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价值意蕴及实践路径
作者: 张世明 桑付鱼摘 要:微电影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顺应“互联网+思政课”的时代发展要求,契合“00后”大学生的成长特点和认知规律,破解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诸多难题,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微电影实践教学的实践路径,一是要对微电影教学活动进行统筹设计,二是在具体的组织实施过程中,做好前期的动员和部署、中期的精心指导以及后期的评价总结工作。
关键词:微电影;思政课;实践教学;价值意蕴;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10-0078-04
Abstract: The microfilm integration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practice teaching has the important value implication, conforms to the time development request of the "Internet +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and it fits the growth characteristics and cognitive laws of post-2000 college students, solves many problems in the practical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and is beneficial to fully exert students' subjectivity and guide students to set up correct values. The practical path of microfilm practical teaching is first to plan and design microfilm teaching activities as a whole, and second to organize and implement microfilm activities in a concrete way, do a good job in the early mobilization and deployment, medium-term careful guidance and later evaluation of the summary of the work.
Keywords: microfil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practical teaching; value implication; practical path
2022年,教育部等十部门关于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强调,鼓励师生围绕思政课内容创作微电影,这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发展进一步明确了方向。从实践层面看,2017年以来,各高校积极参与教育部大学生领航计划“我心中的思政课”全国高校大学生微电影展示活动,累计报送了近3 000多部微电影作品参展。可以说,思政课微电影实践教学已经成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新方式。
一 微电影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价值意蕴
微电影之所以能成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方式,在于其在高校思政课中日益凸显的价值意蕴。
(一) 微电影实践教学顺应了“互联网+思政课”的时代发展要求
进入新时代以来,信息化、智能化的迅猛发展,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环境,也改变了其生活方式。科学技术的进步对各行各业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这成为思政课教学改革和创新的技术背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微电影实践教学方式的产生,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潮流,其传播途径主要依靠互联网,传播载体主要是电脑、智能手机和IPAD。可以说,微电影实践教学是思政课实践教学和新媒体进入融媒体时代与新技术紧密结合、密切对接的产物,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要求。
(二) 微电影实践教学契合了“00后”大学生的成长特点和认知规律
2023年8月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2]。其中网络视频用户规模为10.44亿,用户使用率达96.8%。根据《报告》内容计算得出,其中学生在中国网民中所占比重接近25%。今天的大学生以“00后”为主体,他们是网络的原住民,以微信、抖音、头条和快手为代表的新媒体,对其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以及学习生活方式都产生了深刻影响,认知习惯偏向于信息碎片化及文化快餐化趋势,他们喜欢制作微视频,乐于随手拍随手发。微电影的主要受众群体是青少年,而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群体也是青少年,受众群体的重合使微电影十分适合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新工具。现在的大学生已经不满足于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他们更期待在互动式实践中成长。而微电影实践教学则要求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社会,将自己所学所思以微电影的方式表达出来,从而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自我、提升自我。
(三) 微电影实践教学破解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诸多难题
