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高校农科专业留学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作者: 赵伊英 韩小强 杨德松 刘政 王春娟 刘峰摘 要: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沿线中亚、东南亚及非洲国家来新疆的留学生日益增多,新疆高校留学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据此,石河子大学农学院以植保专业为例,对农科来华留学生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探索适合留学生特点的培养方案,从优质生源的筛选、留学生课程体系的优化、实践培养环节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和管理机制建设等方面进行研究,并结合该学科地域优势和特色,依托科技部示范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开展校企合作联合办学模式和建立农科专业留学生实训基地等多方面探索,力求保障国际化人才的培养质量。研究目标是建立一套完整的适合新疆高校留学生培养质量的保障体系,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国际人才,有效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也为石河子大学和其他西部高校开展留学生的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提供现实依据。
关键词:“一带一路”;新疆高校;农科专业;来华留学生;质量保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11-0024-04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based on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the number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studying in Xinjiang universities has increased from Central Asia, Southeast Asia and African countries along the line. The quality of cultivating international graduate students is facing unprecedented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aking plant protection major in Agriculture College of Shihezi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specific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international students, explored training plans suitable f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nd conducted research and practice from selection of high-quality student sources, optimization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 curriculum system, strengthening practical training links,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resources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s. Through combining with regional advantag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discipline and relying on the inter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operation base of the 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e have carried out multiple explorations such as school enterprise oriented cooperation joint education model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agricultural maj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training bases, striving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international talent cultivation. The research goal is to establish a complete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for training international graduate students suitable for Xinjiang universities, cultivate a group of high-quality applied and composite international talents, and effectively serve national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It also provides a practical basis for Shihezi University and other western universities to conduct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cultivation mode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Keywords: the Belt and Road; Xinjia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griculture specialty;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China; quality assurance
为了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深化我国西部与沿线国家教育合作,为沿线国家专项培养人才,河子大学农学院依托教育部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等,支持和鼓励沿线国家优秀青年来本校攻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新疆是我国重要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因特殊地理生态和区位,农林入侵生物和有害生物高发频发,严重制约新疆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植物保护学科是石河子大学传统优势学科之一,2021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在近几年留学生培养过程中,石河子大学农学院以植保专业为例对农科留学生进行了具体分析,力求建立一套适合新疆高校的留学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和提高。
一 优质生源的筛选
