、课程革新、范式更新。

新文科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抓住“双创”带来的机遇,培养卓越人才,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培养人才综合素质和提升复合能力的重要载体,为人才培养注入了强大的创新动力[4]。医学类院校中的新文科要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实现“双创”教育与新文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相辅相成、互促共进。

三  新文科背景下的“五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

“双创”教育拓展了新文科人才培养的范围。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力不是只在某门课程或某段时间内就能培养出来的。需要整个教育教学体系的创新设计,包括“以本为本”的目标体系、“内外协同”的培养体系、“内引外联”的师资支持体系、“问题导向”的工作保障体系和“分类分级”的评价体系五大体系,如图1所示。

(一)  构建“以本为本”的创新创业教育目标体系

全面落实“以本为本,四个回归”的人才培养宗旨,突出本科教育的基础地位,在思想与行动双自觉的前提下实现工匠精神、创新能力、应变能力与国际视野的培养常态化。汉语言文学专业、公共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和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聚焦复合型人才成长与科技产业革命的逻辑践行,探索专业建设与现代科技的和谐共情,在已有专业设置的加持下推动文理、文工、文管和文医之间的专业互构叙事。

(二)  优化“内外协同”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体系

实现课程体系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教学计划涵盖创新创业理论课程与“平台+模块”培养模式,通过模拟企业运营,将竞赛、科研嵌入学习实践,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通过提升创新能力对接毕业后的职业生成轨迹;营造创新创业文化,通过专业交叉打造特定领域的学术行为逻辑,在校园各专业进行选拔,在活动设计、教学实践中设计创新创业评价环节[5],形成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

(三)  组建“内引外联”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支持体系

校内依托文科的相关学院所拥有的具有文科、理科、工科和医科等多学科背景的专职师资队伍,邀请学校创新创业相关部门负责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指导老师、学院优秀的创新创业同学;校外积极聘请国内外优秀企业家、创新创业品牌导师、优秀的毕业生自主创业者,共同组成“院内+院外”双主体的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导师人才库[6]。

(四)  创建“问题导向”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保障体系

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基地”与“创新型智慧中心”等创新创业中心平台为基础,开展大文科各交叉学科设计的综合实验项目模拟,建立服务于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服务平台;完善提高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平台;充分利用有利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培训信息平台;加强区校、校企在项目孵化、优秀团队及科研成果转化方面的对接,实现产学研用结合的联通渠道。

(五)  构建“分类分级”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

秉持全面性、导向性原则,坚持“学中做,做中学”的指导思想,以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现实目标,构建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分类分级的“自主‘双创’评价体系—‘双创’课程评价体系—‘双创’实践评价体系”的“三位一体”人才评价模式,通过对创新创业效能的评价,形成全方位的培养秩序,将专业理论扎实、创新创业能力突出、视野开阔作为新时代高素质人才的偏好目标[7],彰显专业化的办学特色。

四  新文科背景下的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实践探索

本文从新文科背景分析入手聚焦于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沿着顶层设计—理论支持—实践应用—反馈评价这条内在逻辑线路展开,首先,从医学院校校级层面与二级文科院系层面现实分析入手,找出校级指导与院级管理的内在契合点,共同作用于新文科背景下医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其次,从理论支持层面展开,通过课程体系构建与教学团队组织等核心关键要素共同助力医学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分别考察不同过程中发起者的角色实现,以及如何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积累问题;再次,在实践应用层面建立相关创新创业课程平台与实训体系,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实际应用,与社会需求充分对接;最后,关注高校、社会及学生层面的反馈评价,落脚于人才与社会需求的适时匹配度。如图2所示。

图2  新文科人才创新创业培养

(一)  启动创新创业改革试点,构筑创新创业教育高地

为适应新常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通过制定《关于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方案》《“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实施方案》等相关规章制度,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保障。同时,医学院校也通过“卓越医师培养计划”“拔尖人才培养计划”等计划,以及与高校及企业的合作,构建校企合作、校所合作、校校合作的协同育人新模式,构建起省-校-院创新创业教育高地。

(二)  推进创新创业管理改革,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1  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新文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各高校正在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融入教学大纲。除了课程体系设置环节的实践课程融入,还开设创新创业实践教育课程,以不同比重构建链接,鼓励学生创新创业。高校积极启动了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将创新创业模块融入高校新发展阶段。本科生必须修满8学分以上的创新创业课程或践行学分累计与转换制度规则,通过引入第二课堂将创新创业打造为创新创业理念的习得途径。鼓励大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展开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将实践与理论深度融合,配套制定《第二课堂学分管理办法》,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

2  建立“一体系+三模块+五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通过集聚通识课程、隐性课程、专题教育、专项教学和技能训练,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打造成线下整合的内容群,充分利用数字化校园资源,开发差异性网络教学资源,全面激活数字资源,借助文化、实践、竞技三个平台,打造系列高水平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辅之以行之有效的保障机制,建立并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结构体系构建新文科“三位一体”的“双创”能力培养体系,如图3所示。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