近年来,思政课实践教学仍然面临诸多难题。其中思政课师资力量不足、思政课实践教学缺乏顶层设计、各高校不能很好整合学校各种教学资源去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以及思政课实践教学面临的场地、经费、安全和设备等实践条件不足的限制,都是老生常谈的问题。而恰恰是这些问题,导致了思政课实践教学效果不够理想,这也在无形中挫伤了学生参加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而微电影自身的特点及相对于其他实践教学手段的优点,让其成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新载体,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以往思政课实践教学面临的这些难题。微电影的制作过程相对简单,制作成本相对低廉,制作周期一般较短,时长一般几分钟到十几分钟,这些特点满足了大学生表达思想、传播观点趋于“短平快”的“微”特点。同时,微电影拍摄成本相对低,就没有了资金投入不足的顾虑。再者,拍摄微电影所需设备简单到只需要一台像素较好的手机就能满足最基本的拍摄需求。此外,微电影拍摄大多在学校以及学校周边区域,以往实践教学中的安全顾虑大为减少,再加上后期微电影作品评价思政课老师会同学校团委及相关专业教师一起合作评价,从而对学校的各种教学资源能够进行有效整合。
(四) 微电影实践教学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其中第六个统一即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就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提升学生的参与度[3]。
微电影实践教学重构了教与学的关系,激发了学生参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的主导性体现在微电影教学从主题选择、影片的思想性价值性到最终评价的全过程指导。而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则体现在:在前期准备时期,学生可以根据是否志同道合自主组建团队,可以根据兴趣爱好自主决定微电影的主题类型方向,可以自主创作剧本,可以自主协商角色扮演相关事宜;在拍摄时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社会和相关问题的理解对相关主题进行艺术性展现,可以根据拍摄周期自行组织拍摄;在后期制作环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微电影主题与相关课程内容进行结合的理解进行剪辑制作,可以自主地选择音乐声效等[4]。在微电影实践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学生作为实践主体,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被激发,微电影实践教学成为学生自我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
(五) 微电影实践教学有利于引导学生确立正确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5]。高校思政课则是高校培养和树立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关键课程。微电影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引导的一种新路径,其特点在于将微电影与思政教育相融合。如学者王锡霞所言:“思政课教学实践中微电影的创作必须突出思想政治教育主题,作品必须反映和弘扬社会正能量,具有引导正确价值观政治观和人生观的积极影响,这是保证微电影实践教学法为思政教育所用的关键工作。”微电影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目的就是在于通过电影强烈的感官效果和具有典型思政教育价值的故事情节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和价值观引导[6]。一部优秀的微电影,其成功不仅在于其受众多,在网络上广为流行,更在于其能够让受众在观看后内心充满正能量且能够进行进一步思考。微电影实践教学通过学生们的亲身演绎、情境融入和体验式教学,能够增强学生对思政课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7],切实发挥思政课实践教学、实践育人的作用,并且在微电影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价值认同和情感共鸣。
二 微电影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践路径
微电影实践教学要想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其必要前提是对微电影教学活动进行统筹设计,并且在具体的组织实施过程中,要做好前期的动员和部署、中期的指导及后期的评价总结工作。
(一) 统筹设计微电影实践教学活动
首先,要完善微电影实践教学体系。微电影实践教学要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必须要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第一,要成立思政课实践教学领导小组,组长应是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书记或者副书记,小组成员应该包括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内的学校各行政部门领导,这样就为微电影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可靠的组织保障,以解决微电影实践教学所需的经费支撑与必要的资源调配。第二,要制定微电影实践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实施方案以及考核评价标准,这样微电影实践教学才能做到有据可循。
其次,要统一规划微电影教学主题。微电影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成为重要的实践教学模式,其突出的特点即在于让微电影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因此,微电影实践教学的总体思路是宣扬正能量,主题要积极向上。在实践层面,茅台学院自2020年以来进行了三年的微电影实践教学探索,其中最值得反思的是,学生在微电影实践教学中很容易把微电影拍成一般性的情景剧,在价值观呈现方面往往不容易把握“思政性”灵魂,容易娱乐化。经过微电影实践教学团队的三年探索,最终把微电影实践教学主题选择限定在五个方面,即反映中国经济发展进步、政治进步、社会进步、文化建设成就及生态文明成就,结合学校地处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之地,强调突出红色文化和长征文化融合。
最后,统一制定微电影实践教学实施方案。思政课实践教学教研室要结合学生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微电影教学具体实施方案。具体实施方案应包括:微电影实践教学重点选题与一般性主题动员性介绍、“我心中的思政课”微电影获奖作品选择性讲评、微电影创作时间安排、组织学生选报微电影主题以及团队组建、微电影剧本及脚本写作辅导、微电影拍摄、剪辑制作技术辅导、经费支持及使用介绍、制定具体的考核评价标准和评奖及展播规则制定等,以确保微电影教学的可操作性。
(二) 微电影实践教学活动的具体组织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