近些年来我国接收的外籍学生数量日益增多,这离不开政府发布的一整套鼓励外籍生来华学习的政策及设立的奖学金帮扶机制。位于“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在教育领域相对落后于中国,对于这些国家的留学生优质生源的遴选是留学生质量保障的第一步。石河子大学的招生地域主要是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南亚的巴基斯坦,以及非洲的安哥拉、苏丹等国,这些国家由于与新疆的气候、地理位置、农业发展模式相似,是生源的主要来源地。对于生源质量评价,我们要审核他们入学前所在学校的考试成绩、思想状况、毕业院校层次和学历层次等;对招生计划全面策划和考试组织,包括制定统一的考试题目、安排考试及批改试卷。我们已经建立一个完善的入学考试标准系统:对于专业技能测试接纳SAT、ACT等全球认可的考试成绩;对于语言能力测试,若是中文授课则参考中国的HSK考试成绩,若是英语教学则会参考雅思或者托福等外语考试成绩进行评估。申请者需要提交包括期末考试成绩、资格证明及各种申请文件等,例如大学成绩单、教师推荐信、学历证明、申请表和课外活动证明等。适当采用网络面试,面试是判定申请者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表现对申请者最终是否会被录取有很大影响,在面试中增加专业知识类和汉语水平考核,提高留学生招生质量[2]。
二 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建设
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是留学生培养质量的核心保障。我们积极通过会议及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留学生导师和留学生管理人员的国际化管理经验,努力拓展其国际化视野和业务水平。进一步加强高质量师资队伍建设,围绕国家、自治区、兵团实施农业强国和乡村振兴战略对人才的需求及急需解决的“卡脖子”技术,针对绿洲农林作物重大有害生物防控中存在的重大需求和瓶颈问题凝练研究方向,培养更多服务新疆现代农业发展的高技术人才,在粮食、棉花、特色林果和设施果蔬等作物重大有害生物绿色防控等方面开展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人才培养,力求使石河子大学成为“一带一路”核心区高端植保人才培养基地和学术交流中心;选送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内外著名高校或研究机构进行学术访问或研修,吸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专家来校开展合作研究;积极拓展与中亚等周边国家的合作交流,搭建跨境有害生物防控国际合作平台。由于留学生教育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力气,而大多数研究生导师忙于科研工作,再加上留学生的语言和文化差异,使得教导他们变得更为复杂和繁重。因此,我们需要在精神和物质上支持留学生导师,让他们有充裕的时间来教导留学生;同时导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不平衡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有的导师理论基础扎实但缺乏海外教学经验,因此为导师创造出国实践的机会也是必要的[3]。石河子大学农学院在此方面大力推动英语课程的建设,建立了硕士博士双语授课体系,并吸收优秀的海外人才来华任教,组建国际化教育团队更新教学材料和课程内容,使之具有前瞻性和实践性,以此提升本校的国际化教育水平和软实力。
三 探索适合留学生特点的培养方案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官方语言类型达到五十种以上,多元化明显,在这些区域的学生一般选择英语作为第二或第三的学习目标,而目前中国的高校依旧是以中文为主,同时加入英语的教学。即使研究生在申请时会提交大学所要求的语言能力证明,仍然无法展示他们在未来学业和生活中真实的语言运用能力,外国学生语言能力的不足是影响中国大学对其进行融合管理的主要难题。大多数使用英语教学方式的学生对汉语匮乏,无法有效利用汉语进行沟通,这使得他们难以真正地融入到中国的学生圈子里或者参与各类学生活动,因此降低了他们校园生活的满足感和参与感,同时也给日常学校管理,比如选课、公告发布等带来麻烦;尽管入读中文课程的学生已经达到HSK四级或五级的水平,但他们在深度学习研究时仍需要阅读大量的中文材料进行总结和科研表达,这对于他们来说仍旧是难以逾越的挑战[4]。石河子大学留学生群体中很大一部分是利用我国政府的外援资金来中国求学的,经过项目筛选的这些学生都具备学士学位,然而他们国内的基础教育与我国情况存在较大差异。他们普遍在基础教育知识上不足,对科学研究所必需的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基础知识存在明显缺陷,问题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训练不足,这使得他们在完成毕业论文时面临困境。为提升留学生基础知识能力,我们建议他们选修相关基础课程构建更系统更全面的基础知识体系,这对于他们未来相关学科的研究工作意义重大。在第一年,学生会修读基础课程,而第二年级后学生会学习专业水平的课程,这样能减轻初级阶段的学业压力,并让学生有更多时间研究科研选题和搜集文献,以此更快进入实质性的科研阶段。进入二年级后学生将在具体的科研课题中,更有效地理解和吸收专业课的知识;同时他们可以得到教师的直接指导,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5]。有些留学生由于专业课程的难度较高,学习和科研基础差且受语言水平影响,他们在沟通交流上遇到阻碍。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我们组织本国研究生和他们成立学习小组,让他们可以一起学习和科研。有些留学生在科研上遇到困难,这主要是由于他们专业知识不足导致的。他们在课题组学术交流及参加学术会议时对自我能力缺乏自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利用国际合作平台为每位留学生配置了两位导师,一位来自学生国家,另一位则是本学院导师。我们关心他们的专业基础和国家需要,鼓励他们参加各种会议并进行学术交流;同时我们也定期举办学术交流活动,以轻松活泼的形式讨论科研进展和成果,这些方法很好地提升了留学生在我国接受教育的质量。
四 实践训练
建立农学专业留学生实践基地,为留学生实训质量提供保障。石河子大学农学院现拥有绿洲作物高效生产与农业环境保护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自治区级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新疆石河子农业科技开发研究中心、沃达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农业科学研究所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农业科学研究所)、校级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中国农业科学院新疆库尔勒有害生物防治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新疆石大国利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农学院还建立了例如“新疆图木舒克苹果科技小院”“新疆库尔勒棉花科技小院”“新疆新和县棉花科技小院”这种类型实践基地,研究生得以全年驻留,通过实施田间教学、现场观察、科技培训和实地演示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将农业急需的综合型应用人才,从封闭的学校环境带到了开放的农业生产前线。另外筛选一批本地企业作为实践基地(科迪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先正达集团中国、新疆伟农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新疆康正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和新疆天禾嘉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对于实践学习环节学生的成绩将用学分来量化,未参加或未通过实践训练的学生将无法提出学位论文答辩或毕业申请。联合培养方案主要聚焦于实践能力培养,采取产教并进的模式,采用“轮岗式”培养手段以提升研究生的现场实践技能,其目标是进一步摸索科教融合、产教交融模式助推留学生的培养。